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不纯臣 > 第94章 九十四

不纯臣 第94章 九十四

作者:轻微崽子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7-31 10:24:55 来源:文学城

朱文忠才吃了早饭要出门,已经收到周戌五报信,在院子里迎面碰上沈书,颇有些意外,又转回房里。

“你那名叫晏归符的斥候离开郭公府邸时,那边已经在点名了。他是昼夜不休,马不停蹄赶回来的,若是急行军,就在这一两日间,便会有大队人马进城。”沈书道。

朱文忠起身,于房中来回踱步,摩拳擦掌一番,难掩激动地朝沈书问:“那我此刻怎么做?或是什么也不说?”

“你舅此刻在做什么?”

听了沈书问,朱文忠起身吩咐人去马氏身边问问。不到吃完一盏茶的功夫,李垚回来,说朱元璋正要去巡营。

朱文忠便按照沈书才同他说好的,跟着李垚出门去拦朱元璋的驾,主仆二人出去后,李恕心有余悸地把沈书看着,将凳子往前拖了一截,凑到沈书的面前,低声道:“你胆子也忒大了,要是事情戳个对穿,咱们都得完。”

“畏首畏尾,那就什么都不要做了。”沈书没看李恕,一手拈杯,垂着头,另一只手在自己膝盖上无意识画圈,心里盘算见到朱元璋要如何说。

突然,沈书抬头看着李恕。

李恕让他看得心底发毛,哆哆嗦嗦地问:“怎么?”

“你去一趟军营。”沈书示意李恕贴耳过来,随后对李恕耳语,吩咐他给纪逐鸢带个话。

李恕听得眼睛都瞪大了两倍,虽知房间里没人,李恕仍下意识朝门边瞥偷看一眼,咋舌结巴道:“这、这能行?”

“你再不去就真的不行了,我们全都要完!”

李恕伸长脖子咽了咽口水,自认倒霉地起身,拿食指点了沈书两下,终于没说什么,正要出门时听沈书在他身后说了一句让他坐林浩的车去,完事直接回家不必再来。李恕挥了挥手,出门去。

沈书收回视线,从桌上拿起个橘子,食指在橘子皮上戳了个洞,撕开黄澄澄的薄皮,沁人心脾的清新气味满溢在鼻息之间。沈书长出了一口气,他不了解朱元璋此人,唯独知道这是个胆子大的,否则不敢在被人当成奸细拿下的时候还坚称要见郭公。他并非率众来投,而是只身一人,一名裟衣僧人,敢独自一人走进濠州,直言要面见元帅,此等胆气非常人所有。

攻下滁州之后,朱元璋肯将滁州拱手让给干岳父,带着小队人马继续奔走于换粮招贤,他有一则轶事,由于关乎文人,沈书与人闲谈时倒多少有所耳闻。说朱元璋南下攻打滁州的途中,得了一毛遂自荐的文人,此人便是定远李善长。

谋士自荐,当然要与主公论天下大势,这类似于东家要用个伙计,总得试上几句,看看是能烧火还是能算账。

旁的无非是老生常谈,一味奉承不提,朱元璋叮嘱李善长的闲话却流传出来,便是说将士在前线效力,最忌讳谋士在后方诋毁生事,以至于底下人与元帅生出嫌隙,不能尽心竭力,以命用事。

不得不说李善长也是个听话能听音的,虽没有过元廷的功名,但通晓人情世故,后来众人皆知他被朱元璋任用为掌书记后,就如军营里的贤内助一般,凡是主将与手下人等,牌头与普通士兵间的隔阂误会,都被李善长料理得妥妥帖帖,渐渐成为朱元璋唯二信赖的谋士之一。

沈书心里知道,朱元璋与李善长私下的谈话,如何会流传开来?自然是因为这番话不仅要说给李善长听,更要说给预备效力于朱元璋的文士们听。如此看来,朱元璋其实是个心有城府的,往后在他面前若有行事,要多当心。

后来郭子兴带兵投奔干女婿,忌惮朱元璋在滁州已有了自己的势力,朱元璋便将手中的四万人悉数交给岳父以表忠诚。

然而郭子兴到了滁州一个月,俨然就忘了朱元璋立下的功劳,将朱元璋手里得力之人全部调离,当中就有李善长。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怎么少得了郭子兴两个儿子及妻弟的手笔。翁婿二人,放在一处,沈书突然便理解了郭子兴对朱元璋忽冷忽热,信任时直接任命他做总兵压在老将们头上,忌惮时要让他孤掌难鸣,怕是郭子兴并无十全的自信能驾驭此人,他一个做节制元帅的老人且要在朱元璋面前畏首畏尾,沈书早听闻郭公的儿子更是平庸,那岂不是要半生基业都给这干女婿?恐怕郭张两家无人想看这种局面。

谁都想要猛虎一般的下属,却不愿见下属坐大反将主人的脖子一口咬断,若主公是真龙,自然压得住猛虎,怕就怕那只是一群猴子,早晚要将地盘拱手让出。

沈书咬了一瓣橘子,目光在窗扉上游移,晴日的阳光甚好,刹那间金光透过窗纸,被滤成明亮的一片暖黄。

这么一想,投到郭子兴麾下后,朱元璋可谓气运极好,得了马氏作妻,他本人也极有能耐。旁的不说,元军攻打高邮时,派兵围剿**,郭子兴手下唯朱元璋一人敢于扛鼎,摆明是看**一旦被攻破,下一个就是滁州。有如此洞见,哪怕输了**,朱元璋也提前将**百姓提前转移,将损失降到最低。而在滁州被围困时,朱元璋又能屈能伸,将战马返还给脱脱,哀告示弱。

短短数息之间,沈书又想到奉密旨而来的穆华林,师父能得上意被派来游说起义军队投降,脱脱又在阵前被解了兵权,那就是说,朝廷铲除贼患的决心并不坚定。这是绝好的机会。

沈书的嘴角微微弯了起来:眼前他押的这一手,比困守高邮的张士诚,野心更大,也更迫切需要扩张。

无论滁州还是和州,都欠点意思。和州来了个孙德崖,亏得李恕对孙德崖与郭子兴之间的恩怨如此清楚,才给了沈书这个机会,索性他给这把不那么旺的火添一盏脂水,让它不仅烧得更炽烈,更有浓烟滚滚。

·

这一等从早晨混到中午,竟也没个人来问,沈书有些肚子饿了,强忍着,一直就在桌案前坐着,并不四处走动打听。

只是沈书知道,门口来过了五趟人,都是站一会便走,没人招呼他。半上午的时候,沈书把桌上的茶盘移开,用手指蘸茶水在案上画了一张棋盘,自己与自己对弈起来打发时间。

有人在外唤了声。

沈书一只手肘撑在膝盖上,侧身看去,来的是个脸生的士兵,语气倨傲:“你叫沈书?”

确认了沈书的身份,那士兵便说总兵叫他过去用饭,特特叮嘱了一遍让他不要乱看。

沈书双手叠握着垂在身前,随那名士兵一路往后院走,竟是从那天夜里去找穆华林时,他住的那院子旁的小径穿过去,过一道窄门,眼前霍然开阔,又是一个大院儿。许多颜色翠绿的矮株尚未开花,沈书认得一些,见还栽种了牡丹,枝条也是才修剪过,干净挺拔。

用饭在一个厅上,门外一左一右士兵手持长矛守着。

沈书经过,那二人俱目不斜视,显然朱元璋律下甚严,就是看个门也要谨守言行。

里头有妇人说话的声音:“要不是那孩子帮忙,一路上那几百个人我可不敢全都收下,他是个脑筋清楚能写会算的……”

另一人说话颇具威严:“夫人既已见过,怎么不同我提,光是制定章程,誊抄律令,查阅诸府衙门的案牍,范先生手下缺人得紧……”

“晚生沈书,拜见总兵大人。”沈书朗声道,在门前拜倒。

沈书前额贴在手背上,一直跪在地上。

许久,此前与妇人对谈的那个声音才响起来,带着心不在焉的意味:“是有才之士,便无须多礼了,保儿,便是此人来朝你报信?”

沈书起身,站得笔直,双眼垂下,避免与上座的人直视。

妇人的嗓音放轻了一些:“这孩子是跟在保儿身边的伴读,跟保儿同岁,放在他身边,怎好给范先生用?”

“怎如此拘谨?莫非怕我?”

那人声如洪钟,听来让沈书想起孙德崖到总兵府时,隔着人山人海,匆匆一瞥之下,只觉朱元璋颇为高大。

“嗨,舅舅威名远扬,沈书年纪小,没见过什么世面,您这个嗓门一开口,能有几个人不被吓一跳。”朱文忠走上前来,拉住沈书的衣袖扯了扯,示意他过去桌前。

沈书这才抬起头。

朱元璋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

“就坐这里。”朱文忠示意沈书在他身旁坐下。

伺候的小厮捧上来饭桶,马氏接过去,身边丫鬟站着不动。马氏亲自给诸人添饭,捧给朱元璋,道:“老爷。”

朱元璋端过碗去,举起筷子,无甚客气便动起筷子来。

席上话声寥寥,都是朱元璋询问朱文忠吃饭穿衣的杂事,又说给朱文忠新找了两位夫子,又叮嘱他等蒋夫子到和州,须得亲自去接,礼数上不能怠慢。

四个人围着十二个人的大桌子吃饭,吃个菜沈书都不好意思伸长手去夹,一味埋头夹自己眼前的一道红烧鱼。

一顿饭吃得沈书有些胃疼,朱家的饭菜做得还不如郑四的手艺,沈书忍不住想,该不是马氏亲自下厨……勉强把饭都吞了下去,沈书感到松了口气。朱元璋与朱文忠胃口都好,各自吃了三碗,马氏也已早在陪坐着,沈书有一下没一下伸筷子夹菜吃。

朱元璋把筷子放下。

朱文忠跟着放了筷子。

几乎同时,沈书也搁下筷子和碗。

马氏唤人进来收拾,朱元璋先起身往外走,朱文忠连忙给沈书打了个眼色,让他跟着自己。

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屋子里,只见到桌上还有未收起的沙盘,朱元璋两手按在沙盘两侧,低头凝神看了一会,从堆成小山的羊皮卷里抽出一卷,拉开系绳展开看了一眼,又看回沙盘,放下羊皮卷,揭过四方恰好盖过沙盘的一块木板,严丝合缝地扣在沙盘上,木板上刻着九星棋盘。

“保儿说你一早便去找他,说郭公的军队已在来和州的路上。我看你小小年纪,身无一官半职,既然是跟着保儿的伴读,这几日我未曾见过你,都是李垚跟他,想是他没读书的时候,你闲居在家。是城里有风声,还是你私自出城得到的消息?若是闾巷传闻,就不必报了。”

脂水:石油。《梦溪笔谈》记:“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

===========================================

今天精神不好,先睡了,晚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4章 九十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