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仓手续复杂,需王府与州府共同签印。我们会加快手续,但今天怕是不行。”蒋翡避开池渊的眼神,表情为难。
“今天不行,哪一天行?”池渊逼问。
“尽快。”蒋翡吐出两字。
“那就先不开州仓和常平仓。乡里社仓粮已经吃尽了么?“
蒋翡知道如果他说吃尽了,池渊势必要亲自去看一看。于是他蹙眉郑重道:“今年蝗灾实在严重,我们怕继续由村民看管会造成流民争食,反成血案。今日你也看到了,社仓也是有官兵看守的。现在大小粮仓统一由州府管理了。”
见池渊神色好似尚未起疑,他转头面向仓曹参军:“不知可否麻烦参军去州府请求签印?目前灾情惨重,我们要尽快。最好明日就能开仓启粮。”
池渊就这样盯着他,一言不发。他眼里情绪复杂,仿佛有千万句话要同蒋翡讲。
然而再多的话也被他的言行挡了回去,池渊神色渐敛,最终竟没与他继续争执,只是轻轻叹气,点头允了。
蒋翡有些意外,但也不想继续给自己找事。他吩咐了仓曹参军两句,让他去把签印文书速速备好,仓曹参军心领神会,抱拳离开。
蒋翡见状,也向池渊行礼,转身要走。而池渊却叫住他,语气不辨喜怒:“你去哪?”
“此番前来只是应池御史约。我既没一官半职,更无治世之才,在这待着像什么话?”蒋翡没回头,“我要回王府。”
“既然是应我之约,我让你走了吗?”池渊冷冷道。
“况且,二公子应付官场诸事哪里是一窍不通,要我看反而是游刃有余,熟稔的很。不如留在这边,祝我一臂之力。”他把“一臂之力”四个字咬的很重,颇有点阴阳怪气的意思。
蒋翡心道不过在这呆了一上午,就在仓曹参军手里接了个杀头的屎盆子。再呆下去还得了?
棉州势力复杂,表面能够衰败至此,根系必然早已百孔千蛀。
拓南王府虽无治理之权,却久踞棉州,扣住棉州经济命脉。州府官员如流水,王府却是铁打的盘营。池渊若想洗牌棉州,定要在盘根错节的官府支系里揪出拓南王的错处。
然而蒋翡看过皇帝懿旨,就算棉州烂到根里,池渊这场仗半点依然胜算也无。
他没兴趣插手一盘必败的局,也不想拖着病体与蒋翡针锋相对。不如老实回府,还能无风无浪地勉强度日。
“多谢池御史抬举。”蒋翡极浅地笑了一下,眼神却如坚冰。“不过耳濡目染罢了。你若要寻人相助,我大哥倒是经验老到。我回去就可以跟他提。”
对方猛地拽住了他的袖子。
蒋翡一个趔趄,半是恼火半是意外地看向池渊,却见他神色执拗,目光灼灼。
“好。你若真要走我不拦你。我只想问你一句:愿驾长风,涤荡寰宇;使阡陌交通,饥者得食;扫尽不平,天下同春。你如今竟是全忘了吗?!”
蒋翡微微怔神。
这是他年少时在皇室讲堂写的论词。那时他太小了,小到以为寰宇的边界便是书本中的微言大义,小到双眼只看得见艳羡,双耳只听得到赞誉。
如今被池渊逼问,他心口一涩,顿生两分恼意。然后无端地联想起池渊在马背上意气风发,誓为棉州百姓肝脑涂地的神情。
那时他觉得这人荒谬,生于太阳下,怕是没见过阴影。想到这,心中更是百感交集,却也无端生出一丝怜悯,最后只是面色如常,平淡回答道:“确实记不太清了。池御史,前方路险,你多当心。我还是不奉陪了。”
话毕,池渊眼中的失望便如实质般溢出。蒋翡顿觉刺痛,垂下眼,不与他对视。
池渊还死死抓着他衣袖,佛青色的官服下的手素净有力,筋骨分明。
蒋翡抬手轻轻一推,冰冷的手指像挨到火球般灼烧起来。池渊直接反手握住他的手腕,指腹用力,几乎要捏碎他腕骨。
他眼底怒火翻涌,字字句句像从齿间挤出来的:“蒋翡,我想见你想了七年!你书信不回,整个人像是销声匿迹般,我如何打听都打听不到一点消息。如今来棉州做巡抚御史,别人都以为是机缘,可此番千难万险我难道不知道么?若不是因为你在,我恨不得抗旨不遵!”
蒋翡愕然抬头。
池渊见他睫羽一掀,定定地凝视他,一双黑白分明的剪水瞳第一次泛起涟漪来。恍神间仿佛回到七年前,他是何其喜欢这双漂亮的、望向他时总是情绪饱满的眼睛。
“这里人多眼杂,你说什么呢。”蒋翡慌乱地抽回手,低声呵斥,“你怎么还是这么冲动?这种话可不是被参一本就能了的!”
“好,那咱们就去人不多眼不杂地地方说。”池渊拉着他走,“我知晓你的难处,但也知晓你的抱负。你同我回官驿,不要回王府,我去向拓南王请示。你只要肯帮我,等事了我们一同回京,我会在金銮殿上,为你求官请封。”
一席话听完,蒋翡只觉得血一寸寸凉了下来。池渊自然不知道他的难处,而他此时又哪有半点抱负?他离不开棉州,到死也离不开。
“……你觉得可行么?”蒋翡缄默几秒,苦笑开口。
“那你觉得我来棉州赈灾,是可行之道么?”他反问,神色执着。
“……别说了。”蒋翡哑声道。
他担不起池渊的一番剖白。他已经下令烧仓,此刻池渊越是对他掏心掏肺,明日就越会对他恨之入骨。
“我真的要走了。”蒋翡后退半步,再次行了一个暂别礼。
他真的希望不要再同池渊见面了。
直到坐到车厢内的软垫上,蒋翡才敢舒一口气。他吩咐车夫先送他回府,然后挑起绸缎车帘,向外望去。
池渊正招呼群众另开一队,亲自做起了施粥的活计。他一袭深色官袍,身形挺拔如松。
蒋翡放下车帘,抬起手,几道红色的压痕印在他手腕上。
刚刚池渊指腹上的茧子磨的他皮肤生疼,想来在他缠绵病榻时,池渊骑射剑法无一落下。
人生的境遇真是各不相同。他目光沉沉,指甲狠狠掐进掌心,直至渗血才觉得好受一些。
当夜蒋翡又没睡好。他本就心事重,今日一趟可谓身心皆受挫磨,回来后还要再次挂上一副笑脸,摆出蒋府二公子的作派。
可是他却觉得心脏沉甸甸的,连陪笑都比往日困难。
直到夜色又起,吹灭油灯后,他透过窗子,向北遥望。月色澄澈,四下一片寂静。
他知道今夜平知县会是浓焰滔天,黑烟滚滚。这场劫难不是一句天干物燥可以敷衍过去的,他把脸埋进手中,祈祷火烧的再大一些,别让池渊发现其中端倪。
只是天不遂人愿。
池渊并没有回官驿,他今晚直接在县里借了宿,这场大火简直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烧了起来——
而在御史官的眼前,没人敢对这场大火视若无睹。刚把土坯房点燃的仓曹参军惶惶不安地领着人去灭火,一边拖延时间,一边又要装成竭尽全力的样子。
而这些地方官对这场大火的起因心知肚明,知道自己犯了重罪,平时各怀鬼胎的众人在此刻万众同心,一边安抚着池渊,一边领着火夫在火场游走,个个展现出奋不顾身的胸襟来。
大约忙活到天蒙蒙亮,这场火才彻底扑灭。蒸腾的烟气还未消散,搜寻粮种的火夫便再次急匆匆地踏进灰黑一片的土地。
池渊本想领兵亲自前去,却再次被地方官们拖住脚步。
“御史大人!且慢!”
仓曹参军一个箭步,他脸上满是烟灰,几乎已经辨不出表情。
“大人千金之躯,万万不可啊!”他指着废墟,情真意切,“您看这梁柱都烧酥了,底下也是滚烫的灰烬。您若是出了什么事,在下可是万死不辞了!”
“我伤不得,这些火夫就伤得吗?”池渊语气冰冷,“同是**凡胎,有何区别?”
“大人体恤下属,下官明白。可正因同是**凡胎,才更要讲究个章法。这些火夫们都是老手,最懂如何避险,才更伤不着,您领着亲兵进去,反而容易受伤。”
“更何况您是京官,是陛下亲封的棉州巡抚御史,棉州黎民百姓的命都悬在您身上!”仓曹参军一甩袖,直接跪在满是尘灰的土地上,行了五体投地的大礼,“您若有事,我们如何给百姓交代?”
恰在此时,另一人也跪了下来,嗫嚅道:“小侯爷,如果您出事了,陛下也要治我们的罪……求您,也为我们这些不值钱的地方官着想。”
此言一出,乌泱泱跪了一片人。池渊久久缄默不语,神情晦暗。末了,才讽刺一笑。
“好,好。你们的恩情,我记下了。”
而此刻废墟深处,火夫们并未搜寻粮种,而是兵分几路,直奔粮仓内墙的基址。本该存储粮袋的区域已被烧成白地,地面却有几块焦黑的、不自然的隆起。
火夫们拿起铁锹,狠狠拍向那些隆起的焦块。碳化的骨骼在精准的重击下应声而碎,化为齑粉,四散混入滚烫的尘灰。接着,他们将大块残骸扫进麻袋,麻袋迅速被填满,扎进,一个个甩上板车,再由专人运走。
整个过程分工分明,井然有序。
只是在这场仓促的清扫中,没人意识到,几粒灰黑的牙齿被静悄悄地掩在灰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