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别样江湖 > 第19章 乱世江湖

别样江湖 第19章 乱世江湖

作者:波波白流苏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1-19 12:00:28 来源:文学城

钱塘庄外的晨雾还未散尽,冷鹤晞望着一株菩提树,对众人说道:“我们去般若寺礼佛罢,我母亲常说那里的晨钟能涤净尘烦。”

白悯烟闻言颔首:“般若寺距此十里,租马去能赶在午前的法会。”话音刚落,楚瑜霏拽了拽冷鹤晞的衣袖:“阿晞阿晞,咱俩共乘一匹马呗?还能节省些银子。”

冷鹤晞斜睨他一眼:“你的哪样东西不是用我的银子买的?你自己租一匹,我不与你同乘。”

楚瑜霏心道:之前不都是乘马车的么?真要独自骑马,我不得摔得鼻青脸肿么?

“楚公子可是有难处?”白悯烟见他脸色由红转白,温声问道。楚瑜霏深吸一口气,突然梗着脖子喊出声,音量比宣告中了状元还响亮:“实不相瞒!在下其实不会骑马!”

离乐在一旁翻了个大大的白眼:“你不会骑马还这么理直气壮啊?”

“怎么就不行了?”楚瑜霏振振有词,突然话锋一转,问道,“对了,史书上说大宋缺马,达官贵胄出行都是乘牛车,这是真的吗?”

冷鹤晞三人顿时无语地望着他。楚瑜霏笑了笑:“咦?难道史书上说的不对?”

“大宋的确缺马,官宦坐牛车也没错,”离乐笑得前仰后合,“可你见过哪个江湖人骑牛赶路的?你这个夯货!”

“我本就是个草包嘛。”楚瑜霏嬉皮笑脸地摆手,“全靠你们收留,不然我早成荒野里的孤魂野鬼啦。”

“那便租一头牛给楚兄罢。”众人说着已经到了租马处,白悯烟转向租马贩,语气温和,“劳烦选一头脚程快、性子稳的,多谢。”

租马贩领着众人进了后院的草棚,五头牛正埋头嚼着干草,唯有角落里一头枣红色的牛格外惹眼——它不像其他牛那样垂着耳朵,反倒双耳竖起,琥珀色的眼珠亮得像淬了光,脊背挺拔得像披甲的战士,连嚼草的动作都透着不寻常的精气神。

“哇!这牛兄绝非凡品啊!”楚瑜霏眼睛一亮,凑过去想摸它的犄角。

“公子好眼力!”租马贩笑得合不拢嘴,“这牛是前年从西域运来的,跑起来能跟快马较劲,性子又温驯,客人都爱选它。”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何况是千里牛!”楚瑜霏当即拍板,“就它了!”

楚瑜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牛背,双手紧紧攥着缰绳,喊了声“驾”,满心期待这牛兄能飞驰起来。可无论他怎么拽缰绳、拍牛背,牛兄都纹丝不动,四条腿像钉在地上似的,稳如泰山。

冷鹤晞三人早已上马,在棚外耐着性子等他。见这头牛始终不动,冷鹤晞扬声道:“还没好吗?再磨蹭就赶不上法会了。”

“就来就来!”楚瑜霏急得伏在牛背上小声威胁:“牛兄,给点面子呗?不然我可要动真格的了…”

牛兄“哞”了两声,依旧岿然不动。

“那我可不客气了!”楚瑜霏抬手,运起半成功力拍在牛屁股上,中二病发作似的喊:“驯牛十九式!降牛十九掌!”

没想到这一掌竟真管用。牛兄先是猛地尥了个蹶子,差点把楚瑜霏甩下来,随即撒开蹄子狂奔起来,蹄子踏在石板路上“哒哒”作响,卷起一阵尘土。

楚瑜霏没防备,被颠得七荤八素,胃里翻江倒海,差点“晕牛”,只顾着扯着嗓子喊“吁——吁——”。直到这头牛突然停下,他才捂着翻腾的胃,瘫在牛背上缓了好一会儿。

离乐坐在马上笑得直不起腰,手里的马鞭指着他:“你连牛都骑不好,还说自己是江湖人?真没用!”

楚瑜霏揉着心口,强撑着挽尊:“那怎么了?老子以前出门都是直接打Taxi的!我活了这二十年,既没摸过牛,也没摸过马!再说了,这头牛跟牛魔王似的,脾气这么倔,能怪我吗?靠!吓死老子了,心脏病都快犯了…”

众人被他逗得大笑,驱马往前走了一截。楚瑜霏不愿掉队,拍了拍牛头,命令道:“牛兄,跟上!”

许是刚才的“疯跑”耗尽了脾气,牛兄竟真的撒蹄追上去,速度快得像一阵旋风,真堪比牛中的赤兔马。

“骑牛疾步去般若,四人同行过钱塘。几多江湖英雄客,机关算尽不如咱!哈哈哈…”楚瑜霏追上众人,得意地即兴吟了一首打油诗,摇头晃脑。

“好诗。”白悯烟笑着捧场,“楚公子文采不错,作诗信手拈来,颇有几分洒脱。”

“嗐,瞎编的,什么文采不文采的。”楚瑜霏摆摆手,笑得没心没肺。

与此同时,般若寺的藏经阁内,清玄住持刚诵完《金刚经》,目光扫过排班的弟子,眉头微微蹙起:“智茗又没来听禅?”

一个小和尚缩着脖子,支支吾吾地回话:“回住持,智茗师兄…又去山门外买酒了。”

“这个孽徒!”清玄长老揉着眉心,语气里满是无奈,“你们为何不拦着?”

小和尚们你看我、我看你,纷纷低下头:“师兄会武功,我们几个加起来也拦不住啊…”

“唉,智茗啊…”清玄长老望着窗外的菩提树,长长叹了口气,“老衲该拿你如何是好。”

这边,楚瑜霏正得意自己“驯牛有术”,牛兄却突然像是被什么惊到了,猛地竖起耳朵,随即发疯似的朝一片竹林冲去。他吓得魂飞魄散,闭着眼大喊:“吁!牛魔王!要撞上了!停下来!啊!救命啊!”

只听“哗啦”一声脆响,像是瓷器碎裂的声音,紧接着是酒液泼洒的香甜气息。就在楚瑜霏以为自己要连人带牛撞进竹林时,一声清脆的口哨响起,狂躁的牛兄竟瞬间平静下来,乖乖停住了脚步,还温顺地甩了甩尾巴。

楚瑜霏惊魂未定地睁开眼,只见眼前站着一个身穿红色袈裟的僧人——袈裟边缘绣着暗金色的云纹,虽沾了些酒渍,却丝毫不显狼狈。楚瑜霏连忙从牛背上滑下来,拱手道谢:“多谢大师傅救命之恩!”

“公子的坐骑撞洒了贫僧的酒,贫僧帮你驯了牛,你就只有一句道谢吗?”这僧人挑了挑眉,指了指地上碎裂的酒坛,语气带着几分戏谑,“公子不该赔偿贫僧这几坛上好的千里醉?”

“啊,对不住对不住!”楚瑜霏连连道歉,正要掏钱,一旁乘马走过来的离乐却看出了不对劲,催马上前插言道:“大和尚,出家人戒荤戒酒,你这又是喝酒又是要赔偿,是破戒了,还是刚还俗?”

僧人不恼,反倒仰头笑了起来,声音爽朗得像山风:“好一个牙尖嘴利的女娃娃!哈哈哈,女娃娃问得好。贫僧是酒肉和尚,清规戒律在我这里,通通都是狗屁!哈哈哈哈…”

没想到这个和尚竟会骂脏话,楚瑜霏反倒觉得他洒脱不羁,好感顿生,再次拱手道:“在下楚瑜霏,想与大师傅交个朋友,不知大师傅意下如何?”

“贫僧法号智茗。”智茗和尚还了一礼,目光扫过骑马赶来的冷鹤晞和白悯烟,“楚公子有礼了。”

楚瑜霏连忙为他介绍了冷鹤晞、白悯烟和离乐。得知冷鹤晞是来礼佛的,智茗和尚笑道:“巧了,贫僧正是这般若寺里的和尚,便与诸位同路罢,也好为你们引路。”

冷鹤晞打量着他,见他虽穿着袈裟,却自带凛然之气,不似寻常僧人:“智茗师傅气宇轩昂,不拘俗礼,不该困于寺院一隅,埋没了雄才大略。”

智茗和尚笑了笑,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惭愧,贫僧胸无大志,只求有酒喝、有肉吃,冷施主过誉了。”

白悯烟却轻轻摇头,语气笃定:“在下觉得,大师傅是能成大器的,不该做井底之蛙。”他阅人无数,总觉得智茗和尚的身上有种莫名的威严,像是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许是避仇,或许是养精蓄锐,但绝非凡夫俗子。

离乐见智茗盯着地上的酒坛叹气,转身就去酒肆买了两坛千里醉,回来递给智茗和尚:“大和尚,给你。不过你还是少喝点罢,免得住持长老罚你抄经书哦。”

智茗和尚接过酒坛,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你这女娃娃管得倒是宽。放心罢,住持长老都要让我三分呢。”

“你胡说!他为何让你?”离乐好奇地追问,“难不成你是什么大罗神仙,到寺院来渡劫的?”

智茗和尚掀酒坛的手顿了顿,回头冲她笑了笑,手指比了个“嘘”的手势,眼底的光芒柔和。

离乐一怔,心里莫名一动——这神态、这手势,怎么如此熟悉?仿佛很久以前在某个温暖的午后见过似的。可她明明是第一次见这个和尚,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众人随智茗进了般若寺,清玄住持早已在山门前等候。见智茗满身酒气,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却没多说什么。

待冷鹤晞四人去大雄宝殿礼佛,清玄长老拉过智茗,走到藏经阁的角落,低声道:“智茗,你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性子,终究改不了。般若寺是清修之地,容不下你这尊大佛,你该去闯闯自己的天地,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住持长老教训的是。”智茗收起了往日的戏谑,语气恭敬,“贫僧今日正是来辞行的。多谢长老这些年的照拂,若不是您,贫僧早已成了孤魂野鬼。您说得对,寺院不是我的归宿,但朝堂也不是。”

“你能明白本心就好。”清玄长老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里满是欣慰,“去罢,顺着心走,做你该做的事。”

智茗脱下身上的红色袈裟,仔细叠好递给长老,又从怀中取出一枚刻着“智”字的木鱼,轻轻放在藏经阁的案上:“长老保重,智茗告辞。”

“喂!大和尚!你…你要去哪?”离乐不知何时追了出来,站在藏经阁的门槛外,心里莫名有些担忧,连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

智茗停下脚步,背对着她,朗声念道:“曲水流觞叹如何,人生如梦易蹉跎。金戈铁马恍如昨,饮罢开怀谁知我。漂泊浮萍向东游,无怨无悔莫回头!”他背对着她扬了扬手,算是道别,又缓缓回过头,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眼神似在说:不必追,后会有期。

“漂泊浮萍向东游,无怨无悔莫回头…”离乐默念着这两句诗,泪水突然涌了出来,模糊了视线。她不明白,为何会为一个初识的人如此难过,这个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他的眼神这么熟悉?

细雨毫无征兆地落下,淅淅沥沥打湿了她的衣衫。寒意顺着衣领往里钻,她却站在雨中,望着智茗和尚消失在山道尽头的背影,久久未动。

冷鹤晞撑着一把油纸伞走过来,伞面轻轻罩在她的头顶:“乐儿,怎么在这里淋雨?仔细着凉。”他虽早已淋惯了雨,却唯独见不得离乐受半分委屈,总记得为她遮风挡雨。

“多谢主子。”离乐拭去泪水,努力挤出一个笑容,“乐儿只是突然有些伤感,让您担心了。”

“进去礼佛罢。”冷鹤晞没有追问,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给了她足够的空间。

离乐接过伞,悄悄将伞身倾向冷鹤晞那边——她知道主子素来不爱麻烦别人,可她也想为他挡一次雨。冷鹤晞察觉到她的细心,握着伞柄的手微微用力,又将伞往她那边倾了倾。

主仆二人共撑一伞,缓缓走进大雄宝殿,身影在雨幕中显得格外孤寂,却又透着相依为命的倔强。

所谓江湖,或许是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但在这一把温暖的雨伞之下,那些刀光剑影、恩怨情仇,竟都显得格外苍白。

而此时的金国皇宫,却是另一番肃杀景象。

“报!陛下,如今大宋皇帝赵旭荒淫无度,沉迷声色,就连早朝都有一个月没上了!朝堂大权被蒋皇后和林贵妃把持,官员们勾心斗角,百姓们怨声载道,大宋气数将尽了!眼下正是我大金夺取政权的好时机!”探子跪在金銮殿上,声音里满是激动。

“不急。”金帝完颜亚谬放下手中的狼毫笔,目光落在宣纸上——他的书法字笔锋凌厉,力透纸背。

他转向探子,语气平静得让人胆寒:“继续静观其变,盯紧林贵妃的动向,有任何消息立刻禀报。”

“是!”探子连忙应声,正要退下,却被完颜亚谬叫住。

“你觉得孤的字体如何?”完颜亚谬问道。

探子仔细看了看,如实回话:“陛下写的一手好字,小人虽不是行家,却也觉得字体隽秀有力,笔锋藏锋,委实是佳品。”

“是么?”完颜亚谬冷笑一声,话音刚落,突然毫无征兆地将刚写好的宣纸撕了个粉碎,纸屑纷飞中,他猛地飞起一脚踹在探子的心口,声音里满是暴戾:“哈哈哈哈…狗奴才!你倒是嘴甜!你可是忘了?孤最讨厌的,就是阿谀奉承的小人!”

探子捱了一记窝心脚,却不敢哼一声,挣扎着膝行到完颜亚谬的脚边,虔诚地吻了吻他的左靴:“陛下,奴才说的句句肺腑之言,绝无半点奉承之意呀!求陛下明察!”

“啊哈哈哈哈…”完颜亚谬俯身,用力捏住他的下巴,指节泛白,“好狗,果真是一条好狗!你下去罢,孤乏了,这没你的事了。”

“是!”探子连忙又吻了吻完颜亚谬的右靴,连滚带爬地退了出去。

完颜亚谬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声音低沉而冰冷:“阿爹,孩儿从未忘记要为你报仇!他们中原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阿爹,你泉下有知,一定不会怪我按兵不动这么多年的罢?您放心,我定会亲手杀了那狗皇帝赵旭,踏平大宋皇宫,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说罢,他抄起桌上的青瓷酒樽,狠狠掷在地上,酒樽摔得粉碎,酒液顺着地砖的缝隙蔓延,像一道道暗红色的血痕。

十年前的画面,再次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

那时宋金刚签定和约,互为伯侄之国,宋向金称臣,岁供银绢三十万两匹。赵旭觉得这简直是奇耻大辱,便向自己骁勇善战的十三皇子赵秣抱怨,说自己是千古罪人。

赵秣义愤填膺,竟瞒着赵旭,派精兵五千埋伏在金帝完颜涛回程的必经之路,将完颜涛杀死,把他的尸体带回了大宋。

消息传回金国,众金将六神无主,阵脚大乱。有主战派将领猛地拔出腰间弯刀,刀刃映着营帐内的烛火,寒光凛冽:“先帝尸骨未寒,怎能让宋人如此羞辱!末将愿带两万精兵,杀回大宋皇宫,夺回先帝尸首,让赵旭那昏君血债血偿!”

“不可!万万不可!”主和派大臣急忙上前阻拦,声音带着急切,“少主今年才九岁,根基未稳,此时与大宋开战,若是兵败,我大金恐有灭国之危!不如先等少主平安返回上京,再从长计议!”

营帐内顿时吵作一团,刀光剑影的争执声几乎要掀翻帐顶。年仅九岁的完颜亚谬此时已回到营帐,站在角落,小手紧紧攥着父亲曾经赠予他的玉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落下。他抬手抹掉眼泪,稚嫩的声音带着超乎年龄的冷静,穿透喧闹的争执:“诸位叔叔伯伯,不必争论了!请派我为使者,去大宋皇宫见赵旭,求他准许我带阿爹的尸首回家。”

众大臣闻言大惊,纷纷跪地道:“小少主,不可啊!赵旭那昏君虽懦弱,却也难保不会对你下毒手!你这是自投罗网啊!我们怎能让你以身犯险!”

“诸位不必担心。”完颜亚谬挺直小小的身板,目光扫过营帐内的众人,眼神里的坚定让在场的成年人都为之震撼,“赵旭虽昏庸,却极好面子。他刚杀了我阿爹,若再对我一个九岁孩童下手,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他不敢动我,我定会平安回来的!”

“可是,小少主…”有大臣还想劝阻,却被完颜亚谬打断。

“如今阿爹不在了,我便是金国的新帝。”他抬高嗓音,不容置疑的帝王之气不怒自威,“你们难道要违背新帝的旨意?”

众大臣被他震慑,再也不敢多言,只能按照他的吩咐,备好马车,送他前往大宋皇宫。

当完颜亚谬的马车停在大宋宫门外时,赵旭正在御花园里与嫔妃们饮酒作乐。听到探子来报,他手里的酒杯“哐当”一声落在地上,酒液溅湿了龙袍。

“金…金国使者来了?带了多少人?”他声音发颤,心里满是慌乱——他虽默许了赵秣的行动,却没料到金国人会来得这么快。

“回皇上,就…就一个使者。”探子低声回话。

“只有一个?”赵旭暗松一口气,紧绷的肩膀瞬间放松下来,连说话都镇定了许多,“宣!宣他进殿!”

“宣金朝使者觐见——”

随着太监尖细的唱喏声,完颜亚谬穿着一身素白丧服,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大殿。他的个子还没到殿内的立柱高,却在文武百官惊愕的目光和压抑的笑声中,一步步走到殿中,规规矩矩地向赵旭行跪拜礼,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恭顺:“完颜涛之子完颜亚谬,拜见皇帝伯伯。”

赵旭见他小小年纪,穿着丧服,满脸泪痕,想起他刚失去父亲,心里顿时生出恻隐之心,语气也软了下来:“孩子,你远道而来,一路辛苦。说罢,找朕所谓何事呀?”

“求皇帝伯伯…求皇帝伯伯准许亚谬带阿爹的尸首回家…”完颜亚谬说着,眼泪便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我阿爹之前常说,宋金是伯侄之国,应当互相扶持。一方有难,另一方绝不会坐视不管。宋金互通贸易往来多年,关系情同手足,又怎会有唇亡齿寒的一天呢?皇帝伯伯是仁厚之人,绝不会让两国百姓陷入战乱。亚谬知道,阿爹是被误杀的…只要能让阿爹魂归故里,金国愿向大宋称臣,岁岁纳贡,绝无二心。”

他的话字字恳切,既点明了宋金的盟约,又给足了赵旭面子,让赵旭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赵旭听得心头发酸,竟也红了眼眶,三步并作两步走下龙椅,将完颜亚谬揽进怀里:“好孩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苦了你了。朕答应你,这就让人把你阿爹的尸首送回金国,再赐你千两黄金,让你风风光光地送你阿爹下葬。”

“多谢皇帝伯伯!多谢皇帝伯伯!”完颜亚谬在他怀里哭得更凶,小小的肩膀一抽一抽的,格外令人心疼。

站在文武百官中的御史大夫却看出了不对劲,悄悄凑到赵旭耳边,压低声音道:“陛下,此子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心机和口才,绝非池中之物!今日若放他回去,他日必成我大宋心腹大患!不如…”他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住口!”赵旭猛地推开他,脸色铁青,“你怎会如此歹毒!他只是个孩子!朕岂能为了一己之私,伤害一个无辜的孩童?若传出去,天下人会如何看待朕?”

“陛下,养虎为患啊!”御史大夫还想再劝,却被赵旭厉声喝退。

随后,赵旭不仅派人护送完颜亚谬和完颜涛的尸首返回金朝,还赏了他十位婢女、百匹绸缎,叮嘱护送的侍卫务必保证他的安全。

当十三皇子赵秣得知此事时,完颜亚谬早已安全回到上京。他急急忙忙冲进皇宫,对着赵旭躬身行礼,语气里满是焦急:“父皇!您怎能放他回去?那完颜亚谬小小年纪却城府极深,今日放虎归山,他日他定会带兵来犯,到时候我大宋危矣!”

“阿秣,你怎么也如此不分好歹?”赵旭皱着眉,语气里满是不悦,“他只是个九岁的孩子,能有什么城府?倒是你,私自派兵斩杀金帝,险些挑起两国战乱,若不是亚谬懂事,我大宋早已陷入战火!”

“父皇,您怎么就不明白呢?!”赵秣急得直叹气,“唉!完颜亚谬今日的隐忍,都是为了他日的报复!您今日的仁慈,就是明日的祸患啊!”

“够了!”赵旭猛地一拍龙椅,怒声道,“朕看你是习武练傻了,满脑子都是打打杀杀!朕心意已决,你不必再劝!三日后,你便前往大月枝城,封为‘月枝王’,没有朕的旨意,不得回京!”

赵秣还想争辩,却见赵旭脸色铁青,知道多说无益,只能无奈地躬身领旨。三日后,他带着少量随从,踏上了前往大月枝城的路途,从此远离朝堂,成了失势皇子。

大宋本就重文轻武,文臣备受推崇,也许这也是赵秣失势的原因之一。

而赵旭在打发走赵秣后,便开始筹备立太子之事。他素来偏爱爱好四书五经的十皇子赵龙,本想立赵龙为太子,可赵龙福薄,刚被封为太子不足一年,就突发恶疾,药石罔效,一命呜呼。

赵旭悲痛欲绝,大病一场。病愈后,在蒋贵妃的软磨硬泡下,他最终立第六子赵维为太子,蒋贵妃也母凭子贵,被册封为皇后,开始插手朝政。

此后,赵旭愈发昏庸,整日沉迷美色,从各地搜罗美女填充后宫。后来,一位名叫林诗然的女子进入了他的视线——她生得倾国倾城,又擅长琴棋书画,很快便得到了赵旭的宠爱,被册封为“林贵妃”,一时风头无两。

这位看似温柔的林贵妃,原名阿不罕诗,本是完颜亚谬的侍妾。完颜亚谬得知赵旭沉迷美色后,便故意将她献给赵旭,让她潜伏在大宋皇宫,为自己传递消息。

此刻,金朝的箭场内,青年完颜亚谬正张弓搭箭。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如鹰隼般锁定靶心,手指松开,箭矢如流星般飞出,“咻”的一声,正中靶心——那靶心的正中央,赫然写着“反宋兴金,誓杀赵旭”八个猩红大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他放下弓箭,走到靶前,看着那支深深嵌入木靶的箭矢,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容。十年隐忍,十年布局,如今大宋内部腐朽不堪,赵旭昏庸无道,正是他复仇的最佳时机。

乱世江湖,有人为情谊奔波,有人为道义坚守,而对完颜亚谬来说,他的生存之道,便是带着满腔恨意,步步为营,直到将仇敌拖入地狱。

大宋的覆灭,似乎已在他的掌控之中,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便能吹响进攻的号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