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汴京城奇女子传 > 第10章 算命

汴京城奇女子传 第10章 算命

作者:朱夏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11:54:03 来源:文学城

她们站在一位妇人后面等候。妇人湖蓝短褙子,盘福龙髻,月牙形发梳,油亮亮的发髻抹着桂花油,味道重得呛人。妇人前面坐着儒生正算着,将一张纸撕成条状写上生辰姓名。算命先生阅后即焚。儒生放下纸笔,搀扶妇人坐下。原来是对母子。妇人正在为远行的夫君算凶吉。

算命先生朝妇人和儒生身上扫几眼,悠悠开口:“小官人面色红润,眼睛有神是有祖上基业,受父兄扶持的相。夫人您是儿孙满堂的生辰。面上看眼睛无力,气色晦暗,想来素日省力不省心,思虑过重所致。思虑过重,有伤身心。请夫人放宽心,令郎有侍奉双亲的福分。令夫在外远行并无大碍…”嗓音如泉水般澄净,咕嘟咕嘟冒泡。

那位夫人听了,连连点头。

绒绒在后头咬耳朵:“这个算命的说话干脆,不像别处话里带玄,让人听不懂。”宋彤以袖掩口道:“先看他怎么说小小她们,算的不好咱们一溜烟跑掉。”绒绒掩嘴笑个不停。

算命的五十上下,穿着并不阔绰,浆洗到发硬的布衫,伸出手时沙沙作响。一双眼睛一只极浓重墨,一只极淡失墨,像传闻中的阴阳眼,黑的那只摄人,淡的那只空洞。清癯焦黄的脸看着倒像苦修的。

他盯着小小看了片刻,不紧不慢道:“姑娘耳高于眉,这是年少有贵人帮扶。正月初一的生日,生辰太大一般人压不住,还好名字起得小。姑娘一对桃花眼,风流不下流,有好姻缘也得谨防烂桃花。夫妻宫长得好,面上无刑伤,生的日子也不错。自新年以来老夫看过最好的命格莫过于姑娘。”

一番话正中下怀,小小十分称心如意。

轮到粟娘。算命的觑着眼看了看。“姑娘天庭饱满,鼻梁高耸,腮帮有肉。好福气。没有生辰?”粟娘道:“记不清什么时候生的。”“哦。无妨。凭面相可知姑娘是天生好命的人啊。你和刚才那位姑娘一样,都是嫁贵夫的相…”小小和粟娘二人红着脸,咬着嘴唇笑。

绒绒伸手在空中比划。宋彤问她:“做什么?”“记不清生日。正想着呢。”宋彤闷笑道:“别比划啦。那算命的都说好话。”绒绒扭头一笑,前去听命了。

“姑娘年轻时多有波折。”

突然转喜为悲。难道算命的听到她和绒绒谈话故意反着说?宋彤不由懊恼。

“这也不算什么。早年差点就当磨砺心智,中晚年再差也能安身立命。姑娘中晚年运不错。人生如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姑娘的运走在后头。”

绒绒不怕一语成谶,笑道:“怕我熬不到后头。”

“不会。若是这个相,老夫也就不提晚年了。姑娘不要气馁。早年曲折不算什么,晚年享福才是正理。”

大白话就是有事自己扛,干熬着呗。这算命的说话简直大棒加枣。宋彤默默想着:“若是说我好话,就当买个乐呵。要是说我坏话,全当他放屁。且看他如何说我,再瞧他要不要我掏香烛钱,买符咒。”

宋彤写下姓名生辰,递给算命的。那算命的没有阅后即焚,盯着纸看了片刻。“姑娘学钟繇楷书能得其神,真是世间少有。字如其人,姑娘长相端庄俊秀。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生辰不好,以磨蝎为命。磨蝎多命苦,心中慈悲但所求太多,老天爷不能给。俗话说人不强留,事不强求。需尽人事,听天命。”

求的哪里多了?她求脱籍从良,平安一生。老天爷不能给,还要她听天命。那还算个什么命?这钱就当丢臭水沟了。

粟娘钻过来问:“那有没有符咒加持命数?”

算命的摇头哂笑。“老夫不是卖符咒的术士。姑娘们个个都是好命,不过道路不同。算命,即便是神仙也不能事事算中。天虽有道,但还有一句人强胜天。不必多想,尽人事听天命就是了。”

简而言之,凡事靠自己,别指望其他。宋彤心中不甚烦琐。回去细想算命的话,像他没有讹钱也没哄人供奉香烛的算命先生不多,说的话未必不真。怎么别人天生好命,到了她偏要用尽力气?算了。卜卦算命的话不足为信。

日子照样过。一日,宋彤走至一处敞地,看到一群丫头在日头下练功,练不好被王妈妈罚中午没饭吃。王妈妈搞连坐,指着一丫头朝众人道:“你们记住,都是她让你们没饭吃。”又死瞪了几眼那丫头,“是你连累她们没饭吃。”

那丫头弓着腰,垂着眼,死寂一般面无表情—如笼子里待宰的动物,有灵性的那种,知道前途黑暗,于是不做挣扎。宋彤看在眼里,心绞般难受。好像过去孤立无援的日子又亲身经历一遍。

能帮一把帮一把吧,就当帮一帮过去的自己。

傍晚。宋彤提着一桶红豆元宵出现时,所有小丫头齐齐地望向自己,眼涎地盯着飘着甜香的木桶。

“心血来潮自己煮的红豆元宵。一不小心煮多了,索性带给小丫头们尝尝。”

王妈妈翘着二郎腿,嗅了嗅弥漫的红豆香。“闻着味不错。得了。算这群猴崽子有口福。”朝一群小丫头一昂下巴,“先别练了,来尝尝后院彤娘子煮的红豆元宵。你们不要光顾着吃,要和人家学着点。人家彤娘子可是两年学完别人四五年才学会的活。看看人家的气派,再好好想想我说过的话。”一席话说得宋彤不好意思,只顾拿勺搅动桶内红豆元宵,一碗碗盛好。

宋彤送给王妈妈一坛名酒,故意卖乖道:“这酒名叫中山松醪,说是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我没见识没喝过,也不知真假?闻着有草药香,当寻常酒喝也不错。您喝着试试。”

王妈妈捶打着膝盖骨,低声感叹:“你年纪轻又是刚出去参加宴席,没见识过应当的。这是地方官员进奉宫中的养生酒,自然错不了。我年轻时得贵人赏赐的美酒多到数都数不清。自从离开宫廷已经许久不喝酒了。宋彤你是有出息的,以前竟看走眼以为你不成器呢。也是我不通文墨,走了下乘。李妈妈会舞文弄墨,也比我会识人,识出你这块美玉。你还知道知恩图报呢。”说毕,瞧着吃得正欢的小丫头,自嘲一笑。“我教的徒弟鲜少记得我,都是一群白眼狼。”

嗯。说起来自己也是只白眼狼。得到的赏赐,物件分给院内姐妹,金钱自留。李妈妈把她提携至后院,可她一点不想搭理她。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 。送礼送得人习以为常乃至狮子大开口那就送出祸了。对付李妈妈需得一口一口吊着她。

一桶红豆元宵见底,桶里还剩点残留。小丫头们吃得真快,宋彤把余下元宵倒入碗中时,碗还是烫的。

一群小丫头刮着碗壁上挂的浓稠汤羹,刮得干干净净。吃完不禁朝桶里看看,明明想吃第二碗,又不好意思独吃两碗。好吧。剩下一碗宋彤吃了。

宋彤端到楼上一边吹风,一边吃。隐隐听见小丫头唱的歌声,歌声连绵起伏好似群山。眼前没有山,只有蚊虫“嗡嗡”地飞,在明晃晃的灯下形成一团灰黑的影子。

宋彤倚靠在漆红栏杆上,想到王甫到现在没人影。只有赵敏求传递好消息,说他过了省试预备殿试,后来又说过了殿试之后又是琼林宴又是和同年进士往来,这几月忙得脚不沾地,人瘦了一圈。宋彤不好意思问赵敏求有关他的事,赵敏求说的时候,她装聋子。女人决不能上赶着,尤其是像她一样没有退路的女人,越上赶着越不值钱,越容易被人拿捏。那个王甫,连他有没有家室都不知道。不过,有没有有什么关系?她们这种人生来给人做小。红豆元宵见了底,碗上腻着红豆沙。宋彤盯着残存的豆沙出神 ,倏然有人喊她。

“彤娘。彤娘。”

宋彤茫然起身张望。一低头。楼下。王甫站在灯笼下抬头看她,笑着招呼她下楼。

“你怎么来了?”宋彤难以置信地看着他。这人怎么凭空出现?

“有话和你说。”王甫手上提着只大灯笼,昏暗中亮着一圈光晕,简直像提着一只月亮。琥珀色的光将他的眼睛照得更亮,亮到宋彤不敢看他。

春寒料峭,夜晚的风呼呼刮着,金楼庭院内点起灯笼火把,夜白如昼。人走在一片黄澄澄的灯火下如泡在酒里,醉醺醺的,很不真实。

回过神来,宋彤笑道:“你怎么进来的?”他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一声不吭过来还是天黑过来。她非得带他往人多的地方走,不能让人说闲话。传出去,真就一棵树上吊死。

“我和守夜婆子说,我给你送点东西一会出来。她们不让。正纠缠。恰好李妈妈在,说天黑得早没到锁门的时候。她说认识我,带我进来的。”

“我听赵敏求说你中了进士。既然是进士也就是天子门生,怎么和毛头小子似的没有请帖乱闯。”宋彤歪过身子瞧他手里的乌木提盒,“带什么好东西,大晚上非得过来。”

王甫笑道:“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一些酒菜。其中一碟玉笋,宴上因为我吃空了一盏,何尚书留了意特意赉赏。这笋也不知怎么做的和别处都不一样。何尚书说,这是府上秘制的菜肴。我想你最爱吃笋,赶过来送给你。若是用完饭,翌日清晨就着粥吃也不错。”

宋彤诧异他怎么知道自己爱吃笋?细细回忆,想到上次宴席大家一起用饭,她什么也没吃独把一碗鸡汤里的笋全挑出来吃了。这么细小的事,他居然记得。

“笑什么啊?”

宋彤笑道:“你这人真心细,居然还记得。苟富贵,勿相忘啊。”她心中涌动一股暖流,就像大冬天冻得浑身发抖,忽然喝了一口热姜茶;农人早起劳作,看到天边升起红火的太阳。他们俩说些有的没的,让她莫名的安心欣喜。

“对了。殿试时官家给我改了名,仍然是王甫,不过甫字改成黼字。天子袍服上的黼绣,意味辅佐天子。”他说。

“哦。”宋彤故意拉长声音,“我又没有在扇面上写你的名字,提这个做什么。”

“上次的扇面确实没有,还有以后呢。明日我下帖,请你们吃饭。一顿便饭,就敏求他们几个。”

他们走到后门处。宋彤接过提盒,像爱人离别时那样,稀松平常地嘱咐几句:“天黑了,路上小心。”他没回头,但是能看见嘴角的笑意。

宋彤怅然若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