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在素素身旁的一位大婶见她还在呆呆看着,立马拍了拍她的腿说:“小姑娘你怎么还不赶紧跪下?小心待会儿被金吾卫看见!”
素素反应过来,学着样子立马跪了下来,心里暗想:四十多岁的小姑娘,您怕是没见过吧,可千万千万别再这么叫了,不然脸往哪儿搁啊?
大婶示意她别说话,低下头去,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素素会意,只听长明楼的位置传来一阵轰鸣的奏乐声,慷慨而激昂,仿佛把地砖都震得发抖。
这乐曲时间不长,皇室尊贵的气势却已经呼之欲出。待乐曲结束,一个清冷的女声响起,不过短短两字,不容置疑的霸气却顿时汹涌而来:
“平身。”
大街上的人群便慢慢站起来,纷纷拥挤着往长明楼最高的位置上看。九层的楼台上灯火辉煌,金色琉璃光耀夺目,在这堆光芒的顶端,高高耸立着一位身着紫金色龙袍的帝君。虽然大部分人都挤不到楼前,看不到相貌,但这龙啸凤吟的声音,却能清清楚楚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
“奉天承运,本帝昭曰:践祚十载,承眷景命,云抚盈成,业承禧洽。风调雨顺,万事通畅。今盛景如画,江山安固。”
季晴扫了一眼剩下的诏书,低头望向台下数万凝视的民众。忽然,她似乎感受到了什么。眼神在长乐街的最远处,停留在了一双朦胧的双眼之上。她不由自主地断了诏书的思绪。直到身后的林晚盈轻轻拍了她一下,才拿起诏书继续读了下去。
“万民百官,当同心为国。晴自维凉德,尚赖亲贤,共图新治。”
素素正翘首看着高台上的神武帝君,虽然远望不见具体的神情,但那高贵尊威的仪态,语气里盈满的自信,汹涌澎湃的灵力修为,却一样样清晰可见。不知是不是被蒸汽熏久了,她眼里忽然起了好多水雾。
她胸前的白玉坠子,此时忽然滚烫着发着热,不知是被激动的情绪感染,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当年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儿,已经出落成这般仪态,把天下治理得这么好。她真的已经成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帝君,不太需要现在的自己再去做什么了。
自己唯一的徒弟,如今不用自己教导,翱翔九天,君临天下,她不应该感到开心吗?
更何况,十年之前的上元节,那场登基大典之后,晴儿就算已经出师了啊。
她拿手擦了擦眼睛,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这些,上元节这么喜庆的日子,理应开怀大笑才对。周边的人们,不都在开心地看着他们的帝君吗?她还想这些干什么,卖完汤圆,就乖乖回到金陵的茶馆窝着吧。
此时诏书已经宣读到了尾声:“今共度上元,亦祈福荧惑。不饶欢愉,与官民同乐。神武十一年上元,钦此。”
清冷而铿锵的声音刚落,天幕上突然轰出数百枚灿烂至极的烟火,刹那间把整个皇城映照得如同白昼。簇簇银花在夜空中恣意绽开,比天边繁盛的星月还要更加耀眼,更加夺目,一如当今这太平盛世般灿烂多彩。
素素望向夜空,不由得有些痴了。人流恢复了熙熙攘攘,游行的队伍继续行进,灿烂的烟火一刻不停,简直比过年还要热闹。
“阿姐?阿姐?我要…”
素素听到这声,强压住脑海中朦胧的思绪,猛然把头一低,极力寻找声音的来源。回头看到个小姑娘,拉着自己的姐姐往摊子这边走。她拍了拍胸,长出一口气。
“姑娘,给我们盛两碗元宵,就在这儿吃。”年纪稍长的姐姐凑到素素车前。那个稍小点儿的女孩则偷偷溜到了隔壁说书的摊子上,找了个马扎聚精会神地听书。
“好的,五文一碗,每碗八个。”
素素麻利地乘了汤圆,递给女孩的姐姐。她交完铜钱立马尝了一口,突然感觉这汤圆有些不同,问道:
“你们家的元宵怎么感觉和吃过的不太一样?口感更润滑,味道还甜些呢?”
素素笑着拨弄了一下锅里面翻腾的汤圆,“这是南边做汤圆儿的方法,一般不用滚的,而是像包饺子那样包,所以面皮会比较均匀。其实滚的可能会更精巧,只不过时间花的长。另外,我还放了金陵的桂花醪糟进去,可以中和没那么甜的馅料。”
“怪不得,这种元宵还真是好吃呢。”
“元宵汤圆,南边北边,不都很好吃吗?您要是觉得好吃的话,让大伙儿都过来尝尝吧。”素素轻轻一笑,又继续小心地搅动着锅子,调了调丹炉的火候。
隔壁的说书先生,也已经对着几个孩子开讲了:“正月十五闹元宵,你们知道元宵是怎么来吗?相传这天帝看人间动乱,要派火神下凡放火。手足无措的时候,当年的帝君大人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帝君知道火神喜欢吃元宵,就让百姓做了好多碗供奉。等他下凡的时候,拿好吃的元宵让他回心转意。帝君又命百姓挂起红色的灯笼,把过年没放完的烟花爆竹都拿出来,在天上看着就像着火了一样,这就骗过天帝了,人间才有一个太平。所以吃个元宵,还要选出最好的一碗供奉给火神大人呢。”
“今元谁握的内好啊?”一个小孩子正吃着元宵,含糊不清地问到。
“我也不知道今年谁做的最好,这元宵大比,已经十多年没有举行过了。”说书先生轻轻叹了口气。“那时可真是不比现在冷清,至少元宵能不花钱就吃到够。”
听到“元宵大比”四个字,素素搅动锅子的手忽然停了一刻。
“十年以前,赢得魁首的是哪位呢?想必一定很厉害吧!”有人问到。
“这位魁首可不适合今天说,她是仙门百家里头的一位草包笨蛋,只会音律烹饪这些旁门左道,修炼一窍不通。凭显赫的家世和不少靠山,就当上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仙尊。不过她……”
素素在旁边忙得不亦乐乎,刚才的女子给她带来了几位客人,旁边的说书先生也引来了越来越密集的人流。摊子前逐渐排成了一队,队尾处又来了三位衣着光鲜的公子。排队的人们听着说书,也不觉得无聊。
“这位海梦仙尊没当多久,还是像以前那样无所事事,结果自己弄垮了仙门,还和魔尊勾结行刺自己的亲传徒弟。最后落一个惨死无踪的下场,也丝毫不奇怪。要说她干过的荒唐事儿,那可不止一件,大家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我给您说道说道,这京城里头别家的说书人可真不敢讲她的事儿......”说书的先生抑扬顿挫,声音传得很响。
他说的这位正主,此时在专心捞着汤圆。素素抬头看了一眼面前的绿衣公子,这人头戴一顶纱帽,面如冠玉,一双桃花眼格外勾人。
素素感觉这双眼睛似曾相识,可又记不得在哪儿看到的,多半是记错了。身后一人穿着白衣看不清样貌,另一人身形挺拔,穿着蓝衣。她递过汤圆,接过公子递过来的银子,忽然发现沉甸甸的都快握不住。她不禁暗想:
这是哪家的公子呢,吃碗汤圆都这么大方?
“公子,您这钱给多了,三碗一共十五文,这是三两银子。”素素连忙叫了他好几声,可是三人已经走远了几步。着急的素素干脆跑到绿衣公子背后,轻拍了一下。
这一拍不要紧,只拍得那位公子是浑身一抖,像是被什么厉害的法决给正好拍到要害,站都站不稳了。走在最前面的蓝衣公子身形也明显僵了一下,只有中间的白衣人如同平常。
白衣人慢慢转过头,原来脸上戴了一个别致的黄金面具。素素盯着他看了一眼,只觉得这人身形也有些熟悉。她自忖到:该不会真是老糊涂了吧,认识的人现在估计都在长明楼里面开宴呢,哪儿可能会到街上来。
“公子,您这银子实在给的太多了,我也找不起这么多钱,不如把银子拿回去,就当是我请你们吃的吧。”
“哪能呢?您这元宵滋味上好,绝非俗品,只卖五文钱,不是,不是太便宜了吗?”绿衣公子连忙答到,身子还忍不住发颤,跟刚刚买汤圆的利落语气仿佛不是同一人。
素素看到这人的表情,心想自己轻轻拍了一下,应该没什么损伤才对,难道是他不喜欢和旁人触碰?那麻烦可就大了。
“不如你们三位在旁边的说书摊子坐坐,我多给你们几碗汤圆怎么样?”
绿衣公子迟疑了小会儿没有回话,低声朝身旁耳语了几句,戴面具的那人点了点头。于是三人又回到了说书摊子附近,找了离素素很近的一张桌子坐下听书。
“……这笨蛋第一场就碰上了当时苍茫派的掌门清涯仙尊,好家伙,这位仙尊可是被称为第一剑修,那把八尺长的轩辕剑使得龙飞凤舞,气势夺人……结果这笨蛋看到这副样子,直接就跪地投降了。”
素素端着汤圆,苦笑了一下,心想:我本来也想和大哥拼一拼的,只是当时早上蒸的馒头忘了关火,打完了中午还要和大家一起吃饭呢……
她摇了摇头,还是注意力集中到眼下的生意上来,挑了几碗出锅一小会儿的汤圆,轻轻摆在三人面前。
蓝衣服的公子面色俊朗刚毅,绿衣服的公子面色清秀动人,白衣服的公子看不清样貌,却都在看着唾沫星子飞扬的说书人。
素素盯着这位白衣服的看了好一会儿,突然他一转头,朝着素素说道:“你做的汤圆儿很好吃,一会儿再端三碗过来吧。”
是个低沉浑厚的男声。他说完后轻轻拿指节扣了扣桌子,又把目光移向说书人。旁边的两人好像对他这番话有些惊奇,都转头看向白衣公子。
“再不去,汤圆就要糊了。”
素素听到他的话立马朝摊子走,最前面的客人已经等的有些不耐烦了。素素挤出一个歉意的笑容,开始专心地卖起汤圆来。
这南方的做法口感毕竟不同,五文钱也不是什么大钱,人们都过来赶个稀奇。素素忙得是一碗接着一碗不停。
卖了一小会儿,她感觉后面似乎有什么人,于是转身一望。
那白衣金面的公子正站在她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