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被天幕暴露真实性格,我不得不开始了装货的 > 第3章 第 三 章

在百官的注视下,脸越来越涨红的元丰帝坐不住了,忍不住催内侍,“不是说请皇后吗?皇后还没来吗?”

此时,恰巧去而复返的内侍匆匆来回禀,“陛下,皇后娘娘身体不适,晕了过去,七殿下已经唤太医过去了。”

礼部尚书王垚闻言也要晕了。

他几乎百分百断定,这是他妹妹做得好事。

晕的还真是时候。

事关嫡长子,元丰帝便是再宽容的人,满心也只剩下冷笑。

他几乎都不用去问了,那个花……小和尚必是他的嫡长子。

可是老七呢?

老七是怎么回事?

那孩子身体病弱,自己虽然对他甚少关心,但这些年一直也没亏了他去。

再想到他的嫡长子在外流落多年,他便忍不住心生怒意。

这么多年,他对皇后都没说过重话,她怎么敢做出这样的事?

想起那位博主说,史书上都记载着的健壮机灵,他忍不住呼吸急促起来。

一个法理上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他还长寿,几乎还是一张白纸,可以由自己随意挥墨,若是放在身边教导几年,必能长成他希望看到的模样。

国师选了他。

而自己在历史上也选择了他。

天命都选了他。

元丰帝觉得,脑中纷乱如麻的线突然间就捋顺了。

若真是他的嫡长子,那便立他为太子。

喜欢给自己找干娘算什么?等他自己有钱了就不会再去找了。

花和尚算什么?他要是个真和尚自己才要难受呢。

不就是私德有一点瑕疵吗?

这都不是事。

再怎么也比不多他那几个哥哥掺合科举舞弊,勾连叛党,日日互相攻诘攀诬来得光明磊落。

至于除三王之外的其他皇子,元丰帝根本就不可能考虑,他们的母族是那五大世家,便是上位了,也只会是世家的傀儡。

博主继续说着,元丰帝便继续听着。

「这么多荒唐事,还只是发生在魏太宗十七岁之前,他活了快九十,后面做的缺德事估计数不胜数了。

很多人拿他与秦皇汉武唐宗相比,说他是什么千古一帝。在我看来,他的私德问题很大,完全可以取代邦哥成为皇帝里的道德洼地。

十七岁的他爱认干娘,这里面具体细节是我推测出来的,但是二十七岁的他爱认干儿子,确实史料有记载的。

据传,魏朝周围小国,上至七老八十,下至三岁幼子,只要是一国国王,他都要去认做干儿子。博主真的很不理解,有必要这般折辱他人吗?

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他是丁点没有啊!

综上,魏太宗此人私德不修,实在不是值得称颂之人。」

说完这句话,图像便在天空中消失了,久久都没有再出现过。

元丰帝闻言很是不理解,但也只是不理解。

为什么要收那么多义子?

这是什么爱好?

不过。

“这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毛病,爱认干儿子而已,都要拉出来批判,未免大惊小怪。”

“陛下所言极是。

老臣觉得此人所言实属荒唐,说不得是出于野史。”崔寿道:“我朝周围的蛮夷凶残彪悍,哪里是好说话的?便是小殿下要认别人做儿子,别人难道就会心甘情愿的认了这个爹吗?他们就没一点脾气吗?”

换位思考,崔寿自己就很不愿意。

王垚忙点头,“史书不可尽信,我朝以仁孝治国,对友邦亦是十分尊重。此博主所言,实乃无稽之谈。”

“依老臣看,此博主并非是来降天罚的神明。”崔寿道:“更像是一个后世之人,通过史书来胡乱解读一通,疯里疯气,博主之所言,绝不可尽信。”

元丰帝点点头,“正是如此。”

完全不合理嘛!

众臣也都附和。

知道这不是神明,众人心中的恐惧都散去了。

他顿了一下,“细微之处虽多恶意揣测,但其所言并非全然空穴来风。”

说完看向群臣。

众臣都明白元丰帝的意图。

他想要寻找不知是否存在的嫡长子了。

只是一时间,没人接他的话。

陛下身体渐衰,群臣多已站队,突然杀出了一个嫡长子,那他们这么多年的布局岂不要乱?

再者,博主之言虽然疯疯癫癫,可也能从侧面寻摸出许多这位殿下的部分行事风格:做事极不讲规矩。

能做出让八十岁的国王认他做爹的事,必不是个温和守礼的。

若是顺着陛下的意思将这位迎回朝中,世家只怕是把握不住。

群臣虽没有沟通,心思却莫名的一致。

“陛下,臣有话说。”

可是王家是不同的,王家十几年前还是小门小户,王家女当了皇后这些年,倒是逐渐壮大起来,如今已然是五大家族之外的第六家了。

但王家壮大的利益也不是凭空来的,都是从五家之中蚕食的,这过程中不免得罪人。因而王家早就决定待储君定下之后,收敛锋芒,回老家幽州避一避。

谁想,天无绝人之路,竟突然冒出个出于皇后的嫡长子,陛下这阵子明显厌弃了三王,这于他们王家是大大的机缘啊!

站了出来的是王垚

“陛下,若此博主真是后世之人,其所说流落民间的皇子必定是真。还请陛下着人寻找,万勿让皇嗣流落在外。”

元丰帝点点头,不待群臣反应,便将事情交代下去,“方爱卿,便由你走一趟沧州,替朕带回嫡长子,务必要保证七皇子平安抵京。”

元丰帝直接定调了。

嫡长子。

“臣领旨。”宁远侯方靖道。

群臣则神色微妙。

如今阻挡七皇子归朝是不可能了,但阻止陛下立他为太子,还是有可能的。

下了朝,元丰帝直奔皇后宫里。

“父,父皇……”七皇子眼含泪花。

元丰帝眼神复杂的点点头。

目前他也不确定老七是不是他亲生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对他。

“皇后呢?”

“娘娘刚醒。”

“皇后,你欠朕一个解释。”

王皇后自知有罪,也不下床行礼了,她苦笑,“臣妾早料到会有今日,只是没想到比我计划的快了一些。”

竟真的是!

元丰帝袖下的手指微颤,他质问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先皇驾崩那一年,他几次欲废太子,东宫稍有错处便大做文章。臣妾身为太子妃,帮不上陛下什么忙,只能安分守己,替陛下管好后宫。

那年臣妾有孕,先皇早早便放出双生子不详的话,臣妾起初没当回事,直到生出了双生子,臣妾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先皇早早便知道臣妾怀了双胎,却让太医故意隐瞒,他好借题发挥……臣妾一时慌乱,为了陛下的太子位,也怕陛下厌弃这生而不详的孩子,这才做下荒唐事。”

七皇子闻言,裹了裹身上的大氅。

他竟有个哥哥?

“所以你就送走了朕的嫡长子?”明知道作孽的都是先皇,可元丰帝还是气。

王皇后垂泪,“老七身子太弱了,若送走的是他,根本就养不活。可那孩子不同,才生下来,便哭声如钟,一顿吃老七四顿的量……”

“就算你是为了老七,可你后来为什么不告诉朕?”这点元丰帝不能理解。

“先皇说,双生子乃不详,若是叫先皇一朝的朝臣知晓,两个孩子恐怕都不会好过,臣妾这后位也保不住……刚开始臣妾不敢说,后来,就更不敢了。”

“先皇说的话就是放屁。”元丰帝对谁都仁善,唯独对先皇不一样,“他活着就昏庸暴戾,随心所欲,顺他者昌逆他者亡,到死了还要害我儿子。”

王皇后悔吗?

她当然悔了,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臣妾有罪,请陛下治罪。

望陛下顾念父子之情,别因为臣妾一时糊涂牵连两个孩子。只要能将他二人打发的远远的,庸碌平安一辈子臣妾便心满意足。”

王皇后自知有罪,深深叩首,长跪不起。

元丰帝心情复杂。

储君之事,事关国本。

若是换做以前,他定要废了皇后!

但眼下三王没一个堪用的,他得为他的太子着想,他得为太子留着嫡长的身份。

“你先起身。”元丰帝不欲同她纠缠已经过去的事,“那孩子呢,现在在哪里呢?”

王皇后擦了擦眼泪,起身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画卷,“臣妾叔父时任沧州知州,妾便让人将他养在沧州的白云寺里,教导他习武学佛,虽然才学一般,但日日侍奉佛祖,生的仁善淳朴,这是他十五岁时的画像。”

元丰帝接过来了,他一边打开画卷,一边问她,“他还习武?”待打开画卷,他眼神一亮,“好相貌!像朕。”

“臣妾为他取名,叫做裴蓉。”

“也是突发奇想,当时出生时太医说没见过像他小身子这般健壮的小婴儿,臣妾便动了心思,安排了几个受伤退役的武将教他学武学佛。”说完,王皇后找补了一下,“他们都算得上文武双全,既能贴身保护,也能教导孩子,一举多得。”

元丰帝手一抖。

武将?学佛?

啊?这……靠谱吗?

算了,这些已经不要紧了,当务之急是赶紧将人找回来,他的身体日衰,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磋磨了。

他将画卷交给身旁的大太监赵德元,“交给方卿,让他去沧州白云寺去找人。此事你亲自去办,不可叫除方卿外的其他人知道。”

“至于皇后,今日起,罚闭门思过。”说完,元丰帝甩袖离开。

王皇后不敢置信。

陛下虽宽仁,可也不是糊涂之人,平日虽不重刑罚,可也算得上是赏罚分明,如今自己犯了这么的大错,却只罚自己禁足?

“母后,”七皇子走过来扶起她,一脸欣喜,“我的……哥哥如果被回来,是不是就是太子了?”

“慎言!朝中情况错综复杂,哪有那么容易。”她叹气,“你哥哥自幼长在寺庙,自幼学佛,性子柔善,天真烂漫,人又贪玩,入主东宫不是好事。世家也不会允许的。”

七皇子闻言耷拉下来。

他还盼着,哥哥若是做了储君,往后便没人敢再欺负他了。

他们不知道,此时他们性子柔善,天真烂漫的儿子/兄长已经到了京城,且在京中所辖的常华县已经闹了一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