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小酒坊致富手札 > 第11章 安身

北宋小酒坊致富手札 第11章 安身

作者:柑酩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00:56:50 来源:文学城

“当真有酿酒的手艺!”

眼见着几个脚夫眼睛立刻亮起光来,揽车夫踮脚张望,连那啃炊饼的都停了嘴,茶碗顿在桌上,倒像酒香已经飘到鼻尖似的。

码头上的汉子们,可谓是苦无酒久矣!

尤其是这三九寒冬,卸完货扛完包,谁不想灌点小酒,好把冻僵的手脚重新暖过来?

酒于码头人而言,那就好比纤夫肩上的纤绳,脚夫脚下的草鞋,不是什么解馋的零嘴儿,而是吊住精气神的命根子。

若是码头上能多一家酒肆,那他们不知能多扛多少货,脚底板生风,腰杆子挺直,这样一日下来,估计比现下还能多落十几文大钱哩!

“吴娘子,方才那话可作得真?”

问话的陈大脚已撂下海碗,一双熬得通红的眼睛直勾勾望过来,蹲在条凳上的揽车夫也急吼吼地探过身子,手里半个炊饼都忘了啃。

“这位小娘子当真会酿酒?”

“是啊!酿的是哪一路水酒?可比得上城南王婆子家的三重醉?”

霎时间,五六道目光都**辣地钉在桑梓身上。她正扶着祖母在靠墙的条凳上坐稳,只觉得那些目光混着灶火的热气扑面而来,竟比方才江风更教人屏息。

吴秀娘却不急答话,先接过儿子手里的长嘴铜壶,哗啦啦给每个空碗续上滚水,白茫茫的水汽一冲,这才笑道。

“陈大脚,你昨夜卸的那船广南香料,莫不是把耳朵也熏聋了?我吴秀娘在这江口摆摊五年,何时说过半句虚话!”

她说着,顺手把桑梓往身前轻轻一带,指尖在她瘦削的肩头按了按,像是要传些气力过去,目光却扫过茶客们。

“杜老板前日还念叨,说这码头上下苦力的汉子,干完活连口顺喉的烧刀子都寻不着像样的——”

角落里一个穿褐色短褐的汉子刚坐下,闻言抬起头嘿嘿一笑,露出被烟叶熏黄的牙,正是专给货栈牵线的牙人杜老四。

“可不是我说的,那些酒肆里的酸酿也敢要五十文一角?还不如饮马尿痛快!”

大家伙儿一下子都洒然笑起来,震得梁上灰簌簌往下掉,却把满屋的寒气都搅活了,连灶膛里的火苗都跟着蹿高了几分。

桑梓借着这机会,连忙将衣袖整了整,向前迈出半步,朝众人端端正正行了个叉手礼,声音穿过喧腾的笑语。

“各位叔伯兄弟在上,小女子家中确传得几分酿酒的手艺。若蒙不弃,日后请诸位来尝新醅。”

“何必日后?我们日日都在这码头上打滚,小娘子何时支起摊子,俺们头一个来捧场!”

陈大脚不愧是个敞亮人,闻言哈哈一笑,碗沿在指间转了转,身子往后一仰便靠在了条凳上。

两条腿舒展开来,鞋底沾的泥点子都快蹭到邻座的裤腿了,那人便毫不客气地给他一胳膊肘,笑骂着把腿往里收了收。

“把你那泥蹄子收收,蹭你爹一身河泥!”

“你爹我这是刚从河龙王宫里讨来的新鲜泥,赏你二两龙涎香还不知好歹!”

话虽这样讲,但脚还是收了回来,陈大脚一边眯着眼睛笑,一边用粗糙的手掌抹了把脸。

随手揩去溅到脸上的茶水,笑意却像破开乌云的日头,把满脸的疲惫都照淡了几分。

“今日且让你三分,待日后小娘子新酒出坛,头一碗须让俺老陈先尝,休得与我争抢。”

“做你的清秋大梦!咱押的船比你家门板还高,要抢头碗也得先问过我这对拳头!”

众人顿时哄堂大笑,七八只粗陶碗叮叮当当碰在一处,碗里分明盛的是白水,一个个人脸上的表情倒像是提前喝上了庆功酒。

桑梓趁机悄悄退到一边,吴秀娘立时在灶台后头朝她使了个眼色,袖口往灶台后头暗处轻轻一摆,示意她过去说话。

结果刚挪过去,两把钥匙就被吴秀娘从灶膛边摸出来,带着余温塞进她手心里。

这两把钥匙都是直柄式的,铜匙齿被摸得发亮,匙柄上还沾着灶台的油光,显然是日常用惯了的。

中华文明发展到北宋这个时候,基本上该有的东西也都有了,譬如门锁和钥匙。

如今的钥匙分为直柄和弯钩两种形制,直柄多用于寻常门锁,弯钩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对付那些匣子和盒子。

至于材质上,富贵人家用精铜打匙身,更有那讲究的还会在匙柄上錾出缠枝花纹。

寻常百姓家用熟铁锻造匙头,而码头仓房里挂着的,多半是沉甸甸的铁锁配着磨出毛边的铁钥匙。

桑梓手里的便是这样一把镀着锡的铁钥匙,镀锡是为着防那江边的潮气锈蚀,此刻在灶火映照下泛着青灰色的冷光,摸上去却还带着灶膛的余温。

她不明所以地看向吴秀娘,却见对方朝屋后努了努嘴,眼角细密的皱纹里藏着些意味深长的笑意。

“这是临河耳房的钥匙,原是堆杂物的披厦,昨日刚腾出来,虽窄巴些,但胜在清净。”

“里头土灶陶缸都是现成的,你们祖孙俩凑合住下,旁边那小间原是堆柴的,你想干点啥营生直接上手就是。”

桑梓心下一动,只觉得喉头一热,声气都噎在嗓子眼里,竟一时说不出话,只将钥匙紧紧攥在手心。

“秀姐姐,这……”

“快别愣着,带你阿婆去看看。虽是杂物间改的,我昨日特意扫洒过,透了半日风,好歹能遮风挡雨。”

桑梓重重点头,扶起祖母。

老太太一直静静听着,这时才不紧不慢地探出手,先是摸了摸那铜钥匙,又在匙柄上摩挲了两下,最后轻轻拍了拍孙女的手背。

于是穿过茶肆喧闹的前堂,掀开一道打着补丁的蓝布帘子,便是一方小小的院落。

院角堆着些劈好的柴火,地上还留着扫洒后的水痕。一间低矮的披厦静静坐落在院墙边,窗纸是新糊的,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暖光。

桑梓依照吴秀娘的指点,先把钥匙顺槽平推到底,然后把门锁拧上一圈,等听到哒的一声,再手捏锁梁往上提,这才能把门打开。

真是够麻烦的,不过总算有了一处能遮风挡雨的落脚处,而且推开窗便能望见河上江帆,听得见市井喧嚣!

屋中靠墙垒着座土灶,旁边叠着三只粗陶缸,瓮口用桐油布扎得严实,临窗摆着张掉漆的柏木桌,桌腿用麻绳缠过两三道,倒是稳当得很。

这可太…合适了!

“阿婆,我们有家了。”

桑梓将祖母小心翼翼地扶到铺上坐好,转身便开始忙碌。

先把窗户支开,让带着江水气息的风吹进来;再用随身带的布巾,将桌椅灶台细细擦过一遍。

最后从行囊里拎出那半袋糙米,解开扎口的麻绳,哗啦啦全倒进那只最大的陶缸里。

一边倒,一边心里想着寒山上碰到的野橘子。

明日就挎个竹篮重上寒山,把那些无人问津的青皮野橘尽数摘来,连皮带瓤捣进米里发酵!

这口缸比寒山禅院的香炉盖可强太多了,不知能酿出怎样一番天地!

“阿梓姨姨。”

桑梓闻声转头,只见半掩的门外,探进一个小脑袋。

是个七八岁的男娃,头顶梳着俩抓髻,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褐。江风把他一张小脸吹得红扑扑的,嵌着一对乌溜溜的眼珠,正一眨不眨地望着里头。

正是吴秀娘那个在前堂提壶续水,机灵懂事的小儿子虎头。

“站在门外做甚?快进来。”

虎头见她亲和,便大了胆子溜进门,一双小手倒背着,模样贼忒兮兮的,进得屋来眼风先四下里一扫,瞥见那三口缸,这才扭过头来小大人一样开口。

“阿娘让我来的,说姨姨和阿婆刚安顿下,怕是缺些零碎用物。”

说着从背后拿出一个小竹篮,篮子里装着几样东西——

一小罐粗盐,一包用桑皮纸包着的、闻着像是酱菜的东西,还有一小捆干燥的艾草。

东西虽寻常,却正是日常过日子的必需之物。

“盐是调味辟邪的,酱菜是自家腌的,就着粥饭爽口。艾草熏熏屋子,去去潮气,夜里睡得安稳。”

虎头仰着小脸,一字一句地复述起来,童音清脆,偏又学着大人腔调,透着一股子认真的稚气。

桑梓心中又是一暖,手里接过竹篮,入手沉甸甸的,都是人情分量。

吴秀娘真是心细如发,连这些微末之处都替她们想到了。

“替我多谢你阿娘,真是太周到了。”

老太太原本在铺上歪着,此刻也支起身子,朝虎头露出个慈祥的笑模样:“好孩子,难为你跑这一趟,过来让阿婆瞧瞧。”

虎头便挪过去,就见老祖母一边把话说全,一边轻轻摸了摸他的头,眼里透着对孩童的天然怜爱。

“秀娘好福气,养出这么个懂事的孩子。”

虎头被夸得小脸红红,一颗脑袋几乎要埋进胸口,只拿脚尖一下下蹭着地上的土,却忽地像是从哪里借来了几分胆气 脆生生开口道。

“姨姨真的会变出好喝的酒吗?我阿爹以前……也最爱吃酒了。”

桑梓闻言,心下微微一叹。

想起吴秀娘起早贪黑地支应着那间茶肆,其中艰辛自不必说。难怪眼前这孩子,虽还顶着张稚气面孔,言行举止却已带了几分懂事。

“以后姨姨就在这里,等姨姨酿出了酒,第一个让虎头闻闻香不香,好不好?”

“当真?”

“当真。”

桑梓笑着伸出小指,轻轻勾住虎头那根还带着点泥印子的短指头。

“来,与姨姨拉个勾,这便是作数了,谁也不许变卦。”

她引着孩子的手轻轻晃了两晃,又将自己拇指与他翘起的大拇指郑重一按。

虎头觉得这仪式新鲜又庄重,眼睛霎时亮了起来,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小胸脯儿一挺,先是用力点头,仿佛得了什么天大的凭证,然后又轻声开口。

“姨姨带来的那条褥子破了,就交给虎头缝吧!破的地方我会缀朵辛夷花,保证看不出针脚!”

虎头话刚说完,还不等桑梓回应,便扭身像条小泥鳅似的,哧溜一下钻出了门。

桑梓一时看着半掩着的门哑然失笑。

这小子,居然还是个捏绣花针的!

小声和大家聊几句~

大家可能会感觉,最近几章酿酒的主线似乎慢了下来,但其实桑梓正在码头这个新地图里默默积累力量呢!

我会在故事里塞很多历史彩蛋,希望和大家一起,像拼图一样还原一个真实的北宋。

如果觉得节奏慢,也一定要告诉我!

你们的每一条评论,都是我调整节奏,加油码字的动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安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