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小酒坊致富手札 > 第10章 漕运码头

北宋小酒坊致富手札 第10章 漕运码头

作者:柑酩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00:56:50 来源:文学城

驴车吱吱呀呀地顺着车辙往回走,将沉沉夜色远远甩在身后,直到上了大道,路面这才露出被无数车轮经年累月碾压出的质地。

光是下山就花了不短功夫,好容易到了平地上,夜色仍浓得化不开,唯天际尽头透出一抹鱼肚白,湿漉漉软塌塌的,像浸了水的绸布。

吴秀娘此时不再扬鞭,只由着那匹识途的老驴自己不紧不慢地走。

她顺手将灯笼往车辕旁的铁环里插稳,那一团昏黄的光晕便在坑洼不平的土石路上跳跃不定,勉强能照亮前方丈许远的地界。

风更烈了些,带着江水的湿腥气,卷起道旁的枯草,打在车板上簌簌作响。

“快五更天了,”吴秀娘紧了紧头上的布帕,声音裹在风里有些模糊,“再赶一程,正撞上城门开钥。”

桑梓将老祖母往怀里拢了拢,用身子替她挡着风。

老太太经这一夜颠簸,早已精疲力竭,歪靠在孙女肩上,眼皮沉重地耷拉着,呼呼地睡着了。

路两旁开始出现零星的黑影,是些依着官道搭建的简陋草棚,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或是夜归人模糊的咳嗽声。

空气里混杂着泥土、腐草和隐约的牲口粪味。远处,几点微弱的灯火在黑暗中摇曳,像是夜航的渔舟。

“瞧见那亮光没?”

吴秀娘抬手指了指右前方一片稍密集的灯火。

“那是夜里的江东驿,漕粮入金陵前最后一处大码头。日夜不停,总有押纲的官兵和漕丁歇脚,比白天还热闹。”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黑压压的屋舍轮廓匍匐在江岸旁,灯火星星点点,映得近处江水泛着粼粼碎光。

隐隐有号子声和铁链拖曳的响动随风传来,隔着这么远,仍能感受到那股子混杂着汗臭与金钱气息的忙碌。

然后驴车拐过一个弯,板车猛地一抖,眼前终于教桑梓看见了江。

一条浩瀚大江横亘天地之间,江面比上一世所见宽阔得多,对岸金陵城竟只能望见一片连绵起伏的庞然黑影,如一头蛰伏的巨兽。

城墙上零星点缀着几处灯塔,火光在夜风中明灭不定,与天上疏朗的星遥相呼应。

但最夺目的是江面上!

密密麻麻、高低错落的桅杆像一片枯树林,直插夜空。

船上悬挂的灯笼连成一片,倒映在漆黑的水面上,随波光晃动,竟似将半条江都点燃了。

虽已是后半夜,仍可见大小船只如游鱼般在灯火阑珊处穿梭,桨声、橹声、水流声交织成一片沉闷而持续的轰鸣,扑面而来。

江东气象,蔚然在目!

相较于现代化的南京,眼前这片吞吐着十万漕船,关系着漕运命脉的活水,才真正称得上龙蟠虎踞的帝王州啊。

也难怪三国时江东的少年郎,敢驾着小舟在拍岸惊涛里谈笑风生。

日日对着这般吞得下日月星辰的万里波涛,任谁胸中都会生出吞山并海的胆气。

吴秀娘见她神色怔忡,只当是小娘子忆起往日随父来往金陵的光景,心下不免唏嘘。

又自觉这是宽慰小姑娘的好时机,便扬鞭指那江上灯火。

“这便是咱的金陵……”

“任你天大的事,到了这江边,也只觉得自家渺小得像粒沙子。”

紧接着安抚地伸出手拍了拍她的肩头,把老人身上滑落的褥角往上掖了掖,目光却始终望着前方渐亮的江面。

“这江风再冷,吹久了也就惯了。”

桑梓明白这种感觉。

纵是谁江下望此天地,也会觉得那热闹是旁人的热闹的。

正说着,路旁出现一个简陋的茶摊,草棚下还亮着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正就着炉火熬煮着什么,热气腾腾。

摊前拴着几头歇脚的骡子,空气中弥漫着劣质茶叶和草料混合的气味。

“老丈,讨碗热水!”

吴秀娘住了话头,勒住驴,跳下车,从怀里摸出两文钱递过去。

那老汉抬起眼,接过钱,默不作声地舀了碗热水递过来,吴秀娘接过,先递给车上的女孩儿。

“给老太太抿一口,暖暖身子。”

桑梓小心地喂祖母喝了点热水,老太太喉咙动了动,缓过一口气,微微睁眼看了看四周的灯火江水,又疲惫地闭上。

“今早城门能准时开不?没听说有什么耽搁吧?”

吴秀娘自己也灌了几口,顺势跟老汉搭话,老汉用破布擦着碗,瓮声瓮气地答。

“太平门那边昨夜漕船卸货,压坏了跳板,闹腾了半宿。这会儿应该清理妥当了,卯时三刻准开。”

几个腰挎朴刀的军汉就在这当间骑着快马从车旁疾驰而过。

背上墨渍淋漓地刷着个漕字,鞍旁还挂着巡夜用的羊角灯笼和拷问用的水火棍,马股上烙着编号,径直朝江东驿方向去了。

吴秀娘直起脖儿看了看,侧身与她解释。

“是漕司的巡河兵丁,看这架势,昨夜码头不定出了什么幺蛾子。”

桑梓默默看着这一切。

江风的凛冽、码头的喧嚣、军汉的匆忙、陌生老汉的漠然……这一切都与她熟悉的金陵完全不一样了。

这金陵城的门还没进,那股子庞大、复杂、既诱人又逼人的气息,就已经沉甸甸地压了过来。

驴儿继续迈动脚步,颈下的铜铃随着步伐发出沉闷的叮当声,不紧不慢地,像是给这渐醒的清晨打着拍子。

待绕过了江,水汽渐淡,人烟却稠密起来,接下来所见就多是人文风物了。

道旁是连绵的菜畦,早有农人在担水浇园,再往前走,就见屋舍渐渐挨挤,虽是土墙茅顶,檐下却整齐挂着成串的黍穗,透着过日子的精心。

路面宽阔平整,车辙印极深,显是走惯了载重漕船货物的太平车,道上也早已热闹起来。

有挑着时鲜菜蔬赶早市的农夫,有推着独轮车往城里送炭的樵夫,还有三五成群蹲在道旁等活计的揽车夫,空气里混着泥土、粪肥、炊烟和蒸饼的香气。

“没走过这条路吧?前面就是龙光闸,每日卯时开闸放漕船。这几日听说漕司查得严,咱们正好瞧个真切。”

望去只见一道水闸横跨秦淮支流,闸口石砌码头延伸开去,停满了吃水极深的漕船。

闸吏正按册查验船引,几个市舶司的勾当官盯着抽解商货,另有禁军兵士持弩巡视,正是朝廷整饬漕政的光景。

“瞧见那青衫襥头的没有?这人是专验广南香药的白直手分。旁边穿褐色戎袍的,是刚调来的胜捷军。”

白直手分就是市舶司下的吏员,身子正好侧对着她们的车,桑梓一边打量着这人的工作流程,心里也少不得盘算。

她日后怕是要常和这些市舶司的吏员打交道,此刻便格外留了心,将那人验货的流程都暗暗记下。

吴秀娘也特意停了车由着她看,直到少女收回视线,驴车这才继续动起来。

并未转向城门方向,而是顺着河岸继续前行,于是眼前景象豁然开朗,真正的码头市井扑面而来。

右边是喧嚣的秦淮河水,大小船只挨挤,跳板林立,号子声、斥骂声、货物砸地的闷响不绝于耳。

扛着麻包的脚夫们喊着号子,成串地从船舱里走出,汗水在古铜色的脊背上淌出油亮的光。

左边则是密密麻麻的货栈、仓场和临街的铺面,空气中混杂着稻谷、咸鱼、桐油、的气味。

牙行的伙计们早早候在路边,眼睛像钩子一样打量着每一个刚靠岸的船老大。

卖力巴粥、炊饼、汤面的早点摊子也支在道旁,粗陶碗碰撞作响,苦力们蹲在路边埋头狼吞虎咽。

更有那算命的,代写书信的,卖狗皮膏药的,也寻了空隙摆开摊子,构成了这码头底层生态的一环。

吴秀娘对这一切习以为常,鞭梢轻点,驾着驴车熟练地在人流货堆中穿行,最终停在了一处离河岸不远,门口挑着个茶幌子的铺面门前。

“这就到了,咱的江口茶肆。”

桑梓抬眼望去,只见这茶肆门面不过三楹,土墙瓦顶,檐下悬着个被江风熏得发黑的茶字木牌,底下摆着几张粗木桌凳,却正对着秦淮河上的盛景。

吴秀娘的小儿子正提着壶穿梭其间,壶嘴喷着白汽,不间断地往碗里续上滚水——

每续一碗,便从桌角的竹筲筲里拈走一枚磨得发亮的铁钱。

桌凳上正坐着三五个赶早的脚夫,捧着粗陶海碗埋头啜着酽茶,还有两三个等活计的揽车夫蹲在条凳上,茶碗空了,便就着自带的干粮开始啃炊饼。

见了吴秀娘先是招呼一声,这才把好奇的目光转向刚下车的祖孙俩。

“吴娘子,方才还见你家老娘在灶头忙活,这转眼又接回来二位?面生得紧呐。”

吴秀娘于是笑着将桑梓往前轻轻一推,见众人的目光落在老人身后的少女上,话音里便带上了茶馆老板娘的爽利劲儿。

“如今面生,日后就不面生了,只怕到时候你要求着我这位妹子讨酒吃,还怕吃不上热乎的呢!”

酒?

霎时间,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漕运码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