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京往事 > 第26章 第 26 章

北京往事 第26章 第 26 章

作者:纯白阴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2:21:16 来源:文学城

两人这次聊完,朱青很快拿出了都市话题剧《三十难立》策划案,她自己做了一个两千来字的框架,请来同龄编剧进行完善,做出2万字的剧本大纲,让杨树帮忙看看。

故事背景设置在一线都市,主角分别是29岁不婚,31岁已婚,28岁渴婚,讲述她们从依附到觉醒的过程。杨树看个开头就被吸引了,但国内这几年很少见到群像剧,她停下来问:“多主角是为了尽量多角度展现吗?”

朱青本来想,角色未必都生活在都市,但基于现实考量,做了妥协。几大卫视和视频网站都在大城市,如果故事背景放在三四线城市,上星可能性小,看的人少,但这个故事有价值观输出,她希望能做出影响力,被人看到。还有另一个主要原因,愿意看看反映社会现实,挖掘人性的多半还是都市中人。

当然,后者也是个概率问题,独立思考是很珍贵的能力,有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惯于人云亦云。传达观点不是一夕之功,朱青放弃全方位辐射的想法,先抓都市市场。

在杨树看来,《三十难立》是她看过最好的都市故事之一,它抓住了情感共鸣点,也尽可能表达社会的复杂和多样性,人物写得很真实,是办公室已婚三人组的缩影,但更有代表性,很多对女性的偏见和敌视,她的亲朋和陈樟也说过。尤其是陈樟,她曾经对他心存留恋,搪塞自己,但如今想来,句句诛心。

朱青拿出的剧本大纲很完备,杨树能提的建议很少,但《三十难立》在明堂影业悬而未决,因为它的戏剧核心是不破不立。

编剧们写得痛快,大老板夸它优点明显到发光,缺点也明显:叙事失了分寸,过于尖锐,超出现实生活,他让朱青往回收一些。

杨树很惊讶,把大纲重新快速看了一遍,故事主线是女人经历的诱惑和陷阱,遭到的愚弄和失望,她不明白,明明是女性群体在生活里煎熬着发出来的声音,哪里尖锐了?

伤害不曾加诸于身,也就无从体会。朱青很烦,明堂影业大老板在男性里面是优秀个体,良知和理智能让他听取女性声音,但不能指望他能脱离性别局限,对女人真正同仇敌忾。

朱青拿出诸多真实案例证明《三十难立》观点并不过激,跟大老板一席长谈,大老板首肯,让她和编剧往下走走看,但公司管发行的副总涂芊闻风而动:“写成这样,怎么过审?”

大老板的态度一直是“先写出来,再想办法过审”,涂芊不依:“朋友公司也做了个30岁女人的戏,女主是30岁的中层,跟公司实习生谈恋爱,年纪相差9岁的姐弟恋,写了5集就被平台订了,观众只爱看这种30岁女人,咱们就别说什么大实话了。”

大老板笑一声,对朱青说:“我们做戏,不要想着去讨观众喜欢。征服他们,才是创作者该拿出的态度。”

但凡一部作品能爆,它和之前别的作品长得都不太一样,但涂芊撒娇似的:“钱总,卖不掉我可就找你哭了。”

涂芊和另外几个副总都有公司股权,朱青本来只向大老板汇报,但涂芊担心砸在手上,大老板给她面子,让朱青约上编剧,跟涂芊开个会,好好阐述《三十难立》。

会议上,涂芊提的意见很具体,这几年大女主概念深得人心,做女性群像剧,不符合当今观众的观看习惯,平台也会嫌主角太多,故事不紧凑。

编剧说:“后宫剧女的那么多,观众还不是爱看?”

涂芊说:“古装剧在国内有优势,全年龄段都能看,当代都市背景受众少得多,咱们这戏主线不是谈恋爱,更吃亏。20岁在校大学生不看,50岁大妈也不看,但古装剧她们都能看。”

朱青解释,之所以做成群像,把女性面临的困境分摊到三个主角身上,是避免矛盾冲突太集中,所有极致问题都堆到典型人物身上就失真了,现实题材最忌讳失真。

涂芊承认她言之有理,但《三十难立》写得太深了,看得累。大众看剧是为了乐呵乐呵,有深度的影视作品,每年有那么两三部就够了,其他时间看看综艺节目,追追轻松的剧,生活不容易,只想补充甜味剂。

涂芊助理是男人,附和说他几任女朋友都是这样,约会时选电影,稍微有点内涵的就不看,理由是害怕太现实。他女朋友连看网文都只看甜甜甜,并不想看创作者把现实层层剖开,太沉重,也太累。

朱青在青芽图书公司时,就听无数人说过只想看点傻乐的笑一下,但她既然入行做剧,自然想在剧集的娱乐属性和金融属性之外,做点有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东西,涂芊哎哟一声:“我的妹妹呀,我们出品方当然想做口碑剧和精品剧,但平台想要商业化的东西好招商,还想要收视率和话题度,不兼容啊。”

供需不匹配已成为影视业主要矛盾之一,朱青说:“我们试了再说。”

涂芊甩出更实际的难题,《三十难立》尺度太大,对公司有风险。朱青哑然,既不是退出黄金档多年的涉案剧,也不是几乎销声匿迹的反腐剧,《三十难立》尺度能大到哪里去?

涂芊解释尺度是指导向,二胎时代来临,宣传口径是让女人回归家庭,《三十难立》反其道行之,质疑了婚姻制度,这很危险。

朱青说:“回归家庭也不能只有女人回归,男人也是家庭的一员。”

涂芊笑了:“你还单身,不知家里家外忙有多操心,我年轻时候,不晓得多想待在家里当主妇,每天带带孩子养养花,活得轻轻松松漂漂亮亮。现在国家给女人当家庭主妇的权利,是在帮女人减压,我要不是因为孩子都长大了,我也响应号召了。”

朱青板了脸:“往前迈一步才叫权利,退回家门里,是你的私人决定而已,没必要在电视上宣传。”

涂芊笑容僵住,她助理脸上带着笑,但语气有点重:“涂总是就事论事,朱老师也别太上纲上线了。”

朱青看着他,不说话,涂芊呵呵笑:“没事,都是开玩笑,继续讨论吧。”

涂芊助理是个年轻男人,心里仍不痛快,干笑道:“朱老师一看就强势,我以后知道了,保证不乱说话。”

朱青问:“强势不行吗?”

助理有点下不了台,编剧赶紧换话题:“涂总,一百多年前,女人还裹小脚,今天能上班挣钱,是一代代争取来的,可能很多女人是想偷偷懒,但很多女人不想,因为偷懒未必偷得成。时代变了,我们做东西多创新吧。”

涂芊推心置腹:“你们搞创作的,都希望能自在表达观点,但是看电影看剧,都是消遣,观众不喜欢听说教。我们钱总可以不在这个戏上赚钱,但我管发行,我的首要任务是把它卖出去,数据好看,钱收得回来。公司卖剧的主力是我,我跟各家台里的人都打过交道,那帮人有多难伺候,你们以后就知道了。”

涂芊助理补充道:“也不光是导向问题,主角们都不是爽文设置,有点危险。观众不爱看真人。”

朱青说:“但你不能代表所有观众,尤其是女观众。”

场面一时僵住,朱青的助手小五拎起茶壶给众人倒茶,笑嘻嘻:“当心烫。”小五是从青芽图书跟来的,深知朱青为人狷介,难堪的是别人,朱青可没感觉。

朱青是大老板钱一诺亲自点的将,涂芊敬她三分,叫苦道:“现在搞创作,真的不能不顾上面的导向,你们也想做的戏顺利播出来吧,求你们了,让一步行吗?”

小五赶紧问:“涂总有什么建议吗?”

已婚少妇戏份最重,涂芊建议把渴婚女提升为第一主角,符合导向,还能多写几段恋爱戏,女人戏哪能不写恋爱?

朱青说:“最后让她找到良人,走向婚姻殿堂吗?那不是我们这个戏想表达的。”

既然她油盐不进,涂芊丢出最实际的困难:“三个女人的戏份比较平均,我们不好找演员。一部戏,总得有个有名的吧,不然平台不买。有名的谁肯给另外两个抬轿?再说了,30岁左右的青衣不好找,花旦基本都演不像,人还难搞。”

朱青把涂芊噎得结结实实:“那么多烂剧本都找到演员了,那么多烂剧都卖出去了,播出了。涂总,我负责的是内容。”

在涂芊发作之前,小五赔着笑脸,把朱青拽走。编剧们很尴尬,也连忙撤了。涂芊去找大老板抱怨,但大老板还是那句话:“先写出来。写得好,平台是会认的。”

编剧却信心不足,她们在别家写剧本,老板也让她们大胆去写,但平台一提意见,老板就妥协了,编剧只能一次次颠覆性大改,因为签的委托创作协议永远有一条:“修改到甲方满意为止。”

试错成本都压在编剧身上,对她们精神消耗极大。在征得朱青同意后,编剧们把剧本大纲递去相熟的公司问问路,两家大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三十难立》,但它确实不是安全牌,即使不靠它赚钱,也不想赔钱。

其中一家让编剧先写出前5集,他们再整体评估一下,另一家建议先写成小说,花点钱做营销,把它炒成热门IP,可能就有平台青睐了。

这说明涂芊并非一家之言,她考虑的都是实际困难,蒙头推进,可能是做无用功。朱青很苦闷,助手小五让她放弃,去做点讨巧好卖的剧,朱青不愿意。她在青芽图书公司就意识到,从大局来看,如今是非常微妙的角力时刻,文娱产品的规则还没定下来,各方都在试探,哪怕不迎合,不参与,不表态,都等于把制定未来规则的权利拱手让人。

谁的声音最大,资本就倾向谁。如果遇到困难就退却,把文娱产品只当成赚钱的生意去做,久而久之,就很难看到想看的小说、想看的影视作品了,不能被别人的声音代替自己的意志,朱青跟小五说:“此路不通,我们就努力去把它走通。”

涂芊不能代表观众,也不能代表平台,凭什么断言《三十难立》不能做?朱青想到杨树提及的卫视采销部副主任夏停。如果连夏停都说走不通,就把《三十难立》搁置下来,去做新项目。这个主题不过时,谁知道哪天市场风向变了,又能做了。

杨树能打听到夏停的私人邮箱,但素不相识,夏停可能不会看,杨树打上《瓷缘》总编剧李峻的主意,由李峻递交,大纲才会被善待。

杨树斟酌措辞,先在文档里打了草稿,再点开李峻的微信头像,请他给自己和同事捣鼓的剧本大纲把把关,李峻让她发去电子邮箱,这两天看完就和她交流。

下班回家,秦朗破天荒在家,他刚忙完一个项目,这几天终于能按时下班了,歪在沙发上看电影。丁盼兮在做饭,杨树聊起《三十难立》大致故事,丁盼兮匪夷所思:“这都不能写?”

剧本大纲里有个细节,已婚女人生了孩子再没睡过完整的觉,两三个小时就被孩子吵起来喂奶,她抱怨丈夫不管事,不婚女让她提要求,已婚女人说提了也白搭,丈夫说他不知道把奶水热到什么程度才对,而且孩子那么小一点点,他不会抱,怕摔着。

已婚女人的婆婆退休返聘,周末才来替个手。已婚女人请她帮着教丈夫,但婆婆说男人都这样,叫她学会包容,还建议她注意方式方法,男人都吃软不吃硬,平时得多撒撒娇,哄着他干活。丁盼兮听得火大,这是曾经的她,但回想起来,多么卑微,何至于这样卑微。

秦朗到厨房拿瓶可乐,听两人聊天,不时插话,从小到大,他都见过戏里讲述的那三个代表性的女人。杨树刮目相看,女人戏他居然也听得下去,但秦朗不认为影视剧有很明确的男人戏和女人戏,他偏爱的罪案题材,很多女同事也喜欢看。当年《金枝欲孽》流行时,他陪他妈看了几集,觉得很好看,只要是好故事,他都看。

杨树终于等到《瓷缘》总编剧李峻的电话,李峻对《三十难立》给予了高度评价,它是很成熟的大纲,没什么硬伤,话题剧最不怕的就是争议,越犀利越精彩,没人议论才是出大问题了,他主动问:“要不要我拿给别家试试?”

杨树问:“您能不能帮我发给夏停夏主任?要是平台肯买,公司就肯做了。”

李峻一口答应,还让她别灰心,这几年政策收紧,行业形势变化很大,从业人员不得不谨慎,但是好东西总是好东西,多投石问路,总有肯为它排除万难的资方。

杨树安心等李峻反馈消息,把精力都花在《瓷缘》和找IP上。李峻很快带来好消息,夏停来北京出差,约她和编剧面谈。

夏停行程很赶,只能给杨树两个小时,杨树喊上朱青和编剧们,次日下午赶去夏停住的酒店咖啡座碰面。

一行人到得早,先聊了起来,两个编剧对《三十难立》抱有巨大期待,都有些紧张,朱青接连碰壁,心态倒是淡了些。

夏停和助理准点来赴约,她穿着很休闲,长发扎成马尾,走路大步生风,一看就是那种喜欢晨跑和登山类运动的女人,神采奕奕的。服务员送来咖啡,夏停喝一口,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大纲我看了,写得不错,有没有考虑把人物的年龄调整到40岁左右?”

众人都愣了,朱青最先反应过来,原来夏停也认为现阶段做《三十难立》条件不成熟,她建议把主角年龄整体往上调,是在教众人规避审查风险。30岁女人面对的问题,40岁的女人也可能有,现有剧本大纲很多桥段都能得以保留。

杨树也懂了,40岁的女人没有30岁女人那么重的婚育压力,基本都尘埃落定了,渴婚的渴不到现在,不婚的也不好再劝了,完全能绕开了跟“回归家庭”相悖的导向问题。

朱青说:“我觉得可行,很多40岁女人也会有困惑和挣扎。”

夏停笑道:“那我们就顺着40岁讨论,你们会想到哪些困境?”

杨树本能的想法是丈夫出轨,公婆不好相处,父母生病,孩子青春叛逆之类,但这都是在强调女人为人妻母的属性,太司空见惯,现实题材要做的却是寻常人的不寻常之事。40岁女人不仅有生活上的麻烦,她的社会属性同样很值得一写,中年危机不是男人的专属难题。

朱青正在思索,夏停说:“去掉脑子里的直接思路,才是你的创新点。”

编剧说:“40岁的话,事业和家庭一碗水端不平,我想主写职场生活,家庭生活为辅。”

夏停直言自己虽然是40岁年龄档,但对40岁故事思索得不多,她让众人畅所欲言,一起碰出大致想法,她的助理问:“咱们还做群像吗?”

夏停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怎么不能做?”

编剧叹道:“公司的发行担心不好找演员。”

夏停让她放心,创作者只管创作,其余的事自有人去操心。在乎地位和身价的演员是不少,但也有些演员更重视内容,剧本写得好,一切就都好说,友情出演个出彩的配角,他们也挺乐意。

影视公司担心演员不演,但平台在演员面前是强势方,再大牌的演员,也希望自己出演的作品在一线卫视顺利播出。朱青定了心:“群像有利于全面观点表达,主叙事视角放在第一主角身上,其余两人也各有各的难题。”

夏停很同意:“观点互为补充,分散了说,更自然些。特别尖锐的部分,由第二主角、第三主角去承担。”

编剧笑着说:“我以前写戏,总用反派说真话,既不触线,观众也不反感,毕竟是反派嘛。”

《三十难立》就此被改为《不惑之年》,夏停让众人想想,究竟是三个女人,还是两女一男。生而为人,各有各的难处和心酸,男人不用拿重笔来写,但可以有所体现。

两个编剧思忖了一会儿,更倾向写三个女人,花点笔墨给她们的情感对象,就能表达男人的不易了。

杨树说:“做人都很难,但男人的难跟女人的难不能相提并论。”

夏停的助理说:“男人经济实力不行,没钱没地位,被人嘲笑没出息,还得养家,活得也挺惨。”

编剧说:“经济实力不行的女人,更好不到哪里去。”

夏停顺着这句话发问:“你们的第一女主是个怎样的形象,脑子里有想法吗?”

编剧最先说:“都市的中产阶级,外表光鲜,但腹背受敌。”

夏停问:“不那么精致,就不配当女主角吗?生活里很多女性,都称不上光鲜亮丽,比如工人,医生,技术员,科学家和一些领域的专业人士,但社会少不了她们。”

朱青懂得她的意思,现实题材要基于真实空间、真实的人物感去展开创作,光鲜亮丽的女人是少数,对于目标观众来说,主角太时尚,容易产生距离感,用业内的话形容,这叫悬浮,跟生活无关,漂浮在半空中。

既然想把观点传递给大众,人物就得取最大公约数,朴实才可能实现精准,朱青说:“我们想做专业人士,找个具体的行业把她立起来。”

编剧说:“哪一行我们再商量。”

夏停沉思片刻:“那我们再想想看,一个首尾难顾,四面起火的女人,她会是怎样的性格?”

杨树蓦然想起舒纹做后期剪辑的那部年代剧,宅斗故事很容易写得苦情,但编剧方雯把它写得非常活泛,甚至不乏看似逗趣的桥段,格外有种荒诞感,杨树看得出来,编剧是在批判质疑那个时代的狭隘文化。她脱口而出:“能不能是喜剧人格?”

众人都没做声,夏停停顿了一下,表达了赞许:“中年女滑头,在市场上倒是罕见。这个人设有意思。”

编剧摩拳擦掌,别说中年滑头了,少女机灵鬼她们都没写过,确切地说,以前也试图写,但制片方对“机灵”的理解有偏差。按他们的指示写出的少女既冒失,又聒噪,演员还把娇俏演成了蛮不讲理,播出后收视率还能看,但口碑不行。

又聊了一会儿,助理频繁看表,赶高铁的时间快到了。夏停长话短说,让编剧们按今天的碰头会弄出《不惑之年》的故事梗概,不用写太长,五千字为宜,先把架子搭起来,交给她看过,再商议往下做的可能。

助理叫的网约车到了,夏停起身要走,众人也都站起来,要送她出去,她让众人再讨论讨论,还给了一句鼓励:“好的戏剧一定是在讲价值观,你们有这个意识,我期待你们的梗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