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郑江北去了杂货铺子。
他和这铺子的掌柜的见过几次面,只不过是不熟而已。
郑江北到了门口,刚好看到秦大山,上前打了招呼,“秦大哥。”
秦大山正在安排伙计往屋里搬货,看是郑江北,立刻迎了上去,“来了啊,小郑工。”他是认识郑江北的。
“叫我江北就行。”
“行,那你叫我大山哥就行,我夫郎已经和我说过了,快进来吧。”
今天温轩雪不在店里,在家里待着,他家离着杂货铺子也不远,但是秦大山一般不让他来,温轩雪的身子不好,往常只是秦大山自己在店里,他也习惯了。
基本上除了秦大山外出去进货的时候,温轩雪才到铺子里坐坐。林方秋出来买菜那天,也是碰巧了。
两个人进了小包间,刚坐下不久,就有人送了茶来,还有两碟小点心。
“我想你也知道前因,我夫郎和我说了,前两天见了弟夫郎,说看中了他的木簪子,一问是你做的,就起了这个心思,想请你做木簪,放我们店里卖,这虽然是个小生意,但我也觉得不错,不是很重的活,平时就能做,今天你来了,要是愿意的话,咱们商量商量看看。”秦大山今年二十有五,自然是比郑江北大,也就顺应着称呼对方的夫郎为弟夫郎。
郑江北点了点头,从兜里掏出来几支木簪子,他准备了不同的款式,逐一摆在桌子上,郑江北对自己的手艺自信,但是来谈生意,不管是大是小,总要让人看看货,有了样品在这,什么都好说些。
“我是知道的,这次来就是打算仔细问问,有什么要求,看看合不合适。”木簪子好做,样式精致,郑江北要根据样式来看,是要费些时辰,不过要是样式简单的,那就不用说了,郑江北一个时辰就能做三四个。
看到郑江北有备而来,秦大山觉得这果然是个会做生意的人,他拿起簪子都瞧了瞧,竟是惊喜,果然,他夫郎说的是真的,将这些簪子反复欣赏,秦大山觉得这手艺怕是在府城都少有,这生意是能做的,瞬间就起了主意。
“江北,大概是这样,我想请你做两批木簪子,两个月送一次,一批精致的,不用多,2支就行,另外一批稍微好看的,大概要50支左右。”
郑江北低头思考了一下,算了算自己一个月基本上接一两次做工时间稍长的活,剩余的时间也多,两个月做这些数量不算多,况且精致的数量少,能忙过来,其余的简单,闲着就能做。
郑江北刚从师傅那里出来单干的时候,还接不到什么活,他也做过一些簪子,筷子什么的,自己拿到集市上去卖。
于是,郑江北点了点头,说:“可以,这个数量能做。”但又问:“大山哥,做这精致的簪子有什么要求?有图纸吗?”
“当然有,等会我给你一本精致的,一本普通的,精致的要按着顺序来,剩下普通的簪子没有要求,等这图用完了,我再给你,这赚的钱,你六我四,怎么样?”秦大山一开始想几个木簪子,给了钱直接收了去卖就行,卖不出去也没事,送人也成,也不是啥事。
但是,那天进货回来,刚想黏着夫郎,就听温轩雪说他交到朋友了!说他和小郑工的夫郎都已经是好朋友了,秦大山当时没接话,他夫郎从嫁来之后,因着身子不好,就不怎么出门,能说上话的就是自己和店里的伙计,也不爱串门,基本上就没有朋友。
秦大山平时也都注意着,顾及着他身子不好,不想他怀上孩子,可是温轩雪还是意外怀孕了,哭着非要生,秦大山也拿他没办法。等生了孩子后,温轩雪身子变得更弱了些,仔仔细细养了两年,才好一点,秦大山都不敢惹人生气,除了偶尔在床上。
秦大山是认识郑江北的,店里基本都是他在忙活,他在外面走得多,他也知道了郑江北被换亲的事情,怕是自己夫郎还不知道,他也没有多说,只是捡着一些说给温轩雪听,结果给人听哭了,说那方秋肯定需要我这个朋友。
秦大山还笑话他,说你怎么知道人家就愿意和你做朋友,要是骗你的呢?
弄得温轩雪打了他两下,嚷嚷着方秋哥肯定不是那样的人。
给秦大山笑得啊,这才见了一面,就叫人家哥了,哎,算了,秦大山就不想别的了,夫郎开心,他也就开心,温轩雪自己都愿意了,他当然也不能拦着夫郎和对方交朋友,那他就让一些利给对方,他的铺子一年最起码能挣个二三百两,木簪子这活,反正他也不在乎这些小钱。
听是要分成,郑江北也没立刻答应,只是问道:“大山哥准备怎么卖?”
秦大山也不藏着掖着,他干这杂货铺子,当然有别的生意,不靠这点小钱,也就直接说了,“物以稀为贵,你也知道这人有钱了就买银簪子,金簪子,这木簪子普遍便宜,但你的手艺确实顶好,能卖贵,但卖不了特别高。”
秦大山说的,郑江北明白,木簪子再好也是木头做的,一样的价格,不如买银簪金簪,到头来,不喜欢了能融了换个新的款式,还能换钱。
又听到秦大山说:“这精致的两支木簪,我准备到时候一起拿到府城卖,定价2到3两,这差不多的呢,就也带一部分去府城,大概一支也能卖个200文到300文之间。”
郑江北做木工,也差不多知道这木簪子的价钱,一般的都是十几二十文钱罢了,因为只要会干活的,不管是不是木匠,都能做个一般的,好一些的也能卖到二三百文,但他手巧,做那精致的木簪子,在府城买,这个价格也能说得通。
算算按照最低的来卖,平均一个月能赚到4两银子左右,主要这是趁手就能做的,也就两支好簪子费费心。
不过,他想到林方秋笑着说,他第一次在外面和人聊天,竟然在县城就有朋友了,还能给家里找点生意。
还是开口说道: “大山哥,三七分吧,你七我三吧,这笔生意小,你出了铺子和人力,我只是出个手艺,木簪这都是小活,让我挣个手艺钱就行。”七七八八算下来一年能靠簪子赚个20多两也行了。
郑江北也知道,既然都能往那府城卖,还要和自己六四分,秦大山的铺子根本不打算靠这木簪子赚钱,怕只是因着夫郎的话,想要照顾自己,但他也不能占便宜,他不希望林方秋觉得自己欠对方的。
可能温轩雪并没有这个意思,但是朋友若是有了亏欠,万一哪天闹矛盾,翻起旧账来,一来二去,感情就会变的,他不想林方秋有天会伤心,况且他做木匠,虽然刚单干一年,还没多少活,但时间久一些,他能接更多的活,还能去外面找活干,也不用靠这个赚大钱,不吃亏就行,这点钱少点就少点,但都能给林方秋攒着,到时候给他存着。
两位汉子都因为各自的夫郎,有了相同的看法,这笔生意,就是为了自家的夫郎,不能让对方吃亏。
推脱来也没意思,秦大山说:“行,那哥不跟你客气了,这做簪子的木材由我出,等会儿咱签个契约,这几支木簪子,我也收了,算我买你的。”
郑江北点点头,“我第一次上门,没带别的,这个当作我和我家夫郎送你们的礼物吧。”
秦大山觉得郑江北虽然年纪小,但是人情世故也是不差。
“你的手艺好,在府城我也见得不多,如果有机会,你可以拿一些做的东西,送到我这,我去府城的时候,能帮你宣传宣传。”
这是郑江北没想到的,既然能有人帮自己宣传手艺,他自然是感谢,男人之间的关系不如夫郎们细腻,到时候,他做好了活,有了名声,也能帮助秦大山接触一些生意,“那就谢谢大山哥。”
等契约写好后,两个人都看了看,没有问题,就签了自己的名字。
郑江北将其收好后,拿了两本图纸,准备回家。
秦大山送他到铺子门口,叫伙计包了两盒东西,顺手递给他,“这是府城新出的梅花膏,小哥儿夫郎们都爱,这冬天啊用来涂脸,摸手,对皮肤好,算是我的回礼。”
郑江北接过,又道了一声谢谢。
回到家后,郑江北把契约和梅花膏递给林方秋,“我送了几支木簪,对方给的回礼,听说是府城那边的俏货,你留着和玉哥儿用,这契约你也收好。”
林方秋接过来,先把梅花膏放好,虽然没见过,他也先放在一边,还是先看看契约才好。
“相公,你可真厉害,我都没想过做木簪子这样挣钱。”林方秋拿着契约书,瞧了又瞧,满心欢喜。
郑江北点头,想了想又挑着合作的事情,说了几句,至于他和秦大山话里的那点弯弯绕绕,就没提,这生意,其实就是丈夫因着自家夫郎找了个朋友,都希望对方能和自己夫郎好好相处才来的。
“这都是你的功劳,如果不是你,怕是没有这门生意。”
“不,当然还是因为你手艺好,不然这么多人都戴木簪,怎么偏偏瞧上我头上的木簪子,是相公厉害!”林方秋还想着,自己还没有摸透这附近,等到来年,对县城熟悉了,他也要偷偷地找个活干。
相处得越来越多,郑江北发现林方秋也不怕他了,他做什么,林方秋还会夸上几句。
刚开始听的时候,郑江北还会脸红,后来就不会了,还能在那事上哄着林方秋多夸他厉害。
也许是之前过得太苦了吧,现在的林方秋不再是时不时皱着眉头,弯着腰的样子。也没有了郑江北那次低头看他的憔悴,脸色好了很多,身体好了,他变得话也多了,举止中还透露着一些哥儿的娇气,虽然比郑江北大几岁,但他还没有郑江北稳重,偶尔比玉哥儿还有些任性。
郑江北愿意他变成这样,在自己身边变得越来越好,那就是他想要的,就问谁不喜欢自己的夫郎每天都开心呢?
“那你晚上多夸夸我,我爱听。”郑江北揶揄道。
林方秋不理他,微微红着脸进屋了,要把契约和自己的小银块放在一起。
哪里料到,到了夜里,林方秋忍着颤抖,小声地夸了郑江北几句,结果刚刚才结束的事情,马上又有了新的一轮。
作话被我当成留言板了[坏笑]好喜欢这种下班回来写到半夜的感觉,竟然觉得自己散发光芒[墨镜]
哈哈,我竟然写了3500哎[狗头]这篇文当初就5000字的简稿[菜狗]有种想回去把第一篇文扩写一下的勇气,但下一秒就放弃了[菜狗]
晚安,那就祝大家天天开心[奶茶][奶茶][奶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 17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