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薄影浮于高阁之上 > 第2章 野史天国·《黑田家谱》·众道传闻

日本的历史是个很奇妙的东西。

有说法是他们不修史,也有说公家内部有史官但在战国时候具体到大名又没人干这活了……众说纷纭的。反正最后结果是各种通说混杂在一起,放在三国的情况就是没有一部《三国志》,遍地的《三国演义》。

关于修史是否如是我是懒得去查证了,查证是很费功夫的。不过这么一想,也就是大众这种懒得查证、秉信道听途说的惰性导致日本战国史呈现出如今这样的形态吧。

过去的事物就像是溶解在水里的盐,现代人想方设法要把盐又聚起来。——别说蒸发水就够了!给我一粒一粒分开水与离子——就是这么困难的事情。何况日本战国之后就是江户时期,江户的通俗文学相当发达,添油加醋一大堆。我之前觉得看成书年份,距离战国时期一百年内的应该有点可信度吧,可结果……

日本战国的结束·大阪夏之阵发生于1615年,过了不到三十年,井原西鹤就出生了。他是个手速很快的大作家,另一方面,我感觉此人的存在也证明江户初期的通俗写作已经很发达了。

另一方面是,即便写作者是当事人、专业的研究者,在写作中也很难一点不掺杂个人喜好。再退一步:就算能做到只记述事实,选择性地记载事例也会导致读者的观感不同。以前我看过一本大学教授写的某作家的研究类书籍,其中详细介绍了该作者的生平,读完觉得这可真是个完人。结果上网一搜,第一条就是这人早年似乎是个花花公子——哈呀,书里可一点这种感觉也没有。

让历史的归历史,文学的归文学。同时也有必要告知其中哪部分属于有根据的历史,哪部分属于道听途说,哪部分属于创作……如此对待历史,并寄希望于未来人也能如此对待我们。

……战国时期的野史,实在是太多了!

有部动漫作品叫《海猫鸣泣之时》,这几天我不禁怀疑此书作者是否也曾研究过战国历史并从中得到灵感。《海猫》讲上世纪某岛上发生了一起连续杀人,至今未告破。岛上发生了什么无从考证,以至于产生出各种假说……我看战国时期那些不知真假的通说,就如阅读此作中那些众说纷纭的假说一样头疼。

接着回到隆景这里。这些天看了些史料,结果越看越觉得这个人在迷雾中了。就像前面所说的,如今通说混杂,一看好像哪个都不可信。所以我将本文命名为《薄影浮于高阁之上》,虚幻的,难以触及的——这是原因之一。

另一更为直接的原因是,隆景的罗马音是Takakage,和“高影”一样。因此查资料用翻译软件时,这名字大多就被翻成了“高影”。

又说到史料,关于小早川隆景的史料……

……

不知从何说起。随便一点吧,聊到哪里是哪里,怎么样?

【与黑田官兵卫·黑田长政及《黑田家谱》】

黑田官兵卫是秀吉手下的重臣,明智光秀于本能寺发动谋反的同时,这边水淹备中高松城就是他的手笔。此后秀吉得知信长已死,官兵卫则力劝秀吉疾速赶回京都讨伐明智光秀。但在秀吉夺取天下后,官兵卫似乎被疏远了。有说法是秀吉忌惮他的野心……云云。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官兵卫对隆景的评价高到不可思议。隆景逝世时他感叹“已经没有贤人了”,而在黑田家谱中,隆景的存在感也相当高。

……不如说滤镜太厚,写成大圣人了!

下面列举其中几个例子(大意。不精确地做翻译,打字太累了!):

1.黑田长政苦于不知如何做判断。询问隆景,隆景回答:“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慢慢思考,做出决断即可。”又问有没有判断事物的秘诀,回答:“判断事物最重要的是仁爱。判断事物最重要的是仁爱,如果决定一切事情都以慈悲为基本考虑,即使这个考虑不合理,也不会远离本质。假如不带仁爱之心地做判断,无论才智多么巧妙,都是不好的。”(半机翻)

……如此论语一样的段子。

2.隆景一开始写了“堪忍”两个字挂在墙上,后来换成了“思案”两个字。这是因为年轻血气方刚的时候,容易被愤怒驱使而做出判断,所以要戒掉这个毛病,注意原谅和容忍别人的错误,上了年纪血气方刚,自然就很少生气了,也就能容忍了。所以目标转化为思考,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上都要深思熟虑,做出正确的判断。

只能说黑田家真是很喜欢隆景。

但是这么写不一定是真的,因为黑田家谱是1671年才开始写作、1688年完成的书。创作者也是黑田家请的儒学者贝原益轩。细节要恐怕难以推敲。就比如说其中记载了隆景与正室问田大方的相处,说隆景和正室关系很好,而隆景始终不忘自己入赘的立场,以礼相待。所以平时和问田相处也穿得整整齐齐的不像夫妻。——可后面又说隆景内室去世之后他也没有纳妾,而事实是隆景比问田离世的时间早了二十年。有这么明显的错误呢。

总之,只能看出黑田家的态度:黑田家真是很喜欢隆景啊。

【那个众道传闻-《阴德太平记》】

接着是(喜闻乐见)的众道故事。

从前几天开始看隆景相关的事情时我就不止一次看到说他与大内义隆有众道关系。这里说一下众道——其实就是男色关系。日本的男色历史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空海和尚东渡,”男色の戯れは弘法以来のことなり”——这话出自贝原益轩。前面给黑田家写家谱的就是这个人,他是江户时期的儒学者、植物学家。

空海是平安时代的人,之后经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时期,战国则是在室町幕府的后期。这期间……呃,男色一直在。

举几个战国时期可信度比较高的男色例子:

*武田信玄给春日源助(据说就是日后的高坂昌信)的信(抄自百科):

保证书

我以前勾引弥七郎,他总是哼哼唧唧,说是肚子疼了又是什么了,从没让我上过手。我保证我说的都是真的。

二、我可没叫弥七郎陪睡过。以前没有。当然是白天晚上都没有。可到晚上怎么回事,我也没想到。

三、我如果再想其它各种方法拍你马屁讨好你,你反而会更加怀疑我。这我可吃不消。

如果这件事我有说谎,就让一二三大明神、山神、大菩萨,这个神那个神都来惩罚我吧。本来应该写在印着宝印的纸上,可是那些官儿们啰嗦,就暂时写在白纸上。我再重新写。

七月五日晴信(花押)

给春日源助

*伊达政宗给只野作十郎的信:

太长了,就是机翻再润色也是很花功夫的。转述一下查到的资料,大致是1613年时,时年51,2岁的伊达政宗可能收到了别人说他的小姓只野作十郎出轨了,在宴会上喝了酒发难他。回去后小姓觉得委屈,割破手臂写了血书证明自己清白,送过去后伊达政宗对自己怀疑他感到羞耻,也写了一封信道歉……这样。

上述两封珍贵的史料都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大内义隆的案例

这位便是隆景众道传闻的对象了。1549年,从葡萄牙到访日本传教耶稣会的沙勿略(第一个到日本传教的西方教士),受到了同性恋之国的文化冲击(悲)。

すべての(仏僧には)破戒の相手となる少年がいて、そのことを認めたうえに、それは罪ではないと言い張るのです。世俗の人たちは僧侶の例にならって、ボンズ(=坊主)がそうするのだから、我々もまたそうするのだと言っています。(「フランシスコ??ザビエル書翰」)

翻译一下就是:所有佛僧都有作为破戒对象的少年,他们承认这件事,也不觉得是罪过。世俗的人们看僧侣这么搞,他们也这么搞(出自弗朗斯西科·沙勿略书信)。

大名中的大内义隆没有阻止他的传教活动,但义隆沉迷男色的行为令沙勿略如何也难以赞同,通说中,他斥责大内义隆:“大王,你这样的行为是连畜生都不如的!”,令大内义隆很生气。

注意,下面的内容也都是通说,关于大内义隆最后的死因(逐一查证真的很困难!):

大内义隆家历代家臣里的陶家,这一代的陶隆房小时候十分美貌,深受大内义隆重用,被义隆称为“西国无双的侍大将”,慢慢坐到了大内军总大将的位置。大内义隆起初也是有野心的,四处开拓领土,直至1542年月山富田城一战,大内军惨败、损失惨重。这一战中义隆甚至失去了养子大内晴持,被打出心理阴影。于是之后的方针由武治转向文治(另一说是后期沉迷玩乐与文化事业),作为武将派的陶隆房最终发动了反叛,义隆在大宁寺中自刃而亡,史称大宁寺之变。之后,大内义隆年仅八岁的儿子义尊也被杀害了。

另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是,这次事件之后陶隆房并没有自立为王,而是从九州请回了曾做过大内义隆养子的大友晴英。

……重男真可怕!

又说回到隆景的众道传闻。明确的文字记载我查到的只有一处,在名为《阴德太平记》的书里。我查了一下,出处是此书的第十七卷,这么写的:又四郎隆景は、容姿甚だ美なりしかば、義隆卿男色の寵愛浅からずして。

这是古文翻译过后的版本。原文是古日语(看起来就像文言文里夹假名),逐字翻译我也不会!大意就很简单了:隆景容貌甚美,大内义隆在男色的意义上相当宠爱他(原文用的词是“断袖”)。

乍一看是说得很明确了,但是,《阴德太平记》这本书作为史料的价值其实相当存疑。首先本书出版于1717年,这个时候距离战国已经过去一段时间,时间上不能说微妙了;其前身《太平记》的出版也是在1660年,可信度也不高。其次,本书作者是岩国(也就是隆景二哥吉川家)的家老香川正矩及其子香川景継,写作本书有提升吉川家家格的目的,会有添油加醋的成分。

比方说,通说中说吉川元春的妻子新庄局是个绝世丑女的说法就是从本书中出来的,实际可信度不高(感觉是把黄月英和诸葛亮的事情挪过来了)。

第二个隆景众道的论据是:他一生没有纳妾,也没有孩子。实际上他父亲元就和前三个儿子都是一夫一妻制,算是家风。而那时候没孩子的情况也不算罕见。最知名的就是秀吉了吧,妻妾成群但很长时间都没有小孩,包括他的兄弟羽柴秀长孩子也很少(两个女儿,儿子是养子),现在许多人觉得他有基因上的问题。隆景的侄子辉元也是42岁才有小孩。又则,客观地说那时候就算沉迷众道也不至于没有子嗣,前文提到的武田信玄、大内义隆等都是有孩子的。因为隆景没有亲生孩子就判断他有众道倾向……感觉上就和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差不多。

论据之三是隆景的隆字是大内义隆给的。但事情的背景是怎样的呢?大内氏原本就在西国有很强大的势力,隆景最初被过继给竹原小早川家就是由小早川家家臣请求、大内从中斡旋的结果,“隆景”这名字就是那时候取的。那年隆景八岁。呃,八岁……

相比于隆景,他哥隆元才是真在大内义隆那里当过四年人质的(十四岁到十八岁的区间)。

总之,关于隆景的众道传闻起初听到时非常震撼,可实际查过后逐渐觉得可能性微妙。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论据已经给在上面了。实际情况如何每个人看法可能不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