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褒姒:穿到八零做美食 > 第4章 狭路相逢

褒姒:穿到八零做美食 第4章 狭路相逢

作者:荔枝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1:04:22 来源:文学城

带着独特标记的酥饼生意又平稳了几日。

周淑芬每晚在灯下绣油纸,李秀花就在一旁整理零钱,将毛票按面额捋得平平整整,硬币摞成一堆。

那“哗啦”作响的声音,成了这个破败家里最动听的乐章。

“妈,明天我去趟供销社。”周淑芬停下针线,揉了揉发涩的眼睛,“扯点白布,再看看有没有染料。”

李秀花如今对女儿的主意几乎言听计从,只问了句:“钱够不?”

“够。”周淑芬点头。

除去成本和她坚持要付给母亲的“辛苦费”,她的小布包里还剩下三块多,这是一笔“巨款”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早市刚开张不久,人群忽然一阵骚动。

两个戴着红袖章、穿着旧军装的男人沉着脸走了过来,目光在几个小摊贩间扫视,最后定格在周淑芬的摊位上。

是市管会的人。

清水镇不大,平日里市管会对这种小打小闹的集市多是睁只眼闭只眼,但只要他们出现,就意味着有人要倒霉。

周围的叫卖声瞬间低了下去,小贩们眼神闪烁,带着畏惧。

李秀花的脸“唰”地白了,手不由自主地攥紧了衣角,嘴唇哆嗦着,话都说不出来。

王老五的烧饼摊就在不远处,他抄着手,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咧开,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

为首的市管会成员是个方脸膛,人称“孙干事”。

他走到周淑芬摊前,手指敲了敲铺着塑料布的木板,声音严肃:“谁让你在这儿摆摊的?有执照吗?”

周淑芬的心也沉了一下,但面上依旧维持着镇定。

她知道,这种时候慌乱只会坏事。

“同志,我就是自己做点吃食,补贴家用。”她声音不高,却清晰。

“补贴家用?”孙干事拿起一个酥饼,掂了掂,又看了看油纸上那独特的绣纹,眼神锐利,“一毛五一个,你这补贴的可不少。无照经营,哄抬物价,跟我们走一趟吧。”

李秀花吓得腿都软了,几乎要瘫坐在地上。

周围一片窃窃私语。

“完了,周家丫头被抓典型了。”

“我就说嘛,一个姑娘家……”

“肯定是有人眼红举报了。”

王老五脸上的笑意几乎要溢出来。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插了进来:“孙干事,且慢。”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陈校长不知何时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惯常温和的笑意。

“陈校长?”孙干事显然认识他,态度稍缓。

“孙干事,这位小周同志的情况我了解一些。”陈校长不紧不慢地说,“她家确实困难,父亲早逝,哥哥工作还没着落,她本人也是高中毕业,一时没找到接收单位,这才想着自食其力。这饼呢,用料实在,手艺也独特,价格是高了点,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算不上哄抬物价吧?比起那些偷奸耍滑的,这样的青年,我们是不是该以引导鼓励为主?”

陈校长话语平和,却句句在理,更点明了周淑芬“高中毕业”的身份和家庭困难。

在这重视文化、同情弱者的年代,这番话很有分量。

孙干事沉吟起来。

他接到匿名举报,说有人利用封建迷信,绣了些封建花纹,搞投机,价格畸高。

但陈校长是镇上有名的文化人,他的话不能不给面子。

而且仔细看这姑娘,眼神清正,举止沉稳,不像那等奸猾之徒。

“既然陈校长这么说。”孙干事语气松动,“但无照经营总是不对。这样,你尽快去办个临时摊位手续,以后按规定摆摊。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

一场危机,竟被陈校长三言两语化解。

周淑芬上前一步,朝孙干事和陈校长各微微鞠了一躬,语气诚恳:“谢谢孙干事宽宏大量,谢谢陈校长仗义执言。我一定尽快去办理手续,绝不给组织添麻烦。”

她姿态放得低,话却说得漂亮,既全了孙干事的面子,也表达了感激。

孙干事见她如此识趣,脸色又好看了两分,点了点头,没再多说,背着手走了。

周淑芬心中感激,朝陈校长投去深深的一瞥。

陈校长对她微微颔首,眼神带着鼓励。

“小周同志,遇事不要慌,有理走遍天下。”陈校长温和地提点了一句,又买了几个饼,这才离开。

李秀花如蒙大赦,几乎要落下泪来。

她抓着女儿的胳膊,声音还在发颤:“可吓死妈了,这要是被带走,可咋办啊!”

“没事了,妈。”周淑芬安抚地拍拍母亲的手背,眼神却愈发沉静。

这次危机,像一盆冷水,让她发热的头脑彻底清醒。

个人的小聪明和手艺,在时代的规则和权力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王老五脸上的笑容僵住,愤愤地扭过头,用力揉搓着手里的面团。

“呸!算她走运!”他低声骂了一句,手里的擀面杖重重砸在案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他原本指望借市管会的手彻底摁死这个抢生意的丫头片子,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陈校长那个老学究,多管什么闲事!

集市又恢复了之前的喧闹,但气氛明显不同了。

周淑芬这个摊位,连同她这个人,在众人眼中似乎又多了一层看不透的色彩。

有相熟的小贩凑过来,压低声音:“淑芬妹子,可以啊,连陈校长都帮你说话!”

语气里带着羡慕,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周淑芬只是淡淡笑了笑,没有接话。

她知道,她必须更加小心,步步为营。

“淑芬,多亏了陈校长。”李秀花后怕地拍着胸口。

周淑芬“嗯”了一声,目光却若有所思地扫过王老五那阴沉的侧影。

举报的人,十有**是他。

经此一事,她更加迫切地意识到,光有一个好产品远远不够。

她需要合法的身份,需要人脉,需要在这个时代的规则下,找到更稳妥的立足方式。

办执照是第一步,但如何办?找谁办?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都是横亘在她面前的现实问题。

当天收摊后,周淑芬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道去了镇上的供销社。

她仔细看了布匹柜台,细白布的价格让她微微蹙眉。

最终,她只扯了尺最便宜的原色粗棉布,又买了一小包最普通的蓝色染料。

这几乎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

捏着手里所剩无几的几分钱,周淑芬站在供销社门口,看着街上人来人往,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

资金、人脉、合法的身份,每一样都像无形的绳索,提醒着她前路的艰难。

但她眼底没有丝毫退缩,反而燃起更旺盛的斗志。

比起在周宫时面对的那些明枪暗箭,这些摆在明处的困难,反倒让她觉得踏实。

回到家,她将粗棉布裁成小块,用染料仔细染成深浅不一的蓝,晾在院子里。

微风拂过,那些蓝色的布片在阳光下飘荡,像一片片小小的天空。

李秀花看着女儿忙碌,忍不住问:“这染了色的布,包饼能行吗?”

“试试看。”周淑芬说。

她要的,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辨识度。

统一的、难以模仿的包装,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言。

“而且。”她补充道,目光掠过院墙,“要让所有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咱们周家的饼,别人想冒充,也没那个本事。”

这不仅是防伪,更是一种品牌意识的萌芽。

她要在这小小的清水镇,打下第一个属于她的烙印。

*

第二天,当周淑芬将用蓝色粗布包裹的酥饼摆上早市时,再次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那沉静的蓝色,与油纸上古朴的绣纹相得益彰,在一众或黄或白的简陋包装中,显得格外出挑,甚至带上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高级感”。

陈校长依旧是第一个顾客,他拿着蓝色的布包,端详良久,眼中赞赏更浓:“小周同志,你这心思,巧啊!”

“想着让客人拿着方便些,也好看些。”周淑芬谦逊地回答,并未多言其中的深意。

有些心思,点到为止即可。

连孙干事例行巡查路过时,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没再说什么。

甚至有别的摊主半开玩笑地喊:“孙干事,也来看看咱们的烧饼呗,实惠管饱!”

孙干事只笑骂了一句:“少贫嘴,老实做你的生意!

话虽如此说,但他目光却还是在周淑芬那蓝色的布包上停留了一瞬。

这细微的差别,落在众人眼里,意味又不相同。

王老五看着那扎眼的蓝色,再看看自己灰扑扑的烧饼摊,胸口堵得几乎喘不过气。

他举报不成,反而让对方因祸得福,连市管会的人都似乎默许了她的存在!

“他娘的。”他低咒一声,心里又急又恨。

这丫头片子邪门得很,每次以为能摁下去,她总能冒出点新花样,而且一次比一次难对付。

那蓝色的布包,像根针一样扎在他的眼里、心里。

他意识到,光靠使绊子恐怕不行了,这丫头不是那么容易吓退的。

他盯着周淑芬平静的侧脸,浑浊的眼睛里几乎要喷出火来。

硬的不行,看来得来软的了。

一个模糊的念头在他心里升起:要不要去找她“谈谈”,或许可以“合作”?分一杯羹总比什么都捞不着强。

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自己的不甘心压了下去。

让他向一个黄毛丫头低头?

周淑芬能感受到那如芒在背的视线,但她并未回头。

她甚至能大致猜到王老五此刻内心的挣扎和算计。

这种层次的对手,在她经历过的风浪面前,实在不够看。

她现在更关心的,是如何尽快搞定营业执照,以及,如何利用陈校长这份善意,打开更大的局面。

比如,学校是否需要给老师们提供课间点心?镇上的单位有没有会议茶歇的需求?

她的思路,已经开始跳出这个小小的摊位。

狭路相逢,勇者胜。

而她褒姒,早已明白,真正的胜利,不在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而在于谁能更快地适应规则,积聚力量,最终——制定规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