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薄荷糖 > 第33章 《数学与海浪之间》

薄荷糖 第33章 《数学与海浪之间》

作者:琳沅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23 08:40:05 来源:文学城

---

期末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窗外的银杏叶突然停止了晃动。金琳合上试卷,钢笔在最后一题的位置留下一个微小的墨点,恰好覆盖了那个黎曼曲面的关键参数。

"局部平凡化。"她默念着,抬头看见韩旭的白衬衫后领沾着一小片粉笔灰,在阳光下闪着微光。他转过头,嘴角挂着那个太平洋考察时学会的、介于得意和腼腆之间的笑容。

---

粉笔灰在晨光中打着旋落下。老教授用板擦敲了敲黑板,"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两个月,《微分流形》要考到第九章,现在开始划重点。"

金琳的钢笔在笔记本上顿了顿。窗外的银杏叶擦着玻璃滑落,正好遮住她刚写下的"纤维丛"三个字。韩旭的胳膊肘突然碰过来,推过一张活页纸——上面用三种颜色标出的知识框架图,克莱因瓶形状的思维导图中央写着"咖啡因摄入计划"。

"第87页的引理。"他压低声音,藏青色毛衣袖口蹭上了黑板粉笔灰,"要用太平洋考察时那个参数化方法。"

林妍的齿轮手链咔嗒一响。她突然举起手:"教授,1999年《数学年刊》第302页的解法能用在期末考吗?"老教授眼镜片反着光:"能答对就加分。"说着把半截粉笔精准投进咖啡纸杯。

---

图书馆的暖气烘着油墨味。金琳把《微分流形》摊在L形自习区,扉页的咖啡渍心形正好盖住出版日期。韩旭的保温杯在木桌上磕出轻响,推过来的杯底残留着黎曼曲面拉花。

"你漏了共形映射。"他指尖点在她第三本笔记的空白处,"像这样——"钢笔尖突然被林妍抽走,她在空白处画了十九个咬合的齿轮,最中央的齿轮上写着"每天19:00记忆黄金期"。

图陆明抱着一摞《代数拓扑》摔进沙发:"物理系说能借我们振动台,考前突击莫比乌斯带建模。"他的毛衣领口还别着太平洋考察队的青铜徽章,在灯光下闪着和韩旭胸针相似的光。

金琳突然发现自己的咖啡杯在共振。液面浮现出微型的太平洋等高线图,她抬头看见韩旭正用钢笔轻敲杯壁——那是考察时学来的频率共振技巧。

---

302教室的晚自习亮如白昼。金琳在草稿纸上反复演算引理3.15,橡皮屑堆成了小丘。韩旭突然抽走她的笔,在错误步骤旁画了个咖啡杯简笔画:"你忘了考察时那个双曲参数。"

林妍的圆规扎在课桌上。她正在把鱼骨辫拆开重组,发丝间缠绕的青铜细线排成纤维丛模型。"记忆法。"她说着把头发盘成纽结理论中的"三叶结","明早小测验我押这个。"

老教授推门进来时带了红茶香。他腋下夹着去年太平洋考察的数据册,封皮上还沾着深海淤泥。"附加题会考这个。"手指点向某页金属玫瑰的应力分析图,正好是韩旭胸针的放大版。

---

物理系实验室飘着松节油味。陆明调整着振动台频率,十九个齿轮模型在台面上组成莫比乌斯带。"看好了。"他按下开关,齿轮们开始咬合转动,在墙面投出∫dt/t的函数图像。

"考试绝对用得上。"韩旭突然脱下毛衣,只穿白衬衫跳上实验台。他锁骨处的疤痕在冷光下格外明显——那是太平洋考察时被金属玫瑰划伤的。金琳看见他手腕一抖,钢笔在空中划出完美的测地线。

林妍的齿轮手链突然自动解构。零件悬浮在空中重组,变成克莱因瓶的3D投影。"复习第302页。"她说着把发间的青铜细线缠上去,投影立刻显示出重点公式的推导过程。

---

雨夜图书馆像座发光的立方体。金琳把《九章算术》垫在《微分流形》下面,发现两个扉页的咖啡渍竟能拼成完整的心形。韩旭的保温杯突然溢出香气,杯底沉淀物排列成ζ函数的前三个非平凡零点。

"记忆锚点。"他指着自己太阳穴,"考察时发现的,咖啡因 特定频率..."话没说完就被林妍打断,她正用齿轮手链当圆规,在《数学年刊》上画出标准答案般的完美椭圆。

陆明浑身湿漉漉地冲进来:"物理系废纸堆找到宝了!"他抖出1999届学霸的《微分流形》手稿,页边写满咖啡渍味的批注,最难的那个定理旁边画着——太平洋海底的等高线简笔画。

---

倒数第七天的晨雾浓得像液态公式。金琳在银杏树下背纤维丛定义,落叶刚好卡在"局部平凡化"那行字上。韩旭的白衬衫领口别着青铜玫瑰胸针,在雾气中折射出黎曼曲面的光斑。

"最后冲刺。"他递来特浓拿铁,杯沿沾着微分符号形状的奶泡。林妍突然从雾中钻出,发间的青铜细线缠成莫比乌斯环:"老教授办公室飘出大吉岭茶香——绝对要考太平洋数据!"

自习室的灯光彻夜未灭。当金琳第三次验算引理3.15时,韩旭的钢笔尖突然在纸上烧出个小洞——透过它能看到去年考察时拍的星空图,那是他独创的记忆触发装置。

---

期末考试当天的阳光清透如公式推导。金琳走进考场时,银杏叶的影子正好落在考卷第三题位置——纤维丛的局部坐标变换,韩旭昨晚用咖啡渍重点标注过。

林妍的齿轮手链在安静中轻微作响。当金琳卡在第七小题时,听见韩旭轻叩桌面的摩尔斯电码——正是太平洋考察时用的求救频率,而答案就藏在去年那本数据册第87页。

交卷时一片银杏叶飘进来。金琳看见叶脉构成∫dt/t的符号,而韩旭胸前的青铜玫瑰不知何时绽放了七片花瓣——和《微分流形》第七章的插图一模一样。

林妍的齿轮手链在安静中咔嗒一响。她正用圆规尖在橡皮上刻着什么——金琳猜是第七题的另一种解法。陆明已经冲到讲台交了卷,他的《代数拓扑》从书包里探出一角,夹着物理系振动台的使用记录。

"暑假什么计划?"韩旭的声音混着窗外突然响起的蝉鸣。他的钢笔在指间旋转,笔帽上的青铜玫瑰胸针反射的光斑落在金琳的手背上,像一个小小的、温暖的烙印。

金琳的笔记本还摊开在纤维丛那一页。她注意到韩旭的视线停留在她画的咖啡杯简笔画上——那是他上周在错误步骤旁留下的标记。"图书馆?"她半开玩笑地说,却看见韩旭的眼睛亮了起来。

"我家在海边有栋老房子。"他的钢笔突然停下,"太平洋考察时用的设备都放在那儿。"钢笔尖在桌面上轻轻一点,留下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凹痕,像数学证明中那个关键的引理。

林妍的鱼骨辫突然从两人之间穿过:"加上物理系的振动台。"她不知何时出现在韩旭身后,发间的青铜细线缠成复杂的纽结,"我改造了齿轮模型。"

陆明的声音从教室后方传来:"等等我!"他抱着一摞《数学年刊》跑过来,最上面那本的页脚卷曲着,露出太平洋考察队的合影。

---

三天后的火车站台飘着海盐和柴油的味道。金琳的行李箱里装着三本《微分流形》和那件藏青色毛衣——韩旭上次落在图书馆的。她看见他站在铁轨旁,白衬衫袖口卷到手肘,露出考察时留下的那道细长疤痕。

"七号车厢。"韩旭接过她的箱子,手指在拉杆上停顿了一秒。金琳注意到他的锁骨处有什么在闪光——不是胸针,而是一个小小的金属片,形状像极了《数学年刊》某期扉页上的奇异吸引子。

林妍和陆明已经在车厢里布置好了临时工作室。小桌板上摆着十九个微型齿轮,组成了克莱因瓶的拓扑模型。车窗玻璃上贴满了便签纸,金琳认出那是《微分流形》第七章的公式推导。

"四小时零七分钟车程。"林妍的齿轮手链咔嗒转动,"足够验证那个参数化猜想。"她拆下一枚齿轮,在窗玻璃上画出光滑的曲线。

火车启动时,韩旭的保温杯在桌面上微微震动。金琳看着杯底沉淀的茶叶排列成黎曼ζ函数的图形,突然想起期末考试那道附加题——太平洋考察数据的应力分析。

"我爷爷留下的资料。"韩旭似乎注意到她的视线,从背包里抽出一本皮革封面的笔记。翻开时,深海的气息扑面而来,页边密密麻麻的批注中夹杂着波浪形状的咖啡渍。

陆明突然凑过来:"这个频率!"他指着某页记录的海洋振动数据,"跟物理系振动台的谐振点完全一致。"他的毛衣领口别着考察队的青铜徽章,在阳光下闪着和韩旭胸针同样的光泽。

金琳的钢笔无意识地在笔记本上画着圈。当她回过神时,发现自己画出了完美的高斯曲线——而韩旭的钢笔正以相同的频率在桌面上轻叩,那是他们在图书馆发现的"咖啡因共振"节奏。

---

海边的空气粘稠得能捏出盐粒。韩旭家的老房子矗立在悬崖上,外墙爬满藤壶形状的锈迹。金琳在门廊处停下,发现门槛上刻着一行小字:∫dt/t=ln|t| C。

"我爷爷的幽默。"韩旭的手指抚过那些符号,指节上的粉笔灰还没完全洗净。他推开门,海风突然灌进来,吹散了林妍刚摆好的齿轮阵列。

房子内部像一艘陈旧的科考船。倾斜的书架上,《微分流形》与《海洋地质学》并肩而立,茶几上的玻璃罐里泡着几枚发光的深海鳞片。金琳注意到墙上挂着的星图——某个星座被用红笔圈出,旁边写着"记忆锚点"。

"二楼有观星台。"韩旭的声音从厨房传来,伴随着咖啡机研磨豆子的声响,"今晚能看到η-Carinae。"他端着托盘出现时,杯中的拿铁拉花呈现出完美的莫比乌斯带形状。

林妍已经占领了最大的工作台。她的齿轮手链自动解构,零件悬浮在空中组成三维坐标系。"潮汐数据。"她说着将发间的青铜细线接入系统,墙面上立刻投影出复杂的流体方程。

陆明抱着一箱设备冲进来:"找到振动台了!"箱子里传出齿轮碰撞的声响,最上面放着太平洋考察队的青铜徽章模具——和他们胸针一模一样的。

金琳的咖啡杯突然震动起来。液面浮现出微型的等高线图,她抬头看见韩旭正用钢笔轻敲杯壁,频率与火车上的一模一样。"记忆锚点。"他眨眨眼,锁骨处的金属片在阳光下闪烁。

---

午后三点的沙滩烫得像非欧几何中的奇点。金琳赤脚踩在浪花边缘,贝壳碎片在脚下排列成柯西序列。韩旭在不远处堆砌沙堡——准确说是某种微分流形的物理模型,每道城墙都严格遵循测地线原理。

"小时候发现的。"他的手指在湿沙上画出光滑曲线,"潮汐频率与某些数学结构的振动模式一致。"海风掀起他的衬衫下摆,露出腰间一道细长的疤痕,形状像太平洋考察队徽章上的波浪线。

林妍和陆明在海浪中调试齿轮装置。十九个防水齿轮组成巨大的克莱因瓶模型,随着海浪起伏投射出∫dt/t的函数图像。金琳注意到每当特定频率的浪花打来,齿轮就会自动重组为黎曼曲面的拓扑结构。

"咖啡时间。"韩旭突然站起身,沙粒从他的指缝间漏下,在空中划出抛物线。他的保温杯不知何时埋在了沙堡中央,杯底的茶叶已经排列成ζ函数的前三个非平凡零点。

回程时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金琳发现自己的脚印与韩旭的恰好构成纤维丛的截面图,而林妍和陆明留下的齿轮凹痕则像是某种高维投影。悬崖上的老房子亮着灯,窗口透出的光线在海面上画出清晰的等值线。

"今晚有流星雨。"韩旭指着门廊上方的铜制星盘,它的指针正指向η-Carinae的位置,"我爷爷说那是数学家们的灯塔。"他的白衬衫被海风吹得鼓起,像一面宣告某种开始的旗帜。

---

深夜的观星台冷得像黎曼猜想中那些未被征服的领域。金琳裹着韩旭的藏青色毛衣,呼吸在玻璃上凝成小小的复平面。望远镜旁摊开的那本皮革笔记里,夹着一张泛黄的太平洋考察队合影——年轻的韩教授站在最左侧,手里捧着金属玫瑰标本。

"他相信数学藏在海洋里。"韩旭调整着望远镜焦距,锁骨处的金属片反射着星光,"就像那个引理3.15..."他的声音突然低下去,因为金琳的手指正点在某页笔记上——那里画着与她咖啡杯里完全一致的等高线图。

林妍的齿轮手链突然在寂静中响起。她和陆明在楼下调试振动台,某种低频震动正通过建筑结构传来。金琳的咖啡杯开始共振,液面浮现出星云般的图案。

"看。"韩旭的呼吸拂过她的耳际。望远镜中,η-Carinae正爆发出一道蓝光,在夜空中划出完美的测地线。他的钢笔不知何时悬在观测日志上方,墨水在纸上晕染开,恰好覆盖了去年今天记录的某个特殊频率。

金琳突然明白他锁骨上金属片的意义——那是太平洋考察队用来标记记忆锚点的徽章碎片,与她笔记本扉页的咖啡渍心形一样,都是某种不言自明的存在性证明。

---

第二天清晨的海雾模糊了所有轮廓。金琳在书房发现韩旭蜷缩在皮椅里睡着了,手中攥着《微分流形》的某页——正是引理3.15所在处。晨光透过他衬衫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奇异的纽结阴影。

书桌上摊开的航海日志显示,今天正是去年太平洋考察队遭遇风暴的日子。金琳轻轻拾起落在地上的青铜玫瑰胸针,发现它的花瓣数量与《微分流形》第七章的插图完全一致。

厨房飘来咖啡香气。林妍正在用齿轮手链当打蛋器,碗中的蛋清泡沫排列成斐波那契数列。陆明抱着一筐新鲜海胆闯进来:"潮间带找到的!它们的刺排列方式..."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打断。

韩旭出现在门口时,晨雾正从他发梢滴落。他接过金琳递来的胸针,手指微微发抖。"今天该去灯塔了。"他的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而金琳突然看清了他锁骨上金属片的真相——那是一枚微型罗盘,指针永远指向太平洋的某个坐标。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