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灰在午后阳光里缓慢沉降。金琳用橡皮轻轻擦去《泛函分析》作业第三题的解答,橡皮屑堆积成微型山脉。韩旭的钢笔突然横过来,在草稿纸边缘画了条优美的测地线。
"你漏了共形映射。"他的笔尖点在纸面,墨水晕染出深蓝的漩涡,"就像上周图书馆的..."
林妍的圆规"啪"地扎进课桌。她今天把鱼骨辫盘成了复杂的纽结理论模型,发丝间闪烁着青铜丝线的微光。"你们看这个。"她推过一张餐巾纸,上面用番茄酱画着克莱因瓶的截面图,瓶口处粘着半片风干的玫瑰花瓣。
金琳的太阳穴突然刺痛。那片花瓣的纹路,和古籍区《天体力学》里夹着的一模一样。她下意识摸向书包侧袋——那本神秘书籍正在发烫,烫得像是太平洋海底那株金属玫瑰绽放时的温度。
"物理系新发现?"韩旭用镊子夹起花瓣,镜片反射着窗外的悬铃木阴影。
"食堂三楼。"林妍转动着圆规,"卖牛肉面的窗口贴着1987年的价目表。"
教室突然陷入寂静。金琳看见韩旭的钢笔在纸上洇出墨渍,形状恰似钟楼地下的第七块砖。老教授咳嗽着走进来,腋下夹着本封面剥落的《拓扑场论》,书脊处露出青铜丝线的闪光。
---
晚自习的灯光把图书馆照成透明的水族箱。金琳在微分几何区找到韩旭时,他正在用圆规尖测量世界地图上的太平洋海沟。"误差0.5毫米。"他头也不抬地说,铅笔圈出某个坐标,"和《九章算术》投影重合。"
林妍的齿轮手链声由远及近。她抱着一摞《数学年刊》,最上面那本翻开的页面画着十九个齿轮咬合的莫比乌斯带。"1999年的合订本。"她喘着气说,"但里面夹着..."
一张泛黄的借书卡飘落。金琳弯腰去捡,突然僵住——借阅人签名栏赫然是她自己的笔迹,日期却是1987年10月9日。更诡异的是,墨水颜色和她现在用的孔雀蓝钢笔水完全相同。
"时间褶皱的共振。"韩旭轻声说。他解开衬衫第一颗纽扣,锁骨处的疤痕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个淡蓝色的Ω符号,正随着图书馆的古老挂钟节奏明灭。
林妍突然把《数学年刊》摔在桌上。在纷飞的纸页间,金琳看到某页边缘写着【当两个Ω在黎曼面上相遇】,字迹被咖啡渍晕开,和韩旭上周留在她笔记本上的批注形成镜像对称。
古籍区的灯光开始频闪。在明明灭灭的光线里,金琳看见韩旭的白衬衫渐渐变成藏青色毛衣,又恢复原状,仿佛有看不见的手在快速拨动时间旋钮。他的钢笔不知何时变成了老式蘸水笔,笔尖滴落的墨水在地板上形成∫dt/t的符号。
"特别辅导课要开始了。"林妍抓起齿轮手链,十九枚齿轮同时逆向旋转,"今天讲非欧几何的..."
整面书墙突然向内翻转。金琳在失重感中抓住韩旭的手腕,触到他脉搏处细微的青铜丝线纹路。黑暗中有齿轮咬合的咔嗒声,接着是咖啡煮沸的香气——他们站在302教室门口,黑板上画着完美的黎曼曲面,粉笔灰正从三十年前的某个下午缓缓飘落。
---
老教授的怀表停在8:15。金琳发现自己的《微分流形》笔记变成了牛皮纸封面,扉页咖啡渍心形正泛着青铜光泽。韩旭的藏青色毛衣领口别着那枚玫瑰胸针,但花瓣数量比记忆里多了七片。
"今天我们讨论..."老教授的声音突然年轻了三十岁,他转身时金琳看见他后颈有Ω胎记,"时间作为第四维度的流形结构。"
林妍的座位空着。但课桌上刻着行小字:【当齿轮逆转到第七个齿】。金琳的指尖刚碰到刻痕,整张课桌就化作纷飞的银杏叶。叶片背面全是用红笔写的引理3.15反例,字迹和韩旭的演算稿如出一辙。
韩旭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克莱因瓶。瓶身曲线恰好绕过窗外正在凋零的悬铃木,将树影扭曲成莫比乌斯带。金琳突然明白过来——这不是记忆也不是幻觉,而是时间正在他们周围形成局部褶皱,就像太平洋海底那个永远旋转的金属玫瑰。
"答案在问题里。"韩旭轻声说。他的钢笔尖点在某片银杏叶上,那里画着钟楼地下室的平面图。第七块砖的位置标着咖啡杯图案,杯底沉淀物构成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
下课铃响了三次。第一次是1987年的机械铃,第二次是现在的电子音,第三次是某种青铜乐器悠长的震颤。当余音消散时,金琳发现自己站在古籍区,《天体力学》翻开在第618页,风干的玫瑰花瓣静静躺在【当未来穿过现在的针眼】那行字上。
韩旭的白衬衫袖口沾着新墨迹,无名指上的戒痕又淡了些。窗外,今年的第128片银杏叶飘落,叶脉纹路恰好是昨天考试卷上那道证明题的图示。
"要咖啡吗?"韩旭晃了晃保温杯,杯口蒸汽形成拓扑环面。
金琳按住自己无名指上发烫的痕迹:"加双份奶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