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白月光不需要剧本 > 第12章 沙漠中的听诊器与远方的守护

北非的太阳,像是一枚烧红的烙铁,炙烤着这片干裂的大地。黄沙漫天,风一吹便卷起滚滚烟尘,呛得人喉咙发紧。

临时搭建的医疗帐篷里,空气凝滞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混杂着尘土、消毒水和淡淡的血腥味,构成了这里独有的气息。

姜榆正俯身在一个简陋的手术台前,额角的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断顺着脸颊滑落,砸在无菌布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但她握着手术钳的手,却稳如磐石,没有丝毫颤抖。

“血压下降到80/50,心率120,需要立即输血!”旁边的当地护士用法语急促地喊道,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慌张。手术台上躺着的,是个不到十岁的男孩,黝黑的小脸上毫无血色,腹部一道狰狞的伤口还在不断渗血——他在村子附近玩耍时,误触了战争遗留的未爆弹药,造成了腹腔贯穿伤。

这里没有先进的无影灯,只有几盏挂在帐篷顶上的应急灯,光线昏暗而摇曳;没有充足的血液储备,血库早就空了;甚至连最基本的麻醉剂都所剩无几。

有的,只是最基础的手术器械、几盒抗生素,以及姜榆那颗必须拯救生命的决心。她快速扫了一眼男孩的生命体征监测仪,大脑在瞬间完成了评估:常规输血方案不可行,必须立刻调整。

“放弃异体输血,准备自体血回输装置!”姜榆冷静地用法语下达指令,眼神死死盯着伤口内部,“先用纱布压迫止血,注意保护腹腔内的重要脏器,我来清理碎片。”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让慌乱的护士们迅速镇定下来。

自体血回输,是在极端条件下的无奈之举,风险极高,需要医生对操作精度有着极致的把控。姜榆的手指灵活地在伤口中穿梭,镊子精准地夹起一块细小的弹片,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一丝多余。

汗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只是随意地用胳膊擦了一下,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手术台。前世在儿科急诊室的无数个日夜,那些与死神赛跑的经历,此刻都化作了她手中的力量。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帐篷里只剩下器械碰撞的清脆声响和姜榆沉稳的指令声。当最后一根缝合线收紧,男孩的血压终于开始缓慢回升,心率也逐渐平稳下来时,帐篷里的所有人都长长地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劫后余生的笑容。

年长的无国界医生负责人,那位曾经面试过姜榆的劳伦斯医生,走上前拍了拍她的肩,眼中满是赞赏。

“做得很好,姜。你的应变能力和专业性,远超你的年龄。”劳伦斯医生顿了顿,看着那个渐渐恢复意识的男孩,补充道,“特别是对儿童创伤的处理,你似乎有种特别的直觉,总能准确抓住关键。”

姜榆只是轻轻点头,拿起酒精棉仔细擦拭着手上的血渍,指尖因为长时间用力而有些发白。那不是直觉,那是她用无数个日夜的经验积累换来的本能。

在这里,在这片被战争蹂躏的土地上,她终于找到了自己存在的真正价值——不再是为了扮演系统设定的“白月光”角色,不再是为了完成某个荒诞的任务,仅仅是因为她是一名医生,而这里的人们,需要她这样的医生。

白天,她穿梭在各个医疗点之间,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枪伤、爆炸伤、严重的营养不良、肆虐的传染病……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病患等着她处理。

她见过因为失去亲人而沉默寡言的孩子,见过被战火毁掉双腿却依然乐观的老人,见过在绝境中互相扶持的家庭。每一次成功救治,每一个感激的眼神,都让她更加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夜晚,当营地陷入沉寂,只有煤油灯在帐篷里摇曳着昏黄的光,姜榆便坐在简陋的桌前,整理着一天的病例。她会仔细研究每一个病例的细节,思考如何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

有时,她也会拿出那支沈沉桉送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成了夜晚唯一的陪伴。

系统的声音,再也没有出现过,仿佛真的彻底休眠了。但姜榆不敢有丝毫放松,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用忙碌来麻痹自己,刻意不去想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她怕一旦停下脚步,那些被她强行压抑的情感,就会像洪水一样汹涌而出,冲垮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防线。

然而,沈沉桉的存在感,却以一种她从未预料到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了这片荒芜的荒漠。

抵达北非后的第二周,一批紧急医疗物资突然运抵营地。负责接收物资的劳伦斯医生打开箱子时,脸上满是惊喜。箱子里不仅有他们急需的抗生素、破伤风疫苗和手术器材,还有一批专门针对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手册、绘画治疗工具和便携式评估设备——这正是姜榆在面试时,曾详细阐述过的专业方向,也是目前营地最缺乏的资源。

“太及时了!简直是雪中送炭!”劳伦斯医生翻看着物资清单,激动地说道,“这批物资就像是专门为我们定制的一样,知道我们最需要什么。”

姜榆站在一旁,伸手抚摸着那些崭新的心理评估量表,指尖传来纸张的光滑触感,心头却掠过一丝异样。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巧合,尤其是在这样偏远、物资匮乏的地方。

她下意识地抬头望向远方,视线穿过帐篷的缝隙,落在茫茫的黄沙之上,仿佛能看到千里之外那个男人的身影。

紧接着,在每月一次与外界有限的网络通讯中,姜榆收到了一封来自陌生邮箱的加密邮件。邮件没有署名,没有多余的文字,只有一个精确的坐标,和一句简短的警告:该区域三日后将有强沙尘暴,立即储备水源和加固帐篷。

她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她立刻向劳伦斯医生汇报了情况,并组织营地的所有人开始准备。他们加固了医疗帐篷,用沙袋围起了水源储存区,还收集了尽可能多的饮用水。三日后,一场罕见的强沙尘暴果然如期而至,狂风呼啸,黄沙漫天,能见度不足一米。但因为提前做好了准备,他们的营地安然度过了这场灾难,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

而最让她震撼的,是一个月后的深夜。一个出生仅五个月的婴儿,因为严重的肺炎引发了呼吸衰竭,急需一种特效抗生素。姜榆几乎联系了北非所有的医疗点和慈善机构,都被告知没有库存。看着婴儿微弱的呼吸,听着他母亲绝望的哭声,姜榆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几乎要放弃。

就在这时,营地外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一架小型运输机在夜色中降落在离营地最近的简易机场,机组人员卸下了一个保温箱,里面装着的,正是那种救命的特效抗生素。

随药物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张小小的便条,上面只有一行打印的字:“活着回来。”

没有落款,没有多余的问候,但姜榆一眼就认出了那个语气,那种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和霸道的语气,除了沈沉桉,不会有第二个人。

那一刻,姜榆站在荒漠的夜风里,手中紧紧攥着那张纸条,纸张的边缘几乎被她捏得变形。冰冷的夜风吹起她的头发,拂过她的脸颊,泪水却不受控制地滑落,滚烫地砸在沙地上,瞬间□□燥的沙子吸收。她终于明白了,沈沉桉从未想过要强行带她回去,他只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她选择的道路。

他送来的不是束缚,而是让她能够自由飞翔的翅膀。

随着时间的推移,姜榆在营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她不仅展现出了惊人的医疗水平,更在组织协调方面显露出了过人的天赋。

当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毁了邻近村庄的道路,导致村民们无法前往医疗点就医时,她第一时间组织了一支小型医疗队,背着沉重的医疗包,徒步穿越泥泞的山路,前往村庄进行救援。

当营地面临药品短缺的危机时,她凭借着前世对植物学的兴趣和对当地植被的观察,找到了几种可以替代部分西药的草药,缓解了燃眉之急。甚至有一次,营地的发电机出现故障,无法进行手术,她硬是凭借着应急灯的光线和自己的经验,成功完成了一台阑尾切除术。

“你简直是为这片土地而生的。”劳伦斯医生在一次深夜的谈话中,这样对她说。当时,他们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坐在帐篷外的沙丘上,望着满天繁星。“我从未见过哪个年轻医生能像你这样,既拥有顶尖的专业素养,又能如此快速地适应这样艰苦的环境,还能始终保持着这份热情和初心。”

姜榆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她无法解释这份“天赋”从何而来,也无法诉说自己内心的挣扎与牵挂。她只能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眼前的工作中,用一个个被拯救的生命,来证明自己选择的意义。

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沈沉桉位于顶层公寓的书房里,一张巨大的电子地图铺满了整面墙。地图上,北非的那个小小的医疗营地被重点标注出来,周围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各种颜色的标记:红色的是安全风险点,蓝色的是物资运输路线,绿色的是气象监测点,还有无数条细小的线条,连接着营地与外界的各个联络点。

“沈先生,最新一批医疗物资已经安全送达营地,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视频通讯的那头,一个穿着黑色西装、神情干练的男子汇报道,“按照您的指示,所有物资都以无国界医生组织总部的名义捐赠,捐赠人信息做了加密处理。”

沈沉桉坐在宽大的书桌后,轻轻点了点头,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地图上那个闪烁的光点,声音平静地问道:“她最近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姜医生一切都好。”男子打开一份详细的报告,汇报道,“上周她刚成功完成了一例复杂的腹腔手术,患者是一名当地的牧民,现在恢复情况良好。她目前正在负责营地的儿童心理干预项目,当地的医护人员和村民都很尊敬她,孩子们也很喜欢她。”

屏幕的光映在沈沉桉的脸上,勾勒出他轮廓分明的侧脸。听到“孩子们也很喜欢她”这句话时,他微微上扬的嘴角,泄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继续确保物资供应,特别是她需要的那些心理干预设备和药品,一定要优先保障。”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还有,加强营地周围的安全防护,密切关注当地的局势变化,一旦出现任何危险,立刻采取行动,确保她的安全。记住,不要让她察觉到我们的存在。”

“明白,沈先生。我们已经在营地周围安排了隐蔽的安保人员,同时与当地的部落首领建立了联系,确保姜医生的安全。”

“嗯。”沈沉桉应了一声,直接挂断了通讯。

书房里再次恢复了寂静。沈沉桉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这座繁华都市的万家灯火。东方的天际已经泛起了淡淡的曙光,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他知道她在哪里,知道她在做什么,知道她正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努力成为她想要成为的人。

这就够了。

至少现在,够了。他愿意给她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她去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他,只需要在远方,默默守护着她的安全,等着她愿意回头的那一天。

三个月后的一个傍晚,夕阳将沙漠染成了一片温暖的橘红色。营地突然收到了一个紧急消息:邻近边境的一个难民营,因为人口过度拥挤,卫生条件恶劣,突然爆发了麻疹疫情,已经有十几个孩子被感染,情况十分危急,急需医疗支援。

麻疹的传染性极强,尤其是在难民营这样的环境中,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姜榆没有丝毫犹豫,主动向劳伦斯医生请缨,带领一个小型医疗队前往支援。

“那里的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糟,而且靠近边境,局势很不稳定。”劳伦斯医生担忧地说道。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应该去。”姜榆的眼神坚定,“那些孩子需要医生,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疫情扩散。”

最终,劳伦斯医生同意了她的请求。当天晚上,姜榆就带着医疗队,乘坐一辆破旧的越野车,连夜赶往那个难民营。

正如劳伦斯医生所说,难民营的情况比想象中还要糟糕。拥挤不堪的帐篷里,到处都是咳嗽的孩子和焦急的家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没有充足的疫苗,甚至连洗手的水都很匮乏。姜榆立刻投入工作,先是组织队员搭建临时的隔离区,然后开始为孩子们测量体温、诊断病情、调配药品。

她还耐心地安抚着恐慌的家长们,教他们如何做好防护措施,如何照顾生病的孩子。忙碌中,她甚至忘了自己已经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只是靠着一股信念支撑着。

就在救援工作紧张进行时,一阵刺耳的枪声突然在难民营附近响起,打破了暂时的平静。紧接着,子弹呼啸着飞过头顶,人群瞬间陷入了混乱,哭喊声、尖叫声此起彼伏。

“不好,是武装冲突!”当地的助手脸色惨白地喊道,“快,我们必须马上撤离!”

姜榆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沙丘后面,已经出现了武装人员的身影,局势变得越来越危险。她立刻指挥医疗队的队员们,带着已经确诊的患儿,向难民营后方的安全区域撤离。

“大家不要慌,跟着我们走,注意保护好孩子们!”姜榆一边大喊,一边扶着一个虚弱的女孩,快步向安全区跑去。

就在这时,她听到了一阵微弱的哭声,来自不远处的一个摇摇欲坠的帐篷。她回头一看,只见帐篷里还有几个孩子,因为害怕而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姜医生,快走!来不及了!”队员们焦急地喊道。

“你们先带孩子们撤离,我去把他们带出来!”姜榆说完,不顾队员们的阻拦,转身就冲进了那顶随时可能倒塌的帐篷。

她快速抱起一个吓得浑身发抖的小男孩,又拉起两个小女孩的手,转身就往外面跑。就在她抱着最后一个孩子冲出帐篷的瞬间,一声巨响,帐篷在她身后轰然倒塌,扬起了漫天的尘土。

烟尘散尽,姜榆护着怀中的孩子,狼狈地摔倒在地上,身上沾满了灰尘,但幸好,孩子们都安然无恙。她松了口气,刚想站起来,却突然发现,难民营外围不知何时出现了几辆装甲车,车上的士兵正拿着扩音器,用当地的语言和武装冲突的双方进行交涉。

局势很快得到了控制,武装人员逐渐撤离,难民营又恢复了暂时的平静。姜榆看着那些突然出现的装甲车,心中再次涌起了熟悉的感觉。

当晚,在返回主营地的路上,姜榆无意间在医疗队的物资箱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急救包。她打开一看,里面除了常规的药品和器械外,还有一件轻便的防弹背心,尺寸正好适合她。急救包的夹层里,还放着一张熟悉的纸条,上面依旧是那行简洁的字迹:

“你的命,比什么都重要。”

看着这张纸条,姜榆久久没有说话。她知道,今天的那场“及时”的调停,那些突然出现的装甲车,还有这个装满了关怀的急救包,都与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男人有关。

他一直在看着她,一直在用他的方式守护着她,却始终给她留足了自由的空间,从未试图干涉她的选择。这份深沉而克制的爱,像一股暖流,缓缓淌过她的心田,融化了她心中最后的坚冰。

回到主营地的那天夜里,姜榆独自坐在沙丘上,望着满天繁星。沙漠的夜空格外清澈,星星又大又亮,仿佛触手可及。系统的声音再也没有响起过,那个曾经困扰她的“剧本”,似乎真的成为了过去。

而现在,她有了新的人生,新的使命,还有一个……以独特方式守护着她的人。

她从口袋里拿出卫星电话,指尖在拨号键上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按下了那个早已铭记于心的号码。

电话接通的瞬间,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在寂静的沙漠里显得格外响亮。

“是我。”她轻声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谢谢你。”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了沈沉桉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带着一丝她从未听过的温柔:“嗯。”

就这样,两人隔着千山万水,在电话两端静静听着彼此的呼吸声。没有多余的言语,却仿佛已经诉说了千言万语。

这一刻,沙漠的风轻轻吹过,带着远方沙粒的气息,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自我意识强度突破临界值......世界规则适配度持续上升......系统能量进一步衰减......即将彻底休眠......】

脑海中,那个冰冷的电子音最后一次微弱地响起,然后便彻底归于沉寂。

这一次,是真的结束了。

姜榆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了一个真正释然的微笑。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终于彻底摆脱了系统的控制,真正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主人。

她挂断电话,转身走回帐篷。那里,还有等待她救治的病人,还有她选择的、充满意义的道路。

而在远方的都市里,沈沉桉放下电话,唇边也泛起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走到窗边,望着西方的天际,那里,是她所在的方向。

猎人与猎物的游戏,已经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强大灵魂之间,即将开始的真正对话。他知道,用不了多久,他就会亲自去到她的身边,不再是远远地守护,而是与她并肩同行。

夜色渐深,沙漠的风依旧在吹,却不再带着刺骨的寒意,而是充满了温暖的希望。

姜榆的身影姜榆的身影消失在帐篷门口,煤油灯的光晕将她的轮廓拉得很长,投在黄沙地上,像一株在绝境中顽强生长的植物。

她没有回头,步伐坚定而从容,因为她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不再是一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