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暗逐流萤 > 第2章 第二章:地图

暗逐流萤 第2章 第二章:地图

作者:小白是我的宠溺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5 12:20:50 来源:文学城

当三位重臣的身影消失在内殿厚重的门后,那股紧绷而压抑的氛围才终于彻底散去。

内侍们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为君王换上了新茶,又给那燃烧殆尽的香炉添上了新的香料。

此刻,内殿便只剩下容昭与桓温二人了。

“害怕吗?”容昭缓缓地从龙椅上走下,踱步到桓温的面前,忽然问道。

“臣,怕什么?”桓温有些不解。

“怕他们。”容昭的目光望向那扇空无一人的殿门,“一个,是手握重兵的沙场宿将。一个,是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的文坛领袖。还有一个,”他顿了顿,“是连朕,都要尊称一声‘皇叔’的人。”

“你今日当着他们的面出了这个风头。可曾想过,明日会有多少明枪暗箭对准你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桓史官’?”

“不是你让我说的吗?这下成了我出风头了!”桓温心中腹诽。

“臣,只是更了解……人而已。”

“是吗?”容昭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你的‘示威’之策很好。不战而屈人之兵,既全了国威,又给了突厥台阶,不至于立刻开战。”

他看着桓温,话锋一转,“只是,这个计策,有一个最大的破绽。”

“臣,愿闻其详。”

“它太完美了。”容昭的声音沉了下去,“完美得不像是出自朕这个刚刚登基、急于立威的新皇之手。”

没有破绽,就是最大的破绽!

“朕这个“皇叔”,对皇位还是心存侥幸的。朕表现得越是完美无缺,皇叔越会感到忌惮。而一个心中充满**的皇亲国戚,只会用更致命的方式来试探朕的底线。”

“陛下。”

“哦?”

“雍王殿下,老成谋国。他看似赞同了您的会操之策,实则,却是在逼您将所有的底牌都提前亮在了桌面上。”桓温的思路清晰得可怕,“明日大营会操,突厥使臣看到的是我大周的军威。”

“而雍王看到的,是您的嫡系部队与那些先帝留下的旧部之间是否真的已经融为一体。您最倚重哪些将领,又冷落了哪些人。我朝国库新拨下的军备,是优先装备给了韩尉缜将军的京畿卫戍,还是给了其他镇守一方的将士。”

“一场扬我国威的盛会,在他眼中是一次……刺探军情的绝佳良机。”

容昭静静地思索着,手指在桌案上无声地敲击着。许久,他走到那副巨大的舆图前,目光落在了京畿大营的位置上,“既然,他想看。那朕,便演一出好戏给他看。”

“桓温。”容昭没有回头,他知道,桓温一直站在他的身后。

“你来为朕露出这个破绽。”

桓温躬身允诺,“陛下,您明日只需做三件事。”

“第一。”

“重赏李崇、王恺之。”

“陛下需当着所有人的面,盛赞李尚书‘国之柱石,寸土不让’,赐金千两,以彰其功。同时,又要安抚王大人,称其‘心怀万民,仁德宽厚’,赐御笔‘德高望重’四字,以安其心。”

“哦?”容昭转过身来,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他们二人,一个在军中素有威望,一个是文官之首,文臣武将,可算是针锋相对。”

“陛下,重赏李崇,是在告诉天下武将,您这位新君,尚武且护短。日后谁敢犯我疆土,您便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此举,可收军心。”

“安抚王恺之,是在告诉天下文臣,您亦懂得权衡,并非一味好战的莽夫。您能听得进不同的声音,也容得下‘为国绸缪’的老臣。此举,可安文官之心。”

“最重要的是,”桓温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弧度,“这两位老臣您都‘收’了。那位雍王殿下,明日在朝堂之上还能团结谁来与您这位‘明君’唱反调呢?”

容昭闻言,发出了快意的笑声。“好一个‘分而治之’。那第二件呢?”

“第二,会操之中,请殿下故意‘错’一次。”

“错?”

“是。”桓温笃定地说道,“请殿下在检阅韩尉缜将军的京畿卫戍时,对其阵型衔接,提出一个看似严厉、实则无关痛痒的苛责。或是在检阅北境调来的骑兵时,对其冲锋的速度表示一丝‘不甚满意’。”

容昭不语,他深谙桓温的谋略之才,静待他的解释。

“一个恰到好处的‘瑕疵’,会让人心生懈怠。”桓温解释道,“您要让雍王看到,您这位新君,虽然强势,却也急于求成,甚至有些‘外行’。他会觉得,您虽有雷霆手段,却终究年轻,尚有破绽可寻。”

“你这是要朕在他面前示弱?”容昭的眼中闪过一丝危险的光芒。

桓温摇了摇头,“是示‘傲’。骄傲的‘傲’。让他觉得,您年少得志而听不进劝。一只露出了破绽的幼虎,远比一头无懈可击的猛虎,要让他安心得多。”

容昭看着他,“你也在试探朕的底线。”

桓温不惧帝王威严,一脸平静的站在容昭面前。

容昭有时候在想,眼前这位书生气很重的少年真的是曾挽救齐国于水火的第一武将“安德王”吗?

“那第三件呢?”容昭边问,边亲自为桓温那空了的茶杯续上水,“狗,总要咬掉点什么。”容昭打心眼里把所有敌人都比作恶狗刨食。

桓温看着那茶杯中袅袅升起的白雾,眼中闪过一丝属于少年的狡黠,随即,呈上一卷地图。

翌日,午时三刻。

都城邺郊外的大营,旌旗如林,甲光向日,十万大军列成百个森然的方阵,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高台之上,新皇容昭一身金甲按剑而立。他的左手侧,是雍王容贺、王恺之等一众王公重臣;他的右手侧,是突厥使臣。

“陛下有旨!”内侍高亢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校场,“兵部尚书李崇,忠勇可嘉,扬我国威,特赐金千两,锦缎百匹!”

李崇闻言先是一愣,随即,那张饱经风霜的老脸上露出了酣畅淋漓的笑容。

他大步出列,对着高台之上的容昭,行了一个标准有力的军礼,声如洪钟:“谢陛下隆恩!臣,必为我大周守好这万里疆土,寸土不让!”

“好!”容昭点头。

随即,内侍又宣道,“中书令王恺之,心怀万民,为两国邦交绸缪远虑,特赐御笔‘德高望重’金匾一方!”

王恺之躬身长揖,声音充满了感激:“老臣,谢陛下天恩。愿我大周,文治武功,千秋万代。”

这两道赏赐,瞬间便让那些心思各异的官员们都看明白了。他们这位新君,既有雷霆手段,又有怀柔之心,绝非一个只懂喊打喊杀的莽夫。

看着这一幕,那双藏在冕旒之后的雍王容贺眼神变得愈发阴狠了。

他轻声在容昭耳边说道,“昭儿,你长大了。”

“皇叔谬赞了。”容昭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会操,开始吧。”

随着他一声令下,校场之上,战鼓齐鸣!

步卒方阵,如移动的城墙,坚不可摧;弓弩手万箭齐发,遮天蔽日;长枪兵结阵冲锋,气势如虹。那震天的喊杀声和那股扑面而来的铁血之气,让高台之上的突厥使臣,脸色一寸一寸变得苍白。

“殿下,该您了。”桓温侧步轻移到容昭身后,用只有两人才能听得到的声音提醒。

容昭微微颔首。

不一会儿,当韩尉缜率领的那支装备最精良、气势最盛的京畿卫戍,如一把出鞘的利剑从演武台前呼啸而过时,容昭突然举手招停。

“停!”

他的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瞬间压下了所有的鼓点与呐喊。

整个校场,一片死寂。

韩尉缜立刻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单膝跪地:“陛下!”

“韩尉缜,”容昭的声音带着一丝“年少君主”的苛责与傲慢,“你的兵是我大周最精锐的卫士。为何刚才冲锋之时,左翼的阵型竟比右翼慢了半个马头?”

“这……”韩尉缜一愣,他完全没注意到这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细节。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这半个马头的差距,足以让我军的整个侧翼都暴露在敌人的刀锋之下!如此疏忽,你该当何罪?!”

“末将……末将有罪!请陛下降罪!”韩尉缜没有丝毫的辩解,重重叩首。

“念你初犯,暂领二十军棍。若有再犯,定不轻饶!”

这场突如其来的“发难”,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李崇和王恺之更是不知所以。

只有雍王容贺那双深邃的老眼里,闪过了一丝轻蔑的笑意。

他看到了这个年轻侄儿身上,那无法掩饰的“骄傲”与“外行”。

会操,在一种诡异的气氛中继续进行。

直到所有演练结束,容昭才对着那心思早已被震飞回草原的突厥使臣说道,“使臣,觉得我大周军威如何?”

“陛……陛下天威,小……小人敬仰。”使臣的声音远不如昨日在大殿上那般有恃无恐了。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青灰色史官服的身影,从百官的末席缓缓地走了出来。

正是桓温。

他手中还捧着一卷用锦布包裹的卷轴。

“陛下,”他走到高台之下,跪倒在地,声音清朗而恭敬,“臣,翰林院史官桓温,于整理前朝旧档之时,偶得一物。臣愚钝,不知其为何物。只知其上所绘,皆是北境山川。今日,听闻突厥使臣在此,臣斗胆将此物呈上。或可为陛下与可汗商议‘榷场’之地时,聊作参考。”

“哦?”容昭挑了挑眉,故作惊讶,“呈上来。”

内侍小心翼翼地将那卷卷轴呈到了容昭和使臣面前,缓缓展开。

只看了一眼,突厥使臣便恨不得马上回到可汗大营。

这是一幅详尽到整个突厥草原所有部落分布、兵力多寡、山川河流,乃至每一条秘密商道走向的……战略图!

图上,甚至用朱笔标注出了几个部落之间那不为外人知晓的宿怨与矛盾!

这是一把足以将整个突厥都开膛破肚的刀!

“这……这是……”使臣还沉浸在惊怕中。

“使臣,”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冰冷的弧度,“在你看来,朕这位史官献上的这份‘薄礼’,不知……可汗他,是否会喜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