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的兼职只能做到开学那天。
正式开学后早晚自习都得上,最早晚上九点半才下课,周单休变成了放月假,一中的课程安排十分紧凑,一天之中几乎腾不出多少空闲。
山不转水转,困境总有出路,一泡尿还到不了把人憋死的程度。
李北青没两天就开辟了新路子,灵活应变,闯上了另一条道。
卖散烟比干工资固定的兼职挣钱,投入少,回报高,最重要的是,不费时间回头客还多,不需要开扩客源,满大街就是瞎眼摸都能摸到愿意买货的顾客。
那会儿大部分烟普遍不贵,便宜的三五块钱一包,高一些的不超过十块。
李北青不卖好的,按一整条进货,均价算下来不到三块钱一包,卖出去五毛钱两支,一包净赚两块出头。
他看人下菜,遇到那种不识货的,以次充好卖人五毛钱一支,要么干脆换壳子整包售卖,按普通市场价卖出去,一包五块七块,一次也能挣两块以上。
江北建设路有大学城,距离一中不到两公里远,晚上骑单车到那边各个学校后门转几圈,一天下来卖四五包烟轻轻松松。
年轻的大学生们囊中羞涩,按包买烟太奢侈,而且一整包拿回寝室保不准两三下就被瓜分完了,所以哪怕散烟均价更贵,可算下来还是按需购买最划算。
可是干这一行竞争大风险也高,那时治安差,夜里很多地方都混乱,独自行动难免被盯上,李北青运气背,刚干了一个多月就遇上了团伙抢劫,那伙人应该是观察他很久了,把他的路线什么的都摸得一清二楚,刀子抵他腰后,对面开口就要他的全部家当,威胁不给就上门找麻烦。
李北青没给,给个锤子,借着侧身打开包的空档,他反手一书包砸拿刀的那个头上,然后拼命跑,猎猎的风在耳畔呼啦响,他头也不回,不知道那伙人有没有追上来,还是已经甩开了,一个劲儿朝前冲,直到跑不动了,停下来,整个人双腿都打颤,控制不住地抖,前胸后背也早已被汗水浸透。
那伙人没追上来,实际上,他们就是嘴上逞凶吓唬李北青,逼迫他交钱,哪会真的那样做,为了这么点钱大费周章,简直脑子进水了。那伙人甚至都没追李北青,一个毛头小子,刮不出油水,跑了就跑了,大不了下回撞上再抢一次。
不怕那些人找上门,李家那个破房子,狗见了都摇头,谁爱去谁去。
李北青也是个要钱不要命的硬茬,第二天竟然还敢到大学城卖烟,只是换了路线,绕弯走前门。
前门保安多,更安全。
但相应的,长期下来容易被发现遭驱赶,有时大学生担心被抓住记过,远远的,保安还没靠近,他们拿了货不给钱就先溜了。
李北青进不去大学,要不回钱。
这么下去不是办法,虽然每晚仍有得挣,但挨白嫖可不行,一次两次还能不计较,可次数多了,综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小本买卖经不起折腾,一晚上损失几单,加起来都够一顿饭钱了。
没两周,李北青又想到了新的应对方法,大的一个人极易被发现,带个小的就不会。
大学城那一片有两条美食街,许多大人喜欢带着孩子到那边晃悠闲逛——李昭适时排上了用场,李北青大晚上有事没事就带他到大学城“散步”,多了个小孩儿,就是正大光明进学校都不会被拦。
李昭那头野蛮生长的杂草不像样,一身行头也磕碜,不像正常人家的孩子,在此之前,李北青将他头发剃短,刷洗干净,到批发市场下血本买了两套能看的衣服。
小孩儿身上够脏的,从头到脚洗了两遍水都还是发黑,李北青和江子一起给他搓,忙活到凌晨。
“还别说,这小样是有点你们家的风范,底子挺行,长大了应该不比你差。”江子狗嘴吐不出象牙,哪壶不开提哪壶,瞅瞅哥俩,越看越觉得像一家人了。
剪完头发的李昭露出大眼睛,小孩儿深眼窝,鼻梁蛮立体有型,五官挺分明,与之前的潦草样完全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平时他们都没咋注意这孩子究竟长啥样,男孩儿嘛,只要是有鼻子有眼不缺胳膊少腿,管他干啥,现在蓦地瞅清了,不止江子惊奇,李北青也有些愣,这孩子确实长得好,不过随即又压下去了,面上不显。
小孩子哪有美丑之分,脑子没毛病不就得了。
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对了,李北青起先还担心办法不一定行得通,李昭和正常的孩子不太一样,他老是呆呆的,很闷,别人和他搭话他也基本不理会,不知道是不想理,还是听不懂,江子私底下还悄摸问过李北青,这小子是不是低能儿,脑袋不好使,要是个智障砸手里,他们家这辈子可就到头了。
然而几天干下来,疑虑就荡然无存了,李昭听话,学得飞快,活泛且很会变通,比之李北青更胜一筹。
这孩子相当有当奸商的天赋,两个晚上就无师自通了什么是捆绑销售,
进价不到七块一包的红塔山,他卖单支五毛钱,买三支以上,加两毛即可低价购买原本卖两毛五一支的红梅烟。
这样卖单支利润不及原先的定价,但少利多销,卖得可比之前快多了。
仅仅一周,到手的收入都快原地翻倍。
“乖乖,看不出来,你小子这么本事。”江子揉搓两下李昭的头顶,佩服不已,“可以啊,长江后浪拍前浪,超过你哥指日可待。”
不喜欢被蹂躏,李昭倏地拍开江子,躲开了。
“你哥摸得,我摸不得。”江子开玩笑,假意指责李昭偏心眼儿,“现在可是我天天照顾你,供你吃供你喝,还是喂不熟你。”
李北青说:“我没摸他。”
江子说:“他只有你能碰,其他人不论哪个,离他近点都不行。”
“那你就别碰他,离远点。”
李昭最近不天天跟着李北青瞎跑了,他终于后知后觉搞懂了,安分在网吧待着,比到处乱窜更省事。这里可以遮风避雨,有吃有喝,江子的盒饭总有他的一小份,网吧的热水不要钱倒多少都可以,喝不完还能倒掉浪费,每天晚上李北青下了课就准时过来。
只要他规矩待这儿,不添乱,李北青就不会生气,有时李北青心情好了,还会扔两颗不知从哪儿来的糖给他。
干了活儿有奖励,李北倒也不是一毛不拔的吝啬鬼,抽两张毛票出来打发李昭,让买零食吃。
李昭摆头,不肯要。
江子说:“收着呗,你哥抠得雁过拔毛,这回不收,下次可就没这么好的事了。”
依然不要,李昭坚决,推开李北青的手,挤了半晌低低说:“你的。”
不要就算了,李北青不强迫人。
大抵是钱治矫情病,如今李昭能帮忙挣票子,这几天他对“哥”这个字眼儿脱敏了,不再动不动就应激。
卖散烟的活儿同样不长久,不能作为长期稳定的收入渠道,短时间内做做还行,长此以往不是正道,毕竟没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哪天出岔子了得不偿失。
这阵子挣的应该够生活好些天,高考还有两个多月,李北青的后顾之忧解决了一半,好歹能稍微松口气。
江子高中都没上过,对政策倒是蛮了解,宽慰起李北青头头是道。
“放一万个心,你弟我看着,你什么都别操心。学费也不是事儿,现在不是有那什么吗,助学借款还是贷款来着,只要你考得上大学,国家借钱供你读。”
李北青知道,班主任上周也在班上宣传了助学政策,去年八月份助学贷款就推广扩大到全国高校了,没钱也能上大学,学费不是大问题。
拍拍他的肩膀,江子讲了些乱七八糟的,没来由又谈到李明华。
“还没他的消息?”
李北青否认,至今没找过。
江子迂回提点,还是应该找一下,李北青不在乎那是他的事,可这不还有一个小的么。
李昭得上学,不能成天丢在外头,这么大的孩子哪有不读书的,九年义务教育都没上完,那不行的。
到下半年,李昭满十二岁了,算很大了——江子一直以为他顶天了八|九岁,小孩儿营养不良个子就那么大点,结果他比那些满街跑的多数孩子都大。
李昭以前读过书,上到三年级就没读了,他妈就是那时候生的病,那个女人多半精神有大毛病,自此后便将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出去,她若是不死,李昭肯定还被关着出不来。
这也难怪小孩儿行为怪异孤僻,戒备心强不爱说话,与世隔绝关了四年不疯都算好的。
寻常孩子这时候晚一点也该上五六年级了,早些的能读初一,李昭再不送回学校,以后铁定得废。
江子好心提醒,不是多管闲事,李北青最迟考完试必须把李明华找回来,不然再耽搁下去就错过新学期报名。
“再看。”李北青不咸不淡,教人琢磨不透情绪。
江子啰嗦:“上点心,当成正事办。”
找李明华不是有心就能找到,对方故意躲起来,要找也是大海捞针。
全中国天南海北幅员辽阔,鬼晓得李明华在哪个地方。
江子不清楚的是,送李昭读书其实不需要找李明华回来操办,李昭就是本地人,户口在本地,女人的娘家人唯恐人送出来了还会再回去,硬是为这孩子弄了本单独的户口簿。入学有户口薄就能办,缺的资料可以凭户口到相应的街道办派出所那些部门补,不算很麻烦。
李北青蹲路边,吹吹风醒神,思绪有些繁复拧巴。
李昭望着地面,憋了憋,说:“我不。”
他不读书。
偏头,李北青斜眼瞥了瞥,皮笑肉不笑,鄙夷这没眼界的玩意儿:
“嗯,挺好,真出息。”
周末放假快乐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