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阿朝的一年四季 > 第13章 第 13 章

阿朝的一年四季 第13章 第 13 章

作者:连枝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0:29:12 来源:文学城

第十三章

沈长风听了谢临洲的话,一上午的课都心不在焉,下了早上最后一节课,连忙找司丞请假,理由是家中出了事情。

晌午的阳光毒辣,他刚从国子监离开,急匆匆赶回家家中,还未到家门前就已见自家老仆拄着拐杖在树下张望。

老奴见了他忙迎上来:“少爷,您可算回来了。老爷今早在药行公会又碰了壁,回来就咳得厉害,还说要……要是还没法子就不管,直接把药田给人就是。”

沈父还要管江南漕运的事儿,分身乏术。

沈长风心一紧,脚步不由得加快:“我知道了,先回去再说。”

他先是询问沈父在药行工会发生了什么,得到答案,便让沈父注意自己的身子,这件事就交给他来办。

沈父二话不说交由他,其实他早有打算,药行公会的人,他拗不过,更加没心思去周旋。早知道结果,他也不怕沈长风失败。失败了,这件事情也能锻炼自己的儿子。

得到了沈父的承诺,沈长风寻了沈管事来问话,二人合计一番,派人暗中调查药商的一举一动。

夕阳的余晖渐渐沉落,西厢院的暮色越来越浓,风穿过院中的老梨树,叶子簌簌作响,像是藏着无数双窥探的眼睛。

此时的谢府,从窦唯嘴里得知他家中还有亲信追蛮族人,谢临洲心有成算,没将学生留在医馆带回家中,让家中仆人照顾。

精疲力尽,窦唯早已睡了过去。

谢临洲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青砚的话还在耳边回响。

跛脚汉子刚被京兆府差役押上囚车,便有一名黑衣人行刺,刀刀致命,待差役反应过来时,黑衣人早已消失在巷口,只留下一把沾血的弯刀。

“这背后的人,动作倒是快得很。”青砚站在一旁,眉头拧成了疙瘩,“连京兆府的人都敢动,可见势力不小。”

他双眼看着谢临洲,“公子,依你之见,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谢临洲思索片刻,沉声道:“当务之急是守住窦唯。青风,你去你之前待得武队请挑出几名可靠之人,日夜守在西厢院外,不许任何人靠近。青砚你去京兆府一趟,让李嵩捕头务必查清那把弯刀的来历,还有刺客逃走的方向,若有任何线索,立刻来报。”

这是在紧急情况之下,他能想到最好的计划。

青风、青砚的弟弟,今日发生的事情太多,青砚分不开身,小瞳又被公子派出去办事,他只能去武队喊自己弟弟来做事。

这也是,他没有亲自押送跛脚汉子去府衙的原因。

二人应声离去后,小瞳恰好赶回家中,此时正垂手立在桌前,将打探到的消息一一禀报:“公子,按您的吩咐,属下已派人盯着城西那几家联合打压沈家的药商。

今日午时,福安堂的掌柜偷偷去了城南的一处宅院,与一个穿灰布长衫的人见了面,两人隔着门说了约莫半柱香的时间,属下隐约听见‘药田’‘封口费’‘官府文书’几个词。”

谢临洲握着书卷的手微微一顿,抬眸看向小瞳:“那灰布长衫人身份可有线索?”

“属下已让人去查,据附近住户说,那人常来这宅院,偶尔会提着药材出入,像是个替人跑腿的药贩。另外,守在城北药田的人来报,昨夜有几个蒙面人想往药田的灌溉渠里倒东西,被兄弟们拦下了,那些人见势不妙就跑了,只留下一个染了黑褐色污渍的陶罐,闻着像是硫磺之类的东西,若是倒进去,地里的药材怕是要全毁了。”

谢临洲指尖在桌案上轻轻划过,眸色愈发深沉:“看来这些药商为了逼沈家交出药田,不仅敢造谣压价,还动了毁田的心思。”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他心想,那灰布长衫人提及‘官府文书’,怕是想伪造地契,亦或是买通小吏篡改药田归属,才会给封口费堵住口风。

此事牵扯出了官府里的蛀虫,需得更加谨慎。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隐在夜色中的城墙:“明日亲自去一趟那处城南宅院,务必查清灰布长衫人的真实身份,以及福安堂掌柜要他处理的‘官府文书’究竟是什么。

另外,把那陶罐送到药庐,请李大夫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若是能找到来源,便是又一份证据。”

“是,属下明白。”小瞳躬身应下,正要转身离去,却被谢临洲叫住。

“还有,你现在去沈长风家中一趟,将你调查出来的事情一字不漏的告诉对方,说药田那边我会已安排妥当,让沈长风不必过于担忧。”谢临洲语气平缓,“若他也有计划,你便跟着他的计划走。”

一味帮助沈长风,不如在适度帮助的同时让他成长。

沈长风在家中得知大致的消息,派去打听的人打听出来点什么,但没有像小瞳那样打听的那么清楚。说到底还是沈家把他保护的太好。

他思来想去,打算和小瞳一同前去调查,虽被阻拦但他铁了心要去做,沈家管事也拦不住他,只说会派人在暗中保护他。

小瞳离开后,谢临洲去了窦唯所在的房间。

伺候的丫鬟见到他,刚想开口,却被制止。

他挥挥手让人退下。

窦唯睡得并不安稳,眉头紧蹙,嘴里断断续续地念着 “图纸……别抢……”,额头上又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谢临洲重新换了帕子敷在他额上,目光落在床头的木匣子上,里面的图谱藏着守城器械的秘密,如今跛脚汉子已死,唯一的线索断了,若想查清真相,恐怕还得从这图谱本身入手。

他轻轻取出一张图谱,借着微弱的烛光仔细翻看。

之前只注意到图谱里藏着军用器械的榫卯结构,此刻细看才发现,每张图谱的角落都有一个极小的符号。

第一张是‘山’字,第二张是‘水’,第三张是‘木’,连起来像是在指引某个方位。

“山、水、木……城西一带,有山有水有木的地方,只有西郊的青平山。

谢临洲心中一动,正想将这发现记下来,忽闻窗外传来一声极轻的‘咔嚓’声,是树枝被踩断的声音。

他立刻吹灭蜡烛,贴着墙根往窗边挪去,透过窗纸的破洞往外看,只见一道黑影正蹲在院外的梨树下,手中拿着一个小巧的竹筒,似乎在往房内吹什么东西。

谢临洲屏住呼吸,猛地推开窗户,大喝一声:“谁在那里。”

黑影受惊,起身就要跑,却被守在院外的武师拦住。

谢临洲快步追上去,借着月光看清了黑影的模样,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穿着粗布衣裳,脸上沾着泥污,手中还紧紧攥着那个竹筒。

“你是谁?为何深夜来此?”谢临洲厉声问道。

少年吓得浑身发抖,眼泪直流:“我……我是被人雇来的,那人给了我五两银子,让我往窦唯公子的房里吹这个……”

他能进谢府全依仗对方的帮忙。

说着,他便将竹筒递了过来。

谢临洲接过竹筒,打开一闻,里面是淡淡的迷香,若吸入片刻,便会陷入沉睡。

他心中一凛,这背后的人不仅杀了跛脚汉子,还想对窦唯下手,看来是怕窦唯清醒后说出更多秘密。

“雇你的人长什么样?口音如何?”谢临洲追问。

少年摇了摇头,声音带着哭腔:“我不知道……那人戴着面纱,只说让我亥时来这里吹迷香,其他的什么都没说。”

此时青砚正好赶回,见此情景,连忙道:“公子,李嵩捕头说那把弯刀是蛮族常用的兵器,而且刺客逃走的方向,正是西郊青平山。”

谢临洲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图谱角落的符号指向青平山,刺客又往青平山逃去,看来青平山,便是这一切秘密的关键所在。

他看了一眼被护卫按住的少年,对青砚道:“将他交给京兆府,让李嵩捕头仔细审问。明日一早,我们去青平山查探,或许能找到背后之人的踪迹。”

=

另一边。

阿朝攥着斧柄,提着灯油往家中,心里那点没跟谢夫子打招呼的懊恼劲儿还没散,脑子里反复回放着谢临洲转身时衣摆扫过青石板的模样,连脚下踢到石子都没察觉。

直到站在王家家门口,他才回过神来,望着天色,去城里也没花费太多时间,王郑氏应当不会为难他。加着今日是王陈氏在家中做家务活,他出去一趟也无事。

一踏入家门,王郑氏响亮的声音传来,“让你去买个灯油,你买了近半个时候,你莫不是想躲懒?住在我们王家屋檐底下,吃着我们王家的米,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利索,我看你就是个没用的赔钱货。”

阿朝头垂得更低了,额前的碎发遮住了他眼底的情绪,他将手里的灯油和斧头递给对方。

每次与王氏对上,他都不会有丝毫反驳,小声的应:“斧头修好了,今日在灯油铺子我好像看到绣绣表姐了,多看了几眼,方才晚了回来。”

他这话也不是胡编乱造的,谢夫子走后,他在原地懊恼之时,确实看到了王绣绣在灯油铺子买东西,身边还有一个汉子。

“绣绣今日压根没有去城里我看你就是找借口。”王郑氏双手叉腰,脸上满是不耐,眼里闪过一丝心虚,无理也说得有理,“绣绣是我女儿,她还需要你去看。”

她眼角的皱纹因为愤怒而挤在一起,显得格外刻薄,“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把灯油放好,斧头放到柴房,打扫干净庖屋,然后去把院子里的柴火劈了,去地里帮忙种东西。要是晌午之前做不完,晌午你就别想吃饭了。”

她在外头常说别人家的哥儿和姐儿独自去寻汉子说话是浪荡货,不守妇道,骚狐狸。但轮到自家的女儿,反倒是换了一副模样。

也因此,她才不敢让外人知晓王绣绣独自去找外男。

若哥儿或是姐儿与汉子在大庭广众之下闲聊,相隔合适的距离,百姓们都不会胡乱言语。但王郑氏就觉得他们定有一腿。

阿朝连忙点头,快步走到屋里,将灯油小心翼翼地放在独属于三房的柜子上,又拿着斧头放到柴房。

王陈氏正在院子里缝制衣裳,看到阿朝过来,只是抬了抬眼皮,说了句:“阿朝不要往心里去,弟媳就是那样的人。”便又低下头继续忙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