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80年代创业记 > 第11章 筚路蓝缕

80年代创业记 第11章 筚路蓝缕

作者:燕尾123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2 21:14:10 来源:文学城

李大姐的汇报比预想中顺利。工会吴主席虽然行事稳重,但也被“支援兄弟单位、盘活积压物资”这个兼具政治正确与实际效益的点子打动了。尤其是在听说红旗砖窑厂的工人们徒手搬砖的困境后,这位老工会干部也动了恻隐之心。

厂部那边,由吴主席出面沟通,也很快拿到了原则性的同意。毕竟,处理积压库存是后勤科的老大难问题,能通过工会渠道“支援”出去,既能完成清仓指标,还能落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当然,厂领导也强调,必须“规范操作”、“注意影响”,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于是,一项名为“第三机床厂工会与红旗砖窑厂劳动保护物资互助”的非正式项目,就在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下启动了。许蔓华作为“项目发起人”和“具体联络人”,被李大姐点名协助工会处理相关事宜。

没有正式任命,没有额外工资,只有一句“小许,你多费心”,以及一点点象征性的“误餐补贴”可能性。但许蔓华知道,这已经是目前她能争取到的最好局面。她需要的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这个平台,这个身份。

第一步,是清点核实后勤科可调剂的物资。这一次,许蔓华不再是偷偷摸摸找小赵,而是拿着工会开具的、盖有红章的介绍信,光明正大地走进了后勤科仓库。

接待她的是仓库管理员老周。小赵自那天晚上后就没再上班,厂里对外宣称他请假了,但私下流传他可能“进去了”或者“跑路了”,人心惶惶。老周看到许蔓华,眼神复杂,既有同情(觉得她也受了牵连),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疏远。

“周师傅,这是工会的介绍信,我们想核实一下可用于‘互助’的劳保手套和工业肥皂的库存情况。”许蔓华公事公办,语气平静。

老周接过介绍信,仔细看了看,态度客气了不少:“哦,是工会的事情啊。手套……泛黄的那些,之前处理了一批,库里大概还有……我查查账。”他翻出厚厚的库存账本,“嗯,还有三百多副。工业肥皂,包装破损的,还有一百来箱。”

三百多副手套!一百来箱肥皂!许蔓华心里倒吸一口凉气。这比她之前零敲碎打弄到的量,多了何止十倍!

“价格方面……”许蔓华试探着问。这是关键,直接关系到砖窑厂能否接受,也关系到这个模式能否持续。

老周推了推老花镜,为难道:“小许,这个……厂里有规定,积压物资处理,原则上不能低于成本价,但这些东西放久了,具体成本也算不清了。以前内部处理给职工,是象征性收点钱,算是福利。现在对外‘互助’……这价格定多少,得请示科里领导,可能还得厂办批。”

许蔓华理解其中的关节。定高了,砖窑厂不接受,互助无从谈起;定低了,容易被人质疑是“国有资产流失”。这是个微妙的平衡。

“周师傅,您看这样行不行?”许蔓华早有准备,“我们不以‘销售’的名义,就以‘残次品折价调剂’或者‘废旧物资回收’的名义进行?价格可以参考废品回收价,或者由双方协商一个远低于市场价、但略高于废品价的‘象征性互助价’?这样手续上可能更简便,也符合‘互助’的精神。”

她再次巧妙地将“买卖”转化为“折价调剂”和“互助”,避开了最敏感的价格红线。

老周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个说法似乎可行,点头道:“你这个想法有点道理,我向科长汇报一下。”

经过一番沟通请示,后勤科和工会最终达成了一个模糊的方案:物资按“报废品折价”处理,具体价格由工会与接收单位协商,最终报后勤科备案,款项走工会账户,专款用于后续类似的“互助活动”或职工困难补助。这实际上给了许蔓华一个价格谈判的区间和运作空间。

解决了货源和定价机制,下一个难题是运输。厂里的卡车都是为生产服务的,不可能轻易调用给工会搞“互助”。

许蔓华想到了父亲以前的老关系。她找到厂运输队一位姓刘的老师傅,父亲曾帮他解决过家里急事。许蔓华提着两瓶水果罐头登门,说明了情况,不是为私利,是为了工会的“互助”活动,希望能帮忙想想办法。

刘师傅感念旧情,又听说是做好事,私下答应,下次运输队有车去砖窑厂那个方向附近送货时,可以“顺路”捎带一下,象征性收点油钱。运输问题,也算找到了一个非正式的解决途径。

当许蔓华再次来到红旗砖窑厂,找到王主任,不再是背着帆布包的小贩,而是代表着第三机床厂工会时,王主任的态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哎呀!许同志!欢迎欢迎!真没想到,你们这么大个厂,还能想到我们这小砖窑!”王主任热情地握着她的手,脸上笑开了花。

当许蔓华说明来意,提出可以提供三百副手套和五十箱肥皂(她谨慎地先报了一部分,试探需求),并报出那个远低于市场价、但比之前“处理价”稍高一点的“互助价”时,王主任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

这个价格,对于计划外采购极其困难的砖窑厂来说,依旧是天上掉馅饼!而且,是通过正规的工会渠道,来源清晰,用得放心!

“太好了!许同志,你可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王主任激动不已,“以后还有什么别的,只要能搞到,我们都要!”

第一次正式的“互助”交易,在许蔓华多方奔走、层层沟通下,顺利完成。三百副手套和五十箱肥皂,由刘师傅找的“顺风车”运抵砖窑厂。砖窑厂将款项通过公社信用社,汇入了第三机床厂工会的账户。

整个过程,手续虽然算不上完全规范,但至少表面上看,合理合规,充满了“工人阶级互助友爱”的光辉。

许蔓华没有从这笔交易中直接拿到一分钱。但是,通过参与整个过程,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打通了从厂内物资到外部需求的合规渠道,更重要的是,她在工会和后勤科那里,初步建立了“能干、靠谱”的形象。

李大姐私下塞给她五块钱,说是厂里给的“误餐和交通补贴”。钱不多,但意义非凡。这是她第一次通过提供组织协调服务,光明正大获得的报酬。

晚上,她回到医院,父亲已经能靠着枕头坐起来喝粥了。她把那五块钱拿出来,放在父亲手里。

“爸,你看,这是我帮工会做事,厂里给的补贴。”她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许根生看着手里的钱,又看看女儿虽然疲惫却眼神清亮的脸,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欣慰,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他或许不完全清楚女儿做了什么,但他能感觉到,女儿走的这条路,似乎和之前不一样了。

许蔓华坐在窗边,看着城市的灯火。第一次“互助”成功了,但这只是开始。如何将这个模式常态化?如何拓展更多的需求方和供应方?如何在合规的框架下,为自己争取到更可持续的收益?

她知道,筚路蓝缕,才刚刚开始。但这一次,她的脚步踩在了更坚实的地面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