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水浒]你在教我做事? > 第36章 血色诏书

[水浒]你在教我做事? 第36章 血色诏书

作者:荀霂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02:10:16 来源:文学城

赤岗坡事件如同一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虽未直接扭转乾坤,却在暗流汹涌的汴京城内激起了远超预料的涟漪。高俅遭此重创,虽未立刻倒台,但权势已然大损,其掌控的部分城防力量被官家顺势收回,交由李纲等主战派暂管。晋王赵偲则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了在朝中的影响力,其暗中布局也得以更顺利地推进。

然而,城外的压力却以指数级的速度疯狂增长。完颜宗望麾下的金兵东路军主力,在几乎没有遇到像样抵抗的情况下,已全线进抵黄河北岸,密密麻麻的营寨如同蝗虫过境,覆盖了目力所及的河滩高地。战马的嘶鸣声、皮鞭的抽打声、以及金兵粗野的号角声,即便隔着宽阔的黄河水面,也隐隐传入汴梁城中,日夜不停地折磨着守城军民的神经。

宋清站在职方司的望楼上,通过珍贵的“千里镜”(单筒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对岸金军正在大规模砍伐林木,打造舟筏,进行渡河前的最后准备。那森然的兵戈之气,几乎要凝成实质,压得人喘不过气。他手中紧握着各方汇集而来的情报:勤王军中最具战斗力的西军种师道部,被童贯以各种理由拖延牵制,进展缓慢;姚古所部则在路上遭遇小股金兵游骑骚扰,虽无大碍,却也被迟滞了行程;其他各路兵马更是遥不可及。算来算去,能在金兵发起总攻前抵达汴梁城下的援军,实在少得可怜。

“必须拖延时间!”这是宋清与晋王、李纲等人达成的共识。每多拖延一日,勤王军便近一分,守城的希望便大一分。

这一日,宋清正在与李纲及几位兵部同僚紧急商议如何加强黄河南岸几处可能渡口(如滑州、郑州)的防御,哪怕只是象征性的疑兵,也要尽力迟滞金兵渡河的速度。突然,一名小黄门气喘吁吁地闯入议事堂,尖着嗓子宣召:

“官家口谕,召兵部职方司郎中宋清,即刻入宫觐见!”

满堂皆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宋清身上,充满了惊讶、疑惑,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一个五品郎中,在此危急存亡之秋,竟被官家亲自点名召见?

宋清心中亦是凛然。他迅速与李纲交换了一个眼神,李纲微微颔首,示意他谨慎应对。宋清整理了一下衣冠,压下心头纷乱的思绪,沉声道:“臣,领旨。”

跟随小黄门穿过重重宫禁,往日富丽堂皇的宫殿此刻也笼罩在一片惶惶不安的气氛中。太监宫女们行色匆匆,面带惊惧。最终,他被引至一处偏殿,殿内除了端坐御座、面色灰败的徽宗皇帝赵佶,只有宰相张邦昌、枢密使童贯以及太尉高俅(他虽受挫,但地位仍在)等寥寥数位重臣在场。令宋清心中一沉的是,晋王赵偲并不在此列。

“臣宋清,叩见陛下。”宋清依礼参拜,心中警铃大作。这个场合,这些人,召见自己这个五品郎中,绝非寻常。

“宋爱卿平身。”赵佶的声音有气无力,带着浓重的疲惫与恐慌,“朕听闻,爱卿在职方司,于北疆事务,颇有些……独到见解?”

“臣惶恐,只是尽忠职守,不敢妄言。”宋清谨慎应答。

“陛下,”一旁的童贯忽然开口,声音尖细,带着一种刻意的平和,“宋郎中年轻有为,熟知边情。如今金兵压境,社稷危殆,正是需要群策群力之时。臣等与陛下商议,欲派一能员,持陛下亲笔诏书,过河前往金营,一则宣示我朝和睦诚意,二则……探听金人虚实,为后续……嗯,斡旋争取时间。宋郎中精通舆图,又曾……嗯,见识过江湖风波,胆识过人,正是上佳人选。”

如同数九寒天被一盆冰水当头浇下,宋清浑身血液几乎瞬间冻结!

派他出使金营?!在这金兵即将大举渡河、刀兵一触即发的时刻?这哪里是什么“宣示诚意”、“探听虚实”,分明是让他去送死!不,甚至比送死更不堪!这分明是童贯、高俅等人设下的毒计!他们定然是查到了什么,或是单纯因为自己与晋王、李纲走得太近,又立下功劳,引起了他们的忌惮,欲借此机会,将自己这个潜在的威胁清除掉!而官家,这个昏聩懦弱的君主,为了那虚无缥缈的“议和”希望,竟然同意了!

宋清猛地抬头,目光如电,扫过童贯那看似平静实则阴鸷的脸,高俅那带着怨毒与快意的眼神,以及张邦昌那事不关己的漠然。他最后看向御座上的赵佶,那位曾经创造出瘦金体、引领书画风潮的风流天子,此刻却像一只受惊的鹌鹑,躲藏在权臣的阴影之下,为了片刻的安宁,不惜牺牲任何臣子。

一股混杂着愤怒、悲哀、以及彻骨冰寒的情绪,在他胸中翻腾。他想起了江南血战中枉死的梁山兄弟,想起了宋江饮下鸩酒时那不甘的眼神,想起了自己潜伏汴京这些年付出的心血与隐忍……难道最终,也要像那些忠魂一样,被这昏君佞臣,如同弃履般丢出去,换取那屈辱的、注定短暂的和平?

“陛下!”宋清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金人狼子野心,绝非礼义可打动。其陈兵河北,打造舟筏,渡河之意已决!此刻遣使,非但不能延缓其兵锋,反会示弱于敌,助长其嚣张气焰,更会寒了守城将士之心!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整军备武,固守待援,绝非……”

“够了!”高俅厉声打断,他捂着胸口,似乎旧伤未愈,脸色狰狞,“宋清!陛下面前,岂容你危言耸听,动摇国策!让你出使,是陛下信重!莫非你想抗旨不成?!”

童贯也阴恻恻地道:“宋郎中,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今国难当头,正是臣子效命之时。莫非你……贪生怕死?”

御座上的赵佶,脸上露出不耐烦与恐惧交织的神色,挥了挥手:“朕意已决!宋爱卿,你即刻准备,持朕诏书,前往金营!若能……若能说动金人暂缓兵戈,朕……朕重重有赏!” 那“重重有赏”四个字,说得毫无底气,仿佛他自己都不信。

看着这荒唐而令人心寒的一幕,宋清知道,再多的争辩已是徒劳。他缓缓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将所有的愤怒、不甘与绝望,死死压入心底最深处。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眸中已是一片死水般的平静,只有那紧握的双拳,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色,泄露了他内心滔天的波澜。

“臣……”他缓缓跪倒在地,声音沙哑,一字一顿,“领旨。”

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用明黄绸缎书写的“诏书”,被小黄门端到了他的面前。那绸缎是如此刺眼,上面的字迹在他看来,仿佛是用无数忠臣良将的鲜血书写而成。

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接过了那份沉重如山的“血色诏书”。

他知道,这一步踏出宫门,便可能是永诀。金营虎狼之地,此去凶多吉少。童贯、高俅定然不会让他活着回来,甚至可能在他出发后,就立刻散布他已“投敌”或“遇害”的消息,彻底抹去他的存在。

然而,就在这绝望的谷底,一个极其大胆、甚至疯狂的念头,如同黑暗中燃起的鬼火,骤然在他脑海中闪现。

既然你们要我死,既然这朝廷已无可救药……

那不如,就让这“血色诏书”,成为点燃最后烽火的引信!

他捧着诏书,躬身退出偏殿。在转身离开的刹那,他的目光与一直沉默不语的张邦昌有过一瞬的交汇。张邦昌的眼中,似乎闪过一丝极快的、难以言喻的复杂神色,是怜悯?是警告?还是别的什么?宋清已无暇细思。

走出宫殿,午后的阳光刺眼,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他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仿佛能看到无数梁山兄弟的亡魂在云端注视着他。

他没有直接返回兵部,也没有去晋王府,而是走向了另一个方向——李纲的府邸。他需要在自己“出发”前,留下最后的信息,完成最后的布局。

这盘棋,还未到终局。就算他是那颗被弃的棋子,也要在落下之前,溅敌人一身腥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