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水浒]你在教我做事? > 第24章 王府暗流

[水浒]你在教我做事? 第24章 王府暗流

作者:荀霂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00:13:07 来源:文学城

那枚刻着“晋”字的令牌,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在宋清看似平静的生活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将其小心藏匿,心中却无法平静。晋康郡王赵偲,这位在史书中几乎一笔带过、体弱多病、远离权力中心的亲王,为何会注意到他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军器监小吏?是因为那份关于车轮舸的文书?还是与那日巷口的偶遇有关?

他反复推敲,觉得前者的可能性更大。那份文书中的构想,在这个时代确实堪称惊世骇俗,若传入某些有心人耳中,引起兴趣并不奇怪。只是,为何是晋王府?这位看似与世无争的郡王,暗中关注军械改良,意欲何为?

宋清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这汴梁的水,远比他想象的更深。他不敢轻举妄动,将令牌之事深埋心底,日常行事更加谨慎,甚至刻意减少了那份文书可能带来的关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朝堂大局的分析中。

期间,他通过段景住的渠道,再次与柴进取得了联系。柴进的回信依旧隐晦,但确认了朝廷内部关于“招抚梁山以平方腊”的争论已日趋激烈。以蔡京为首的部分官员,倾向于利用梁山消耗方腊;而高俅则因与梁山旧怨,坚决主剿;童贯态度暧昧,似乎想待价而沽;最关键的是官家赵佶,似乎被方腊势大和连年用兵的空虚府库所困扰,对招抚之议有所动摇。

信息零碎,却弥足珍贵。宋清知道,决定性的时刻快要到了。他必须想办法,在这场关乎梁山命运的朝堂博弈中,施加哪怕最微小的影响。

就在他苦思如何破局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找上门来。

这日散值,他刚走出军器监衙门,一名身着便服、气质精干的中年男子便迎了上来,拱手低声道:“可是宋清宋令史?”

宋清心中一凛,面上不动声色:“正是在下,阁下是?”

“小人乃晋王府管事,姓赵。”男子态度客气,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我家王爷对宋令史日前所呈之‘车轮舸论’颇为赞赏,特命小人前来,请令史过府一叙,有要事相商。”

果然来了!宋清心念电转。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晋王府这条线,既然找上门,避而不见反而更惹猜疑。不如借此机会,探探这潭深水的虚实,或许还能借力打力。

“王爷厚爱,下官惶恐。”宋清微微躬身,“只是下官位卑职小,恐失仪冲撞王爷……”

“宋令史过谦了。”赵管事打断道,“王爷最喜与有才之士清谈,不拘俗礼。轿子已在那边等候,请吧。”

顺着赵管事所指方向,只见一顶看似普通、实则用料做工极为讲究的青布小轿停在不远处。宋清知道已无退路,只得点头:“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坐上小轿,轿帘落下,隔绝了外界的视线。轿子走得极稳,穿街过巷,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方才停下。

宋清下得轿来,发现自己身处一处极为幽静的府邸侧门。门楣并不张扬,但门前的石狮和守卫森严的气息,无不显示着主人尊贵的身份。在赵管事的引领下,他穿过几重庭院,但见楼阁精巧,亭台水榭,移步换景,虽不及蔡京、高俅等权臣府邸的奢华,却自有一股清雅高华的底蕴。

最终,他被引到一处临水的小轩。轩内陈设素雅,焚着淡淡的檀香,一个身着常服、面色略显苍白、年约三旬左右的男子,正凭窗望着外面的池水出神。他容貌与宋徽宗有几分相似,却少了几分浮华,多了几分沉静与书卷气,正是晋康郡王赵偲。

“王爷,宋令史到了。”赵管事轻声禀报。

赵偲转过身,目光落在宋清身上,带着一丝审视与好奇,并无王爷的架子,反而像是一位温和的学者。“宋令史不必多礼,请坐。”

“谢王爷。”宋清依言在下首坐了,姿态不卑不亢。

“日前偶见令史所著‘车轮舸论’,思路清奇,见识超卓,令人耳目一新。”赵偲开门见山,语气平和,“不知令史对此等格物巧技,何以有如此深究?”

宋清早已准备好说辞,从容应对:“回王爷,下官少时家道中落,曾随商队漂泊,见过些各地风物,偶有所得,便胡乱记下。入军器监后,接触相关卷宗,触类旁通,便生出些不切实际的妄想,让王爷见笑了。”

“妄想?”赵偲微微一笑,那笑容带着几分看透世情的淡然,“有时正是这等‘妄想’,方能推动世事前行。便如这车轮舸,若真能成事,于漕运、于水战,皆大有裨益。只是……如今朝堂诸公,忙于党争倾轧,又有几人肯在这等‘奇技淫巧’上用心?”

他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与无奈。

宋清心中微动,这位郡王,似乎并非全然不问世事。他谨慎地没有接话。

赵偲也不在意,转而问道:“宋令史在军器监,可还习惯?听闻你与梁山……似有些渊源?”

这话问得轻描淡写,却让宋清心中警铃大作!他如何知道?!是了,自己姓宋,又与梁山宋江同姓,或许只是猜测?还是……晋王府的能量,远比他想象的要大?

“王爷明鉴,”宋清稳住心神,面不改色,“下官乃郓城人士,与那梁山贼酋宋江,确系同宗,然早已出了五服,并无往来。上山为寇者,乃族中不肖子弟,下官亦深以为耻。”

他这番回答,半真半假,将自己撇清的同时,也隐晦地表达了对梁山的一定了解。

赵偲看了他片刻,眼神深邃,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最终只是淡淡一笑:“原来如此。倒是本王唐突了。”他话锋一转,不再纠缠此事,反而与宋清讨论起一些格物、算学乃至水利工程方面的问题。

宋清凭借着远超时代的见识和扎实的古文功底,应对得体,既不显得过于惊世骇俗,又能切中要害,提出一些颇具建设性的看法。赵偲听得频频点头,眼中赞赏之色愈浓。

谈话持续了近一个时辰,气氛颇为融洽。临别时,赵偲意味深长地说道:“宋令史大才,屈居军器监,实乃埋没。如今朝中正值多事之秋,各方皆求贤若渴。望你好自为之,若有难处,可持此令牌来寻本王。”他示意了一下,赵管事便又将那枚“晋”字令牌递了过来。

这一次,是明着的招揽了。

宋清双手接过令牌,躬身道:“王爷厚爱,下官感激不尽。定当竭尽所能,报效朝廷。”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并未明确投向晋王府。

赵偲也不勉强,挥了挥手,示意赵管事送客。

离开晋王府,坐在回程的轿中,宋清握着那枚再次回到手中的令牌,心情愈发沉重。晋王赵偲,绝非表面看起来那般与世无争。他关注军械,招揽自己这样有“技术”背景的人才,其背后所图,恐怕不小。是想在可能的乱世中拥兵自保?还是有着更进一步的野心?

而更让他心惊的是,晋王府似乎已经隐约察觉到了他与梁山的关联!虽然暂时被他搪塞过去,但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回到寓所,夜色已深。他点亮油灯,看着跳动的火苗,脑中飞速运转。

晋王府这条线,风险与机遇并存。利用得好,或许能成为他在朝堂博弈中的重要助力,尤其是在影响招安条件方面。但若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而且,他必须尽快弄清楚,晋王对他与梁山关系的了解,到底到了何种程度?是仅仅因为同姓的猜测,还是掌握了更确凿的证据?

他需要信息,更需要力量。

看来,原本一些尚在酝酿的计划,必须提前启动了。他需要更主动地,在这汴京的暗流中,布下属于自己的棋子。

首先,他需要钱。无论是打通关节,还是蓄养死士,都需要大量的钱财。仅靠他那微薄的俸禄,无异于杯水车薪。

他的目光,投向了另一条潜在的财路——利用他超越时代的见识,进行一些“合法”的牟利。比如,改良某些手工业技术,或是利用信息差进行商业运作。这需要可靠的执行人和隐秘的渠道。

他想到了一个人——段景住联系上的那个北地商人。或许,可以透过这条线,做一些文章。

其次,他需要在朝廷内部,找到更多能够提供信息,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能够递上一句话的“盟友”。这不局限于高层,一些关键位置的中低级官员,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这将是一条更加艰难、更加危险的路。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

宋清铺开纸笔,就着昏黄的灯光,开始勾勒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窗外,汴梁城的夜空中,阴云密布,不见星月,仿佛预示着更加猛烈的风暴,即将来临。

而他,这条孤身闯入龙潭的潜蛟,已然开始搅动这潭深水下的暗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