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年羹尧史同】夫君每天都在作死怎么救 > 第8章 “哥哥?”

大约一炷香后,景宜便以“不敢过多耽搁表哥正事”为由,结束了这次会面。她亲自送他到静思阁院门口,止步不前。

“表哥公务之余,若有闲暇,可常来府中走动。只是夫君不在,诸多不便,还望表哥体谅。”她这话说得客气,却也明确划清了日后往来的分寸。

傅昭深深看了她一眼,拱手道:“自然。妹妹保重,告辞。”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景宜轻轻吁了口气。这次会面,她掌控得恰到好处,既全了情谊,也未失分寸。只是,她不知道,静思阁的这次会见,是否能完全避开年羹尧那无孔不入的耳目。她转身回到阁中,目光掠过年羹尧常坐的那张紫檀木椅,心中掠过一丝隐忧。

傅昭来访之事,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涟漪散去后,表面似乎恢复了平静。景宜依旧每日谨慎打理府务,留意各方消息。

半月后,边关终于传来捷报!年羹尧以雷霆手段稳定局势,巧妙用兵,击退了罗卜藏丹津部的多次试探性进攻,并成功安抚了周边摇摆不定的土司,暂时稳住了川西北防线。消息传回,成都官场震动,之前一些暗中观望甚至非议的声音顿时小了许多。

景宜悬着的心稍稍落下,立刻吩咐下去,府中上下皆有赏赐,一同庆贺。

然而,捷报带来的喜悦尚未持续几日,一天深夜,一名浑身风尘、手持年羹尧特殊信物的亲兵悄然回府,直接求见于景宜。

“夫人,”亲兵压低声音,面色凝重,“大人命小人星夜兼程送回密信,并口谕: ‘京中或有异动,留意傅工部,勿使其探知任何军务、政务,亦勿再私见。’”

景宜心中猛地一沉!年羹尧果然知道了傅昭来访之事!而且,他的反应如此迅速、警惕,甚至直接将傅昭与“京中异动”联系起来,并明确禁止他们再见面。这已不仅仅是丈夫的醋意,更涉及到了复杂的朝堂争斗和前线统帅对后方稳定的极度不信任。

她稳住心神,接过那封火漆密封的信,对亲兵道:“辛苦了。回复大人,景宜明白,定谨遵吩咐。”

亲兵离去后,景宜独自在灯下拆开年羹尧的信。信很短,字迹凌厉,一如他本人:

“景宜知:前方暂安,然朝局波谲。傅某此来,恐非单纯工务。尔当恪守本分,紧守门户,一切待吾归。勿令为夫分心。尧字。”

没有一句责备,却字字如刀,带着冰冷的警告与绝对的命令。她知道,他远在边关,对成都、对她了如指掌。这份掌控力,让她在依靠的同时,也感到一阵寒意。

此刻,她意识到,傅昭的存在,已成了一个需要立刻处理的、敏感的问题。她与他的任何接触,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攻击年羹尧的借口,或者激化年羹尧本就强烈的掌控欲。

指间攥着年羹尧那封字字冷硬的密信,景宜的心如同被投入冰火两重天。她深知,她与年羹尧已是夫妻一体,荣辱与共,他的警告她必须重视,他的命令她难以违背。然而……阿昭哥哥……

她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童年景象:纳兰府的后花园,他们并肩坐在青石板上,面前是父亲寻来的、刻着榫卯结构的精巧积木。她总是耐不住性子,搭到一半便想去扑蝶看花,而傅昭却总是格外认真,那双清澈的眼眸专注地盯着手中的木块,小心翼翼地寻找最完美的契合角度,一坐就是大半天。他那时便说,最大的愿望是造出能历经风雨而不倒的亭台楼阁。他醉心于此道,心无旁骛,纯粹得如同水晶。这样的人,怎会如年羹尧所揣测的那般,怀着别样企图来到四川?

景宜不愿相信,更不愿因这莫须有的猜忌,就与自幼相伴、性情温厚的表兄彻底断绝往来。那不仅无情,而且不公。

然而,现实容不得她感情用事。年羹尧的警觉和强势,她比任何人都清楚。直接违逆他的命令,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破坏他们之间艰难建立起的信任,更可能将他置于更危险的境地。

她在房中踱步良久,最终,一个折中而冒险的计划在心中渐渐成型。她不能私下再见傅昭,但或许可以借助一次无法被质疑的、公开的“巧遇”,在不违背年羹尧“勿再私见”命令的前提下,向他传递一些必要的信息,既全了故人之谊,也让他明白目前的处境,主动保持距离。

机会很快来了。几日后,恰逢成都官员女眷组织的一场小型赏荷会,地点在城外的浣花溪。景宜得知傅昭因水利工程勘察也会途经附近。这是一个合乎情理的出现场合。

赏荷会上,她与其他官眷应酬周旋,目光却留意着入口。当傅昭的身影果然出现在远处廊桥时,景宜与几位夫人正好行至水榭边“偶遇”了前来与本地官员打招呼的傅昭。

众目睽睽之下,她与他依礼相见。景宜笑容得体,语气疏离而客气:“傅大人也在,真是巧了。” 在旁人看来,这不过是巡抚夫人与一位京城来的工部官员再正常不过的寒暄。

然而,在交错身形的瞬间,借着衣袖的遮掩,景宜将一枚极小、裹着纸条的蜡丸,极快极轻地塞入了他的掌心。同时,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低如蚊蚋却清晰地说道:“兄长保重,谨言慎行,勿再往来。”

傅昭身形几不可察地一顿,握着蜡丸的手瞬间收紧。他看向她,眼中充满了震惊、不解,以及一丝了然的痛楚。但他很快恢复如常,对着景宜和其他夫人拱手一礼,借口公务在身,匆匆离去。

她知道他懂了。蜡丸里的纸条上,她只写了四个字:“京疑,兄忌。”

回府的马车上,景宜心绪难平。她知道自己做了一件极其危险的事,一旦被年羹尧知晓,后果难料。但她保全了与傅昭之间最后的情谊,也以这种方式,委婉地维护了他在她心中那份纯粹的印象。只是,这份冒险,如同在悬崖边行走,带来的不是轻松,而是更深的忐忑与负罪感。她不知道,这短暂的“巧遇”和那枚蜡丸,是否能真正瞒过那双无处不在的眼睛。

自浣花溪“巧遇”傅昭并传递消息后,景宜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密切关注着府内外的任何风吹草动,尤其是年羹尧那边的消息。傅昭那边果然再无任何书信或拜访,仿佛从她的生活中悄然隐去,这让她稍稍松了口气,但心底那份负罪感与担忧却未曾消退。

不久,年羹尧从前线送回捷报的同时,也附带了一封给她的私信,语气比之前那封密信缓和许多,询问府中近况,并提及归期将近。景宜仔细回信,禀报家中一切安好,绝口不提傅昭之事,只字片语都反复斟酌,力求稳妥。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愈发汹涌。父亲纳兰性德从京城送来加急密信,语气极为凝重:朝中针对年羹尧的弹劾骤然增多,虽陛下目前仍倚重其能力,压下了多数,但“年羹尧骄纵跋扈、结交近侍、妄议储位”等罪名已悄然传开,形势不容乐观。父亲严令她,务必劝说年羹尧,待其回成都后,立刻上表请罪,态度务必要恭谨谦卑,以期消除圣心疑虑。

景宜握着父亲的信,手微微发抖。她知道,最担心的事情正在发生。年羹尧的才华和功绩,同时也成为了刺向他自身的利剑。

就在她忧心如焚之际,年羹尧凯旋的消息正式传来。他不仅稳定了川西北局势,还以卓越的政绩和军功,得到了康熙帝的高度褒奖,擢升为川陕总督的旨意几乎与他同时抵达成都!

成都官场为之震动,道贺之人络绎不绝,年府门前车水马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年羹尧归来那日,声势浩大,他端坐马上,接受沿途官员百姓的欢呼跪拜,眉宇间虽带着征战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锐不可当、睥睨一切的傲然与意气风发。

当晚,年府大摆宴席,庆贺升迁之喜。席间,他谈笑风生,接受着众人的恭维,酒至半酣,言语间不□□露出几分“圣眷正浓”、“舍我其谁”的意味。景宜坐在他身侧,看着他被功名利禄和众人追捧簇拥着的模样,心中没有半分喜悦,只有越来越深的恐惧。父亲信中的警告言犹在耳,可他此刻的表现,与“谦抑自持”背道而驰。

宴席散后,他带着微醺的酒意回到房中,依旧是那副志得意满的神态。景宜知道,此刻进言风险极大,但形势紧迫,容不得她再犹豫。

夜深人静,红烛高烧。她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端着一碗醒酒汤,走到倚在榻上的年羹尧身边。他眉眼间带着征战杀伐后的戾气与升迁宴上的志得意满,混合着酒意,形成一种极具压迫性的气场。

景宜放柔声音,尽量让语气听起来充满依赖与关切:“夫君,今日饮了不少酒,先用些醒酒汤吧。”她将汤碗递过去,趁他接过的间隙,斟酌着用最柔顺的姿态开口,“夫君立此大功,得蒙圣恩,妾身与有荣焉。只是……只是近日听闻京中有些许流言,妄议夫君……妾身心中实在不安。”她观察着他的神色,小心翼翼地补充,“父亲来信,也深以为忧,盼夫君能……能稍敛锋芒,上表谦辞,以安圣心……”

她本意是想借父亲和流言,委婉地劝诫他。然而,或许是连日来的压力让她心神不宁,或许是提及父亲让她想到了京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更或许是在她心底,始终对傅昭之事存着一份难以言说的愧疚与委屈,在说到“流言”二字时,她脑中闪过傅昭那张温润却带着痛楚的脸,一个失神,那句熟悉的、带着童年依赖的称呼竟不受控制地低喃出声:“……就像……就像阿昭哥哥他……”

“哥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