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十分扭捏的人。
写书时看着别人写的,就好像我抬头望着山顶上的人。我们之间的距离那么遥远,阳光刺痛着眼睛,说真的,我很想哭。
写这本文的时候,我改了很久。
大概是从二二年开始筹备,初稿写了六万字,被我一棒子打回去。我不知道自己该写怎样的主题,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面对这本书的未来。
而这本书的诞生,便源于我漫长的挣扎。
真正确定的那天,是个雨天。
朋友捡到一只流浪猫。它缩了小小一团,每次呼吸都好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你看,当时它就这样趴在那里,可怜的很。
朋友说,雨夜厌怜,不捡,它活不长的。
我认真的回她,你捡了它,它也活不长的。
或许这话很残忍,但这是事实。朋友很忙,时间不可能花费在照顾动物上。
我回头看这只瘦弱残微的小猫,和朋友解释:“你的怜悯救不了它”
朋友叹了口气。
那小猫哪怕快要死去,哪怕快要离开。却仍然用着仅剩不多的力气,发出与天同响的嘶吼。
你看它多可怜——新生的幼芽初入世界就被抛弃,命运为它献上死令。
你看它多可怜——未成长的认知,使它不知眼前的巨物轻而易举便可以主宰他生命,它只是遵循着本能而生。
我说它的无知,为它感到可怜。
我敬畏生命,于是可怜生命。
但朋友却说:
“无知,才是最大的勇气”
在那个雨夜之中,她低头,与那脆弱的生命相拥在一起。
我自卑,懦弱,害怕失败。
但那一刻我毫不犹豫的写下了这本书。
很奇怪的初衷。
但好像,这就是我一直想写的,想要追逐着的东西。
那一刻我想,未来不重要。
我只要写下现在。
写下胆小懦弱,仍然呐喊的生命。
写下害怕失败却仍然愿意书写的结局。
谨以此文——
致那些所有弱小无知而炽热勇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