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做丫鬟这行最忌讳爱上少爷 > 第93章 第 93 章

做丫鬟这行最忌讳爱上少爷 第93章 第 93 章

作者:范香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21:46:31 来源:文学城

谢渊迎着夕阳最后一抹余晖踏进谢家主宅,大门前早有下人候着,立时将他往绿水轩方向引。

他原以为来人是崔卯,一路都在想着要如何套话。

然而当看到谢集英身旁那陌生的人影时,谢渊怔了一瞬,面上浮现出几分迷茫。

绿水轩临水而筑,眼下暮色渐沉,四面长窗大开,水面倒影仅余朦胧轮廓,随风拂过时碎成一片黯淡涟漪。

那身穿锦衣的年轻男子背手而立,眉眼间与崔卯有几分相似,却比崔卯更锋芒毕露。

谢集英看到谢渊回来,笑意温和地为二人引荐。

“贤侄,这便是我家阿渊,他在城外书院上学,每日都要这个时辰才能回来,让你久等了。”

随即又转向谢渊介绍道:“这位是崔县令家的五公子。”

果然是崔卯之子。

谢渊心下了然,同时也敏锐地察觉到一道带着审视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他眼睫半垂,抬手见礼:“见过崔公子。”

崔明远的目光在他身上转了一圈,眼前的少年不过十几岁,长相出众,却异常地沉稳内敛,乍一看出色得让人无可挑剔。

更不用说他如今已是廪生,若是出身世家,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然而却偏偏是商户。

崔明远眼中浮现出几分挑剔,却还是客气道:“前段时日家中设宴我不在,错过了与贤弟相识的机会,事后听家父对贤弟赞赏有加,我实在好奇。今日一见,果然是少年英才,不同凡响。”

谢渊正猜测他的来意,听到这意味不明的几句话,心中反而更加迷惑。

崔卯无缘无故提起自己做什么?

谢渊可不会觉得是因为自己有多惊才绝艳,才让崔卯高看一眼。

他心中越发警惕,面上却不动声色:“崔公子过誉了,不过是先生教导得法,又蒙崔大人宽和垂爱,实在当不得英才二字。”

而崔明远见他态度谦和,也没有因自己的身份便刻意逢迎,脸色倒是缓和多了。

两人沿着长廊踱步闲聊,崔明远又问他最近在读什么书,平日里都爱做些什么,在城外书院上学,来回可辛苦之类的琐事。

谢渊想打听他的来意,对崔明远的提问皆耐心作答,就连他说起些杂学喜好,谢渊也能搭上一两句。

二人相谈不过寥寥数语,暮色便又深重了几分。

然而就在这短暂的交谈中,崔明远却已对谢渊另眼相看起来。

“我平日喜好不多,养这素心兰算一个。只是我费尽心思,又雇了花匠日日照料,却总是不尽人意。贤弟是从何得知,养这素心兰需在辰时之后遮阴的法子的?可是平时也有此等喜好?”

崔明远出身世家,平日里除去难以避免的俗务外,喜爱一切风雅之事。

本以为这人商户出身,虽然考了功名,却未必有什么见识。

没想到相谈下来,他博文强识,娓娓道来,相处起来比起自己那群友人也不差什么。

要知道他可比自己还要小七八岁,却已如此沉稳,真是难得。

谢渊缓声回道:“我并不如崔公子般有这等雅兴,只是平日闲余爱看些杂书,才偶然间得知。若崔公子不介意,回去可让花匠按这法子试试,兴许会有意外之获。”

谢渊说得面不改色,其实爱看杂书的人却是杨桃。

只要不是诗经典籍,她都看得津津有味,话本游记最好,农书星象也不挑。

且她看书从不肯老老实实看,不仅爱在他耳边嘀嘀咕咕,还总喜欢去寻求答案。

如她在书上看到“插者弥疾”时,隔日就要跑去果农那里求证,是不是这样种梨结果就会更快。

虽然关于“素心兰”的种植,花商不肯将种植的法子透露给她,且因她嫌那兰花太贵,自己既舍不得买,也不肯让他当这个“冤大头”,所以这法子便没法验证了,但谢渊还是在她的念叨里记住了那娇贵兰花的养护法子。

崔明远这会儿却因此对谢渊生出几分“如遇知音”的感觉来,就连面上笑意都多了几分真诚。

一旁的谢集英看二人相处甚欢,心中宽慰的同时也隐隐生出一股带着野心的自豪。

谢家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打点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而他没有入仕空有举人功名,能做的实在有限。

过去他们认为和萧氏是姻亲,且没有其它途径,理所当然地将大部分希望都寄托在萧氏那里,可谁知却将萧氏的胃口越喂越大。

如今家里多了谢渊这个新的希望,谢家为何不能开始尝试着走向另一条门路?

柏岭崔氏虽不如萧氏的名气大,可他们一族却大都扎根在汴京。

与其费尽心机跟萧氏周旋,不如另辟蹊径,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谢集英想到自己这回的尝试已是最好的证明。

而这一切,还要从两个多月前说起。

那时谢家的船队从江陵运了批货前往汴京,路上一切凭证都已打点妥当,谁知却在临近八角营渡口时被人以货物申报不实的由头扣了船。

以往商队夹带私货是常有的事,谢家也不是第一次做事,自然知晓其中规矩。

可这回也不知是津渡隶内官员有所变动,还是哪里得罪了人,谢家那批好几万两的货硬是被折腾了近半月都不能动弹。

无奈之下,负责此事的二房老爷谢佶只能匆匆返回太康,让谢集英去找萧氏帮忙。

谢集英那会儿虽还未与萧兰娘闹翻,可这么多年下来,谢家上下都深信若想日后能靠上谢集英的庇护,萧氏是他们唯一的途径。

然而谢集英一直在青州求学多年未能中第,心中已隐隐对萧氏生出质疑。

好在谢家为了维持与官府的关系,这些年不仅将谢家小一辈的子弟全送去县衙的书塾上学,且日常更没少孝敬崔卯,好换取谢家在太康县的安稳。

于是谢集英这回没通过萧兰娘求助萧氏,而是直接让二房将那笔疏通关系的银子直接送到了崔卯府上。

本只是憋着口气想试试其它门路,没想到崔卯竟真的应了下来,还将崔明远派去汴京走动关系,解决这件事。

谢家等了半个多月,总算等来了好消息,后来得知崔明远回到太康,为显郑重,谢集英第一时间便送了帖子上门,预备设宴招待。

然而帖子送去好几日,崔家那头都没有动静。

谢集英还以为崔明远年轻气盛,不如崔卯圆滑,太过高傲,所以连这点面子也不愿给。

心中虽有几分恼怒,可却也在他意料之中。

毕竟从前只有他们上前巴结的份,何曾见过这些人屈尊降贵。

论家世出身,商户好似永远都只能在世家面前低一头。

所以即便谢集英身上有举人功名,他依然觉得远远不够!

而崔明远今日突然毫无预兆地登门,虽向谢集英解释借口是前段时日家中有事耽搁了,但他结果就是来了,至于出于哪种理由,那又有何重要?

为了招待崔明远,谢家在清净的花厅里摆了桌丰盛的筵席,还将二房三房的老爷谢佶,谢沐,还有谢集英的堂弟,谢集越、谢集铭等几人都唤来作陪。

可谢家到底是商户,以往跟县衙打交道,谢集越几人见得最多的便是崔府的管事。

他们在生意场上待惯了,说话间难免带了点油滑世故,何况这是崔卯的儿子,言语中难免多了几句奉承。

殊不知这在崔明远看来,更加觉得商户市侩功利。

于是崔明远在席间的态度也越发冷淡,对谢集越几人爱答不理的。

谢集英察觉到他的变化,虽不能确定到底是因为他们哪里无意得罪了他,还是崔明远看不上谢集越几人,但他还是忍着心中不悦打圆场。

只因他们家日后还需要崔氏的助力,便不能让崔明远觉得他们谢家招待不周。

散了酒席,谢集英本以为崔明远今日这态度,说不定会直接离开,然而他却提起谢渊。

谢集英解释谢渊在城外上学,且先生颇为严厉,每日都要晚间下了学才能回来。

崔明远没再说什么,却耐心等到了现在,谢集英这才明白他醉翁之意不在酒。

只是,他找阿渊做什么?

谢渊也想知道崔明远的目的,只是直到他又在谢家用完晚膳,然后拉着谢渊对一琴谱聊了大半个时辰后,崔明远都没透露出分毫。

好似当真只是对谢渊好奇,所以特地来找他的。

戌时将过,谢渊在谢家大门前目送那辆刻着崔氏印记的马车远去后,便无视了身后周鹏的呼唤往街上赶。

“少爷,都这么晚了,您还要上哪儿去啊,大爷还在花厅等着呢......”

周鹏拔脚就要跟上去,谢渊却头也不回地扔下一句:“别跟着我。”随即那抹硕长的身影下一刻便隐进了黑夜中,再也寻不到踪影。

周鹏苦着脸回到花厅复命,谢集英也没多余的心思再追问谢渊的去处。

他直觉崔明远今日这一出说不出的怪异,却理不清头绪,只好前往谢老夫人的院子商讨。

而另一头,谢渊出了谢家大门便将崔明远抛之脑后,他匆匆赶往杨柳巷寻人,却在半途中遇到了回程的杨桃一行人。

夜色幽暗,离开热闹街市后路边只余几道昏黄烛光,谢渊却瞬间便看到了杨桃那灰头土脸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