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朱门弈 > 第10章 第十回

朱门弈 第10章 第十回

作者:发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1:34:01 来源:文学城

祠堂的雕花门被两名粗使婆子缓缓合上,明蕙跪在青石砖上的双膝早已没了知觉。晨光透过茜纱窗落在祖宗牌位前,将供桌上那柄乌木戒尺照得发亮,戒尺末端刻着的"丙申"二字,正是父亲昨日抽打她掌心时留下的淤痕。

"二姑娘仔细着凉。"

大丫鬟春桃捧着素缎软垫立在廊下,声音比平日低了三度。她腕间新得的翡翠镯子水头极好,正与明蕙被没收的鎏金璎珞项圈成鲜明对照。

明蕙咬着唇推开软垫。黄花梨木的祖宗牌位在晨光中泛着冷光,她盯着"永宁侯府卫氏"几个鎍金大字,忽然想起昨夜父亲摔在她面前的证据,那件被盐晶烧出破洞的及笄礼襦裙,针脚里还缠着周太太院里的金丝线。

午时三刻,长房送来的斋饭搁在门槛外。明蕙望着青瓷碗里浮着的老豆腐,忽然将银箸重重拍在案上。箸尾雕刻的莲花纹硌得掌心发疼,恰如昨日父亲那句"你姐姐在公主跟前替你求情,你当知耻"。

"四妹妹何苦与碗盏置气?"

明棠的声音惊得檐下铜铃轻晃。她月白色裙裾扫过门槛,腕间玛瑙串在祖宗香案前泛着温润的光。明蕙盯着她腰间新佩的鸾凤禁步,那是今晨宫里刚赐下的及笄礼赞者信物,金线绣的云纹正与祠堂帷幔上的纹样如出一辙。

"七妹妹是来看我笑话的?"

明蕙将青玉茶盏转得叮当作响,盏底沾着的茶沫画出歪斜的圈。昨儿这茶盏还是周太太院里的上等青瓷,今晨就换成了祠堂粗陶。

明棠将食盒里的山药糕摆在供桌前,新点的沉水香混着祠堂陈年的檀木味:

"三房送来的厨娘今晨被杖毙了,父亲说那灶台上查出的河朔盐晶,足够蚀穿十件金丝襦裙。"

铜壶滴漏声忽然变得刺耳。明蕙望着香案上袅袅升起的青烟,眼前浮现周太太染着蔻丹的指尖,那日她将盐晶粉抹在自己襦裙领口时,笑得比供桌上的石榴还要艳上三分。

申时的暴雨来得突然。明蕙蜷在蒲团上数着漏进屋檐的雨滴,忽然听见门外婆子们的窃语:

"听说了么?三房那位今早被请去家庙了......"

雨水顺着瓦当砸在青石板上,飞溅的水珠沾湿了戒尺上的"丙申"刻痕。明蕙望着自己掌心未消的红肿,突然想起八岁那年中元节,她因贪玩打翻祭酒,父亲用这柄戒尺罚她抄了整夜《女诫》。

暮色染透窗纸时,祠堂的门忽然洞开。明蕙望着逆光而立的姨娘,柳姨娘鬓间新添的白发在晚风里微微颤动:

"你父亲准你明日去佛堂诵经。"

她脚边的青砖上落着半片石榴花瓣,殷红如那日周三太太护甲上未干的血迹。

鎏金对牌砸在青砖上的脆响惊飞檐角盐晶铃,周三太太的护甲卡在账册夹层里,扯出的半张河工银票遇着烛火,竟显出康王府的狼头暗纹。永宁侯的乌木杖压住她颤抖的肩胛,杖头鹰隼图腾正与她鬓间东珠内的盐引残片严丝合缝。

“三弟妹这手‘盐笼计’倒是精妙。”

明棠掀开账册,指腹抹过朱砂批注的“丙申叁号”墨迹下浮出蓝莹莹的盐晶粉,遇着祠堂长明灯的热气,在空中凝成中秋宴那夜康王府暗卫的密会影像。

明棠捧出鎏金匣,十八枚盐晶珠滚落供桌。珠心嵌着的铜符遇着檀香,在青砖上投出周三太太院中盐鼎的倒影:

“三婶上月熔的可不是银锭,是盐政司失踪的河工骸骨。”

她指尖轻点,鼎身“康王监制”的暗纹随盐雾显形,与周三太太东珠耳坠里的残片拼成完整徽记。

周三太太的缠枝金簪被永宁侯生生拽落,发髻散开的刹那,藏在簪管里的密信飘落,桑皮纸浸过蛇莓汁的字迹遇着佛前香灰,赫然显出中秋宴当夜康王手谕:

“盐引换管家权”。

佛龛突然震颤,周三太太亲手供奉的盐晶观音像裂开,露出芯子里裹着的河工名册,每页血指印都凝着赭石粉。

“好个佛口蛇心!”老夫人砸碎手中念珠,沉香木屑混着盐晶粉扑在周三太太脸上。她腕间翡翠镯应声炸裂,十二道裂痕里渗出的蛊盐遇热,竟在空中烧出“夺权”二字,正是中秋宴那日康王写在酒盏底的密令。

鎏金钥匙从周太太腰间解下的刹那,库房方向传来盐鼎倾覆的轰鸣。大管家抬进来的对牌箱浸满蓝血,锁眼处卡着半枚带康王府暗纹的盐晶钥匙,与周三太太妆奁底层藏的密匙恰好合成“河朔”二字。

“三房倒是会持家。”

永宁侯冷笑,将周三太太亲笔的“河工赈灾单”摔进盐鼎残骸。火舌舔上纸页的刹那,墨迹褪去,露出真正的私盐交易账目,每条红批都嵌着康王画舫特制的盐晶粉。

周三太太被婆子架出正院时,腕间最后一串玛瑙突然迸裂。珠子滚进青苔缝里,遇着雨水凝成“弃子”二字,正是康王府暗卫今晨射进院墙的密箭尾羽所刻。她回头望着佛堂新供的盐晶菩萨像,突然想起中秋宴那夜,自己亲手将河工银熔进菩萨金身的滚烫触感。

檐角盐晶铃铛随风碎成齑粉时,明棠正接过对牌箱的钥匙。箱底暗格弹出的半张桑皮纸,赫然是周三太太未烧尽的密信残页:

“……借管家之便,熔盐银三千两,敬献康王殿下。”

晨光初透茜纱窗,明棠端坐紫檀雕花椅,面前摊着永宁侯府七十二项产业黄册。冬青捧来鎏金钥匙串轻放案头,铜匙相撞声惊醒了檐下打盹的雀儿。

"大姑娘,各房今日的份例单子。"

管事嬷嬷呈上洒金笺,明棠指尖抚过新制的缠枝纹印鉴。今年立秋早,她特意在三房份例里添了五匹杭绸:

"五姐姐畏寒,库房那件灰鼠斗篷也一并送去。"

明棠立在庑廊下看婆子们卸货,青缎绣鞋避开满地晨露。新采的太湖银鱼在竹篓里泛着珠光,她忽而伸手捻起片菜叶:

"这莼菜怎带着泥腥气?"

灶头娘子慌忙跪倒:

"原说今晨该送碧涧羹的鲜莼..."

"立秋该进润肺的,换成百合枇杷羹罢。"

明棠转身时月白裙裾旋开半朵莲,腕间翡翠镯映着檐角新换的鎏金风铃,昨日刚撤下周三太太挂的盐晶铃。

黄花梨算盘珠脆响中,明棠笔尖悬在"佛堂修缮"条目上。冬青适时递上松烟墨:

"三太太先前报的楠木梁价,比市价高了三成。"

"着人请城西陈木匠来看。"

她蘸墨批下朱砂小楷,忽然添了句:

"西角门王婆子的儿媳临盆,支二两银子添补。"

午后蝉鸣里,佛堂檐角垂落的蛛网被小厮扫净,八幅《女诫》绣屏换下褪色的《麻姑献寿》,那是周三太太最爱的摆设。

明棠将最后一枚对牌锁进鎏金匣,檐角铜铃轻晃,送来四小姐院里隐隐的琴声。明棠望着案头将将理清的账册,忽然有些头痛。

月光漫过万字纹窗棂,在青砖地上织出婆娑树影。府里人都说,七姑娘治家后,连廊下的雀儿都啼得格外清亮。

翌日清晨,明棠对镜簪上一支点翠蝴蝶簪,镜中映出冬青捧来的天水碧襦裙。裙摆银线绣的百蝶穿花图,是江南绣娘用了整月功夫,蝶翼缀着的米珠正合康王府帖子上写的"清雅"二字。

"姑娘可要戴那对翡翠耳珰?"

"换作南珠的罢。"

明棠指尖抚过妆奁里的洒金笺,想起新进门的那位康王妃传闻最爱玉簪花的素净。鎏金香囊里新填的鹅梨帐中香,特意减了三分甜腻,添了松针清气。

辰时·康王府别院。

八宝香车驶入垂花门时,满园木樨香混着丝竹声漫进帘来。明棠扶着丫鬟的手踏上车凳,月白绣鞋将将沾地,正听见康王妃含笑的声儿:

"早听说卫七姑娘调理的君山银针别有风味,今儿来了可要好好讨教一二。"

曲水流觞畔,裴昭玄色锦袍上的银线云纹忽明忽暗。他执壶斟茶时,腕间闪过半寸青玉镯,恰与明棠襦裙的滚边同色。两人目光在木樨花雨中一触即分,惊落几瓣金蕊。

藕香榭里。

"卫姐姐这手点茶功夫,倒比画还好看。"

李侍郎家的幺女凑过来,鬓间红珊瑚钗映着青瓷盏。明棠腕间翡翠镯轻碰茶筅,看着雪沫在盏中凝成朵玉簪花:

"妹妹若喜欢,改日教你用山泉水击拂。"

忽闻西廊传来哄笑,原是几位公子在斗草。裴昭手中的金丝草忽而垂落,正落在明棠未收的茶席上。他俯身拾取时,袖口松香掠过她腕间,惊得茶筅在盏沿敲出清越一声。

午时,花厅。

十二扇琉璃屏风隔开男女席,明棠的座位正对着一盆十八学士。康王妃特意着人送来蟹粉酥:

"听闻姑娘调理的膳食讲究时令,尝尝府里新聘的淮扬厨子手艺。"

"这道蟹肉酿橙倒是应景。"

明棠轻咬半口,鎏金护甲虚点青玉碟。

"若添些鲜笋丁,更合秋燥的节气。"

话音未落,侍膳丫鬟已捧着银丝匣候在廊下,匣中正是今晨刚从南郊挖的冬笋尖。

未时,曲廊

明棠避开喧闹独行,却在转角撞见裴昭临水而立。他手中把玩的青玉坠子,正是上元节那夜在御街灯谜会上赢的彩头。两人隔着三丈莲池,忽见锦鲤跃水,惊碎满池倒影。

"裴大人也爱这'鱼戏莲叶间'的景致?"

"不及卫姑娘烹的'荷露烹茶'风雅。"

裴昭转身时,腰间玉佩碰响阑干,惊飞檐角铜铃下的彩雀。那雀儿衔着的木樨枝,正落在明棠未收的纨扇上。

康王妃执意将盆垂丝海棠赠予明棠:

"这花最配姑娘的月白襦裙。"

花盆底鎏金刻着前朝画师印鉴,恰是明棠外祖父旧藏。马车驶出二里地,冬青才轻呼出声:

"姑娘的香囊怎换了纹样?"

明棠抚着腰间新绣的竹报平安佩,想起裴昭临别时那句"秋夜寒露重"。掀帘回望,康王府的朱门已隐在暮色里,唯余一缕木樨香缠在车辕雕花间,混着不知何处飘来的松烟墨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