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晓棠搭了陆铮的车回到小饭馆,有着人高马大的热心警官帮助,她两大袋物资轻松地运到了后厨。
“陆警官,多谢你啦,下次你来吃饭我给你加鸡腿!”祝晓棠端上一杯茶道谢。
陆铮也不客气:“现在有吗?我跑了一上午,还没吃饭呢。”
祝晓棠瞧了瞧他眼下的青黑,一点头就钻进厨房:“等着。”
不多时,她端出来一碗煎蛋青菜挂面。昨晚猪蹄都被他们包圆了,旁的也没有存货。
“先简单凑合一下。”
“这就很好!”
陆铮一闻就到汤底用猪油煸过的葱蒜香味,接过碗热腾腾地扒面下肚。
他这边吃着,祝晓棠又端出一盘切好的腊肠。刚刚上锅蒸好,红肠肉是粉的,油脂是透亮的,想得叫人吞舌头。陆铮夹着红肠和面条一块裹着吃,越嚼越香。
终于是解了这一上午的疲乏饥饿。
祝晓棠见他吃得碗底精光,给他添了一杯茶,上去收拾碗筷。却被陆铮给叫住了。
“小老板,先不忙,我有事情问你。”说话间,祝晓棠就见他从夹克里掏出一张地图。
陆铮将地图摊开,递到祝晓棠面前,点了点香溪村的位置,问:“为什么你会提前知道凶手抛尸地点?”
祝晓棠惊讶于他的问题,挑起柳眉,双臂一抱,问:“陆警官怎么这样问?”
小饭馆里静悄悄,只有两人无声地对视。
片刻,陆铮率先松下紧张的肩膀,道出缘由来:“昨天你把地图还给我的时候,我在上李村上面闻到了特别的香味。”
“昨天卤猪蹄,这整张地图恐怕都是卤香。”
“不,”陆铮摇头,“昨晚小吴加了一份剁椒蒜末,你说是现做的。在剁蒜的前后,你特别点过上李村的位置。整张地图上确实都是卤香,但只有上李村的位置留下了不同的蒜味。”
他说中了。
祝晓棠默默无言,摸了摸鼻子有些出乎意料。这人的嗅觉太过灵敏,赛过警犬了吧?
陆铮追问道:“所以,祝老板你为什么会提前知道凶手最新抛尸点是上李村?”
祝晓棠注意到他的用词,反问:“我提前知道抛尸地点,你却不认为我是凶手?”
“我调查过你,”陆铮露出脸颊边的酒窝:“一个老刑警的女儿,应该不会违法犯罪。而且,你这么瘦小,不可能杀人抛尸,死者体型都远比你大。”
“万一我是帮凶呢?”
陆铮的笑容僵住。
祝晓棠欢乐地看见对方的表情,收了戏弄的心,说出了自己的分析:“我是猜的。”
在第一个案件中,凶手弃尸在距离市区最近的下李村。假定这是最早的一起凶杀,之后他的犯罪手法和心理逐渐成熟,抛尸地点由近及远从下李村扩展到刘店村。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下一个抛尸点可能是凶手没有去过的五里村、马营村、八里村。但是市里高度重视连环凶杀案,刑侦队的人彻夜搜捕,这样的压力之下,凶手的行为轨迹必然会发生改变。
“……所以我猜,他应该会选择一个近且熟悉的地点抛尸。”祝晓棠说道。
陆铮听得入迷,逐渐睁圆双目。片刻,他挠了挠短发,问:“那么,凶手为什么不选最近的下李村?”
“那是他犯下的第一起案件,并不成熟和完善,存在很高的临时性。但第二起抛尸的上李村,是凶手打算连续作案后的首选抛尸点。”
“你说得很有道理!”陆铮仔细打量了一番面前的祝晓棠,认真地说:“真想不到,你会有办案的天赋。”
什么意思,听着不像夸奖啊。祝晓棠看了看自己细弱的胳膊。
但她还是为自己粉饰一番:“我从小就喜欢看推理小说,也听我爸说了很多办案的事。”
“关于这个案子,你还推理出了什么?”陆铮语气激动地问。
祝晓棠环抱手臂,不紧不慢地反问:“陆警官和师父关系不好?”
寻常年轻刑警,都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刑警带着办案。昨夜他主动说要加班梳理案情,那个面瓜似的老刑警就拂袖离去。今天上午又是见他独自一人四处摸排。
师徒关系可见一斑。
陆铮站起身来,语气诚恳:“祝小老板,瞒不过你一双眼睛。我师父是个老油条,凡事糊弄过去就行,但办案不能这样,这凶手已经杀了七个人了,我想用最快速度抓到他!”
如果说昨天闻到地图上特别的味道,陆铮对祝晓棠只是好奇和怀疑,今天听了她的分析,心中就只剩下叹服。
他清楚,在推理分析上自己不如这位饭馆小老板。
“请你帮助我。”陆铮请求道。
陆铮低下头,请求的态度十分诚恳。
祝晓棠看着他头顶的发旋,点头答应下来:“成,我帮你,你可得喊我师父。”
她向来是喜欢带肯干进取的好徒弟。
陆铮却扬起笑容:“要当我师父,得看你破案的本事。”
“徒弟,这声师父我等着听。”
话音落下,祝晓棠收了玩笑,正色道:“我现在需要你把案件信息同步给我,我们要尽快,也许来得及救下第八个受害者。”
“第八个受害者?”
祝晓棠点头。在全市搜捕之下,凶手仍然杀害第六位受害人并抛尸。意味着他有着极强地驱动力去犯罪,不会被警方打断。同时,抛尸也可能意味着他再给下一位受害人腾位置。
陆铮介绍了案件进展情况。连环砍脚案,即“9.12”案,目前是稻市公安局摆在第一位的大案要案。刑侦也不分一队二队了,所有人马都撒出去摸排搜捕。但是技术所限,截止目前为止无论是受害者还是凶手,都没有发现有用信息。
“dna、指纹?都没有消息?”祝晓棠惊讶地问。
陆铮沮丧道:“现场发现过三枚疑似凶手指纹,在市里指纹库没有比对到信息。dna要送去省里检验,至少还要半个月。”
更不要提监控录像,安置监控摄像头的路段寥寥无几。
祝晓棠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她忘记现在身处的是九十年代,侦查技术存在着巨大的落后与困难。
祝晓棠又让陆铮说说六起案件的时间和细节。
第一起案件尸体发现在下李村,案发时间是一个月以前,法医初步鉴定死者死亡时间为发现尸体的三天前。
第二起案件尸体发现在上李村,案发时间是三周前,死亡时间为发现尸体的一周前。
第三起在香溪村,案发时间是两周前,死亡时间为发现尸体的一周前。
第四起和第五起分别在大环村、刘店村,案发时间为上周四和周五,死亡时间均为发现尸体的三天前。
“第六起就是昨天,法医鉴定结果还没有出,队里的老同事说瞧着估计死了两三天。凶手作案的频率越来越快了。”陆铮说。
“他越来越急躁。”祝晓棠思索着,“他为什么着急?在全城搜捕的压力之下,接连犯案。你们到现在为止,一只左腿都没有找到吗?”
陆铮懊恼地摇头:“队里也反复讨论,我们都认为左腿是关键,但至今为止,就是一只也没有找到。”
“凶手痴迷于左腿,而且一定是男性左腿。”祝晓棠想起那起抛尸在大环村的案子,凶手杀害了一对夫妻,但却只砍走了丈夫的左腿。
祝晓棠若有所思,又问陆铮现在刑侦队的搜捕方向。
“全市排查拥有机动车辆的人,重点筛查其中的男性、经常出入乡镇的、医生、厨子、屠夫。”陆铮顿了顿,“左腿切面比较光滑,凶手具备相应的生理知识。”
祝晓棠点头,问:“这些人里,多少左腿有问题?还有,多少人拥有冰柜?”
凶手砍下了那么多左腿,而且执着于男性的左腿,用来做什么?稻市的警察快把公路、村路、下水道等地方,一寸土一寸土的摸过去了。这样的搜捕之下,只要凶手处理左腿,一定会被发现痕迹。但偏偏就是,一条左腿都没发现。
祝晓棠心里涌起一个大胆的猜测。
“你说,被凶手吃了???”陆铮大喊。
虽然违背人性,但极度变态凶残的凶手在杀人之后食用尸体,这样的案例祝晓棠也曾见过。唯有这样才能解释凶手对左腿的痴迷,和左腿消失无踪的原因。
“成年男性,使用载货交通工作,经常出入乡镇尤其是上李村,拥有独立冰柜……”祝晓棠弹珠般吐出一连串关键词,心中的画像愈加清晰:“能满足这些情况的,极有可能是屠宰户。这个职业满足了犯案的条件,他需要出入乡镇收猪牛,运肉的车子可以不引人注意地运尸、抛尸,有大型冰柜储存尸体左腿。他的左腿应该有问题。”
祝晓棠继续说:“重新筛查出入五个村镇收肉的屠宰户,排查满足条件且近期行动异常的人。吃了那么多人肉,很有可能出现精神失常的症状。”
陆铮片刻才收敛起惊讶的情绪,他肯定道:“明白了,我现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