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知府大人家的小日常 > 第9章 第 9 章

知府大人家的小日常 第9章 第 9 章

作者:金润溪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21:46:03 来源:文学城

老夫人信佛,院中常燃佛香,钟攸凝回来重新换了身衣裳。

阿喜进屋的时候,钟攸凝正在研究玉镯。

老夫人今日赏的,让她带着玩。

应该是老夫人看她身上素静,没有拿得出手的头面首饰傍身,特意给她压场,钟攸凝认不出是什么玉,反正入手水润润的,想来应该是一块好玉,价值不菲。

阿喜交代了跟晓露两个小婢的对话。

她稍稍有些紧张:“姑娘,婢没有说错话吧。”

钟攸凝仔细凝听,没有觉得有不对的地方:“没问题,以后有人问也这样说。”

“嗨。”阿喜摆摆手。哪还有以后。

从今以后,大郎的事肯定会宣扬得侯府上下皆知,她压根没有用武之地了。

她们这个小团体根基不稳,还没有生出团体荣誉来。

阿喜让晓露和米儿保密,她们就会真的不说出去吗?

当然不会啦。

这点她还是能肯定的,因为她也从来在姑娘面前没有保密过。

钟攸凝宽慰她:“她们年纪小,正是包不住话的时候,过几年就成熟稳重了。”

她们主仆商议对策的时候,晓露和米儿就在这个计划内。

阿喜:“姑娘你说这话真像夫人。”

长辈中说得最多的高频词就是这句“年纪小、不懂事”了,属于是全天下的长辈看小辈的共同缺点了,往往后边还会接着一句“长大/成家/某某就好了”。

金氏性子温柔、包容,嫁给钟父的时候不过十八,钟父比她年长两三岁,两个人郎才女貌,半辈子都没红过眼,有吵嘴的时候也是钟父先服软,面对儿女是典型的严父慈母组合,叛逆如钟闻都抵不过老母亲的殷切温和,在母亲面前最会装模作样,钟攸凝都怀疑他是马屁精出身,母亲在时包庇他,不在了还包庇他。

钟攸凝觉得她谁也不像,就像自己,话到了嘴边歇了这个心思,让阿喜捧了个木匣来,把玉镯放了进去。

老夫人赏下来的,当然要天天带着才能彰显老夫人的恩典了,钟攸凝这样懂事,也跟伺候老夫人的管事婢子们混了个脸熟,有时钟攸凝早去了会,老夫人正在午憩,管事婢子们还会来陪她说话解闷。

老夫人最倚重的是冬娘。

就是前边引他们进府的赵管事便是她夫婿。

除冬娘外,管着各项的管事还有七八个,她汀兰居的盛娘子就是从老夫人院子里出来的,不过在管事中靠中后了,冬娘是大管事,那盛娘子就是四管事、五管事,去了汀兰居后就从四管事、五管事变成了大管事,跟冬娘平起平坐。

类似于在衙署干文书,下放后一下就升官儿当领导了。

冬娘这种大管事是大忙人,钟攸凝没什么机会跟她说上话,陪她说话解闷的一般是秋光、明月两个大婢。

她们的聊天没什么实际内容,主要围绕着侯府仁慈、老夫人仁心、老爷夫人们和蔼几个方向展开,全方位地把侯府文化展现,有一种岗前训练的既视感,非常可怕。

好在冬娘解救了她。

冬娘年纪在四十左右,看着是一个和善的人,问过钟攸凝来侯府的起居,仍下句:“奴也出生在丹州。”

钟攸凝惊讶。

冬娘的故事是这样的:

冬娘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中,家里一开始甚至只能盖几间茅草屋,她出生在冬天,又是姑娘,所以家里人给她取名冬娘。很贴切嘛,在他们村里,夏天出生的叫夏娘,春天出生的叫春娘,以此类推,同一批降生的孩子,姓名往往也差不多,到下一辈像荷花、梅花又顶上来。

冬娘每天主要是为家里做事,割草、放牛、喂猪,养鸡鸭,只要能吃得上饭的活都干过,她也想跟城镇的姑娘一样穿着体面,可是家中贫困,她也没有出众的容貌被看中,于是只能放弃幻想,老实干活。

兵荒马乱的年月,家里把他们拉扯大不容易,等冬娘长大,家里就会托村口的大花婶做媒,找一个手脚勤快的人家把她嫁出去,然后冬娘再生下儿女,重复她走的路,成为冬小娘。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老夫人身上。

在冬娘眼中,老夫人就是“丹州最美的一支花”,是从丹州盛产的朱砂中开出来的,虽然钟攸凝也不知道朱砂能种出什么,但非常巧合的是,老侯爷从丹州借道,停靠在清平休整的时候,一眼就看中了老夫人。

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老夫人要上嫁,钟家大肆为她置备嫁妆,连带去的仆婢都要精挑细选。

冬娘知道,她的机会来了。

冬娘的故事讲完,院中的婢子们都听入了迷。

在钟攸凝看来,冬娘这完全就是走的不屈服于命运,自己掌握自己人生的大女主啊,如果不是冬娘看到机会,并且抓住了这个机会,此刻她应该还在丹州,成为每天为生计发愁,或者为儿女亲事发愁的冬娘。

老夫人午憩出来,好笑的看她们把冬娘围得团团转。

仆婢们一下散开。

钟攸凝坐到老夫人身边,简单复述了遍冬娘的话。

老夫人眼中带着回忆,感慨道:“是啊,当初族中说要为我挑两个贴身婢子,说最好能简单认几个字的,送了好多人到我跟前来,最后就挑中了冬娘。”

冬娘不是被母族送来的,她是自荐到老夫人面前的。

老夫人一开房门,冬娘就已经等在外边了,说是在外边等了一夜,一见她就结结巴巴的表忠心,什么会割草、会烧饭、洗衣缝补,什么都肯干。

只不过郑家富裕

冬娘这些干惯的活计没有用武之地。

看出钟攸凝一副“那为什么定下来”的疑惑,老夫人朗声一笑:“还能为什么,冬娘她忠厚老实。”

一个是忠厚老实的仆人,只要给她这个机会就能感恩戴德,一个是模样出挑,还会认字的婢子,老夫人心里当然不乐意身边跟一个这样的婢子啊。

模样好、会认字,再加点心机,真真是争宠要素凑齐了。

老夫人在这方面管得严,钟攸凝仔细想想,的确无论是上辈子还是现在,她都没有听说过府上有过什么得宠的姨娘过,府上三位老爷们也是一母同胞,是亲兄弟。

怪不得老夫人能嫁入郑家呢,光是靠一张脸哪里够,还得是人够聪明啊。钟攸凝恍然,受教了,受教了。

秋光送上下午茶点。

老夫人上了年纪,硬点心不好克化,厨房送过来的是山药糕。

刚出炉的点心,软糯清甜,嘴里一抿就化开了,连嚼都不用嚼,最适合身体虚弱,老人孩子食用。

钟攸凝家中从前也常做这道点心,多看了两眼。

老夫人含笑:“怎么了?点心不妥当?”

张口就要秋光去重新换,钟攸凝连忙说道:“不用了姑祖母,只是母亲从前在家中也常为我们做这道点心,看着跟家中做出来的模样有些不一样。”

金氏觉得读书费神,容易焦躁上火,专门会琢磨一些山药糕、绿豆糕之类的败火垫肚,吃得钟氏父子嘴里发苦,钟攸凝那时就和阿喜捧着肚子在一边笑。

“好孩子。”老夫人目光怜悯,又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丹州水土与镜川不同,做出来的糕点当然也会有所不同。快尝尝。”

钟攸凝听话地点点头。

钟攸凝吃点心习惯好,绣帕折成四四方方的垫在手上,小口小口的吃着,她吃得香甜,就像是夏日里冒出来的解暑冬瓜酿,老夫人不知不觉就拿起了糕点。

最高兴的当属冬娘这些管事婢子了,老夫人平时不爱动,吃多一点容易胃胀积食,平常送到寿康院的点心,不是原路退回去就是赏给了院中的婢子,她们都暗地着急。

老夫人这是老毛病了,寿康院平时除了消食的山楂丸,还会备上麦芽、谷芽煮的熟水...

尤其是苦夏时节,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全凭各种滋补汤水吊着,府上的医者来来回回也没个好办法。

这可能也是全天下高门贵妇的苦恼了。

上了年纪、不运动,老年人健康问题拉满了。就是年轻人这样,也会面临肥胖、健康风险。

府医拿钱办事,只能委婉劝劝让走两步,不敢强迫老夫人饭后走一走,迈开腿甩开手。

这么轻闲的差事还要不要了?

郑琦是个孝子,每天再忙,回府后都会先来寿康院看过老夫人。

郑家人只有郑琦是个官身,从五品的员外郎,这个官位怎么说,在前朝时候还能主持事务,从事辅助作用,打打下手,到了本朝,员外郎可以通过捐纳授予,就变成了闲职,没什么作用,就是能唬唬官场之外的人。郑琦这个员外郎是他接任侯爷这个爵位时,朝廷圣旨一并发下来的,有吏部文书。

这就是要他做个富贵勋贵的意思,没了实权,郑琦只能拉拉人脉,结交结交好友了。

请安后,郑琦招婢子问了老夫人今日起居。

从婢子们嘴里听到了钟攸凝的名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