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占春魁·宫斗 > 第17章 百转

占春魁·宫斗 第17章 百转

作者:李浪白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7-17 00:10:14 来源:文学城

依大齐朝规,年初一百官入朝,摘来年风调雨顺的好兆头。初二、初三、初四休沐,初五开朝,一切归常。

元月初五,长乐宫朱门大开,各宫主子乘辇至中宫,先于主殿前行君臣三拜礼。

入内,再拜,行家礼。

“臣妾等给皇后娘娘请安,皇后娘娘圣安。”

皇后徐方宜着凤冠大妆,端坐于长乐宫主殿,居高临下,贵不可言。

“起。” 母仪天下,凛然不可进犯。

她惯常都是端庄素雅的打扮,今日盛装,长眉修鬓,锋芒毕露。

“臣妾等谢皇后娘娘。”

大礼拜毕,众人各自按品级高低落座,静默等着皇后先开口。

“贵妃大安了?” 皇后看向下首珠围翠绕,将目光落在她左手边的仪贵妃身上。

自初一那日大火后,仪贵妃便称病染了风寒,次日,顺顺当当将宫权交回中宫。连日里瑶华宫大门紧闭,不问春秋。

“多谢娘娘挂念。” 仍是光彩照人的一张脸,半点瞧不出病气,言辞也照以往沉稳了许多。

“臣妾听闻二皇子伤了手臂,养得怎么样了?” 仪贵妃不咸不淡地回问,可神情却瞧不出关切。

“小孩子皮实,并无大碍。”

桌上都摆着干果茶点,没见旁人真的吃喝起来。唯顺昭容脱了护甲,十分随性地剥松子儿来,漫不经心扫了一眼尾座,笑吟吟道:“说起二皇子,臣妾倒是想起来…后宫进了新人,贵妃姐姐病了这些日子怕是错过了好消息。”

“是吗?” 仪贵妃眸低垂,四两拨千斤,看不出喜恶。

“嫔妾拨云,见过诸位娘娘。” 明丹姝起身,与众人见礼。

皇上登基不过半年,尚未选秀,宫中如今几位主子除了她以外,皆是东宫旧人。

“瞧瞧,还是个实打实的美人儿呢!” 顺昭容跟前儿玉器里的松子仁盖了薄薄一碗底,却也未见她往嘴里放,状似无意,心直口快:“娘娘这艳冠群芳的名声儿,怕是要让贤了。”

“顺昭容过年时是将火药当饺子吃了?” 德妃坐在皇后右手边首位,小臂倚在茶几上,手顺势拄着额头,眼下乌青倒像夜里没睡好似的。

顺昭容还欲再说,见对面的仪贵妃兴致缺缺,也轻哼一声闭了嘴。

“这些日子的事一桩接着一桩,也要趁今儿和妹妹们说道说道。” 皇后适时开口,辞严意正。

凤眸眼尾上斜,丹唇微启。

刚坐上后位不过几日的人,倒像是浸淫后宫多年似的,端的不是善茬。

“初一夜里兰林宫起火,初三晚上二皇子烫伤了手臂,三皇子夭折。明面上看着,桩桩件件都是意外…” 皇后眼神落在惠婉仪身上…失了三皇子,也不过是扯着嗓子哭了半宿,晋位婉仪的册封礼可一点没耽搁。

世间的道理,并不一定非黑即白。尤其后宫,权力地位凌驾于人命清白之上,胜者为王。

收回心思,顿了顿:“ 皇上今早旨谕本宫封了案卷,是念着开朝头一日,为了皇室的体统。可本宫还是要提醒诸位,什么事儿该做,什么事儿做不得,心里都该有杆秤掂量着。”

“臣妾等谨遵娘娘教诲。” 话说过了,人也见过了,有些人云里雾里,有些人心里的大石落了地,便告退各自散去。

待人走后,许嬷嬷拿着一册内侍省的回奏呈给皇后:“主子,这是瑜贵仪留在桌上的,想是给咱们的。”

皇后展阅,见是司刑官誊录的审问宫人的供词,“难得,内侍省差事办得这样痛快。”

昨日皇上到福阳宫,雷厉风行发落了一批修缮廊檐的宫人,临走前将事情交给明丹姝处置。

她转手便将这些人送去了内侍省,宁错杀不放过,由司刑官严加拷问。

许嬷嬷寻思着,皇上分明是让瑜贵仪办事,却被她又送回中宫,笑道:“瑜贵仪很是乖觉,这是像娘娘表忠心呢!”

皇后过目扫了一遍,与她料想的差不多,冷哼一声: “乖觉?她借此事在福阳宫立了威,再顺势将烫手山芋扔给本宫罢了!”

她将回奏展开,交给许嬷嬷,“那起子人招供石灰的事是顺昭容指使,真假姑且不论,她如今不过是个小小贵仪,又能真刀明枪地动得了谁。外人看着是她恭谨,得罪人的事交给本宫。”

“皇上的心向着明家,主子还是要小心周旋。”

“她不信皇上太后,宫中又诸多掣肘,一时半会成不了什么气候。” 与明丹姝相交多年,知道她百转千回的水晶心肝。

明章当年是皇上的太傅,却被牵连到党争中灭门,是个人都会心有芥蒂。

正如父亲所说,皇上想驯服明家姐弟和河阳刘氏这两匹烈马,还有得磨呢!

“还有兰林宫起火的事,倒底何人所为?皇上今早来旨命主子封卷归案,这些事通通就不查了?”

“火?那夜谁渔利最大,就是谁。” 她摩挲着这回奏上字面,手指却染上了墨污。

新墨未干,想是司刑连夜审问,今早才回报。

“后宫本就是一汪浑水,事事较真儿谁又是干净的,皇上心如明镜却不处置,是他暂不愿意打破平衡罢了。”

说到底,后宫这些女人,不过是前朝的晴雨表、马前卒。

“以老奴之见,顺昭容到底是二皇子的亲姨母,主子不如…” 许嬷嬷附耳,轻声与她道:“趁机拔了顺昭容,将二皇子留在自己身边。”

皇后如今固然年轻,早晚会有自己的骨血不假,可眼前的嫡子更是实打实的。而且,经这遭风波,明眼人都瞧得出皇上对二皇子还是最为看重上心。

眼下顺昭容的把柄送上门来,可是天赐良机。

大齐的祖宗规矩,是先立嫡再立贤。太子什么时候立,全凭皇上的心意。

二皇子已经六岁了,先前是受太后养着,宫外有御史台宋家这个正牌外祖…这孩子虽然与宋家不亲,但顺昭容无子,宋家还是会照拂眼下这唯一的嫡子。

“容本宫想想…” 皇后心思百转,举棋不定。

梁济站在承明宫门前,伸长脖子等了一刻钟有余,总算是见到了来人,小碎步迎了上去,拱手:“刘将军。”

骠骑将军刘青之子,刘立恒,而立之年,从五品上游骑将军。

又对刘立恒身边年轻的副将道:“明...副将此番平乱有功,前途无量。”

“梁公公。” 少年意气飞扬,眉眼间是习武之人的舒阔明朗,言辞沉稳,不着痕迹提醒梁济说错了话:“在下刘真。”

“皇上正等着呢,二位里面请。”

“臣刘立恒、刘真,给皇上请安。” 二人将佩剑留在承明宫殿外,入内面圣。

“二位贤卿平身。” 祁钰亦许久未见明继臻,上次见面,还是他为东宫时,替先皇到西郊大营巡查演兵。

打量着下首的少年,三年不见,身量小树似的抽条,亦黝黑健壮了许多。卓尔不群,英姿飒爽。

“谢皇上。”

“川州十六县剿匪的回报朕已阅,很好!” 祁钰赏识骠骑将军府并非是为了回报太后扶持之恩,而是刘氏一门的确可用。

骠骑将军刘青战功赫赫已无需赘言,刘立恒更是来日将才,只说此番带五百兵士剿净十六县悍匪,以少胜多,心有沟壑。

“赏,游骑将军刘立恒晋半衔,着升为正五品,赏百金。”

“臣谢皇上隆恩。” 刘立恒跪地谢恩,又将身旁少年推了出来,坦坦荡荡,朗声道:“此次剿匪,臣之副将功不可没,臣不敢居功。”

“川州十六县悍匪难剿,皆缘由地形险峻复杂,匪徒盘踞之地易守难攻。”

刘立恒所言不虚,诸县百姓受匪害日久,朝廷早年对这一地区的围剿,多是官军扑来时,悍匪便如鸟散林,利用山中地形之利,来去自如。

“此次与悍匪作战,副将刘真身先士卒,带潜行军佯装潜入县,摸清道路险夷、匪军据点分布、战力敌我对比,找出了匪患之所以屡剿不灭的症结所在。”

明继臻在军中化名刘真,对外说是刘家旁枝的庶子。可眼下,祁钰并未避讳其名姓:“继臻,你来说。”

“过去剿匪,皆讲究兵贵神速,欲用朝廷雷霆手段,震慑悍匪,但却收效甚微。臣思及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好!” 纵使早已阅过战报,祁钰再听明继臻口述时,恍然见到了老师当年在东宫替他运筹帷幄,甚感欣慰:“继续说。”

“就臣潜于川州十六县月余观之,悍匪之所以难一网打尽,一是由于匪徒在市井安插耳目,朝廷兵士还未至,山匪便已闻讯而逃,遁入大山而无影踪。”

明继臻侃侃而谈,说起用兵时神采飞扬:“二是,征调客兵弊病人倦马乏,不利于作战,臣与川州借兵剿匪。”

话落,忽然跪地请罪:“臣请擅自作主,先斩后奏之罪。”

“悍匪已剿,功过相抵,朕恕你无罪。” 祁钰知他所指,是未及请奏,便私借川州府兵的事。

事急从权,何况事后回京刘青也以军法罚过。

“谢皇上。”

“只是,经此一役,朕发觉我大齐军事僵化之弊。战时若遇急情再行回京请旨,有贻误战机的风险。可若全权交予主将,兵权分散,于朝廷安定不利。”

自始祖皇帝,大齐与戎狄百场,胜败难分。戎狄彪悍只是其一,大齐精兵良将如云,却始终不得其法,亦有弊病。

祁钰显然对此早有所瞩目,明继臻出奇制胜,胆子大得很,倒是无意挑出了军政改革的引线。

“你二人近日便留在京中,与骠骑将军、辅国将军、兵部和中书令,共同条陈军事时弊,十日后,面呈与朕。”

“臣遵旨。”

“臣遵旨。” 明继臻闻言,嗓音都拔高了两声。

他的高兴是为了他能留在京中,参军四年余,他偷偷摸摸见到姐姐的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如今皇上登基,他明家复起指日可待,姐姐再不用在百戏班躲躲藏藏!

“继臻,你等等…” 刘立恒告退,祁钰开口将喜形于色的少年留下。

石灰水,到底是不是顺昭容呢?

注释: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选自《孙子兵法·计篇》。庙算:出征之前的战略筹划。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百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