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科举世界卖教辅 > 第4章 开蒙教材

在科举世界卖教辅 第4章 开蒙教材

作者:秦朝独立的榛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7 12:39:53 来源:文学城

谢韫和王氏上午结伴进了一趟县城,目的是采购笔墨纸砚。谢霁要开始开蒙,往后最费的就是这些东西。

回来时,两人各背了半背篓的糙纸,王氏背篓里除了糙纸,还多放了两支笔、三条墨和一方砚台。

谢霁帮着他们卸背篓,一看惊讶道:“怎么买了这么多纸?”两三个月都用不完吧?

谢韫解释:“批量买便宜,纸是消耗品,正好今日带的银钱凑手,就多买了些,反正也不怕放坏了,总会用完的。”

要读书,除了笔墨纸砚,还得有书。谢安生前本是攒了几本书籍字画,但后来陆陆续续变卖掉了,唯余的两样前不久也送了人。是以今日除了笔墨纸砚,谢韫交了话本得了稿费,本想买两本启蒙书给谢霁做教材。可此时雕版印刷技术还是主流,书价实在太贵,就连薄薄的一本《千字文》都要七十个铜板。

谢韫果断放弃买书的打算,改成了租。租就便宜多了,一本书日租费一至十文不等。

古人开蒙,“三百千千”是必读书目,但《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这三本,她在现代时就可以倒背如流,如今提笔就能默写出来,自然不用再花银钱。

谢韫于是先租了一本卖价一百五十文的《千家诗》,租回去五天她就可以抄完,所花费用不过十五文。

至于默写其他三本,《百家姓》比较简单,只需记忆即可。其余《三字经》和《千字文》两本,她写时并不止是将原文默出来就行了,而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每写四到六句,都要在其后添上注释、大意解析、典故来源及语法结构等。

谢韫研究生时期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偏古典文献方向的,核心课程正是经学典籍的研读。因此,为典籍标注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将现代和古代两种读书之法结合起来。

说的简单些,就是在犹豫要不要在开蒙教学中加入拼音。

在现代,拼音是小学语文的必修课程,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要引入这个世界,自己要如何解释这个谁都没见过的新奇东西呢?

苦恼了几日,谢韫还是决定加入,将《百家姓》注音后与拼音合编成了一本《识字入门》。

从她决定对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拔苗助长”,让他以最短的时间赶上甚至超越同龄人去考科举后,就已经是不走寻常路了,那么再加入一点打破常规的教学内容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谢霁开蒙的第一堂课就是领书。

《识字入门》一本,《三字经解读》一本,《千字文解读上》一本,《课时练》三本,《课后同步练习册》三本。除了书,还有各类本子,拼音本、田字本、听写本,以及同步生字帖。

之所以只发了《千字文解读上》,是因为时间太紧,《识字入门》和《三字经》写完后,为了尽快开课,谢韫便将《千字文》分成了三个部分来编写,“上”写完了就先投入教学,剩下的中和下且写且学。

《千家诗》也是如此,书租回来后她只来得及抄写完原文,注音、注释以及典故解析等均还未来得及标注,不过前面三本学完至少得三个月,这本解读慢慢编写完全来的及。

发完了书本,谢韫道:“这些教材书本各有用处,你且拿着,日后课上每用到一本我再说。”

谢霁摩挲着书本,鼻间还隐隐能闻见墨香,心绪激荡。他珍而重之的将书本整齐叠放到前两日刚打好的书箱里。

谢韫又规定了日后上课的时间。

“你起步晚,要想尽快赶上同龄人的进度,就得做好夏练三伏冬天三九的准备。从今日开始,你每日都要上足七节课,早上四节,下午三节。”这是现代公认最科学的教学强度。

她将两张课程表一张发给谢霁,一张贴在了找来临时充当黑板的木板右上角。

“日后你要严格执行这上面的作息时间——每日卯正起床,辰初开始上课,每节课三刻钟,课间休息一刻钟。下午未正上课,依旧上三刻钟,休息一刻钟。每日课后我都会布置晚间作业,你需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后才能休息。”

换算成现代时间,便是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开始上课,每节课四十五分钟,课间休息十五分钟。上午四节课十点四十五分上完,下午三节课两点开始,四点四十五结束,其余时间就是写家庭作业和自由活动时间了。

谢霁一一点头应下。

谢韫就道:“好了,第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休息一下。”

谢霁眨眨眼,忙去看墙角的沙漏,三刻钟竟过得这么快?

谢韫瞧见了觉得好笑。只是发个书,讲讲上课规矩,自然没有用到三刻钟。只是她还保留了现代上学时的习惯——开学第一节课,大家默认就是领书本的时间,学生们趁机在底下打打闹闹,老师也都睁一眼闭一只眼。

短暂休息过后,从第二节课开始就没那么轻松了。

一上课,谢韫就先提了一个问题。

“从前爹爹在时,每每帮人写信,也曾叫你在旁研磨,你回忆回忆,爹爹那时写的字可与《识字入门》这本书上的一样?”

谢霁打开书,上面内容全是手写,纸张又是最薄的糙纸,他不敢大翻,生怕一不小心就撕下一页来。小心翼翼翻看了几页,思索道:“似乎是字体不同。”

“哦?”谢韫挑眉,“如何不同?”

“我之前看阿爹写信,一笔一划,阿爹说那是字的筋骨。可阿姐的书上,这些字扭扭曲曲,横不像横,竖也不像竖。”

说罢问谢韫:“阿姐,我说的对不对?”

谢韫满意点头,“读书最重要的就是动脑子,阿霁,你做的很好!”

谢霁被夸的红了脸。

谢韫正色道:“你观察的很仔细。《识字入门》里的这些弯弯扭扭的符号确实不能叫做字,而是叫做拼音。此后半个月内,你的任务就是掌握这本书里的所有拼音。”

谢霁问:“何为拼音?”

谢韫道:“通俗的讲,就是一种汉字的注音方式,能够帮助初学者正确发音和快速认读生字,达到短时间内快速积累识字量的目的。比如你刚开始识字,若是掌握了拼音,以后我出的教材只要注了拼音,不用我教,你就能自主认读,提前预习。”

“这种方式是爹爹从前从一本家族藏书里学来的法子。爹爹说这种学习方法一定汇集了许多前人大家的智慧和心血,你要好好学。”为了解释这个新生事物,她给它假托了一个出处。

“原来如此。”谢霁深信不疑。

谢家父女的出身谢霁从前隐约听村里人议论过,虽都说不清具体的来历,但能被牵累发配的必是个官身世家无疑了。这样的人家有旁人从未看过的珍贵藏书和别人从未听过的读书之法实在不足为奇。

授课场地设在谢霁所住的西屋,为了采光好,门窗都是大开的。

王氏在院里忙碌,听见姐弟俩‘啊’‘喔’‘鹅’的叫了一节课,心里奇怪,这读书怎么跟公鸡打鸣似的?手上却不敢发出大动静,做什么都是轻手轻脚,生怕扰了他们上课。

直到听见谢韫宣布休息时,才敢走进去,道:“你们姐弟俩且上着课,家里面缸见了底,我背一筐麦子去杨家磨坊磨面去。”

谢韫见东屋檐下的麦筐,满满一筐少说也得七八十斤,她道:“这么一筐阿娘怕是背不动,且等一等,中午下了课我和阿霁跟你一块儿去。”

谢霁也道:“姐姐的课表里规定了休息时间,阿娘,你就做些轻省的,这种重活待下了课我来做。”

见两个儿女都如此懂事,王氏心里很是服帖,但她不愿耽误他们的读书时间,挥手道:“不用,这些活阿娘干的动,霁儿好好读书,争取早日考上秀才,到那时咱家才算是翻了身了。”

跟大多数古人一样,王氏已经过了“贫民不配科举”这个坎儿,现如今她也将以后的希望寄托到了读书这条道路上。

她背起麦筐脚步生风的出了门,谢霁看着关上的大门,沉声道:“姐,我一定努力读书。”

“阿姐相信你。”谢韫在他的肩膀上鼓励般拍了拍。

一个早上的时间,谢韫一共教了他六个韵母“a o e i u ü”和四个声母“b p m f ”,又指导着做了三页课时练加深记忆,才放了课。

这些拼音若是放在真正的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身上,必得有个长时间学习记忆的过程,但谢霁已不是幼童,谢韫打算先测测他的吸收能力,再根据情况调节教学进度的快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开蒙教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