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 第7章 第 7 章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第7章 第 7 章

作者:枕月听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54:59 来源:文学城

这么多书,让他一个七岁孩子读完,这合理么!

苏过也只敢在心里吐槽,默默收下单子,应了声,然后回房睡觉。

老苏逗完孩子,见幼子一副忿懑表情,心满意足收好稿纸,熄灯休息。

第二日苏轼带三子送别王巩。

此番被贬宾州,王巩是所有人里被牵连最重的一个。宾州地处岭南,历来是“瘴疠之地”,生活不易,所以苏轼之前才会如此伤感。

此番前往,王巩只带了长子与侍妾柔奴随行。其正妻为宰相张方平之女,留在汴京照顾王氏家业,同时幼子年幼,也需要在京城好生照料。

二人都是洒脱之人,因此苏轼也未曾露出离愁别绪,只拿出昨夜苏过所写食谱赠予王巩,“听闻定国即将远赴宾州,幼子特地抄了些食谱,望照顾己身,好生珍重。”

王巩接过一看,竟是许多广西特色美食,宾阳酸粉,甘棠扣肉,甘棠大粽与盐腌酸梅,主食甜品无一缺漏,甚至还附了许多养生汤,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照顾周到。

王巩对苏过一拱手,“贤侄有心了。”看完这些,仿佛只是去很远的地方游玩一般,倒的确减少许多愁绪。

苏过腼腆一笑,从大哥手上拿过巨大一个包袱递给王巩。

王巩不明所以。

苏过打开包袱一角给他介绍,“这是我前段时间研究出来的方便美食,准备去黄州途中用的,给王伯父也准备了些。”

说完便介绍起来,热水泡一泡就能吃的方便面,十分下饭的酸豆角,煮汤煮面时放一点就能提鲜的菌菇粉,烤肉时刷一点的烤肉酱,覆盖各种餐饮场景,随时随地方便快捷。

苏过一看就是爱吃的人,介绍美食时整个小孩都是眉飞色舞生气勃勃的。

仿佛路上每一次落脚的饮食安排都有被照顾到,一下子充满期待。

讲的太开心,苏过都有点收不住,还是亲爹在他旁边故作清嗓的咳了两声才让勉强刹住。

马车里传来一声轻笑,一只纤细的手掀开帘子,正是王巩的侍妾柔奴。“小公子率性活泼,考虑的很是周到,妾身这一路恐都受益匪浅,先在此谢过了。”

听老苏介绍了这是谁后,苏小郎一下子兴奋起来。

这可是另一个历史名人呢,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被老苏写进诗中,传唱千年。本来出身御医世家,父亲却因冤案死于狱中,被叔父卖入行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歌善舞还医术高明。

王巩此次去宾州,大部分家仆皆散去,也只有她毅然随行,十分有情有义。

对于此等名人,苏过在心里暗暗欣赏,然后乖巧表示,都是应该的,以后如有需要,还可以托人给他们再捎过去,完全不用担心。老苏跟王伯父肯定好多信要写,到时候跟着信一起送去就行,都不费事。

众人又叙了叙旧,若再不出发恐误了行程,才勉强收住。互道了珍重,见马车渐渐远去,再也看不到踪影,苏轼才带着三个孩子返家。

接下来,他们也要开始准备出发去黄州了。

古时通行不便,现代只需要几小时高铁的事,到了这里,就需要十天半月甚至更久。

最近这些日子,王氏一直在为路上做准备,苏过也没闲着,让张婶制作了一堆方便食品,送给王巩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还有好多准备留着自己使用,而且,还不止他们,大哥苏迈要先回湖州,再带着嫂子和小侄子前往黄州,路程更是遥远,苏过也为他们备了一份。

本来以老苏的罪名,是要被押解去黄州的,那才是真的遭罪呢。好在章世伯给力,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好歹给他们争取了自行前往的恩典,只规定了务必年前抵达。

如今已是腊月,他们也要抓紧行程了。

不过在此之前,倒还有个重要节日不能忽视,那就是腊八。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虽然说新年里赶路有些伤感,但明日之事明日再愁。腊八可不能敷衍着过。

苏过一大早就起床,准备亲自熬腊八粥。豆子是提前一晚就泡好的,放入锅内与糯米、莲子、红枣等共同熬煮,最后放入冰糖,焖煮一会儿,软糯香甜,很是美味。

各家腊八粥多是这种做法,不过苏过自然不满足于一种口味,另开了一锅,准备做个咸口版本,刚好家里还有熏制的腊肉,于是苏过将原本材料中的红枣等甜口材料去掉,又放入胡萝卜、白萝卜,以及煸炒过的腊肉,熬成一锅,另有一番咸香,尤其是甜口吃多了,吃点咸的换换口味,很是不错。

苏家人陆续被腊八粥香醒,虽然对苏过厨艺很是信任,王氏和苏大郎还是对咸口版本敬谢不敏,倒是老苏跟苏二郎接受良好,一碗甜粥一碗咸粥,甜咸搭配,完全不腻。

苏过熬了满满两大锅粥,除了自家吃外,还让张叔给两位师兄、章伯父、王诜伯父,甚至李府尹那边都送了一份。

别家暂且不论,李肃之收到苏过送来的粥倒是悲喜交加,喜的是这粥果然很合口味,十分好吃,悲的是苏家即将离京,以后蹭饭都没有机会了,他老头子还能活几年,吃到多少好东西呢。

苏过可不知道这些心路历程,他安排完送粥就溜出了门,离京前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做呢。

之前托李掌柜帮忙寻找救命恩人,却没想到竟毫无消息,这么好看一个小男孩儿,不应该这么难找呀。

苏过叹气。

没办法,苏过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打包了近期他做的最成功的几种酱料,找到之前卖馄饨的老婆婆,托她后面如果有机会见到小孩儿,帮忙转交给他。

当然,保鲜手段有限,如果过一阵还是遇不到,酱料就老婆婆自己留着吃吧,是恩人与美食无缘了。

忙完这些,苏过回到家,王氏正在整理苏迈的行李,见他回来,只叹气摇了摇头,自去忙碌。

苏过吐了吐舌头,自去大哥房里找他说话,他还准备了一些给小侄儿的玩具和辅食呢,可得跟大哥好好交代一番。

次日苏迈便带着行李独自去了湖州,这边苏家其他人也准备第二日便出发。

张叔张婶本就是王氏来汴京时找的临时帮佣,如今并不跟他们一起去黄州,故而帮他们整理好行李后也自行归家了。

第二日,苏家启程前往黄州。

刚出城门抵达长亭,就见章惇王诜等人正在此等候。

苏轼打马向前,“不是说好不用送行么,怎么过来了。”

章惇轻哼,“就当是回报前日的腊八粥了。”王诜也在一旁附和,直言粥是多么美味,可惜份量不多,公主都没给他留多少。

晁补之与秦观二人更是直接牵了马,打包了行李,说要随苏轼一同去黄州。

“胡闹,黄州荒凉,岂能说去就去。”老苏怒斥两位弟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身为弟子,怎么能不随行侍奉呢。”晁补之回道。两人坚持要跟随,老苏无法,只得通知家人,他们的队伍要加人了。

苏过自然是举双手欢迎,晁师兄,实干派,居家旅行好帮手。秦师兄,偶像派,居家旅行吉祥物,哪个都不舍得,一起去黄州,甚好,那边肯定还有好多搞事情机会,人才多多益善。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几人依依惜别,但天色已经不早,必须要启程了。于是与章惇王诜二人道别,苏家正式启程前往黄州。

也许是出发第一日,大家都还比较有活力和新鲜,苏过一路上看着马车外景色,只觉得古代版的出游也还是挺有意思的。

行了半日,众人找到一条河边,准备休整补充一番。

刚下马车,却见不远处已经有人早他们一步在此生火休息。

苏过一看,竟然还是个熟人,这不是之前闹市惊了马的宰相儿子么?怎么会在这种荒郊野外。

虽遇到故人,但苏过可不想和这种麻烦再扯上关系,万一提起当初的惊马事件,难免王氏不会再起担忧,念叨一顿。他们目前赶路要紧,苏过也不想横生波折,于是忙给二哥使了个眼色,二人都装作没看到。一行人选了下游休息。

另一边的仆从正在小憩,只抬头看了眼确认没危险后就不管他们了。

苏过乐得自在。

坐了这么久的车,风景虽然好看,填饱肚子也很重要。

于是叫上晁大哥一起生火烧水,准备煮面。

不得不说,苏过专门研究的方便面还是很成功的,虽然技术不成熟,材料也少,但古人智慧是无穷的,各种替代品都早有雏形。

传说古代的方便面是韩信发明的,为了不让敌军通过做饭情况发现兵力实情,特地做了泡一泡就能吃的踅面。将荞麦面和小麦粉混合烙熟后切成细条,泡一泡加上调料就能吃。

还有另一种棋子面,将面团切成棋子大小,先蒸熟再晾干,吃的时候煮一下即可。

苏过的版本基于踅面而来,在调料上下了十分的功夫,基础调料外加上竹笋和蘑菇晒干后磨成的细粉,甚至还特地跑市场收了一批小虾米干,所有材料放进锅里后,热水一煮,霸道的香味瞬间散开来。

这天偏是逆风,方便面的味道非常迅速的吹到上游。正在睡觉的蔡庄一下子闻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