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每个等级的升级都需要消耗大量满意值,几乎是指数级增长。
上次解锁红薯后,一看下个等级需要的数值,苏过就直接摆烂了。
几乎不怎么继续关注,而且由于太难达到,反而时不时兑换个快乐水爆米花消耗消耗,主打一个随意。
但不得不说有两家火锅店与奶茶店的稳定收入,数值还是一直涨的很不错的。
而且苏过发现自己通过《黄州小刊》刊登出去的食谱竟然也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受此启发,苏过给在广西的王子宽写了封信,附上许多适合用白糖做的点心食谱。
等白糖对外售卖宣传时,正好加一助力。
而他,也可以顺势获得更多满意值。
广西甘蔗成熟期比较长,可以从每年十月一直收获到来年三月。
苏过的信寄到时,王子宽与王巩的第一批白糖正好做出来。
不得不说,毕竟来自经商世家,王子宽的才干十分出众。
到广西后,一应事宜安排的井井有条,又有王巩在一旁协助。
糖厂很快就建了起来,而且因为方法容易被人偷学,厂里负责关键步骤的,雇的都是签了契约的仆人。
因此白糖生产的十分顺利,就等运出去推广了。
王巩在宾州做的是监盐酒税,跟苏三叔职务一样。
每天事务也很繁琐。
他出身官宦世家,妻子也是名门之后,京中还有生意,生活上倒是不困顿。
但在宾州这种地方,工作辛苦,还有瘴气,哪怕王巩生性豁达,也还是逐渐生了病。
古时这些人,每逢生病虽然也会看医生,更多的还会找许多偏方。
苏轼之前给儿子看病就各种佛医道医看了个遍,听说王巩病了,还结合自己的几分医学知识,建议他用“摩脚心法”对付瘴气。还要每日饮少酒,调节饮食,养胃强身。
王巩自己也没闲着,在宾州研究道家长生之术,还安利给老苏来着。
说自己在宾州修行,很有所得。
老苏听了果然很感兴趣,还找王巩给他代购广西朱砂。
苏过看到的时候都惊呆了,生怕老苏或者谁一时兴起开始研究丹药。
要真那样,他就得祭出著名的泥鳅**,让这些啥都敢学的文人们见识见识朱砂的危害了。
幸好老苏只是拿来研究了一番,就用来作画了,并没有炼丹的念头。
而苏过也赶紧让二哥还有辩才法师跟宇文柔奴多交流些应对瘴气的方法还有日常养生良方。
重点是朱砂等重金属的危害。
也不知是王巩本来就无此意还是宇文柔奴的提醒。
倒没有再听说他修炼什么长生,而身体也在宇文柔奴的调理下越来越好。
等开始投入白糖生意后,更是觉得大有可为,每天精神饱满投入工作和副业中。
他也是个高产作家,在宾州每年都要写百来首诗文。
见到白糖后,无需苏家兄弟带头,他就已经写了数十首诗赞美。
可以说白糖还没下生产线,就已经在广西打出了名气。
第一批生产出来后,不用运输,在当地就直接开始销售了。
不过白糖走的高端路线,在广西销量有限,大头的,还是要运到汴京与江南一代。
随着苏过食谱一起到来的,还有苏轼的诗文以及各地好友圈开始造势的消息。
很适合趁着过年,将此物宣传出去。
王子宽摩拳擦掌带着一大批白糖,准备去铺往各地。
苏过解锁系统下一级后,打开商城一看。
果然等待很值得,这一次,竟然直接解锁出了土豆。
这可是土豆啊,苏过已经在心里琢磨出好多种土豆的吃法了。
而同时解锁的,还有另一种植物,棉花。
苏过本来以为棉花是一直有的作物,结果到这边经历了两个冬天,才发现这时的保暖与想象中差别甚大。
有钱人自然是保暖手段丰富,各种各样的皮草,填充蚕丝的锦袄,甚至还有羽绒服。
出门更是马车手炉不断,家里一般也会安装有火墙。
而穷人在冬天就难熬了,普通百姓只能穿粗糙的麻布衣服,里面多是填充柳絮、芦花等物勉强保暖。
甚至在北宋还流行一种叫“纸裘”的纸制衣物来勉强御寒。
再加上此时的寒潮天气,冬天冻死人也是常有的事。
去年苏家修了火炕,发现十分实用。
在《黄州小刊》上进行了推广。
民间也出现了许多盘炕师傅,专门帮人盘炕,十分具有性价比。
百姓家中也不追求什么好看,每家盘一个大通铺,白天可以坐上面干活,晚上挤一挤睡也暖和。
毕竟,柴火什么也是十分有限的。
棉花此时在内地还是比较新鲜的事物。
这会儿主要是亚洲棉和非洲棉两个品种,前者目前在海南岛与云南一带有所种植。而后者则经中亚传入新疆,也就是现在的回鹘。
都还大部分不属于北宋领土呢。
不过好歹都和大宋接壤,之间时有往来,倒是方便苏过为棉花的出现找一个合理的理由。
今年是穿不上棉衣了,希望明年冬天能盖上厚厚的棉被。
苏过直接将土豆与棉花来源都挂到了路过的回鹘商人头上。
毕竟回鹘靠着中亚甚至还有欧洲往来,有些新东西也不稀奇。
经过红薯这种根茎作物的引导,老苏等人对一种新的据说非常高产又好种的根茎植物十分好奇。
苏过用一份土豆炖牛肉彻底征服了苏轼的胃。
“种,明年就种上!”老苏立下志愿,一边心疼被吃掉的可以做种的土豆,一边臣服于美味,大口大口的往嘴里塞。
而另一边的白糖生意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得不说文人总是容易被一些表象所迷惑。
当以苏大大为首的宣发代言人们将白糖的洁白与梅兰竹菊等并论高洁后。
这种糖就成了一种身份象征,迅速受到追捧。
更何况它本身就口感细腻,食之清甜。
还有苏过各种点心食谱加持。
临近年节,哪个高门大户里招待客人要是没上一盘白糖糕,都显示不出重视。
王子宽亲自跑江南地区营销。
毕竟江浙一带多富庶,大家很舍得为甜品花钱呢。
至于汴京嘛,有钱人也很多,汴京人民也爱甜食。
但毕竟多了个皇家在那儿,今年又因为与西夏的战事听说整个朝廷氛围都不好。
王子宽才不去凑这个霉头。
不得不说,无论是商业头脑还是政治嗅觉都很优秀。
忙着做生意的王家侄子是没办法好好回家过年了。
但苏家还是一如既往热闹的在准备新年。
上次做烤肠时,老苏回忆了好久家乡的美食,还拒不承认苏过做的水煮鱼等属于川菜。
苏过想了下,决定今年做一版纯正的川味年夜饭。
其实四川不同地区的年夜饭差别很大。
比如,川南地区口味偏甜酸,而川东则擅长咸鲜,颜色深味道浓,还有川西地区,年夜饭时常会用一道以蛋清、蛋黄、精瘦肉末为主料,通过分层镶嵌、多次蒸制的工艺制成的“镶碗”作为重头戏。
老苏等人的老家眉山也有许多当地特色菜。
要苏过来说,他最欣赏的,其实还是一直流传下来的坝坝席九大碗。
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鱼、蒸浑鸡、蒸浑鸭、蒸肘子、夹沙肉、咸烧白。
虽然大部分都是蒸菜,但甜咸兼具,鸡鸭鱼肉一样不缺,还十分好吃。
但既然是为了给老苏他们追忆乡味。
苏过还是决定重新规划菜谱,博览众长又加入一些眉山特色。
夹沙肉和咸烧白自然要保留。
苏过一向不爱吃肥肉,但这两碗菜的肥肉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拒绝。
用红薯做底,裹上白糖蒸制的夹沙肉,入口即化,甜而不腻。
幸好之前苏过有腌制一些梅干菜,不然还不好做咸烧白。
而鱼和鸡鸭自然必不可少。
虽然老苏拒不承认水煮鱼属于川菜,但他又十分爱吃,年夜饭还是继续加上了。
鸭肉则被苏过做成了甜皮鸭,选肉质鲜嫩的土鸭,经过腌渍与卤煮,再淋滚油、刷冰糖或饴糖制成,最后的成品色泽红亮,口感咸甜适中,皮脆肉嫩,十分美味。
这道菜在清朝的时候还是御膳来着。
再用火腿炖上鸡汤,又做了辣子鸡、麻婆豆腐等菜,连饭后甜品都是酒酿圆子。
如果还在蜀地的话,说不定还能找到石花籽,也就是现代的冰粉籽,用来做冰粉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现在是冬天,苏过对冰粉暂时还没什么执念。
一顿年夜饭耗费了苏过大量精力,几乎从早忙到晚。
如此大费周章,自然赢得了全家惊叹。
苏轼更是当场作诗忆眉山。
众人听的还有点小伤感。
不过很快,大家的注意力就被美食吸引了。
这么多好吃的,先吃哪一道呢。
远在北京的晁无咎与秦观也正在吃年夜饭。
对比之下,两人的菜色就十分简单了。
不过幸好有苏过之前寄来的腊肠与火腿,倒也做出了还算丰盛的一桌。
而这一顿也算他们的道别饭,年后,秦观便要准备启程返乡,再次参加乡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