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 第31章 第 31 章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第31章 第 31 章

作者:枕月听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54:59 来源:文学城

苏过在现代时便很喜欢四川腊肠,烟熏风味与麻辣鲜香结合的恰到好处,制作好后随便切来蒸制一下就十分美味。

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便记下了“灌肠法”的工艺,将肥瘦相间的猪肉与辣椒花椒等调味好灌入猪小肠中,再经过晾晒与熏制,就是美味的川式腊肠。

如今辣椒在手,苏过调配起来更是得心应手,做出的腊肠十分下饭。

现在没有自动工具,全部需要手动处理。

苏过调制好馅料,又让钟婶等清洗处理好肠衣。

选了个天气晴朗的下午,发动全家一起来灌腊肠。

大家对这个活动都很感兴趣。

苏轼撩起袖子,坐在小凳子上,笨拙的用苏过特制小工具往肠衣里面塞肉。

“这肉怎么看起来这么瘦,一定要放至少三成肥肉在里面,熏出油才好吃。”

一边弄老苏还要发表意见。

“放心好了,都是三七分的馅料,不会让你吃干巴巴的腊肠的。”苏过回他。

之前提议做腊肠的时候,苏过提了下,说自己更喜欢瘦一点的腊肠,不喜欢肥肉的口感。

结果就被老苏一直吐槽,说肥油才是腊肠的灵魂。太瘦了干巴巴的一切就散什么的。

之后调制馅料的时候更是不时来盯着苏过。

毕竟腊肠也是老苏喜爱的食物呢。

离开眉山这么多年,难得吃到家乡美味。

苏大哥也在一旁帮忙,箪哥儿跑来跑去围观,吕氏拦着他不要添乱。

“小叔,我也要吃腊肠。”箪哥儿跑到苏过身边,拉着他袖子撒娇。

家里小叔最会做各种好吃的,箪哥儿的口味已经被养刁了,每次做新吃食他都很期待。

“放心好啦,特地给你做了不辣的,到时候给你尝尝。”

反正猪肉够多,苏过调制了好几种馅料,辣的和不辣的,肥一点和瘦一点的都有,到时候大家按需食用。

熏制的东西小孩子不能多吃,到时候这部分直接晾晒不要熏制就好,少量给箪哥儿尝尝还是可以的。

“离开眉州数年,如今倒是难得吃到家乡美食了。”苏轼感慨。

院子里气氛一下子伤感起来,毕竟时下交通不便,在外为官之人,除非刚好任地在家乡,否则大多时候都只有亲人甚至自己去世,才能落叶归根,回乡探亲机会寥寥无几。

苏家兄弟上次回乡就是苏洵病逝,在家守孝三年,距离如今也已经十多年了。

“你昨天还吃了水煮鱼呢,哪里难得吃到家乡美食了。”

见不得这种气氛,苏过连忙吐槽打断大家追忆。

“看来要控制些数量,不然爹你的痣疾又要复发了。”

苏轼听了连忙挽尊,“这些都是用了辣椒的新菜色,哪能混为一谈。而且天气这么冷,自然要多吃一些辛辣之物保暖,不可减少。”

原来用了辣椒就算不得家乡美食么。

苏过若有所思,果然还是不能拿现代川菜思维来定义呀。

这点差异先不论,众人继续忙着赶制腊肠,毕竟灌好后晾晒和熏制还要许久呢。

而火腿制作起来就麻烦许多,苏过用的是金华火腿制法,光是发酵就要多次反复上盐再控制温度晒制,中间再用香料轻微熏烤,给火腿增加一丝香气。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数月。

这部分就不方便让人一起参与了。

苏过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再让钟婶帮忙盯着。

不过成果也是十分喜人的。

做好的金华火腿皮面金黄、内里呈玫瑰红色,浓郁的发酵醇香配合一点熏烤香味,直接吃或做菜都很美味。

老苏还是更喜欢腊肠,熏好后的腊肠挂在院子旁边,老苏时不时便去切上一节,竟然可以不配饭直接当零食吃。

苏过第一次看到的时候都惊呆了,看来黄州百姓们送的猪肉还真是送对了。

就这,老苏还要说道两句,“你这满院子的腊肠,我要是不努力多吃一点,得吃到何年何月。”

苏过可不惯着他,“这哪里多了,陈伯伯、徐知州、王伯伯们那边送一些,再往筠州、汴京、北京各处送一些,剩下的也就勉强够吃而已。”

尤其是陈季常与王家兄弟,都是蜀州老乡,又关系亲近,这等故乡美食,怎能不多分享一些。

苏轼盘算了下,还真是这样,哎,朋友太多的烦恼。

“给他们送些火腿吧,腊肠咱们自己留着”

老苏开始出主意。

他也尝过火腿,并不是很能吃得惯那味道。

见他一副嫌弃的模样,苏过取下一根火腿,“谁让你直接切下来就吃的,等着吧,让你吃点好吃的。”

带着火腿到厨房,苏过切下一些,皮肉分离,用鸡汤先后将皮肉炜酥,放上切段的嫩白菜心,加上蜂蜜与酒酿,小火炖上半日。

送上桌时,火腿肉已经炖的酥烂,而白菜心却依旧保持形状,又嫩又鲜,连汤都是十足的鲜美。

苏轼喝了一口就停不下来。

“这火腿也省着点送吧,咱们自己多留一些。”老苏一下子get到了火腿的好,“等明年春笋出来,配这个火腿烧汤,一定很鲜。”

老苏是真的名副其实老饕,爱吃,也会吃。

这不就是江南名菜腌笃鲜。

等来年开春,肯定是要做一做的。

“大不了明年再买些肉做就好了,又没人规定只有年前才能做腊肠火腿。”

苏过劝他爹,省肯定是省不出来的。

这么多好友,一人一点就消耗大半呢。

吃完饭苏过就催着他爹去写信。

趁着现在天气冷,早点把信和腊肠火腿寄出去,尤其是隔得比较远的那些朋友,路上保鲜也不用担心,说不定还能赶在年前送到,做个新年菜色。

苏轼一想,的确如此,于是伴着满嘴鲜味去给好友们写信。

信上满满又是吃到好吃的喜悦。

还让苏过提供了火腿的做法,务必要让好友们吃到最好吃的版本。

还有那腊肠,吃法简单,但一样美味,而且还是他亲手做的,更显情深意重。

老苏文思泉涌,下笔飞快。

看着亲爹仿佛溢出香气的信,苏过好心提醒,“章伯伯那边,你记得把咱们新一期期刊发给他,不然又要说你只知道吃了。”

“放心,记着呢。”苏轼也被章惇说怕了,每次正事也都汇报的很积极。

又是临近年底。他们刚发了新的一期期刊。

最后一波红薯收成完毕。黄州人民今年是真的可以过一个肥年。

一头头肥壮的猪,仓库里堆着的粮食,还有甜甜的红薯。

虽说往年大家也很安居乐业,但勉强温饱和小康的差距他们还是很能感觉出来的。

这期的内容上,苏轼和徐知州在苏过建议下,特地出了一份总结版。

将今年黄州各项收获数据都总结出来,直观让大家感受到产量的变化。

还采访了几位最早采用新种植方法和新种子的农人。

丰收的喜悦几乎扑出纸张。

很能鼓舞其他人明年继续全力投入。

而版面上自然少不了苏大大的新作以及新海报。

应大众要求,这次是手拿纸笔的文曲星版本,还特地加印了许多,方便小吏们宣讲时可以分发一些。

大家可都等着当年画呢。

而这次的刊末更是放出了拔丝地瓜的做法,一年到头,总要甜甜嘴。

苏家的腊肠与火腿,伴着一封封的信寄往各地。

除了苏轼的一众亲朋好友,苏过还不忘给文彦博和李肃之也寄了一些。

毕竟也是写过信的,都是熟人,不能厚此薄彼。

这次倒也迅速,章惇收到信和腊肠的时间竟还比宫中收到期刊要早。

也算是先一步看到老苏的工作总结了。

至于那些食谱啊什么的,章大佬自然是跟腊肠火腿一起,交给家人安排,也不用等过年,这两日就可以做一份出来尝一尝。

毕竟写信讨论美食是不可能讨论的,但尝一尝是绝对要的。

都怪老苏信里写的那么美味。

宫中也收到了最新一期的《黄州小刊》。

去年此时,这本刊物在朝堂引发了许多争议,最后结论是等各项政策实施后再行推广与嘉奖。

如今经过一年的实施,黄州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无需他们请功,淮南转运使就自动上报了。

然而此时朝堂却无心关注黄州的事情。

神宗正在为对西夏作战的失败而愤怒。

本来绝佳的时机,结果因为种种**而行军不顺,甚至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神宗十分不甘心。决定采用“筑城迫城,移寨攻寨”的策略。

在关键位置修筑堡垒,步步为营,压缩西夏战略空间,在新的一年,发起最终决战。

现在正让种谔和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研究对西夏的作战策略呢。

没错,就是写《梦溪笔谈》的那个沈括。

反正就是操心的事儿太多,官家还顾不上黄州这边。

但他还记得自己答应过做出成果了要给赏赐来着。

于是下旨一封,小小赏赐了一下黄州大小官员。

然后取消了之前对苏轼“不得签书公事”的限制。

就是之前老苏在黄州,其实一直是打白工来着,工资不是正经领的,也理论上不参与任何政务,属于被看押的犯官。

是徐知州十分有魄力,又爱惜人才,才让老苏一直做事。

现在官家下了旨,老苏就算“转正”了,以后每月四千多钱的工资可以直接领,干活儿也名正言顺(怎么听起来有点更惨了)。

收到旨意,老苏意思意思谢了恩就内心毫无波动。

毕竟这点俸禄还不如找妻子要点零花钱。

还有干活,不能名正言顺干活都干了这么多了。

能名正言顺干活,还不知道有多少事情等着呢。

太累了太累了,先休个假吧。

又到一年春假。

而苏过,经过一年的积攒,终于又解锁了系统的下个等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