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 第23章 第 23 章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第23章 第 23 章

作者:枕月听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54:59 来源:文学城

不得不说,奶茶加火锅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新店开后不久,苏过积攒的满意值就足够解锁下一级了。

点了升级后,苏过查看系统,这一次系统还算大方,解锁了好几样零食还有红薯。

虽然泡泡糖,口香糖什么的零食没啥大用。但同时解锁的还有一个白糖方子。

北宋制糖产业已经有所发展,冰糖黄糖一类都有,算是当下的奢侈品。但精制的白糖还没有出现,可以预见如果能做出白糖会有多么受追捧。

不过目前的重点是红薯。

老实说刚看到红薯时苏过还有点失望来着。

毕竟几大经典作物中,玉米可以做爆米花,土豆可以炸薯条,更是有各种好吃的菜色做法。

而红薯发挥空间就有限了。

苏过甚至有点懒得编造一个大费周章的来历。

刚好出来秋游,捡栗子时见到满地各种植物,突发奇想就扔了一些在林子里,然后带着簞哥儿他们当做普通野生作物捡了回来。

不过当烤红薯的香气爆发出来时,苏过还是十分惊喜。

不愧是系统出品,品质真好,估计是烟薯品种,烤后十分香甜,甚至带着薯油,所以前面苏过才忍不住直接就吃了起来。

被苏轼和王氏一起声讨后,连忙装乖,让辩才法师检查身体。

自然身体是查不出什么异样的。

“捡到的时候有看到小动物啃过来着,肯定是没毒的,不然我哪敢直接吃呀。”苏过解释道。

听到这里大家才放下心来。又见红薯实在很香,胆子大一点的苏轼和徐知州等人便也分吃起来。

簞哥儿小朋友什么的肯定是不敢给他们吃的。

不得不说,甜食永远是很受欢迎的。

吃到红薯的美味后,老苏与徐知州忙问这是哪里发现的,想去看看。

苏过就等他们问呢。

带着他们去埋红薯的地方。

系统十分贴心,兑换红薯时可以选择带植株或者不带。

苏过直接兑换了几株完整的植株埋在林子里,假作部分果实被挖上来的样子。

果然,其他人并没有起疑,只当是野生植物。毕竟这年头未被发现和认识的植物还是很多的,大多数时候发现的人并不敢尝试,也就忽视过去了。

将附近发现的几株红薯都挖上来。苏轼倒很快发现了重点,“这种植物小小一株便结出如此多的果实,若能用来种植,岂不是产量可观。”

那当然可观,后世饥荒年间,基本都是靠红薯才养活那么多人的。虽然老一辈国人基本都吃到腻,但对于还没吃过的人来说,红薯依然是十分的美味。

徐知州听了也十分感兴趣,“不知这种植物如何种植,习性如何,若便于种植,那就是神物一件了。”

就产量和种植难度而言,的确是神物一件,苏过发现自己有点想当然了。竟然还嫌弃红薯,对这个时代而言,红薯可是宝贝。

好在老苏和徐知州很是识货。

接下来苏过就不管了,毕竟红薯对种植要求并不高,而且这种根茎类作物,经验丰富的农人一般看一下就知道怎么种植,要么切块发芽,要么插杆种植,说不定比他这个门外汉还要擅长。

到时候种失败了也不打紧,大不了他再找几个地方让长出来一些就好。

只是可惜决定要尝试种植后,所有的红薯就都被没收留种了,不然还可以做个拔丝地瓜什么的。

收获新作物的徐知州和苏轼倒十分开心。深觉这次登高十分有收获,两人诗词相和,十分融洽。

见徐知州中气十足的样子,苏过总觉得忘了什么事。可明明红薯的出处已经解决,还有什么事呢?

直到看见辩才法师沿路一边赏景一边教二哥识别草药,苏过才想起来,今天本来想让辩才法师帮忙看下徐知州身体来着。

记忆里徐知州这个任期结束,刚到下个地方就去世了,幼子还是托付给弟弟照料的。说不定是有什么隐疾呢,最好早发现早治疗。

上次在府衙见老苏和徐知州喝酒下棋时苏过就想起来这件事,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

总不能说,知州大人,我观你印堂发黑,恐有一病吧。

刚好辩才法师也在,能看出来那就再好不过啦。

于是快到山脚时,苏过假称让辩才法师给他们再检查下身体,毕竟他们都刚吃过地瓜。

没错,刚刚这种植物被老苏命名为地瓜,因为是长在土地里面的。

苏过听到这个名字简直举双手赞成,果然从古至今命名都是相通的。

苏轼听到说检查下身体也觉得很有道理,主动让辩才法师给他看看。

辩才法师一一把脉,苏家父子都没什么问题,只是老苏被提醒又有些内火旺盛,需戒一戒辛辣,不然痔疾又要犯了。

果然看医生还是不应该太积极,老苏假装没听到。

待到徐知州时,辩才法师把脉后又细细观察,沉吟许久,弄得众人都紧张起来。

新发现的地瓜别是有什么问题吧。

辩才法师摇摇头,“与地瓜无关,知州大人脉相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恐气血淤滞,影响寿元。”

徐知州本来只当普通看诊,却没想到得出如此结论。

“大人是否时常有心绞痛之症?”辩才问道。

在一旁的徐得之连忙回道,“确有此症,兄长一直以为是劳累所致。”

辩才法师点点头,“案牍劳累的确容易心悸,但大人更多还是气血原因,若不疏淤补液,症状会越发严重。”

辩才法师的医术还是十分出名的。

听到他下此诊断,徐知州与其弟弟都严肃起来,若果真如此,倒要好生治疗一番。

此时在山上不便开方诊治。

于是众人约好明日来苏家拜访再行问诊。

治病救人本就是佛家慈悲,辩才法师自然乐意至极,点头应下。

快到山脚时,徐家二郎岚哥儿突然发现几棵树上结满红彤彤的果子,“快看,红果。”

苏过走近一看,原来是山楂。

山楂即使成熟后也普遍偏酸,时人并不爱吃,多拿来入药。

岚哥儿捡了一颗尝尝后也立马扔掉。

苏过却看着红彤彤的山楂冒出一个想法,冰糖葫芦,这不就来了么。

忙招呼苏大哥等人帮忙多摘一点红果,务必要个大饱满没有虫蛀的。

对苏过要这么多酸酸的果子表示疑惑。

但苏过夸口说能做出特别好吃的东西,出于对他厨艺的无比信任,大家都来帮忙采摘,最后选出一大口袋。

约上徐家几个小朋友明天一起来苏家吃好吃的。两家人在山底道别,各自归家。

第二天徐知州果然如约前来找辩才法师看诊。

徐家三个小郎也跟着过来,准备尝尝苏小郎说的好吃的。

苏过正在厨房熬制糖浆。

本来是准备用新获得的白糖方子制作一些白糖来做冰糖葫芦的。

结果昨晚苏过仔细一研究,根本没那么简单,要做白糖得从熬糖浆开始。

在没有现代机械的帮助下,古时做白糖要用“黄泥水淋脱色法”。

将甘蔗熬出的红糖用陶器漏斗,加入黄泥水吸附杂质,多次操作后才能得到洁白的糖霜,即白糖。

别的不说,那个叫瓦溜的陶器漏斗都要定制。

苏过只能暂时搁置,先用现有的冰糖来做冰糖葫芦。

其实本来冰糖就要比白糖更适合,做出来的糖皮晶莹剔透,口感酥脆。

所有的小孩包括苏二哥都围在厨房看苏过做糖葫芦。

红艳艳的果子裹上糖浆,闻着锅里糖稀发出的甜香味,几个人更不愿意离开。

直到苏过等糖皮变硬,给围在厨房里的人一人发了一串糖葫芦,大家才勉强散开。

山楂被一个个串在竹签上,吃起来十分方便,一口咬下去,先尝到的是脆脆甜甜的糖衣,然后是酸甜的山楂,糖的甜味中和了酸味,搭配在一起反而酸酸甜甜十分好吃。

小孩子对甜食完全没有抵抗力,除了箪哥儿和文哥儿只给了两颗尝鲜外,别的几人都是一口接一口。

苏过端着冰糖葫芦去找老苏他们。

徐知州已经看诊完毕,辩才法师在写药方。

众人看到苏过端着新吃食过来都很期待。

冰糖葫芦成功俘获老中青三代人的好评。

王氏准备将其加入沸春居甜品菜单。

苏过无可无不可,毕竟冰糖葫芦做法还是挺简单的,相信上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仿制了。

不过苏过也并不在意,毕竟,让更多人吃到比赚钱要有意义的多。

而且,在印象里,糖葫芦还是要小贩们拿着稻草扎满糖葫芦沿街售卖才合适呀。

看完病的徐知州又拉着苏轼聊了许久各种农业新政,之前苏轼交上来的许多建议都要安排人落实下去。

而远在南京的王安石也收到了苏轼新寄去的信件。

自罢相后,王安石一直住在南京“半山园”中,每日骑着小毛驴,要么去定林寺读书小睡,要么去山里转悠,经常太阳快落山才回家。

这日一到家就有仆从递来今日新收到的信件,是苏轼小友的。

信中提到他的开荒等建议都有开始实施,而且他们新制出来更好的肥料,想必明年收成会很不错。

苏轼作为旧党,在乌台诗案时,王安石就有专门上书陈情,直谏神宗,“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为苏轼的开释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而今与苏轼交往愈深,发现苏轼不仅文学上才能出众,经济民生方面更是很有见地。两人聊的十分融洽。

不知距离明年春耕还有许久,黄州那边能否有更多进展。

身在黄州的苏轼表示,有进展,进展实在是太多了。

本来呈上条例后苏轼是想把各种任务都分出去的。

却没想到徐知州担心其他人执行不力,让苏轼总揽全局,于是任务并没有少多少。

而昨日出去散心秋游,结果又新增一项地瓜种植任务。

做不完,真的做不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