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 第17章 第 17 章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枕月听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54:59 来源:文学城

不管老苏和了元的幼稚友情。

苏过准备去忙自己的要事。

目前药膳已经收集完毕,计划书涂涂改改也准备好了。

辣椒长势喜人,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收获,那开店的前期工作就要启动起来了。

但毕竟过了年,他也才只是一个十岁孩子。

开店什么的,还是得找大人要支持,继续抱亲娘大腿。

真是成长的烦恼。

王氏正带着王朝云在里屋刺绣。

听柳氏建议,也顾及苏轼被贬身份,到黄州几个月,除了陆续买些田地之外,王氏并没有置办什么生意。就连大部分田地都是租给别人耕种,按年收一些租子,因此事情并不多,日子过的悠闲。

见儿子又拿着一叠纸来找他。

已经经历过一次的王氏哪里还有不明白的,“我儿又想开店了么?”

苏过闻之一喜,不愧是亲娘,懂他!

忙将自己的设想和这段时间收集的养生方子讲给王氏听。

当然,核心主题就是,要钱,要人。

之前在汴京开店时,还想着只是给孩子练练手,搞砸了也无所谓。

结果苏过将店开的有声有色,李掌柜也经常夸赞。

前不久还派人送来了上个季度店铺盈利,不得不说,店铺收入超出了王氏的预期,本以为小打小闹,结果比她手下别的嫁妆铺子盈利还多。

倒让王氏发现这里面的大有可为之处。

听苏过讲起各种设想与养生锅安排。

王氏一下子挺感兴趣的,要知道养生一直都是十分流行的主题,因为二儿子从小体弱,王氏在这上面也是有一些研究的,只不过一般都是作补药来喝,跟食材结合也是到黄州才陆续接触到。

加上小儿子做出来的药膳味道她是尝过的,又有药效又有味道,可以说比起这边的药膳,更胜一筹。

热门主题加好手艺,即使在黄州这种偏辟的地方,王氏也对客流很有信心。

更何况几个月住下来,发现这边经济是不够发达,但那只是相对而言,尤其是码头这边,繁华比起汴京也是不输太多的。

当下就觉得此事可行。

王朝云在旁边也听的十分认真,等苏过讲完计划后,还提出了季节主题的概念。

毕竟这边水产山货、各种食材都挺丰富,苏过拿到的方子虽然不少,但总不能一次性推出,太多品类反而眼花缭乱,倒不如跟着时令,常换常新,更加吸引人。

苏过听到这里,十分惊讶。控制品类和主题菜单在现代餐饮行业算是比较常见的策略了,但在现在,基本都讲究特色菜一招鲜走天下,走老字号路线。

见王朝云侃侃而谈讲的十分有条理。苏过打心眼里佩服。

还以为是位文科名人,没想到琴棋书画外,连经营也讲的井井有条,古时的大佬们是真厉害。

几人讨论下,开店计划更加完善,就差安排下去执行,待辣椒成熟就开张。

到这里,苏过突然想起一事,在汴京时,有李掌柜负责经营,总揽各种事宜。

到了这边,王氏也并没有什么现成的产业,那安排谁来管理店铺呢?

他小孩子家家的肯定不行,而且忙着功课,老苏跟王氏也不可能同意。

别人的话家里就钟氏老仆一家了,但钟叔和钟大爷种地干活还行,管账这些不知道行不行啊。

苏过将自己的疑问抛给王氏。

王氏一笑,“不是有现成的人选么。”

苏过不明所以,却见王氏目光看向旁边的王朝云。

对哦,怎么忘了这位了。

识文断字,文学出众。还头脑灵活有经商天赋。

如今大宋风气也十分开放,并没有什么女子不能经商一说。各种女户层出不穷。

这么一看,倒真的是顶顶合适的人选呢。

而且有才华的人就应该多去干干事业,比起在内宅荒废时间要好太多了。

还有一点私心。

虽然现在老苏还没有纳妾的苗头。

但历史如此,咱们要将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

这么一位妙龄少女来当他小妈,大可不必,大可不必。

人生广阔,咱们向外探索。

于是苏过也拍手赞同,“再合适不过了。”

倒是王朝云见两人都看过来,略有些无措,“奴家一点经验都没有,如何使得。”

王氏拉了她的手,“当然使得,管账治家之前我也有教你,如今不过是一样的手段,放到外面而已,以你的聪慧,必不是问题。”

苏过也在旁边附和。

王朝云本身也不是扭捏之人,略想了想,便应下了。

“只我尚无经验,恐怕还要夫人再指点一二。”

王氏自然含笑应下。

这几个月在黄州安顿下来后,家中事务并不多,她也正闷得慌呢。

有点事做一做挺好的。

见掌柜人选落实,甚至王氏亲自指点,苏过十分高兴,这下是真的万事俱备,只待辣椒了。

商定后,王朝云和王氏就接手了一应准备事宜,从店铺选址到一应装修,几乎都包圆。

甚至在苏过的设计图上进行了细化。不得不说女性审美就是好,原本苏过只是仿着汴京店铺,考虑到实用性来做的设计。王朝云在细节上增添了许多,装修的差不多时苏过去看,简直佩服。

座位之间做了简单隔断,装饰恰到好处,细节精致,可以说将档次提高了一倍不止。

本身养生锅就是有一定追求的人才会消费,这样一来,即使非包厢雅间,也有了一定氛围,十分合适。

原本苏过还准备将钵钵鸡和养生锅一起售卖,上下兼容。

但王朝云尝过之后倒是提议分别开店。

毕竟养生锅大多清淡,讲究药香与食材香味。

要是钵钵鸡放一起售卖,香味太霸道,哪里还闻得到什么药香,反而不美。

不说别的,目标客户都不一样,在一起吃饭也不合适。

苏过欣然赞同,果然有聪明人帮忙查漏补缺就是好。

于是直接另租了一个更小的店面,两个店相距不远,但绝对不会相互影响的程度。

王朝云一下子负责两个店铺,更是忙的脚不沾地,王氏也帮忙分担了许多。

倒是苏过一下子闲了下来。

毕竟他除了检查验收,别的事情也暂时用不上他。

于是苏过又被老苏抓了壮丁,安排了更多功课。

开春后冰雪消融,各种交通都便利起来。

老苏之前寄出去的报平安信件也陆陆续续收到回信。

不得不说,老苏的好友真的是,怎么说呢,密密麻麻。

几乎每隔两天就有人送信来。

老苏在书房不是看信,就是写信。

还有时不时来看他的陈季常,顺路来拜访,现在住在家里的辩才法师。

甚至了元禅师,都在几次交锋后,两人成了至交好友,成天你来我往,谈天说地,好不开心。

这种关系网,老苏真的,绝对是大E人。

没过多久,他们甚至迎来了一个新客人,李公择。

这位也是老苏的挚交来着。

两人交情颇深,老苏去密州任职都要顺便拐去齐州探望李公择。

现在,李公择更是专门来看望被贬的好友,还带了一大堆食物用具,生怕老苏生活不便。

这友谊,真是感人。

这位不仅是作为老苏的朋友出名,自己也是一个大佬。

当年在庐山读书,留下近万本书籍,建成李氏山房,还公开对外开放,是十分出名的早年公共图书馆,在学子之间声望极高。

之前在汴京时,来家里蹭饭的开封府尹李肃之还是他堂兄来着。

这关系网,真是复杂。

不管怎样,李公择的到来受到苏家热烈欢迎。

当天苏过就亲自安排,做了许多好菜招待。

李公择对养生锅和各色菜品都称赞不已,见好友起居吃住都好,他也放下了心。

不过没住几日,就告辞离开了,毕竟他还有官职在身,并不能久留。

临走时,苏过给打包了许多山货药材,还贴心的附上了养生食谱,方便他回去自己安排。

李公择十分感动,和老苏唱和,又留下了几篇佳作,潇洒离去。

不过这倒提醒了苏过,除了来拜访的友人,在远处的友人也很需要关照呀。

人人爱养生,身体不用愁。

于是老苏写各种回信时,他就在一旁催着亲爹加上各种养生安利,然后附上食谱。关系亲近的就随信顺便再加上一包优质药材山货,关系一般的,就只有食谱,自己去找食材。

苏过还给李肃之写了一封信,寄去一大包特产。毕竟刚见了李公择,既然想起来这位老人,怎么能不关照下呢,年纪越大越需要养生呀。

还有京城里的章大佬等人,提醒老苏千万别忘了,也要维护好关系。

苏轼表面上声讨了几句苏过多管闲事,实际上心里也很受用,毕竟他们这些文人之间书信,除了文化交流之外,也是很喜欢各种安利炫耀的。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不分享有什么意思呢,每个好友都有份。

且不论这些好友收到信后如何刮起了一股养生潮流。

经过几个月的等待,他们的辣椒,开始结果啦!

暂时还是青色的小果子,部分开着小花,但产量喜人,整片辣椒田看起来十分有丰收的希望。

苏轼一直十分关注辣椒的成长,甚至空闲时还来给辣椒除过草。

如今终于快到收获时节,想到辣椒的香味,心里十分激动。

看着一片辣椒地,苏大佬不禁也感受到了几分田园之趣。

“昔日陶公种豆,草盛豆苗稀,想必是没有这般丰收之喜的。”老苏十分自得,觉得都是自己除草养护得当才有此番收获。再加上近来与了元论禅,心境更是超脱,“此处城西,有此丰收良田,当得一号,西坡居士!”

苏过本来也沉浸在辣椒即将丰收的喜悦中,听到这里,一下子差点伸出尔康手,西坡居士?!您哪位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