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越重山 > 第6章 归途无伴2

越重山 第6章 归途无伴2

作者:邀尘以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17:48:33 来源:文学城

接下来的旅程,是一场意志与病体之间残酷而无声的拉锯战。他挤在气味混浊、拥挤不堪、连过道都塞满了人和各式行李、几乎让人转不过身的长途汽车里,颠簸在坑洼不平、尘土漫天飞扬的破旧公路上,每一次剧烈的颠簸都仿佛要将他的骨架摇散,五脏六腑都错了位;又换乘闷罐子似的、空气污浊得让人头晕眼花的火车,在哐当哐当、永无止境的单调节奏里,穿越一片片陌生的、飞速倒退的田野和城镇,那些景物在他模糊的视线中,只是一片流动的、毫无意义的色块。

他的身体时好时坏,如同风中残烛,明灭不定。状态稍好的时候,他能勉强支撑着坐直,望着窗外或葱茏或荒凉的风景,默默计算着与故乡越来越近的距离,偶尔能就着冷水,艰难地咽下几口硬邦邦的、毫无味道的干粮,胃里却像是塞满了砂石,堵得难受。坏的时候,便只能无力地蜷缩在硬邦邦的、硌得人生疼的座位上,或是冰冷的、布满灰尘的车厢角落里,靠着不断震动、冰冷颠簸的车壁,用那件呢子大衣紧紧裹住自己簌簌发抖的身体,与一阵阵袭来的、仿佛来自地狱深处的恶寒和高烧抗争。意识在滚烫的迷雾与冰冷的黑暗之间沉浮,他紧紧抱着那个装着日记本的行囊,如同溺水者抱着最后一根浮木,嘴唇无声地翕动,反复默念着那个刻入骨髓的名字——“稳措……稳措……”,仿佛那是一道能驱散病魔与绝望的、唯一的护身符咒。

病痛不仅残酷地折磨着他的身体,更如同跗骨之蛆,一刻不停地侵蚀着他早已千疮百孔的精神。孤独,从未如此刻骨铭心,如同无形的冰锥,刺穿了他所有的防御。五年来,他虽然形单影只,但心中始终有那个“等待”的信念如同灯塔般照亮前路,仿佛傅稳措只是出了一次远门,他们的心始终由一根无形的、坚韧的线紧紧相连,终有重逢之日。如今,信念的支柱已然崩塌,被现实无情地碾碎成齑粉,只剩下这具被恶疾缠绕、日益衰败的躯壳,承载着无边无际的悲痛和确认失去后的巨大虚无,踽踽独行于这漫长而绝望的归途。他看着车厢里那些有家人陪伴、有明确目的地可奔赴、脸上带着期盼或归家喜悦的旅人,只觉得他们平常的幸福,在此刻变得如此刺眼,如同正午的阳光,照得他自惭形秽,无处遁形。

他变得更加依赖那本深蓝色的日记,几乎一有空闲、稍有力气就拿出来,小心翼翼地翻阅。那些熟悉的、略显潦草却劲瘦有力的字迹,成了他唯一的精神慰藉和支撑,是漫漫长夜里唯一微弱却不肯熄灭的光。仿佛通过指尖的触摸和目光的流连,就能穿透生死与时空的厚重阻隔,再次触摸到那个灵魂残存的温度,从中汲取一点点——哪怕只有一点点——坚持下去的、渺茫的勇气。

“一月十五日。今日大雪,被困营地。与外间联络几近断绝,物资亦匮乏。息眠,若此时能在你我小屋,拥着你围炉夜话,听雪落屋檐,该是何等幸事。真想看你被炉火烤得红扑扑的脸颊,定比天边晚霞更动人。拥你入怀,愿以十年寿命相换。”

魏息眠苍白的、骨节分明的手指颤抖着,极其轻柔地抚过这行字,仿佛怕惊扰了字里行间沉睡的温情。冰凉的泪水再次不受控制地无声滑落,一滴,两滴,接连不断地滴在泛黄脆弱的纸页上,晕开一小团、一小团模糊的湿痕,如同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在泅血。

“傻瓜……”他哽咽着低语,声音微弱嘶哑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带着无尽的疼惜与哀恸,“我不要你十年寿命……我只要你……只要你平安归来啊……” 可是,连这最低微、最本能的祈求,也早已被残酷的命运无情地碾碎,散落在异国他乡的泥土之中,再也拾掇不起。

当熟悉的、蜿蜒青翠的山峦轮廓,终于透过脏污不堪、布满灰尘与雨渍的车窗,朦朦胧胧地映入眼帘时,时节已是深秋。山间的树木呈现出斑斓而萧瑟的色彩,枫叶如火,银杏如金,乌桕绯红,它们燃烧着生命最后的绚烂与热烈,与窗外那片山茶花此刻的墨绿坚韧,以及即将来临的冬日的肃杀截然不同,却同样以另一种方式,尖锐地刺痛着魏息眠近乎麻木的心。山茶花盛放的季节早已过去,那些曾灼伤他眼睛的、炽烈如血的红色,已化为记忆里冰冷的灰烬,和枝头沉默的、紧紧包裹着的、等待来年未知春风的花苞。

他拖着几乎油尽灯枯、仅凭一丝意念支撑的病体,在熟悉的小镇车站下了车。熟悉的乡土气息混合着尘土与草木的味道扑面而来,却让他感到一阵近乎晕眩的虚脱。拒绝了闻讯赶来、面露忧色与关切的镇上熟人(包括那位眼眶泛红、焦急万分的张老头)帮忙找滑竿或亲自搀扶的好意,他执拗地、一步一顿,沿着那条走了无数遍、每一个转弯、每一处起伏都刻满了青春与回忆的山路,向上攀登。

每一步都重若千钧,仿佛脚下不是熟悉的泥土和石头,而是粘稠的、无法挣脱的时光与悲伤凝成的胶质。剧烈的喘息声粗重得如同破旧漏风的风箱,在他自己的耳边和山间寂静得可怕的空气里刺耳地回响。肺部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然后又粗暴地撕扯着,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热的刺痛,喉头不断涌上腥甜的气息。但他没有停下,甚至没有稍微放缓脚步。汗水早已浸湿了内里的衣衫,冰冷地贴在皮肤上,又被山间愈来愈凉的秋风吹得透心凉。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源于生命本源、也是对那个未能践行的承诺最终坚守的力量,在冥冥中牵引着他,走向那最终的、也是唯一的归宿。

小屋久未人居,门板上落了薄薄的灰尘,屋檐下结了些新的、细细的蛛网,在风中微微颤动。推开门,熟悉的、带着陈旧木质、淡淡书卷和若有若无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气息,竟让他有了一种泫然欲泣的、近乎疼痛的安定感,仿佛漂泊已久的船只,终于找到了可以停靠的荒凉港湾。他放下简单得几乎空了的行囊,甚至来不及坐下喘口气,第一件事,就是踉跄着、几乎是扑到窗前,用尽全身残余的力气,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仿佛在抱怨的木窗。然后,他将那捧从万里之外、跨越重洋带回的、混合着异国青草、泥土和海洋潮湿气息的泥土,从行囊中取出,解开布包,小心翼翼地、极其珍重地、均匀地撒在了窗外的山茶花丛根部,让那异域的土壤,与故山的泥土交融。

“稳措,”他扶着冰凉的窗棂,支撑着虚软得随时会瘫倒的身体,剧烈地咳嗽了一阵,直到喉间那股腥甜再次涌上,又被他强行咽下,声音虚弱得如同游丝,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近乎虔诚的安宁,“我们……回家了。”

第二天,他强撑着几乎散架的身体,忍着阵阵袭来的头晕和虚弱,慢慢走下山,去了镇上的诊所。那位看着他长大、鬓发已然全白的老医生,为他仔细检查后,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川字,脸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忧虑与不忍。

“魏先生,你这……是疟疾引发了肺炎,而且拖得太久了,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肺部有明显的湿啰音,气血两亏到了极点,五脏皆虚,元气大伤啊。”老医生放下听筒,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叹息里充满了无力回天的惋惜,花白的眉毛紧紧拧在一起,“必须住院治疗,立刻!镇上条件虽差,但好歹有药,有人照顾。你一个人住在山上的,这太危险了!简直是……简直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魏息眠缓缓地、却无比坚定地摇了摇头,脸上是一片近乎透明的平静,那是一种早已看透了结局、不再做任何无谓挣扎的淡然,甚至带着一丝解脱的意味:“不了,医生。谢谢您的好意。我……想在家里。” 他的声音很轻,飘忽如同耳语,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斩钉截铁的决绝。他只想在那间充满了傅稳措气息、承载了他们所有美好回忆的小屋里,安静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走完最后的路。医院那种充斥着消毒水味道、冰冷而陌生的环境,只会让他感到更加孤独和远离他的“稳措”。

他开了些消炎、止咳和缓解症状的药物,又揣着那小小的、却感觉沉甸甸如同千斤重担的药包,一步一步,慢慢地,沿着来时路,走回山上。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其实心知肚明,如同明镜一般。他并不感到害怕,反而有一种尘埃落定般的释然。或许这样也好,他能早些脱离这具被病痛反复折磨、日益衰败的皮囊,去见到那个让他魂牵梦萦了五年、等待了一生的人,亲口问问他,为什么……为什么独独对他失了信约?还是说,命运本就如此凉薄,容不下他们这点微末的幸福?

回到小屋,他开始慢慢地、有条不紊地整理自己的东西。大部分物品都无关紧要,随他们日后处置罢。唯有傅稳措的日记、那枚他一直贴身戴着、仿佛还带着彼此最后体温的银质怀表,以及那一大沓五年来写下却从未寄出、承载了他所有思念、等待、欢喜与绝望的信笺,被他用一块干净的、柔软的深蓝色棉布——那是傅稳措一件旧衬衫的颜色——仔细地、一层层地包好,放在了床头那张漆面剥落、露出原木色的旧桌子上,最触手可及的地方。

天气一天冷过一天,山风变得凛冽,呼啸着穿过山林,带着初冬刺骨的寒意,从门窗的缝隙里钻进来。魏息眠的病时好时坏,如同风中残烛,明灭不定,摇曳欲熄。状态稍好时,他能勉强裹着傅稳措留下的那件厚呢子大衣,大衣上似乎还残留着极淡的、属于那人的气息,他坐在窗边的旧椅子里,看着窗外山色变幻,从深秋最后的斑斓到初冬万物凋零的萧索,看晨昏交替,光影游移,看云卷云舒,雁阵南飞;坏的时候,他便只能无力地蜷缩在床上,浑身滚烫或冰冷,意识模糊,听着山风在屋外疯狂地呼啸、拍打着窗棂,那声音像是旷野的呜咽,又像是遥远的、来自战场或海岛的、模糊不清的呼唤,他只能紧紧抓着那个深蓝色的布包,靠着往昔那些甜蜜或酸楚的、如同刀刃般切割心脏的回忆,一寸一寸地丈量着所剩无几的、灰暗的光阴。

镇上的人们,尤其是些老人,听说他回来了,且病得不轻,形容憔悴,偶尔会三三两两结伴上山来看他,带些自家产的米粮蔬菜,或是精心熬制的、容易入口的温热粥羹小菜。邮局的张老头来得最勤,几乎每周都来,除了带些生活必需品,还会带来最新的报纸,尽管魏息眠早已无力也无心阅读,张老头还是会坐在床边,跟他说说镇上的闲闻轶事,谁家娶了新妇,谁家添了丁,哪条路修好了,试图用这些鲜活而平凡的烟火气息,拉他一把,将他从那个绝望的深渊边缘拽回来。

魏息眠总是微微笑着,礼貌而疏离地道谢,温和地与他们交谈几句,眼神清亮而平静,但那平静之下,是深不见底的、早已枯竭的死水。每当有人,尤其是张老头,苦口婆心、几乎带着哀求地劝他下山去医院时,他总是坚定地、温和地、却又毫不退让地拒绝。

“我在等他,”有一次,张老头又红着眼圈,声音哽咽地提起去医院的事,魏息眠静静地望着窗外迷蒙翻涌的山雾,眼神有些涣散,却又仿佛穿透了那厚重的云雾,看到了极远、极远的、另一个世界的地方,轻声说道,语气如同梦呓,“他说过的,就是死了,魂灵也会越重山覆万水,回来找我。我怕……我怕去了医院,他回来时,找不到我……会着急……会迷路的……”

张老头看着他清瘦得脱了形、仿佛一阵稍大的山风就能吹倒、下巴尖削、眼窝深陷的侧脸,和那双曾经清澈如水、温润如玉,如今却蒙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翳却又异常执着、闪烁着非人光芒的眼睛,心中如同刀绞一般。他知道,这个他看着长大的年轻人,他的心,他的魂,早已随着那座海外孤岛上的冰冷墓碑一同死去了大半,如今剩下的,只是一具被执念苦苦支撑的形骸,早已徘徊在现实与虚幻的边缘,模糊了生与死的界限,沉浸在自己用回忆和承诺构筑的、外人无法进入也无法理解的世界里。他只能红着眼眶,喉头滚动,最终化作一声重重地、充满无力感的叹息,默默地将带来的东西仔细放好,再默默地转身离开,那背影在暮色中显得愈发佝偻而悲伤。

深冬的第一场雪,在某个寂静的、连山风都仿佛疲惫止息的夜晚,悄无声息地降临了。清晨,魏息眠从一阵几乎要将肺腑都咳出来的剧烈咳嗽中挣扎着醒来时,发现窗外已是一个银装素裹、纯净无暇的世界。皑皑白雪厚厚地覆盖了远山、近树、屋瓦和门前的小径,雪光映照,使得屋内也比平日亮堂了许多,弥漫着一种不真实的、梦幻般的纯净与安宁。

他感到一种异样的、回光返照般的精神,身体里似乎被注入了一丝久违的、虚浮的力气。他挣扎着,缓慢而艰难地起身,仔细穿好那件呢子大衣,甚至自己慢慢吞吞地、花费了比平时多几倍的时间,生起了壁炉里的火。橘红色的火苗再次跳跃起来,欢快地舔舐着干燥的木柴,发出噼啪的轻响,驱散了屋内积聚的寒意,也映亮了他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颊。然后,他请闻讯上山的张老头帮忙,找来了镇上的律师。他靠在椅背上,气息微弱,但神志却异常清晰,平静地、一字一句地口述,立下了遗嘱:这小屋以及屋内所有物品,都赠予镇上,唯一的要求,是请保留窗外的这片山茶花丛,定期修缮照料,以及,如果可能,他希望自己死后,能葬在这片花丛之下,与这片他们共同选定的、倾注了无数爱与回忆的土地融为一体。

“墓碑上,”他顿了顿,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在积蓄最后的力量,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带着生命尽头最后的郑重与恳求,“就写:‘魏息眠,在此等待傅稳措’。” 没有生卒年月,没有其他任何赘述,只有这一句,概括了他的一生,也预示了他的终结。

律师带着沉重的、几乎无法承受的表情和那份墨迹未干的遗嘱离开后,屋子里又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壁炉里木柴燃烧时偶尔发出的“噼啪”爆裂声,以及窗外雪花飘落的、几不可闻的簌簌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