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影缚 > 第1章 秋凉入骨

影缚 第1章 秋凉入骨

作者:雁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7 17:09:09 来源:文学城

永嘉四年的秋天,江影背着一个小小的行囊,走进了大梁京都的永安门。

城门巍峨,车马如龙,入目皆是繁华。可她只觉得冷,一种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寒意,裹紧了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灰布夹袄,也抵御不了分毫。这寒意并非全然来自秋风,更多是来自两年前那个血色弥漫的夜晚,来自伙伴们逐渐冰冷的体温,和她们留在她耳畔的愿望。

“阿白,我家这个祖传的酿酒方子,叫‘琼苏’,我以后要拿去开个酒馆,肯定会发大财。”

“小白,酒馆院子里,种棵桃花树好不好?春天会很好看,我小时候家里就有一颗。”

“白姐姐,我没什么想要的,就希望我们以后每天都能吃饱饭。”

“小白,那我要大家以后都要开开心心的。”

记忆回闪欢声笑语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阿禾那双逐渐黯淡的眼睛死死盯着她,嘴唇无声地翕动:“走,活下去。”

江白已经死在了那个夜晚。活下来的是江影,一道沉默的、背负着五条性命的影子。

她在京都最繁华的平康坊,找到了那个约定中的地方买下了一方小院子,开了个酒馆,在酒馆的对街。那是一家气派非凡的楼阁,雕梁画栋,笙歌不绝,门前匾额上写着三个烫金大字:【倾君阁】。

与这极致的风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街对面一个极其不起眼、甚至有些破败的小院,墙头探出枯黄的草茎,小院格局四方四正,青砖围墙圈出一方天地。推开院门便是大堂,敞亮通透,用以经营生意。堂前青石板路笔直如线,穿过院落,直抵内宅正房。两侧厢房一为厨房,炊烟轻绕;一为仓库,门户严谨。院落虽破旧,却秩序井然。

江影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院子里积了厚厚的落叶,一片萧瑟。她沉默地打扫、收拾,将从故乡带来的一颗桃花树苗,仔细地埋在了院子中央。动作轻柔,仿佛在埋葬一段过往。

“不知桃花开时,你们能看见吗?”她低声呢喃,声音干涩。

安置下来后,她按照小禾的方子,开始酿制“琼苏”。选粮、蒸煮、拌曲、发酵……每一个步骤都极其考究,也极其耗费体力。她忙得脚不沾地,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暂时压住心底翻涌的悲恸。

这日傍晚,她刚从米铺赊了些新米回来,拐进巷口,一个黑影猛地窜出,用力抢夺她肩上的米袋!江影猝不及防,被拽得一个踉跄,但她反应极快,死死抓住米袋不肯松手。

“放手!”那声音慌乱,带着少年的粗嘎。

江影抬头,看清了抢匪的模样——是个年纪不大的胖少年,面色焦黄,衣衫褴褛,一双眼睛里满是惊恐和绝望,却没什么凶悍之气。

“这米是我赊来的,放手!”江影声音冷冽,手下力道不减。她混迹市井的经验告诉她,这种人往往外强中干。

拉扯间,米袋破裂,白花花的米撒了一地。胖少年看着散落的米,竟“哇”地一声哭了出来,瘫坐在地:“娘…娘的饭…没了…”

江影愣住了。她看着半打的少年像个孩子一样哭泣的样子,察觉出少年的不同,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她沉默片刻,弯腰,一点点将还能收拾起来的米捧起,走到少年面前,声音放缓了些:“为什么抢东西?”

少年抽噎着断断续续地诉说。他叫馒头,母亲重病,无钱买药更无米下锅,他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

江影看着他,那双眼睛里有着和她一样的、在底层挣扎求生的痕迹和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懵懂。她叹了口气,像是怜悯,更像是一种物伤其类的复杂情绪。“这米,你拿一半去。以后……来我店里帮忙抵债。”

馒头难以置信地抬头,看着这个清瘦沉静、眼神却异常坚定的少女,重重点了点头。

有了馒头这个力气大胆子小的帮手,酿酒的前期准备工作顺利了许多。江影话不多,指挥却清晰利落。馒头对她又怕又敬,干活格外卖力。

秋去冬来,万物蛰伏。江影守着她的酒缸,如同……守着一個沉甸甸的承诺。她在寂静的冬日里,反复回忆着“醉春风”方子上的每一个细节,耐心等待。

当第一缕春风悄然拂过京都,吹化了护城河畔的最后一点残冰时,小院里的那几缸“醉春风”,终于到了启封的时刻。泥封拍开的那一刻,一股异香破窖而出。那香气并非直冲卤门,而是如春泉般涓涓流淌,初闻是杏花微雨般的清甜,旋即化作熟透蜜桃的暖融,最后沉淀为五谷精华被时光淬炼后的醇厚。香气袅袅,竟似有形质般,缠绕着院中那棵桃树的嫩芽,久久不散。

馒头瞪大了眼,用力吸着鼻子,结结巴巴道:“老、老板,这酒……成精了?”

江影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如释重负的微光。她小心翼翼用长柄竹勺舀出一点,酒液澄澈,呈淡淡的琥珀色。她抿了一口,闭目细品。舌尖先是感受到一丝恰到好处的甜意,随即是绵柔顺滑的酒体划过喉咙,落入腹中,一股温煦的暖意才缓缓升腾开来,四肢百骸都仿佛被春风拂过,通体舒泰。

“琼苏”,名不虚传。

售卖前的准备,江影做得一丝不苟。

酒具:她不用粗陶大碗,特意订制了一批白瓷小壶和同色敞口杯。白瓷衬得酒色愈发清亮,敞口杯则能让酒香充分释放。

规矩:她在院门外立了块小木牌,用清秀的字体写上——“醉春风,每日三坛,每人二壶,巳时开售,售罄即止。” 规矩简单,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底气。

环境:屋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几张榆木桌凳擦得一尘不染,透过窗户能看到院子。除了那棵桃树苗,她还在墙角种了几株兰草,添了几分雅致。

没有仪式,在门口挂上一块酒馆的牌子就算开业,起初酒香引来的多是些好奇的街坊和被香气勾住的行人。但只需一杯下肚,质疑便成了惊叹。消息如同春风里的柳絮,迅速传开。

第二日,巳时未到,院外已排起小小的队伍。其中,就有时常偷偷往这边张望的【倾君阁】的妖娆头牌月绯。他今日穿着倒算素雅,但那张过分艳丽的脸还是引得排队的人频频侧目。

轮到月绯时,他伸出纤长手指,轻轻敲了敲台面,声音带着惯有的慵懒媚意:“小老板,两壶。”

江影抬眸,认出是对面的人,脸上并无波澜,只是利落地取酒,收钱,动作行云流水,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月绯也不介意,自顾自地打开一壶,就着壶口深深一嗅,脸上露出近乎迷醉的神情:“啧,光是闻着,骨头就先酥了三分。”他当场斟了一杯,一饮而尽,闭目回味良久,才长长舒了口气,“值了。”自此,月绯便成了忠实酒客,时常踩着点来,有时甚至帮着维持一下秩序。

酿酒的过程,更是江影与时光的秘密对话。

每月中旬,是新一轮酿酒的开始。这个过程,江影从不假手他人,连馒头也只能在外围做些搬运重物的粗活。

对于选粮与浸米她只选颗粒饱满、色泽玉白的江南新粳米。浸米的水,是她让石磊每日去京郊西山驮回来的山泉水,清冽甘甜。米要浸泡整整十二个时辰,期间换水三次,直至米粒吸饱水份,用手指能轻轻捻碎。

接下来蒸饭与摊凉浸好的米上甑蒸煮。火候是关键,需大火猛攻,一气呵成,蒸得饭粒熟而不糊,内无白心。出锅的米饭要迅速摊开在洗净晾干的大竹匾上,她用木耙反复翻动,让每一粒米都均匀冷却。闻着空气中弥漫着纯粹的米香,馒头总会忍不住咽口水。

最重要的就是拌曲与落缸,江影会关起酒坊的门,独自操作。那酒曲是依照方子,加入桃花、杏仁等十几种药材秘制而成,呈淡淡的青白色。她将碾碎的酒曲粉末,极其均匀地撒在温度恰好的米饭上,双手如蝴蝶穿花般快速翻拌,确保每一粒米都沾上这“酒的魂”。随后,将拌好曲的米饭投入专用的发酵陶缸中,中间掏一个深深的“井”窝。

再就是发酵与守护,缸口用厚实的宣纸仔细密封,置于酒窖恒温之处。接下来的日子,便是安静的等待。江影每日都会下窖,附耳在缸边,倾听里面细微的“咕嘟”声,那是微生物正在欢快地歌唱,将淀粉转化为糖,再化为醉人的酒精。她通过声音和温度,判断发酵的进程。

待发酵完成,将酒醅装入细布袋,用重石缓缓压榨。清澈的酒液汩汩流出,这便是生酒。生酒还需装入坛中,再次密封,静置沉淀月余,让酒体自然老熟,褪去火气,口感变得更加圆融。

这整套流程,繁琐而精密,充满了劳动的节奏感和对自然的敬畏。江影沉浸其中时,会暂时忘记身后的血海与眼前的纷扰。汗水顺着她的额角滑落,她偶尔会直起腰,看着酒坊里氤氲的蒸汽,恍惚中,仿佛能看到那四个姑娘,正围在她身边,好奇地看着,无声地陪伴着。

酒馆的生意日渐兴隆,小小的院子时常坐满。有人试图出高价多买,都被江影平静而坚定地拒绝:“规矩如此。”也有人好奇打听酿酒秘方,她只垂眸道:“友赠之物,不便透露。”

她的沉默与坚持,反而为“琼苏”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而江影不知道的是,这醇厚的酒香,不仅引来对面貌美的花魁,也引来了贪婪的毒蛇,那滴酒香自高处而落,让这京都泛起不小的涟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