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忆往昔 > 第3章 Chapter 3

忆往昔 第3章 Chapter 3

作者:折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5 03:53:11 来源:文学城

又是一年春和景明、煦色韶光。

五月初五,是我与谢央的成亲日。

前一日,府上一片喜气洋洋,我蹲在池塘边看鱼,看了一遍又一遍,等不来曾在此处送我簪子的少年。

“沈青林,我要嫁人了,嫁给小将军谢央。”

“他人是极好的,会给我买糖葫芦,会让我看闲书,也会让我冬日里玩雪。”

“我嫁给他,定不会受委屈。”

“说来也巧,我与他的婚期也定在五月初五。殿下说,是个良辰吉日,也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

“我福气好着呢,嫁给了城中最雄姿英发的公子,可没嫁给你,是我运气不好。”

我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就像先前与沈青林坐在房顶上看星星,也是这般模样。

那日,姨妈来府上看望阿娘,带了桂花糕,我想吃,阿爹就是不许,哄着我喝姜茶。

直至我哭着闹着要摔碗,他才许我吃上一块,沈青林瞧见,竟将我的桂花糕夺了去,严肃道:“阿云,吃了又要牙疼了。”

我不高兴了,将脸撇向了一边,生气了许久,他哄着我说要给我买世上最好看的镯子。

我不信!

他又哄着我去看星星,星光耀眼,如他的眼眸般。

我侧头看他,与他讲了许多,讲了他的书本子是我扔的,讲了他藏起来的糖人是我偷吃的,也讲了我说讨厌他,都是骗他的。

我垂下头,苦笑了下,那都是儿时的事情了,人总要往前看,不能总活在回忆里。

沈青林,沈府的海棠花不开了,我不等你了。

***

五月初五,街上十里红妆,皆是凑热闹的百姓。

我一袭红衣,坐在娇中,红盖头遮住了我的眼眸,什么也瞧不见,只觉与应府愈来愈远。

喜娇很快到了将军府,谢央挽着我,随我跨过火盆,走进正堂。

“吉时已到,开始拜堂!”

喊礼先生笑容满面,声音响亮清朗,一字一顿地大声喊道:

“一拜天地赐良缘!”

“二拜高堂福寿全!”

“三拜夫妻共白首,家和业兴笑开颜!”

我侧身弯腰,与谢央的脑袋轻轻擦过,视线里映入了一点点红。

他在我耳边轻声低语:“对不住,委屈你了。”

我轻摇头,亦是轻声回他:“嫁给你,算不上委屈。”

礼成后,我被送入了洞房。

坐在床榻上,瞧窗上的窗花生动,瞧身上的嫁衣喜庆,有些不真实。

我在此,等了良久,才等来谢央。

他似乎饮了许多酒,神智都不清了。

他坐在我身侧,将我拉入了他温暖的怀抱,他半垂着眼眸,呢喃道:“那年花灯宴,我给你买了河灯,可是你走了……”

“我还为你准备了生辰礼,可是没送给你……”

果然,如谢婉讲得那般,谢央心中藏了个姑娘,她为姑娘做了许多,可姑娘不知,也不喜欢他。

原来,扬名天下的小将军也会为情所困啊!

我抬手,拍着他的后背安慰,一下又一下,如阿娘哄我那般。

“我也去过花灯宴,还瞧见了你呢!”

我轻声与他讲,讲着讲着他就了睡过去。

三日后,谢央陪我回府。

回府途中,路过沈府,我瞧那被大火烧了的枯木,失了神。

“夫人,别看了。”谢央抬手,遮住了我的眼眸,拉着我往前走,“要回家了,高兴些。”

我点点头,对他笑了笑。

阿娘知道我要回府,备了好些吃的,有东坡肉、水晶肴肉、蟹粉狮子头……

都是我爱吃的。

闲来无趣,我拉着谢央在后院编花环。

他瞧着池塘,忽然笑了出来。

我不解,仰着头问他:“你笑什么?”

他道:“想起一些趣事。”

趣事?与我家池塘有关?

我垂着头,想了又想,倒是真有这么一件事。

我六岁那年,谢婉来府上找我玩,陪她来的,还有谢央。

我与谢婉蹲在一旁的树下数蚂蚁,全然没顾得上一旁的谢央。

不知他从何处拿了几块桂花糕,将它捏碎,全丢在了池塘里,鱼儿瞬间撒了欢,将桂花糕吃了下去,撑死了许多。

“我讨厌死你了!”我抬手指着一旁的池塘,哭着冲他喊:“你赔我的鱼儿。”

“对不住……”他瞬间羞红了脸,垂着头,不看我,声音也愈来愈小:“我父亲就是这般喂鱼的……”

我哭的更凶了,推了他一把,他往后退了两步,重重地磕在了柱子上。

看着就痛,可他没出声。

谢婉则在一旁安慰我,她开口埋怨着谢央:“表哥,你莫要说话了!”

过了好大一会儿,我还是坐在池塘旁,暗自伤心,不言语。

不知谢央从何处弄来了一串糖葫芦,他笑着递给我,轻哄着:“糖葫芦可甜了,你尝尝。”

糖葫芦我没吃,给了谢婉儿。

直至两人离开,我都没再理会他一句。

我回神,瞧着他的眼眸,感慨道:“我那时还真是小气啊!”

他摇摇头,笑着反驳我:“怎么会呢,夫人那时挺可爱的!”

***

卞京的夏日总是多雨,淅淅沥沥了许多日。

因为萧砚要和亲,谢婉儿最近总是闷闷不乐。

我去寻她时,她正坐在窗前,拖着颌发呆。

“谢婉儿,你猜我给你带了何物?”我走到她身侧,拍了拍她的肩膀,“我阿娘做的酸杏脯。”

谢婉爱吃酸杏脯,打小便爱吃!

儿时,只要我阿娘一做酸杏脯,她就会第一个跑进我家中,比我跑的都快。

她拿起杏脯,尝了尝,而后向我扯出一抹笑,比哭得都难看,“嗯,好吃。”

我在府上陪她用了午膳,我要回去,她却偏要我陪她去灵隐寺。

我拗不过她,只好陪她去。

我与她并肩走着,路过长乐宫,遇见了萧砚。

他于朦胧雨雾中撑伞,让人看不真切。

谢婉瞥着嘴道:“挺巧啊,大皇子。”

“谢婉儿。”他握住谢婉的手腕,将人拉入了他的伞下,祈求道:“我有话要与你讲。”

“对不住。”谢婉摆手拒绝,干脆利索,“我与应云约好了,要去灵隐寺祈愿。”

他不死心,又开口:“恰好我也要去,那便一起吧!”

谢婉皱着眉头不说话,眼眸倒是愈来愈红了。

得嘞,萧砚又把谢婉惹哭了!

灵隐寺我没去,瞧着两人的背影 ,只希望谢婉这是最后一次哭。

我独自撑伞回了将军府。

却在沈府后院那一片枯木旁,瞧见了个熟悉的身影。

我脚步匆匆,追了上去,嘴里喊道:“沈青林……”

那人回头,一脸茫然,并不是他,只是个与他相像的少年罢了。

我轻叹气,说道:“对不住,识错人了。”

是呀,怎会是他,人死不可复生啊!

我转身,就瞧见了站在我身后的谢央,使得我有些不知所措了。

他没执伞,就这般让斜斜细雨打湿了衣袍,他就静静地瞧着我,不言语。

“谢央。”我垫着脚尖将伞撑到他头顶,浅笑着道:“我们回府吧!”

他顺手接过油纸伞,却不挪动脚步,与我平视,表情带了些许严肃:“若是沈青林还活着,夫人会与我和离吗?”

我犹豫了片刻,正要开口,他却放弃了,转身拉着我往前走,“罢了罢了,我已经猜到夫人心中的想法了。”

我心中的想法?

他定会以为我会与他和离。

可我不会,嫁给谢央,是上天给的缘分。

“我不会!”环境静默了许久后,我冷不丁地告诉他:“你就这么不信我?”

他笑,笑得很开心,“我只是不信自己。”

雨渐大,伞不知不觉中朝我偏了几分,将我整张脸都罩在黑幕中。

***

吹落杨花春事了,小池新绿雨添痕。

将军府后院有池塘,也有荷叶菱枝漂浮,池水上涨,刚长出的青苔,已被下人清扫的干干净净。

可池塘若是有些鱼,那便更好了。

听依兰讲,府上来人了,来的是谢央的下属,名叫三七。

我瞬间来了兴趣,心中尽是好奇,跑去问他:“你为何叫三七啊?”

他有些不好意思了,挠着头,红着脸,声音小得如蚊蝇般:“我娘生我那日是三月七,我爹说,就叫三七,十全十美。”

我心中只觉,这名字挺好,何人不想要十全十美啊!

依兰在一旁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她缓了一会儿,才说:“哪有人像你一样,起名字这般随意。”

三七摇头,认真道:“我倒是觉得挺好,简易又寓意美满。”

这是我第一次见他,可我便记住了他,记住了他名为三七,是个爱害羞的少年!

午膳后,我睡了片刻。

睁开眸,谢央正坐在床榻前瞧我。

“醒了?”他嗓音低沉沙哑,轻轻开口:“夫人要去后院看一看吗?”

我刚想摇头,又止住了动作,换了主意:“好呀!”

我随他去了后院,一眼就瞧见了满池塘的鱼儿。

我很是感动,亦有些诧异:“谢央,你为何知道?”

“当然是我猜的。”他浅笑,一脸傲娇:“今日,夫人在池塘边望了许久,定是觉得少了什么。”

我也笑,笑着,笑着,眸中就有了泪。

谢央对我的好,总是很拿得出手。

“儿时,害了你的鱼儿。”他又道:“今日,赔给你了。”

太阳拨开云雾,撒照大地,终是等来阳光明媚天,亦有光打在他的身上,熠熠生辉,甚是耀眼。

这几日,三七总往府上跑,我总能瞧见依兰笑。

我打趣她:“依兰,你为何一瞧见三七就笑,还笑得如此开心?”

她顿时红了脸颊,撇嘴道:“小姐,你莫要打趣我,我只是近日高兴罢了。”

我又继续问道:“那你又为何高兴呢?”

正说着,谢婉也来了,依兰以煮茶为由,离开了。

这一次,谢婉是笑着来的,看来,她也很高兴啊!

“小云儿。”她挽起我的胳膊晃了又晃:“我那日去灵隐寺,抽了个上上签,我定会有好运气的。”

是吗?抽了上上签,就会有好运气?

可那年,杏花微雨,沈青林也陪我去了灵隐寺。

我一下就抽中了上上签。

我举到沈青林眸前,让他看:“沈青林,你快看!”

他则笑着在我头顶揉了揉,温温柔柔的,“看来,我家阿云运气很好呢。”

我猜,定是沈青林抽了下下签,沈府才会被抄斩了满门,他也丧命于了青山脚下。

我运气再好,也没能嫁给他,没能得偿所愿!

我自然不会与谢婉讲这些,只是笑着恭喜她。

告诉她:“谢婉儿定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她托着腮帮,瞧着外头问我:“你嫁给我表哥,会觉得委屈吗?”

谢婉儿是,谢央也是,他们总觉得我嫁入将军府,委屈了我,可并非如此,谢央的好,我会一直记得。

于是我大声道:“才不会,谢央人顶顶好!”

***

扬州战乱,粮食减产,魔族烧了一座又一座粮仓,致使百姓生活更加困苦,民不聊生。

殿下派了萧砚和谢央同行,押运粮食助灾民。

他们去时,正是夏末秋初,叶子渐黄,花儿渐败。

我瞧着他们长长的队伍,想起了有一年秋,沈伯父带着沈青林去救济难民。

我与沈青林分开了许久,他回来时已是寒冬腊月。

山路不好走,又满是积雪,马车甚是难行,他就徒步走下了山。

我在府上等了许久,也没等到他来找我玩。

阿娘说,沈青林的脚冻坏了,又红又肿。

我便去沈府找他,我给他带了许多好吃的,都是平日里我喜欢的。

我推门进入时,沈青林正半倚在床榻上闭目养神,手里还拿着书。

他听闻动静,掀起了眼皮,眸中尽是疲惫,他变了许多,黑了,也瘦了。

他拍了拍床榻,让我坐下,同我讲。

他说,原来,百姓过得是这般苦日子。

他瞧见了孩童活生生的饿死;瞧见了本该和睦的一家人,却因一口吃食,自相残杀;瞧见了父母吃掉了自己的孩子,以此充饥……

而这一幕幕残忍,皆来自于殿下的贪得无厌,心中无民。

心中无民,莫为官。

他说,他想让百姓衣食富足,阖家团圆;想让这世间再无战乱,得一个太平盛世;想让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

若他日后做了官,定会像他的父亲一般,多多救济百姓,哪怕只是微薄之力。

他说,阿云,百里之外,是你我都不曾想过的贫瘠。

这一年的沈青林,仅仅才只有十三岁。

他生于富贵人家,长于深宫之中,却知民间疾苦,皱着眉头和我说:“殿下做得不好,百姓死了好多。”

我的少年郎,就是这般心系天下、正直善良。

我总听说书先生道,永和王萧玦执权以来,国泰民安、政通人和。

却从沈青林口中知晓了真相。

我侧头问谢央:“如今的百姓,还是那么困苦吗?”

他叹着气点头。

“殿下这般富贵。”我又问:“为何每次只放这么一点点粮?”

这次谢央没回答我,抬手捂住了我的嘴巴,“夫人,有些话,说不得。”

“父皇觉得难民无用!”萧砚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寒意,“死了便死了。”

我瞧着他们远行的队伍,心凉了半截。

土地贫瘠时,粮食减产,饿死了难民一万人,殿下却不闻不问。

病疫蔓延时,病死了病患二万人,殿下依旧不闻不问。

看如今,扬州战乱,民不聊生,又死了许多人,殿下还是不闻不问。

整个大庆王朝,还能有多少人让殿下不闻不问呢!

又想起沈青林常说的那句话:位高权重享富贵,百姓艰辛却无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