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代女帝 武曌传奇 > 第1章 文水武家,庶女初长成

一代女帝 武曌传奇 第1章 文水武家,庶女初长成

作者:沁紫云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4 18:13:08 来源:文学城

贞观八年的初秋,汾河的水刚褪了盛夏的浑浊,像一匹被浣洗过的青绸,贴着文水县的西垣缓缓淌过。河岸的白杨树开始飘下第一片黄叶,打着旋儿落在赶车人的草帽上——那是从并州来的货郎,驴车上堆着陇右的皮毛、江南的绫罗,还有西域传来的琉璃珠,车辕边挂着的铜铃叮铃作响,惊醒了武家老宅院里那棵半枯的老槐树。

武曌坐在槐树底下的青石板上,手里攥着一卷翻得卷边的《论语》,眼睛却没落在书页上。她望着院门口那对褪了漆的石狮子,狮子嘴里的石球被岁月磨得发亮,像极了父亲书案上那颗西域进贡的夜明珠——只是父亲的夜明珠锁在紫檀木匣里,轻易不许人碰,而这石狮子,连街上的野孩子都敢爬上去骑。

“媚娘!又在这里偷懒?”

一声略带严厉的呼唤从正屋传来,武曌猛地回过神,把《论语》往怀里一塞,起身拍了拍布裙上的尘土。来的是母亲杨氏,穿着一身月白色的襦裙,头发挽成简单的回鹘髻,只插了一支素银钗——这在文水的官宦人家主妇里,算是过分朴素了。杨氏的眉头微蹙,走到近前拉起女儿的手,指尖触到一片冰凉,不由得叹了口气:“初秋的风凉,仔细冻着。你父亲今日休沐,正找你去书房论《左传》呢。”

武曌的手指绞着衣角,小声嘟囔:“大哥前日说,女子读那些‘戎马之事’没用,不如学做针线。”

杨氏的脸色沉了沉。她出身隋朝观王杨雄的旁支,当年也是读过《昭明文选》、习过《女诫》的大家闺秀,只因隋亡家道中落,才嫁给了丧偶的武士彟做继室。武家虽是文水望族,但武士彟早年是木材商,靠着追随唐高祖李渊起兵才挣下工部尚书的爵位,在那些“世代簪缨”的关陇门阀眼里,终究是“暴发户”;而她这个“前朝宗室”,再加上只生了三个女儿,在武家的地位本就微妙,长子武元庆、次子武元爽又是武士彟前妻所生,平日里对她们母女,总带着几分若有若无的轻视。

“你大哥懂什么?”杨氏压低了声音,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你父亲说了,我武家的女儿,不必学那些小家子气的针黹。走,跟我去见你父亲。”

穿过垂花门,便是武士彟的书房。不同于文水其他士绅家的书房那般摆着名人字画、青铜古器,这里更像个军务房——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大唐疆域图》,图上用朱笔圈着陇右、辽东的要塞;书案上堆着《孙子兵法》《史记·项羽本纪》,还有几份工部的工程图纸,砚台边沾着未干的墨汁,旁边放着一把磨损严重的铜刀,那是武士彟当年随李渊在太原起兵时用的。

武士彟正坐在书案后,穿着一身绯色的官服,领口和袖口的织金纹样已经有些褪色。他今年五十岁,鬓角已经斑白,眼角的皱纹里藏着风霜,左手的食指缺了一节——那是当年在霍邑之战中被流矢所伤的痕迹。听见脚步声,他抬起头,原本严厉的眼神落在武曌身上时,柔和了几分:“媚娘来了?前日教你的《郑伯克段于鄢》,背来听听。”

武曌挺直了脊背,清脆地开口:“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没有丝毫卡顿,连最难记的注释都背得丝毫不差。

武士彟满意地点点头,指了指书案前的杌子:“坐。我问你,郑庄公明明早知道共叔段要反,为何迟迟不除?”

“因为他要让共叔段‘恶贯满盈’。”武曌不假思索地回答,“若是早早动手,世人会说他容不下弟弟;等共叔段真的谋反,他再出兵,既除了隐患,又落得个‘仁至义尽’的名声。”她顿了顿,抬头看向父亲,眼神里带着孩童特有的认真,“就像父亲当年在洛阳,明知王世充的部下要叛乱,却先按兵不动,等他们真的举事,才一举平定——这样既不会被人说‘猜忌功臣’,又能彻底清除叛党。”

武士彟猛地一怔,手里的狼毫笔差点掉在纸上。他盯着眼前这个十岁的女儿,突然发现她的眼睛很像自己——不是那种江南女子的杏眼,而是眼尾上挑的丹凤眼,眼神里藏着一股不属于孩童的锐利。他沉默了片刻,突然笑了,拍了拍书案:“好个聪明的丫头!竟能从史书里看出这些门道。只是……”他的语气沉了下来,“这话往后不许在外人面前说,尤其是在你大哥面前。”

武曌抿了抿唇,没说话。她知道父亲的顾虑。武家虽是功臣,却没有门阀根基,长子武元庆资质平庸,若是让人知道家里有个“懂权谋”的女儿,只会招来非议——在这个男子为尊的世道,女子太聪明,从来都不是好事。

杨氏站在一旁,看着父女俩的对话,眼神里既有欣慰,又有隐忧。她走上前给武士彟的茶盏添了水,轻声说:“老爷,今日并州的崔司马派人送来帖子,说明日要来拜访。”

“崔司马?”武士彟皱了皱眉,“崔家是清河望族,怎么会突然来拜访我这个‘商贾出身’的尚书?”

“听来人道,是崔司马的儿子要娶媳妇,想请老爷写篇贺文。”杨氏的语气带着几分无奈,“说到底,还是看在老爷是朝廷命官的份上,想借个名头罢了。”

武士彟冷笑一声,把笔扔在砚台上:“这些门阀子弟,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不知怎么笑话我呢。也罢,明日我见见他便是——毕竟在并州地面上,还得给崔家几分薄面。”他说着,看了武曌一眼,“明日崔司马来,你就待在房里读书,别出来。”

武曌心里一沉,攥着衣角的手指用力到发白。她知道,父亲是怕她“口无遮拦”,更怕她的“聪明”被崔家人当作笑柄——一个庶出的女儿,读再多书,也成不了气候,反而会让武家被人说“不守礼教”。

那天傍晚,下起了初秋的第一场雨。雨不大,却下得绵密,像一层薄薄的纱,把武家老宅笼罩在朦胧的水汽里。武曌坐在窗边,看着雨滴打在窗棂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杨氏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麦粥,放在她面前,摸了摸她的头:“别怨你父亲,他也是为了你好。”

“娘,为什么女子就不能读书论政?”武曌抬起头,眼里含着泪,“当年隋文帝的独孤皇后,不也帮着处理朝政吗?还有前朝的冼夫人,能领兵打仗,受万民敬仰。”

杨氏叹了口气,坐在女儿身边,拿起桌上的《论语》,翻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那一页,轻声说:“媚娘,独孤皇后、冼夫人,那是百年难遇的奇女子。这世上的女子,大多还是要嫁人生子,相夫教子。你父亲让你读书,是希望你将来能嫁个好人家,不至于像娘当年那样,连自己的命运都做不了主。”

“我不要嫁人生子!”武曌猛地站起来,声音带着孩童的执拗,“我要像父亲一样,为朝廷做事,要让那些笑话武家的人看看,我们武家不光有男儿,还有能撑起门户的女儿!”

杨氏吓了一跳,赶紧捂住她的嘴:“傻孩子,这话可不能乱说!让人听见了,要被浸猪笼的!”她看着女儿眼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心里既骄傲又害怕——这孩子的性子,太像她父亲了,也太像那些叱咤风云的男子了,可她偏偏是个女儿身,生在这个容不下“女子野心”的世道。

雨还在下,敲打着屋檐,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武曌靠在母亲怀里,眼泪慢慢浸湿了杨氏的衣襟。她知道母亲说的是对的,可她就是不甘心——凭什么男子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女子就只能困在深宅大院里,对着针线笸箩耗尽一生?

第二天清晨,雨停了。东方的天空泛起一抹鱼肚白,汾河上飘着薄薄的雾气,远处的田野里,农夫们已经开始收割谷子,镰刀割过麦秆的“沙沙”声,顺着风飘进武家的院子。

武曌被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吵醒。她披了件外衣,走到窗边,撩开窗帘的一角往外看——只见院门口停着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车辕上挂着“崔府”的木牌,几个穿着青色长衫的仆人正忙着搬礼品,有绫罗绸缎、名贵药材,还有一坛封着红布的好酒。

“媚娘,醒了就赶紧梳洗,别让你父亲看见你这般模样。”杨氏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件淡粉色的襦裙,“今日崔司马来,家里要摆宴席,你就在房里用饭,别出去凑热闹。”

武曌接过襦裙,没说话。她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宴席——嫡母所生的大哥武元庆可以陪着父亲见客,而她这个庶女,连出现在客人面前的权利都没有。她默默地坐在铜镜前,看着镜中那个梳着双丫髻、眉眼间带着几分倔强的小姑娘,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了武元庆的声音,带着几分得意:“崔伯父,快请进!家父已经在书房等候多时了。”接着是一个苍老而傲慢的声音:“武尚书客气了,老夫今日前来,一是为小儿的婚事请武尚书赐墨,二是想问问武尚书,何时有空,一起去拜访一下太原的王尚书——毕竟都是并州出身,该多走动走动。”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武元庆的声音更加谄媚,“王尚书是太原王氏的嫡子,家父一直想登门拜访,只是怕打扰了王尚书。”

武曌攥紧了手里的梳子。太原王氏是关陇门阀的核心,当年李渊起兵时,王氏出过不少力,如今在朝廷里势力庞大。武元庆一口一个“王尚书”,语气里的讨好几乎要溢出来——他是武家的嫡长子,将来要继承武家的爵位,自然要巴结这些门阀子弟。

“砰”的一声,武曌把梳子摔在梳妆台上。杨氏吓了一跳,赶紧拉住她:“你这孩子,疯了不成?”

“娘,我不想待在房里!”武曌的眼睛红红的,“我要去书房,我要看看那个崔司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要让他知道,武家的女儿不是只会躲在房里做针线!”

“你敢!”杨氏的声音严厉起来,“你父亲说了,不许你出去!要是惹得崔司马不高兴,连累了你父亲,你就是武家的罪人!”

武曌看着母亲严厉的眼神,心里的委屈和不甘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她知道母亲说的是对的,可她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她猛地推开杨氏的手,跑出了房门,顺着回廊往书房的方向跑去。

杨氏吓得脸色发白,赶紧追了上去:“媚娘!你回来!”

武曌跑得很快,她的裙摆扫过回廊上的青苔,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她听见书房里传来崔司马的声音,正在高谈阔论:“……如今朝廷里,还是关陇子弟说了算。像武尚书这样的‘新贵’,虽有爵位,但若没有门阀扶持,终究是根基不稳啊。”

“崔司马说得是。”武士彟的声音带着几分隐忍,“老夫也想让犬子多结交些门阀子弟,只是犬子资质平庸,怕是入不了各位大人的眼。”

“哎,武尚书过谦了。”崔司马笑了起来,“武公子虽不及门阀子弟聪慧,但胜在老实本分。若是肯娶个门阀家的女儿,将来自然有人提携。”

武曌站在书房门口,手指紧紧攥着门框。她听见父亲的叹息声,听见武元庆的附和声,心里的怒火越来越旺。她猛地推开门,大声说:“崔伯父说得不对!我父亲是靠自己的功劳挣来的爵位,不是靠别人提携!我武家虽然不是门阀,但比那些只会靠祖宗荫蔽的人强多了!”

书房里的人都愣住了。武士彟转过头,看见门口的女儿,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媚娘!谁让你进来的?出去!”

崔司马上下打量着武曌,眼神里带着惊讶和轻蔑:“这位就是武尚书的庶女?倒是有几分性子,只是太不懂规矩了。”

武元庆赶紧上前,拉着武曌的胳膊往外拽:“妹妹,你疯了?还不快给崔伯父道歉!”

“我不道歉!”武曌甩开武元庆的手,走到崔司马面前,仰着头说,“崔伯父说我父亲根基不稳,可我父亲当年在霍邑之战中斩将夺旗,在洛阳之战中身先士卒,这些功劳都是实实在在的,比那些门阀子弟的‘虚名’强多了!崔伯父说要靠联姻巩固地位,可若是自己没本事,就算娶了门阀家的女儿,也还是会被人看不起!”

崔司马的脸涨得通红,他没想到一个十岁的小姑娘竟敢这样顶撞他。他冷笑一声,看向武士彟:“武尚书,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好女儿?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果然是商贾出身,不懂礼教!”

武士彟气得浑身发抖,他站起来,抬手就要打武曌。杨氏赶紧跑进来,拉住他的手:“老爷,孩子不懂事,您别生气!媚娘,快给崔伯父道歉!”

武曌看着父亲愤怒的眼神,看着崔司马轻蔑的表情,看着武元庆幸灾乐祸的样子,眼泪终于掉了下来。但她还是咬着牙,不肯道歉:“我说的是实话!为什么要说谎道歉?”

就在这时,武士彟突然咳嗽起来,咳得很厉害,弯着腰,手捂着胸口,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杨氏吓得尖叫起来:“老爷!您怎么了?”

崔司马见情况不对,也顾不上生气了,赶紧站起来:“武尚书,您没事吧?快,快请大夫!”

武元庆慌了手脚,赶紧往外跑:“我去请大夫!我去请大夫!”

武士彟被杨氏扶着坐在椅子上,他喘着气,看着眼前的女儿,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愤怒,有失望,但更多的是担忧。他伸出手,摸了摸武曌的头,声音沙哑:“傻孩子,你怎么就不懂……有些话,就算是实话,也不能说啊。”

武曌看着父亲苍白的脸,看着他嘴角溢出的一丝血迹,突然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她扑进父亲怀里,放声大哭:“爹,对不起!我错了!您别生气,您别有事啊!”

武士彟拍了拍她的背,叹了口气:“爹不怪你……爹知道你不甘心,可这世道就是这样,我们武家……难啊。”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紫檀木的小盒子,塞到武曌手里,“这个,你拿着。这里面是当年高祖皇帝赐给我的一块虎符碎片,还有一本我写的兵书札记。你要好好保管,将来……或许能用得上。”

武曌捧着那个沉甸甸的木盒,眼泪掉在盒子上,打湿了上面的花纹。她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给她这个,也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但她能感觉到,父亲的手在发抖,语气里带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疲惫和绝望。

外面传来了马蹄声,是武元庆请的大夫来了。崔司马见武士彟病重,也不敢多留,说了几句“保重”的客套话,就带着仆人匆匆离开了。院子里恢复了安静,只剩下杨氏的啜泣声和大夫诊脉时的沉吟声。

武曌坐在书房的角落里,紧紧抱着那个紫檀木盒。她看着父亲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心里充满了恐惧和悔恨。她想起昨天父亲教她读《左传》时的样子,想起父亲说“武家的女儿不必学针黹”时的骄傲,想起自己刚才的冲动和倔强,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她打开那个木盒,里面果然有一块小小的虎符碎片,上面刻着模糊的“唐”字,还有一本泛黄的小册子,上面是父亲潦草的字迹,写着“霍邑之战地形考”“洛阳城防部署”等字样。她摸着那些字迹,仿佛能感受到父亲当年在战场上的热血和勇气。

就在这时,她听见大夫对杨氏说:“武夫人,尚书大人是积劳成疾,加上刚才动了气,损伤了肺腑。我开个方子,你们赶紧抓药,只是……能不能挺过去,就看尚书大人的造化了。”

杨氏的啜泣声更响了。武曌的心沉到了谷底。她知道,父亲可能不行了。如果父亲不在了,武家没有了朝廷的依靠,那些平日里笑话武家的门阀子弟,那些对她们母女冷眼相待的嫡兄,会不会把她们赶出去?母亲是前朝宗室,没有依靠,她和两个妹妹还小,到时候该怎么办?

窗外的天又阴了下来,像是又要下雨了。武曌紧紧抱着那个木盒,眼神里的恐惧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坚定。她看着躺在床上的父亲,在心里默默地说:“爹,您放心,我一定会保护好母亲和妹妹,一定会让武家站起来,不会让那些人笑话我们!”

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也不知道未来会遇到多少困难,但她知道,从父亲把这个木盒交给她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和武家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而那个曾经只懂读书的小姑娘,也在这一刻,真正开始长大了。

只是她没有想到,父亲的病,会来得这么快,而武家的变故,会比她想象的还要残酷。当夜幕降临,汾河上的雾气再次笼罩文水时,武家老宅里的灯火,显得格外昏暗而凄凉,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