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阳金小酒娘 > 第59章 第 59 章

阳金小酒娘 第59章 第 59 章

作者:腰上有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8 14:16:43 来源:文学城

59暴乱

一开始还只是零星的几个,可不过两三天的时间,街面上便突然冒出来很多灾民,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体,徘徊在街头讨要饭食。

阳金府派衙役驱赶几次,但都徒劳无益,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灾民越来越多。他们一开始还会挨家挨户讨要饭食,可到后来当街抢夺的事也屡有发生。

街巷上的铺子关了一大半,珍娘也关了酒坊不敢营业,她虽然没见过荒年,但在上一世她见过末世,见过人饿极了时的模样。

不管哪个时代,不管曾经有多文明,人一旦饥饿到了极点,人便不再是人,而是牲畜。

看着街面上摇摇晃晃、兢兢颤颤的饥民,还有路上不时出现的尸体,整个阳金宛若半个末世降临。

阳金城的周府官还算勤政爱民,流民初起时便在东南两个城门出开设了救济棚,每日由官府出钱赊饭施粥。

但随着周边遭灾的百姓都涌来阳金,这些救济如同杯水车薪,仍有很多灾民无衣无食。

刚一开始还有富户豪绅在街面施粥,但随着粮食物价逐渐上扬,能坚持每日施粥的人家也越来越少。

等到了八月初,一升粮食从灾前的8文,猛涨到了一升22文,翻了两倍还多,便是有钱的富户、豪绅,也开始掂量掂量赊粥的成本。

逐渐地除了同单家、齐家这般富贵的豪门大户,愿意做善事、能做善事的人家越来越少。

而路边饿死的人却越来越多,阳金城里每日都有巡逻的衙役,把死在街上的人用车拉着运出城去。珍娘从陈狱官那处听说,一天多的时候光拉尸体都要跑两趟。

大灾之后极容易有大疫,随着灾情的严峻,便是阳金城的百姓也开始日渐惶惶。

终于,赶在中秋节前,朝廷委派的赈灾使到了阳金。

所有人都等着赈灾使的到来能改变这一现状,但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赈灾的各项措施是来了,却同想象的不一样。

赈灾使到阳金的第一天,便颁布了极严苛的法令,第一条便是告诉所有阳金本地百姓,一律不许在城内行善施粥。第二条则是驱赶城内所有流民,凡是在城内居无定所的人,一律轰出城外。

若说前两条还算能理解的话,第三条就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赈灾使命令从隔日起,阳金城全城所有商家必须全部开门营业,不管是酒馆饭店、布庄妓院,必须全部开门迎客。

为了更好的贯彻法令,赈灾使甚至调动了军营,持械的兵丁可比阳金府的衙役行动迅速,不到一天时间就肃清了城内所有的流民。

人是都清出去了,城内各大街巷也都仿佛恢复了往日的清净,但这种清净却处处透着危险。

得知这三道政令时,唐太傅摇着头连说了三个胡闹。

“防民甚于防川,他这么干是会出大事的。”

“一旦激起民怨,暴民四起,必将大乱。”

珍娘的铺子也开门了,但根本没人来买,便是以往日日必要饮酒的老主顾,如今也都紧着把钱花到紧要处。

流民虽看不到了,但市面上粮食的价格越发吓人,莫说米面,便是豆黍类的五谷都涨价到一升17文的高价。

虽家家铺子开张营业,但除了粮油店,其它商铺全都门可罗雀,全然不像即将迎来中秋佳节的模样。

十四日早上,阳金城外出现暴民的消息不胫而走。消息传来时,齐程墨正巧在珍娘店里,前些日子他忙着施粥赈灾,有些日子没来珍娘家了,如今府衙不许民间施粥救济,他也空了下来。

其实齐家在阳金的产业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但毕竟齐家产业遍布半个丰朝,此处受灾虽有影响,但不至于伤筋动骨。

看到阳金城里如今流民的惨状,两人都有心做些事情,碍于政令也只有无可奈何。

珍娘脸色阴沉,语气中带着丝愤懑:

“前日我出城去看了,东门外死了十几个,连尸身都没有人收。”

齐程墨亦点头:“这已是这些天的常事了,饿死、病死的流民越来越多。”

珍娘低沉的叹了声,

“无人放粮救灾,除了饿死没有第二条路。”

“该杀的,作为赈灾使,他竟搬出这种政令。”

齐程墨愤愤的在桌上凿了一拳。珍娘忙按住他的胳膊,撇眼看了一下门外,低声道:

“你小声些。”

赈灾使不许城内人施粥的理由很简单,无人施粥流民在此处讨不到食物,自然会离开这里寻找其它能吃到东西的地方。

所以新政令一颁布,阳金城里便肃静了很多,看上去着实很有成效,但实则是最掩耳盗铃的办法。

灾民在阳金讨不到吃食,自然会离开,但这并不是说灾民没了,而是阳金没有灾民而已,而真正的灾民还在,并未消失。

同时由于没人施粥做善事,注定会造成更多人没了性命。

这般昏聩的政令,稍有见识的人便知其中的危害,但偏偏朝廷派来的“赈灾使”不以为意。

“这种昏聩的政令,”齐程墨伸手指了指头顶,“误国误民。”

珍娘责难的看了齐程墨一眼,心中同样有气,却也无可奈何。

因为这次来阳金的赈灾使,便是如今依旧圣眷正隆的三皇子。几年过去,他养尊处优、喜好奢靡的性情未改,甚至更加变本加厉。

他被皇帝派到阳金赈灾,除了这道草菅人命的政令,再未颁布更多,日日除了在河上饮酒作乐,再无其它正事。

“昨日那位才从我店里搬了二十斤的酒坛走。”

珍娘以前给三皇子送酒,那是唐琛变相的照顾她的生意,是买给给船上的兄弟喝的,而如今的酒,全都进了三皇子和他豢养的小倌的嘴里。

珍娘不愿自己用心做出来的佳酿都进了这种人的肚子,却也无可奈何。如今阳金城的百姓,无人不知他这癖好,他放肆到就连断袖之癖都不愿再遮掩了。

珍娘又想起那夜他男扮女装的阴翳模样,现在不知道他会闹成什么样子,唯一庆幸的是,太子自从圈禁脱身后,越发能为善才,为同太子争夺势力,三皇子不得不放开唐珏的手脚。

三皇子如今能有这等权势,全指望的是皇帝对贵妃和他的偏爱,他手下能干的人不多,唐珏是最受器重的。

这次赈灾,唐珏并未同行。

珍娘便是念着他,却也觉得他不在反而更好。

只是有时她会想,若是唐珏跟来,三皇子是否能收敛些,或者不会使用这般粗暴的政令,那些遭灾的流民日子兴许能舒服些。

虽然预感到会出事,但珍娘没想到会这么快,仅仅隔了一天,中秋节这天晚上,暴民冲城的消息便传遍了阳金。

据去过城外的刘大哥讲,这半个月城外死的人越来越多,但阳金终究是最繁华的,四面郡县涌来的灾民源源不断。

大量的灾民聚集在城外,随处丢弃的尸体很快便招来瘟疫。

最开始不过零星的几个人,但缺食少穿的流民根本没有药,仅仅半个月,城外两处最大的流民营便病倒了一大片。

乱子是从中秋节早上闹起来的。

因着过节,城里有几家大户人家良心未泯,在城外搭建了粥棚,这样既不违反三皇子的政令,又能解决一些灾民的困境。

更何况这日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本是团圆的日子。

但谁能想到,粥棚搭起来不过一个时辰,就有府衙的兵士前来驱赶,竟连城外施粥都不允许。

粥棚的户主好声商量,但兵士们还是掀了人家的棚子,毁了熬好的粥,而当时正好有位老妇人,给自己的孙子讨要了一碗粥。

她的小孙子刚几岁,被一同逃荒的人传染了瘟疫,又饿又病几天未吃过饱饭,眼瞅着到嘴的粥被毁了去,哭嚷间背过气去竟再也没缓过来。

在场的众人见了无人不难受,无人不悲切,可兵士们却没有丝毫怜悯,甚至讥讽他们都是该死的贱民。

众怒不可犯,众欲不可轻,兵士们的所言所行终于激起了民愤,原本这处就聚集了不少灾民,人多激愤下原本压抑许久的愤怒终于爆发。

暴民汹汹、民心如沸。

灾民们夺了兵士的军械,绑了他们的胳膊,一路推搡着杀到了城门边。

虽然提前得了消息关闭城门,但城门外的灾民很快便纠结于一处,从流民变成了暴民,那几个兵士也被暴民们杀了泄恨。

暴民不同于流民,一旦控制不住便会演化出大的动乱,而动乱若是再闹大了,那将变得更严重。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叫造反,还有个名字叫农民起义。无数的历史书告诫,只要战争风起,遭罪倒霉的首先便是普遍百姓。

阳金城一旦被暴民冲破,任何人都别再想有安稳日子。消息瞬间便传了出去,阳金城里的百姓们,也开始变得不安起来。

但三皇子比珍娘想象的还要残暴,暴民暴动的第二天,停驻在阳金城五十里外的金厢军便赶到了阳金城。

一夜屠杀,城外的暴民被斩了七七八八。

但此处虽说镇压下去,可一处闹处处闹,九月初时,阳金所在的禹州暴乱四起。

五一假期过完了,整个一个累~

作者有话说

第59章 第 5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