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写给十六年的无名书 > 第64章 第 64 章

写给十六年的无名书 第64章 第 64 章

作者:许端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0 17:18:08 来源:文学城

翻过大桐山后,羽昆领着四名子弟一直行至深夜才到达离大桐山最近的村邑。在远远看见村邑时,一人加快步伐,提前进了村子。

等羽昆到达村口时,邑长已站在村口迎接。夜已深,稍作寒暄,邑长便领羽昆等人到达下榻处。住所床已铺好,饭菜热水也已备好。小村小邑,条件简陋,邑长甚觉过意不去。

此次在大桐山中两月余,中途羽昆找这邑长补充过两次补给,知道他最是小心谨慎,直道如此便好,又说明日一早还有事情要与他商议。邑长口里连称不敢,到底是先回去了。

邑长走后,羽昆坐下,让四子弟中领头之人,名不病者招呼另三人一起吃饭。羽昆坐上首,其余四人不敢正坐,侧身坐了一半席子。

羽昆看他们这副样子,道:“如今又不是在吕良,你们不必如此。端正坐好,劳累一天了,吃饭时候又何必如此辛苦?”

她如此说,四人才稍微坐正了些,把饭吃了。

深夜吃饭,羽昆其实没有多大胃口,只略吃了两口饭和肉,骨汤倒是喝了一碗。吃过饭,她起身往外走,四名随从放下碗便要随着起身,羽昆止住他们,道自己只到门口站一站。

她站在门口,向四周眺望,黑暗之中,除了近处的房屋树木,稍远一点便什么也看不清。

她想起季说的深夜看见一片红光的话,便注意向东南方望,可是东南方一片黑黢黢。她走出屋檐下,向前走几步,转身,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望了一遍,除了一片黑暗,哪里有季说的那片红光呢?

她心里琢磨。不病在前面行礼报他们饭已吃完,羽昆嗯了一声,走回屋内,洗刷一番便睡下了。

第二日一早,她被屋外孩童的笑闹声惊醒。这两个多月羽昆有些过于劳累,此时虽醒了,却还有些懒洋洋不想动。窗外,传来随从驱赶孩童的声音,她又躺了一时便起来了。

走出房门,守候在门口的两人向她行礼。洗漱水和早餐已经备好,羽昆洗漱完坐下吃早饭,不病向她报告邑长一早过来,见她还没起,等了等又回去了。

羽昆吃过饭,正要派人去请邑长过来,邑长已从客舍人处得知羽昆已经起来的消息,赶了过来。

羽昆请邑长入座,略问了问耕种事宜和村内情况。这些情况邑长昨晚便在心里过了一遍,早上又再核验了一遍,故而此时侃侃而谈,将羽昆所问一一详细道明。此邑便是柳邑。因村内多植柳树,春日万千枝条茸茸,故取此名。

此邑距离羽昆他们翻过来的大桐山岗地直线距离不过七八十里左右。是附近几邑中距离大桐山最近的一个村落。问完了春耕事宜,羽昆又问往来人员情况。邑长道这两月正是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在田地里劳动,没有闲杂人员往来走动。

“大桐山上,可见到有姜寨人下来?”羽昆又问。

邑长摇头道没有:“自去年秋收,村里几个年轻男人听了大桐山中有玉矿之事,结伴进山去挖矿,却至今一去不返之后,村里人没人敢再进山了,又是农忙时候,都老老实实在家下地。大桐山上,这两个月来也未见有什么人下山。”

羽昆便问起村里近来是否有两人从大桐山回来的,将季告诉她的那两个人名说了出来。邑长想了想,道此村内没有这两人,可能是附近其他两邑之人,又问羽昆是否要派人去两村询问。

羽昆点头,道若找到两人,将他们带来见她。邑长应了,又略坐了坐,便告辞出去,自派两组人去附近两邑查访询问。羽昆便在客舍内等候。

中午刚吃过饭,邑长便将人带了过来。这二人果然是附近村邑的,另两邑邑长听说羽昆在此,又听说羽昆在找人,便一同过来了。三位邑长一同向羽昆行礼,羽昆还了礼,将她要寻找这两人的缘故大致说了说,然后请三位入座。

那二人带到面前,羽昆细细询问了两人自入山到出山的过程,尤其仔细问了在山谷中开山挖石时的情景。两名村人初时有些战战兢兢,一来一往问答多了,才稍稍镇定下来,将他们所亲历的一一说明。

他们所说,与季所言虽稍有出入,但大体上对得上。羽昆问完后,向三位邑长道情况已明了,她无暂无其他问题。

那两位村人退了出去,羽昆正色向三位邑长道:“如今这些村人入大桐山到底是受谁蛊惑暂时还不能断言,但是大桐山中驻有姜寨黑甲军却已是事实。尔三邑距离大桐山不远,当密切留意大桐山情形,但有异动,立即报你们城守,不要延误。同时看管好村人,不要再有人受蛊惑进入山中。”

三位邑长均肃言应了。羽昆道她打算明日一早动身,启程返回吕良。三位邑长深留她再多住几日,羽昆婉拒了,三人只能作罢。

第二日一早,羽昆五人即启程。三位邑长一直送出一里地,才在羽昆力劝下止步。告别三位邑长,羽昆等人加紧步伐,朝吕良城方向而去。

数日后,她到达犀城,将大桐山中驻扎有姜寨黑甲军的情况说了,又建议犀城守派人到大桐山下各村邑通知此情况,又嘱咐城守,一旦接到村邑报有情况,需立即上报。犀城守应了。羽昆修整一日,于次日再次启程,向郑城而去。

将近月余,羽昆五人终于回到吕良城。吕良城位于大江北岸,其所在百里内外,水道纵横,阡陌交错。充沛的大江距离吕良城不过百里,日夜向东流淌。大江两岸,自西向东绵延着羌族大大小小的城池村落。

这里,便是羌族繁衍生息之本部。

此时羌地上下,田地稻禾正翠绿,每当有风吹过,无边无涯的稻田随风高低起伏,阳光下闪耀着绿色的光。吕良就坐落在这片绿色波浪中的一处高地上。

羽昆到达吕良后没有立即进城,而是先在一处村邑中歇下。过了两日,天空下起蒙蒙细雨,更换了装束的羽昆和四名随从随进出城人流一起,进入了吕良城。

吕良城,一片绿色中的褐色城池。当年城池建成之时,四方之族皆惊艳羡慕。然而,百十年风吹雨打之下,当年闪耀的城池早已变得古朴。

尤其在近十数年姜寨王城崛起,纵使是最衷心,最以吕良城自豪的羌人,见过姜寨王城之后都不得不承认:不论规模还是热闹繁华,甚至城墙的高度与厚度,如今的吕良城都逊色于姜寨王城。

然而,城池的新旧有什么关系呢?吕良,纵使她古朴甚至老旧,纵使她如今不如姜寨王城,她仍然是羌人心中那最热闹,最繁花似锦的所在。

吕良很美。虽然城墙,街巷,甚至人家的墙壁都随着移转的日月和风雨变成了褐色。可是这褐色从不让吕良人和羌人觉得沉闷。

春日里,桃杏花灿烂无度,正需吕良城古朴的褐色来收敛;夏日里,榴花红得灼心,吕良城四壁城墙及人家屋檐墙壁投下的阴影,可让人清凉;秋日里,树树金黄,吕良的古朴唤醒人的愁思与诗意;冬日里,一场又一场大雪下来,吕良的褐色底调,叫人心安。还有什么颜色,能比白雪和褐地更能代表明年的丰收?

羽昆,正是在这样的吕良城内成长,长大。

沿着大路,从东门入,这条大路一直通向城台。城台以黄土垒制,底部以大小均等石块封边,高约三丈,是吕良城内最高的建筑。

下临一片广场,以台阶连接上下。城台之上筑屋宇,为羌族族长议事,居住及三公行事之所。

东西城门内,为工匠工肆,市场,及匠人,商人居住之所;北城门内,为下层属吏及各府中家人居住之所;南门内,则为三公,八部长老及羌族长旁系亲属及百姓居住之所。

羽昆从东门入城。东门内人声嘈杂,人流如织。她身穿红褐色单衣,沿着大路一直往城台走去。穿过两排茂密树荫,嘈杂的市声被隔绝在外,城台下守卫注意到随从的身影,正要开口喝问,走在羽昆身前的不病出示了腰间的玉牌。守卫低头向羽昆行礼,羽昆沿之形台阶拾街而上。

这是正殿后一处小院落。羽昆端坐在正房内,垂目看着眼前的水碗,四名子弟分两边站立在门外。门窗所投下的光影逐渐发生偏移,当光线由白转红之后,从门口侧面出现一个青年女子,进来向羽昆行礼并道:“大母请您过去。”

羽昆随即起身,随此女从侧门出院落,过走廊,最终到达一间空旷大屋之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