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想干掉老大上位却被听见了心声 > 第4章 第 4 章

想干掉老大上位却被听见了心声 第4章 第 4 章

作者:一页粥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25 13:14:49 来源:文学城

“昨儿个夜里,你们师傅的病情突然加重了。”

吕婶年纪大,又没功夫,哪怕有常年干活打下的结实底子在,也有些追不上几个健步如飞的年轻人。但她还是提着一口气,勉强缀在他们身后,气喘吁吁地说起如今的情况。

“眼见着他就要……诚子有心叫你们再去陪伴最后一程,可压根找不到人!阿元,你们几个上哪去了?”

诚子就是他们师门的大师兄。

被叫做“阿元”的女人勉强笑了下,说:“城里找不到营生做,就想着出去瞧瞧……师傅现在怎样了?”

吕婶叹气,“开始清醒了一会儿,而后就睡过去,到我出来找你们的时候都还没醒。”

几个弟子垂头丧气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阿元用指甲掐了下手心,深深吐出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师傅吉人自有天相,肯定不会有事的。”

像是在宽慰吕婶和师兄弟们,又像是在宽慰自己。

刻骨刀开的武馆开在离城门不远的东城区。

这边三教九流混杂,几乎成了沧州的贫民窟,偏偏官方的驿站和运河码头在此,不少远近客商旅者在沧州歇脚都会选在此处,这些待几天就走的肥羊们,越发助长了此地坑蒙拐骗者的滋生。

沧州地理位置好,紧邻运河,南北往来要去京城的,大多要经过此地,偏偏这边的管理又远不如京城那般严明,自前朝开始,就已经是有名的下九流集散地。

是旁人一听你祖籍沧州,都要退避三舍,怕自己挨宰的程度。

官府不是没管过,但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大多走个形式,出了事再处理。若上头有要求了,就定期抓一批人下狱,象征性地表示自己有在处理了,并非懒政。

基本没在解决问题。

但这也不能全赖官员不管事。他们即便要管,面对这么一滩浑水,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时不时要担心自己不经意招惹一身骚,凑合凑合平安度过任期得了,无为也比丢命强。

——至少在刻骨刀选择把武馆开在此地前,沧州都是这么度过一年又一年。

十多年前,刻骨刀退隐后,大江南北兜兜转转一圈,最后还是选择回老家沧州,做自己幼时最向往的武馆师傅。

刻骨刀这名头听着像是什么邪恶杀手,但其人相当侠肝义胆,不过因他佩刀名为“刻骨”,本人又不爱将姓名挂在嘴边招摇过市,久而久之,世人便以刀名称呼他。

但他的真名其实相当普通,就叫做王福。

江湖闯荡二十载,王福结下的善缘多而仇家少,知道他决定开武馆后,朋友们纷纷出资,帮了不少忙。而他在沧州扎根后,也依旧贯彻自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准则。

自然,刚开始这么做时,为他带来了不少麻烦。

刻骨刀为人相当低调,除非亮出刀铭,不然只怕没几人能认出他来。所以,彼时东城区不少混混流氓被他搅了好事,都一肚子火气地抄上家伙,准备给这不识好歹的武馆师傅一个教训。

然后就反被教训了。

可以说,整个东城区微妙的安定,都是被王福打出来的。

他的武功在江湖上算不得顶好,但这地方哪有什么高手,碰到几个正儿八经练过功的,王福都要起惜才之心,劝人来自己武馆好好进修一番。

久而久之,他竟成了东城区的“土皇帝”。

王福自然没有官瘾,只是要在东城区混,大家约定俗成地不会做得太过火,将事情闹到他面前。

毕竟,如果道理说不通,东城武馆的王师傅也略懂几分拳脚。

直到一年前,新任知州走马上任。

他本人是个奉行中庸之道的墙头草——简而言之,他最终做出什么决定,取决于谁最后见了他,又和他说了什么话。

因此,知州大人身边的同知是什么样的人就相当重要。

而同样新上任的同知,显然是个纯粹的官场老油条。

此人名作李宏义,今年不过四十出头,据说家里是某个京城大官的远方亲戚,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们老李家祖坟冒了一簇青烟,就将他这样的人也托举成了个小官。

他做官至今才五年,却比不少老资历都更圆滑,捞钱和糊弄上峰都相当在行。刚来沧州,就买下了当地一家富商的闲置宅院,将自己的妻子和几房小妾安顿了进去。

一年过去,他后院已经有了十几房小妾。

李宏义本人不是多大的官,架子却摆得很足,连自家小妾的远房亲戚都受了庇荫,狐假虎威地在大街上晃荡。

半个月前的傍晚,王福闭了武馆,打算去隔壁街的烧鸡铺子给自己徒弟加餐,不成想出门没几步,就瞧见个衣着花哨的流氓在拉扯卖花小姑娘。

那小姑娘才十二三岁,花骨朵一样的年纪,为了补贴家里才自己出来卖花,还专门挑在武馆附近的地方,就是想着在这不会有人来找茬。

但千算万算,任谁也没想到,真有人敢在王福面前找事。

王福如今年纪大了,身手已不似当年矫健,但对付个麻杆儿似的小流氓还是绰绰有余。将人制住,听小姑娘和围观群众七嘴八舌说了来龙去脉,王福想到此人到底没真做什么,就只是警告地将小流氓胳膊卸了又重新装上,放人离开。

谁也没想到,这一放,竟是放虎归山。

一行人回到武馆,却在门口看到个熟悉的身影。

是那卖花的小姑娘,她手里拎着个麻布小包袱,似乎是想进去,但踟蹰许久,门口的地都快踩反光了,也没挪动半步。

阿元问:“你怎么来了?”

小姑娘一个激灵,脸色红红白白转了好几番,最终下定决心般将包裹往门槛上一丢,转身撒丫子跑了。

吕婶莫名其妙,“这孩子……”而后几步上前捡起包裹,打开一看,“啊”了一声,赶紧将其塞进阿元怀里。

阿元不解地看了眼,而后立马合上,犹豫片刻,转身冲一旁的瘦高个青年说:“是银子……老四,你去还给她吧。”说着,就要将这烫手山芋抛给下一个人。

青年没接,目光沉沉盯着包裹,“为什么要还?师傅不就是因为她才……”

阿元呵斥道:“老四!”

青年抿了抿唇,不再言语,却依然不肯接。

背着弯刀的老五叹了口气,“师姐,先拿着吧,他们……那小姑娘家也安心些。”

阿元沉默片刻,拎着包裹跨过门槛,直接奔向后院。

王福醒了。

他瞧着精神头还不错,正被大师兄诚子扶起,一口一口喝着米粥。

“师傅……”

阿元脚下生风地冲到房门口,又莫名不敢进去,像那卖花小姑娘一般,被矮矮的门槛隔在外头,不知所措地望向里面。

她带着自己的四个师弟一夜未归,师傅和大师兄一定已经猜到什么了。

如果师傅知道,会不会责骂自己?会不会生气?会不会因为自己违背道义,所以气得加重了病情?

诚子冷哼一声,“还知道回来?我还以为你要带着他们几个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了!”

阿元臊红了脸。

她想要去劫道的想法,是和大师兄说过的。

诚子是师傅捡的孤儿,和王福的亲儿子没什么差别,也是最像王福的人,所以当即反对,并且严令禁止他们做这些没谱的事儿。

可阿元不服。

凭什么?凭什么师傅这样的好人,遭了难就得受着?

她又不是要取人性命,只是、只是“借”那些客商点钱——商人难道就是什么好东西?

用他们的“不义之财”来救师傅的命,不也算是给他们积德吗?

何况,纵使他们不是“坏人”,难道师傅就是吗?

阿元很快说服了自己,而剩下四个师弟,甚至不用说服,一听到是为了师傅,立刻什么也不管了,一致同意。

于是他们傍晚出城,一路上都在观察是否有合适的“肥羊”,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那看着平平无奇,也不知找镖师护卫的三人组上。

万万没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自己一个子儿没劫上,还挨了顿揍。

唯一的好消息是,那几个人是来杀李宏义的。

阿元知道,即便李宏义死了,也不能叫师傅好起来,可是……到底是个念想。

“你手上是什么东西?”诚子冷声问。

阿元哆嗦了一下,跨过门槛,将包裹放在桌上,蚊子哼哼似的答:“卖花小姑娘送来的,丢下就跑,没追上。”

诚子像是松了口气,又提起精神将她还有几个倒霉师弟上下扫视一圈,蹙眉道:“你们——挨揍了?”

几个师弟面面相觑,嘴巴像塞了浆糊,怎么都张不开。

说什么?说自己真的出去打劫了?还技不如人被反杀了?

最后还得是阿元出来主持大局,“……一点小事。我们本来是想出去看看能不能谋个营生,半道上碰见几个自称要来杀那狗官的人。”

她一边小心觑着师傅和师兄的脸色,一边缓缓道:“他们说,自己是艮楼的。”

听到“艮楼”两个字,王福放下了碗。

粥还剩了小半,随着动作在碗里晃荡一圈,险险落回原处,碗沿在小桌上磕出声响。

诚子皱眉,劝道:“您再喝点?”

王福摇头,示意他将桌子端走,而后抬头看向阿元,“你们是不是动手了,才落得这个下场?”

四人顿时成了鹌鹑,缩着脑袋,说不出话。

王福轻叹一声,“你们没出事,比什么都强。艮楼……他们名声虽比离恨天好些,却也不是咱们能轻易招惹的。阿元,莫要和他们牵扯太深。”

阿元想起自己还要给那个被叫做“十三”的女人送图去,一时犯了难。

这算牵扯吗?那几人虽然下手利索,但看着也不像什么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啊?

到底是有多年的师徒情分在,阿元眼珠子一转,王福就能猜到她又在琢磨什么事儿,当即道:“艮楼的问题,不在他们的杀手上。”说着,将本就中气不足的声音压得更加气若游丝,“他们冲李同知下手,极有可能是因为官场上的事,咱们江湖人掺和进去,就只有一个‘死’字。”

王福低咳几声,盖棺定论道:“艮楼的背后,是朝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