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弦上雪 > 第3章 第 3 章

弦上雪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昼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02:53:09 来源:文学城

太后寿宴,排场极大。王宫之内,灯火璀璨,丝竹盈耳,觥筹交错。

世家贵族,文武百官,皆是盛装出席。殿内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初弦随着父母坐在较为靠后的位置,低眉顺眼,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她今日穿着一身月白色的襦裙,发间只簪了一枚素银簪子,浑身上下再无多余饰物。

在这满堂珠光宝气中显得格外不协调,却也毫不起眼。

初洛云坐在她身旁,显然对这种场合极不耐烦,却又不得不强打精神,把背坐得挺直。

宴至中途,气氛愈烈。有世家子弟主动献艺,或赋诗,或作画,或舞剑,博取满堂彩,只为家族挣些脸面。

初弦安静地听着,看着,就如同一个置身事外的看客。

直到一位亲王笑着提议:“早闻初家小姐琴技不凡,深得琴中三昧。今日太后寿辰,不知初小姐可否奏上一曲,以助雅兴?”

一时间,不少目光都落在了初家这一席。

白盈月脸上掠过担忧,看向女儿。初成安则有些局促,不知该如何回应。

初弦在心中轻轻叹了口气。该来的,总会来。

她起身行了一礼,淡淡道:“初弦技艺粗浅,恐污太后及诸位贵耳。不过承蒙王爷抬爱,初弦便献丑了。”

宫人抬上琴案,奉上她惯用的玉琴。

初弦端坐于琴前,屏息凝神。片刻后,指尖落下。

她奏的是一曲《鹤鸣九皋》,取意清远高洁,不算特别应景,但也挑不出错处。

琴音自她指尖流淌而出,初时清越,如鹤唳云端;继而悠远,似遗世独立。

她没有炫技,却让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带着一种浑然天成的孤高与寂寥。

大殿渐渐安静下来。那些或好奇、或审视、或带着别样意味的目光,似乎都被这清冷的琴音清洗。

就连最浮躁的初洛云,也难得地静下心来聆听。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

太后微微颔首,面露赞许:“哀家许久未闻如此清透的琴音了。初家小姐,果然名不虚传。”

满座众人纷纷附和称赞。

初弦再次起身行礼,依旧平淡:“太后谬赞。”

她退回座位,垂眸坐下,仿佛刚才引起小小轰动的人不是她。她只想尽快结束这场宴会,回到她那个安静的小院。

然而,就在初弦抬眸的瞬间,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大殿最右侧,靠近殿门的那一排极其不显眼的座位。

那里坐着的大多是些远支宗室或地位不高的官员家眷。而在那一排人影中,她看到了一张有几分眼熟的脸。

苍白,清瘦,下颌线条紧绷。穿着洗得发白的靛蓝色旧袍。

和她一样,与周围的繁华显得格格不入。

而他坐得笔直,眼神低垂,望着面前的酒杯,仿佛周遭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

楼知寒。

初弦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这个名字。

是了,那日巷子里,她听见过别人叫他这个名字。

他竟也在这里。以一个如此……卑微不起眼的身份。

初弦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不到一息,便淡淡移开。

第三次了。她想,果然,还是个麻烦。

只是不知,这麻烦在日后会以何种方式,再度打破她平静的生活。

初弦端起面前的清茶,浅浅抿了一口,勉强将心底那一丝波动压下。

宫宴仍然继续着,歌舞升平,言笑晏晏。

宫宴的喧嚣如同褪色的画卷,在记忆里渐渐模糊。

初弦的生活很快便回归了固有的轨迹——玉琴、庭院、以及那份凝固的宁静。

那一晚的琴音、太后的赞誉,乃至大殿角落里那个模糊的人影,都没有在她心中留下太多痕迹。

若要说有什么不同,便是母亲白盈月似乎更安心了些。仿佛女儿那日的表现,足以证明她即便不依仗联姻,也能凭技艺获得一丝立身的体面。

系统始终沉寂着,让初弦感到安适。她享受着初家这份与世无争的安宁,连带着对那个不成器的哥哥初洛云,也多了几分难得的宽容。

这日,初弦正在院中梧桐树下抚琴,琴音淡淡,与风中树叶的沙沙声混在一处。

初洛云似一阵风般从外面卷了进来,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烦躁。

他仿佛只被困在笼中的兽,在回廊下毫无目的地踱步,靴子踩在木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扰乱了这一隅的清静。

琴音不停,初弦连眼皮都不想抬一下。她早已习惯了哥哥这般模样。

初洛云踱了几个来回,终于忍不住,隔着窗朝里喊道:“妹妹,你可知城南哪家书铺的笔墨纸砚好些?要……要实惠些的。”

琴音顿了顿。这倒是个稀奇问题。初洛云向来只关心马球、投壶和哪家酒肆新来了胡姬,何时对笔墨纸砚上了心?

而且……还实惠的?

“哥哥要习字?”她随口问了一句,指尖依旧流淌着不成调的琴音。

“呃……算是吧。”初洛云含糊其辞,神态有些别扭,“有个……呃,以前认识的人,似乎在这方面有些门路,想问问。”

“哦。”初弦不再深究。哥哥的交游广阔,三教九流皆有,有个懂笔墨的“旧识”也不足为奇。

她心思大部分还在琴上,只依着模糊的记忆答道:“似乎听人提过,南市‘翰墨斋’的东西价格还算公道,品类也全。哥哥可以去看看。”

“翰墨斋……知道了。”初洛云得了答案,像是终于完成了任务,又一阵风似的走了。

初弦的琴音继续,并未将这段小插曲放在心上。

哥哥的旧识与她何干?那些与他往来的人,多半也是些不着调的纨绔或市井之徒,她连名字都懒得记。

她不会知道,初洛云口中那个“以前认识的人”,正是那日雨中巷内,以及宫宴角落里的楼知寒。

初洛云虽顽劣,却并非全无眼色,那日宫宴,他也瞥见了坐在最末席的楼知寒,联想到之前听闻的关于这位远支庶子处境艰难、偶尔会替人抄书换钱的传闻,才动了心思。

他最近在银钱上有些拮据,又不敢再向家里伸手,便想着找些“门路”弄点钱,楼知寒这类看似有才学又急需用钱的人,在他眼里正合适。

问笔墨铺子,不过是他的一个由头,想侧面打听下行情,免得被糊弄。

这些背后的盘算,初弦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

于她而言,那两次偶遇中的身影,早已模糊成了背景板的一部分,如同路边的石子,存在,却引不起任何关注。

即便那身影曾短暂地与“麻烦”二字关联,也很快被她追求平静的本能过滤掉了。

世间纷扰皆外物,唯有琴音慰心。

初弦调整了一下呼吸,指尖力道微变,一段清越的琴音流淌而出,将方才那些干扰彻底驱散。

庭院的阳光正好,梧桐叶的影子斑驳摇曳。

一切,仿佛都还是原来的样子。

初洛云终究还是去了翰墨斋。

他不学无术,但世家子的眼光尚在。只略略一看,便知妹妹推荐的这家铺子确实不错,货色纯正,价格也实在。

他心中有了底,转头便通过些七拐八绕的关系,寻到了楼知寒的住处——位于城西一处偏僻陋巷的窄小院落。

那日午后,初洛云揣着些许银钱,大摇大摆地敲响了那扇斑驳的木门。

开门的正是楼知寒。

他见到门外站着的是初家那位名声在外的纨绔公子,眼中很快闪过一丝讶然,随即又恢复了往常的沉寂。

于是他侧身请初洛云进来。

院子狭小,但收拾得异常整洁,与院外的破败形成对比。

墙角堆着些捆扎好的书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药草气。

“楼……楼兄,”初洛云有些不自然地拱了拱手。

他平日结交的都是斗鸡走狗之辈,难得与这等清贫却自带一股沉稳气度的人打交道。

“听闻楼兄学识渊博,尤擅书法,小弟近日偶得几本古籍,想请人誊抄备份,不知楼兄可否……”

楼知寒沉默地听着,目光在初洛云那身价值不菲的锦袍上停留一瞬,又落在他略显局促的脸上。

他没有立刻答应,只是淡淡道:“初公子抬举。不知是何古籍?对笔墨用纸可有要求?”

初洛云哪里真有什么古籍,不过是借口罢了。他含糊道:“就是些……常见的经史子集,楼兄看着办就好,用度自然由我承担。”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个不大不小的银锭,放在院内深灰的石桌上,“这是定金。”

那银锭的份量,远超寻常抄书的酬劳。

楼知寒看着那锭银子,眼神深处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需要钱,无论是为了维持生计,还是为了那个深埋在心底、几乎无人知晓的念头。

于是没有拒绝,只是点了点头:“可。时限?”

“不急,不急,楼兄慢慢抄便是。”初洛云见他收下银子,不禁松了口气,又寒暄几句,便借口有事,匆匆离开了这让他感觉有些压抑的小院。

楼知寒站在院中,目送初洛云的身影消失在巷口,良久,才缓缓拿起那锭银子。

指尖触及冰凉的金属,他的嘴角几不可察地的沉了一分。

他如何看不出初洛云此举并非真心慕才,更像是一种别有目的的交易?

但他别无选择。

他将银子收起,转身回到屋内那方简陋的书案前,磨墨,铺纸。

既然接了,便要做好。

日子依旧不紧不慢地流淌。

初弦偶尔会想起哥哥那日打听书铺的事,但见初洛云之后并无异常,依旧早出晚归,便也抛之脑后。

她最近迷上了一首失传已久的古琴曲谱残卷,每日里大半时间都耗在推敲指法和意境上,心无旁骛。

这日,她正在琴房尝试一个繁复的按音,初洛云又兴冲冲地跑了进来,这次手里拿着一个崭新的锦盒。

“妹妹,你看哥哥给你带了什么?”他献宝似的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套品质上乘的徽州墨锭和一套狼毫笔,“喏,多谢你上次指点,哥哥赚了笔小钱,特地给你买的!”

初弦瞥了一眼,那墨锭纹理细腻,松烟清香隐隐,笔毫饱满锋锐,确是好东西。

她不在意这些身外之物,但兄长的心意,她还是领的。

“多谢哥哥。”她眉眼比往日柔和了些许。

“嘿嘿,你喜欢就好。”初洛云见她没有嫌弃,很是高兴,又絮叨了几句“那朋友”办事牢靠,抄录的字如何如何工整漂亮,倒是省了他不少事云云。

初弦漫不经心地听着。

哥哥口中的“朋友”,她自动归入了那些与他往来密切的、同样不务正业的狐朋狗友之列。

至于抄书……或许是他哪个落魄了的旧识吧。她并未将此事与许久前那两次模糊的偶遇联系起来。

毕竟,这世间的落魄书生,又何止一个。

她接过锦盒,随手放在琴案一角,注意力很快又回到了那艰涩的琴谱上。

那套品质不俗的笔墨,于她而言只是哥哥不知从何处弄来的、一份还算合用的礼物而已。

她不知道,在城西那个小院里,有人正在一昏暗的灯火,一字一句,极其认真地誊写着或许从未存在过的古籍。

笔锋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与初弦指尖流出的琴音。

在暮和339年的这个夏天,存在于同一座城池的不同角落,互不相闻,亦无交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