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夏末遇见旧时光 > 第2章 琴音伴月,心动一夏

夏末遇见旧时光 第2章 琴音伴月,心动一夏

作者:作家张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1 21:20:40 来源:文学城

夏末的余热还没完全退去,傍晚的风裹着梧桐叶的清香吹进教室,刚放学的喧闹还没散尽,李小雨就抱着一沓画纸坐在座位上,指尖在空白画纸上轻轻划着——她在琢磨联欢会背景板的细节,想着要把陈瑶说的“有中秋氛围”和张宇提的“贴合歌曲温柔感”揉在一起。 “你看这样行不行?”她忽然想起什么,转头把画纸推到张宇面前,上面用铅笔勾了个轮廓:一轮圆月下,教室的窗户亮着暖灯,窗边摆着台电子琴,琴旁还站着两个模糊的身影,“到时候你弹琴,陈瑶唱歌,我就把这个画到背景板上,灯光打上去应该会很软。” 张宇的目光落在画纸上,指尖轻轻碰了碰那两个并肩的身影,耳尖悄悄泛了红:“挺好的,就是……要不要把月亮画得再圆一点?中秋嘛。”他说着,从笔袋里拿出支铅笔,小心翼翼地帮她把月亮的弧度修得更饱满,笔尖偶尔碰到她的指尖,两人都顿了一下,又飞快地移开目光。旁边的陈瑶抱着歌词本凑过来,刚好撞见这幕,故意打趣:“哟,你们俩讨论得挺认真啊,都快把我这个主唱忘了!”李小雨的脸颊瞬间热起来,慌忙把画纸收回来,张宇则清了清嗓子,拿起电子琴谱转移话题:“先练一遍旋律吧,看看哪里要调整。” 电子琴的声音很快在教室里响起,是《小幸运》的前奏,比原曲慢了半拍,温柔得像傍晚的风。陈瑶跟着旋律轻轻哼唱,李小雨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手里握着画笔,却没再动笔——她的目光落在张宇弹琴的手上,指尖在琴键上跳跃,手腕偶尔抬起,袖口露出一小截之前被颜料蹭到的痕迹,是上次她不小心弄的,他却没洗,说“像画里的颜色”。练到副歌部分,陈瑶突然停下来:“不对不对,这里的调子太高了,我得降个key。”张宇点点头,手指在琴键上重新找音,试了两次后,抬头问李小雨:“现在呢?会不会太沉?” 李小雨回过神,连忙点头:“不会!这样和背景板的感觉特别搭,就像……就像月亮慢慢升起来的样子。”她一边说,一边拿起笔,飞快地在画纸上添了几笔——给电子琴旁的身影加了件校服外套,和张宇身上的那件一模一样。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放学后的教室都亮着灯。陈瑶对着镜子练台风,偶尔忘词,就拉着李小雨一起背;张宇把琴谱改了又改,连呼吸的节奏都标在旁边;李小雨则一点点把背景板画完,从月亮的光影到窗户上的花纹,连窗边身影的发梢都画得格外细致。有天晚上练到很晚,外面下起了小雨,李小雨收拾画具时,发现自己没带伞。正发愁,张宇突然递过来一把黑伞,伞面上还贴着个小小的银杏叶贴纸——是之前她画给他的图案。“我家离得近,跑回去就行。”他说着,把伞塞到她手里,拿起自己的书包就往门口走。 “等等!”李小雨叫住他,从画袋里拿出张便签纸,飞快地画了个举着伞的小人,塞到他手里,“路上小心,明天见。”张宇捏着便签纸,脚步顿了顿,转身时,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明天见。” 联欢会当天,教室被灯笼和彩带裹得暖融融的。轮到他们三个上场时,李小雨抱着背景板站在舞台一侧,陈瑶握着话筒走到中间,张宇坐在电子琴前,指尖轻轻放在琴键上。音乐响起的瞬间,李小雨慢慢展开背景板——圆月下的教室亮着灯,电子琴旁的两个身影并肩站着,发梢还沾着细碎的月光,和舞台上的他们,刚好重合。琴声还没落下,台下就响起了细碎的掌声,陈瑶笑着鞠躬时,李小雨悄悄把背景板往舞台中间挪了挪,想让更多人看清画里的细节。转身时,刚好对上张宇望过来的目光,他的指尖还停在琴键上,眼神里带着点她没见过的亮,像是落了星星。下台时,陈瑶被几个同学围着夸歌声甜,李小雨趁机拉着张宇躲到教室后门的角落。“你看,他们好像很喜欢背景板。”她指着台下不时朝背景板张望的同学,语气里满是雀跃,指尖还沾着没洗干净的颜料,在路灯下泛着浅黄的光。张宇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又转回头盯着她的指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包湿巾,轻轻拉住她的手:“颜料蹭在手上会不舒服,我帮你擦。”他的动作很轻,指腹蹭过她的指节时,带着点温热的触感,李小雨僵了一下,却没躲开,任由他一点点把颜料擦干净。 “对了,”张宇擦完手,从书包里拿出个小盒子,递到她面前,“之前你说喜欢银杏叶,我找我妈学了折这个。”盒子里装着几片纸折的银杏叶,边缘还染了浅黄的颜料,和她画在伞上的图案几乎一样。李小雨拿起一片,指尖捏着薄薄的纸,心里软得像被温水浸过:“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 “上次你画背景板时,在旁边涂了好几片银杏叶。”他说着,耳尖又开始泛红,“我想着……以后秋天到了,我们可以一起去捡真的银杏叶,夹在你的素描本里。” 李小雨用力点头,把纸银杏叶小心地放进画袋里,刚想说话,就听到陈瑶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小雨!张宇!快来吃月饼呀!”两人对视一眼,忍不住笑了,并肩往教室走。教室里,同学们正围着月饼盒挑选口味,有人把灯笼的线调得更低,暖黄的光落在每个人脸上,连空气里都飘着甜香。陈瑶递过来两个月饼,一个豆沙馅,一个莲蓉馅:“我特意给你们留的!小雨爱吃豆沙,张宇上次说过喜欢莲蓉对吧?” 张宇接过月饼,又把自己的莲蓉馅换给了李小雨:“你吃这个,我记得你上次说想尝尝莲蓉的。”李小雨愣了一下,随即把豆沙馅塞回他手里:“我们一起分着吃,这样两种口味都能尝到。” 三人坐在教室的窗边,一边吃月饼,一边看窗外的月亮。月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李小雨的素描本上,她突然翻到新的一页,飞快地画了起来——画里的三人坐在窗边,手里举着月饼,窗外挂着圆月亮,旁边还添了几片小小的银杏叶。 “等开学了,我把这个画放进相册里。”李小雨把素描本递到张宇和陈瑶面前,“以后我们每次一起过节日,都画一张,好不好?”陈瑶立刻点头:“好呀好呀!下次元旦,我们还要一起表演节目!”张宇看着画纸上的身影,轻轻“嗯”了一声,在心里悄悄补了一句:不止节日,以后的每一天,都想和她一起记录。联欢会结束时,月亮已经升到了天空中央。张宇撑着那把贴了银杏叶的伞,送李小雨回家。路上,两人没怎么说话,只是并肩走着,脚步声和伞面偶尔滴落的雨声混在一起,格外安静。到李小雨家楼下时,她突然想起什么,从画袋里拿出片纸银杏叶,递给他:“这个给你,就当……就当谢谢你帮我擦手,还陪我练节目。” 张宇接过银杏叶,小心地夹进课本里,抬头看着她:“明天见。”“明天见。”李小雨挥挥手,转身跑进楼道,直到走到家门口,才偷偷趴在窗户上往下看——张宇还站在楼下,手里握着那本夹了银杏叶的课本,直到她朝他挥手,才转身慢慢走远。回到家,李小雨把今天的画放进相册里,又在旁边写了行小字:“中秋有月饼,有月亮,还有你们。”她摸着画袋里的纸银杏叶,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知道,这个秋天,会有比银杏叶更温暖的故事,在她和张宇之间,慢慢展开。中秋过后,校园里的梧桐叶落得越来越勤,每天清晨打扫卫生时,李小雨总爱捡几片形状完整的叶子,夹在素描本里。有天早读前,她正对着一片银杏叶描轮廓,张宇突然从抽屉里拿出个透明小盒子,轻轻放在她桌角:“我周末去公园捡的,比学校的更黄些。” 盒子里装着十几片银杏叶,边缘泛着暖金色,叶脉清晰得能看清每一根纹路。李小雨惊喜地拿起一片,刚想道谢,就发现叶子背面用铅笔写了行小字:“像不像你画里的颜色?”她抬头看张宇,他正假装翻课本,耳尖却红得明显,她忍不住笑出声,悄悄把这片叶子夹进了最常翻的那页笔记里。十月下旬,学校要办秋季运动会,李小雨报了女子800米,报完名就开始后悔——她平时很少跑步,一想到要在全校人面前跑,就忍不住紧张。午休时,她趴在桌子上对着报名表叹气,张宇看了她一眼,从书包里拿出张运动会赛程表,在800米那栏画了个小小的加油符号:“放学后我陪你去练,慢慢跑,不用急。” 接下来的两周,每天放学后的操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张宇拿着秒表站在跑道边,教她调整呼吸:“跑的时候别盯着脚尖,看前面,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李小雨刚开始跑两圈就喘得不行,每次想放弃,都能听到张宇的声音:“再坚持一百米,我带了橘子味的糖。” 有次练到一半,天空突然飘起细雨,李小雨想停下,张宇却从书包里翻出件一次性雨衣递给她:“雨不大,跑完这圈再走。”他自己没穿雨衣,就站在跑道边撑着伞,雨水打湿了他的校服袖口,却依旧认真地盯着她的脚步。那天跑完后,李小雨把自己的橘子糖塞给张宇,看着他剥开糖纸放进嘴里,心里比自己吃糖还甜。运动会当天,李小雨站在起跑线上,手心全是汗。她朝观众席望去,一眼就看到了张宇——他手里拿着矿泉水和毛巾,还举着个自制的小牌子,上面画着个跑步的小人,旁边写着“小雨加油”。发令枪响的瞬间,她跟着人群往前跑,跑到第二圈时,腿开始发酸,呼吸也乱了节奏,眼看就要被别人超过,耳边突然传来张宇的声音:“跟着我的节奏,吸——呼——” 她抬头看向跑道边的张宇,他正跟着她的脚步跑,手里还举着小牌子。不知怎么的,原本沉重的脚步突然轻快起来,她调整呼吸,一步步加快速度,最后冲过终点线时,张宇立刻跑过来,把矿泉水递到她手里,又用毛巾轻轻擦她额头上的汗:“跑得很好,比平时快了十秒。” 李小雨靠在他肩上,大口喘着气,看着他手里还没放下的小牌子,忍不住笑:“你这牌子画得也太可爱了。”张宇挠挠头,把牌子递给她:“给你,留着当纪念。”她接过牌子,发现背面还画了片小小的银杏叶,和之前他送的那些叶子一模一样。运动会结束后,李小雨把小牌子和捡来的银杏叶一起放进相册里,又画了幅她冲过终点线的画,旁边添了个举着牌子的小人。她把相册递给张宇看,他翻到最后一页,突然拿起笔,在画旁边写了行字:“下次运动会,我陪你跑。” 那天傍晚,两人走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脚下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李小雨踢着路边的银杏叶,突然说:“等冬天来了,我们一起去看雪好不好?我想画雪景里的操场。”张宇点点头,弯腰捡起片被风吹到脚边的银杏叶,递给她:“好,到时候我帮你拿画具,再给你带热奶茶。”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叶在他们脚边打转,李小雨握着手里的银杏叶,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不管是秋天的落叶,还是冬天的雪,只要身边有张宇,每一段时光都会变得格外珍贵。秋末的风带着凉意,吹得教室窗台上的绿萝叶子轻轻晃。李小雨把运动会那张“加油小牌子”夹在课本里,上课走神时,总爱偷偷翻开看——背面的银杏叶被她摸得边缘发软,像藏着一团温温的光。这天下午是美术课,老师让大家画“身边最温暖的场景”。李小雨握着画笔,脑海里先冒出来的,是张宇在跑道边举着牌子的样子,可转念一想,又想起他帮自己擦颜料时的指尖、递姜枣茶时的温度,笔尖顿了顿,最终在画纸上落下了新的轮廓:课间的教室,阳光从窗户斜进来,一个男生正帮女生整理画纸,女生手里握着半块橘子糖,桌角还放着个装银杏叶的小盒子。 “画什么呢?这么认真。”身后突然传来张宇的声音,李小雨手一抖,铅笔在画纸上蹭出道小印子。她慌忙用橡皮擦掉,转头时却撞进他的目光——他手里拿着调色盘,指尖沾着点浅黄颜料,像是刚调过银杏叶的颜色。 “没、没什么。”李小雨把画纸往怀里拢了拢,脸颊发烫。张宇却没追问,只是把调色盘递过来:“我调了点暖黄色,你画阳光的时候能用,比你之前用的颜色更软。”他说着,指了指她画纸上的窗户,“这里留块空白,等下我帮你画光斑,会更像真的阳光。” 那天美术课结束后,李小雨的画纸上多了圈圈软软的光斑,落在男生的校服袖口上,刚好和她偷偷画的“橘子糖”颜色呼应。她把画晾干后,没像往常一样放进相册,而是裁成了小卡片,背面写了行小字:“谢谢你的暖黄色”,趁放学人多,悄悄塞进了张宇的笔袋里。第二天早读,李小雨刚翻开课本,就发现抽屉里多了个东西——是个用银杏叶做的小书签,叶脉上用细笔写着“你的画,很暖”,边缘还裹了层透明胶带,防止叶子脆掉。她捏着书签,转头看张宇,他正低头读课文,可耳尖的红却藏不住,连握着课本的手指都轻轻蜷着。十一月中旬,学校组织去郊外的植物园秋游。出发前一天,陈瑶拉着李小雨收拾背包,一会儿塞包饼干,一会儿递瓶果汁,最后还神秘兮兮地塞给她个暖手宝:“晚上在植物园露营会冷,你和张宇可以一起用!”李小雨脸一红,把暖手宝塞回包里,却没真的想拿出来用——她更想试试,能不能和张宇一起在晚上看星星。到了植物园,导游带着大家逛了一整天:看了满架的紫藤花(虽然过了花期,只剩绿藤),认了几种叫不出名字的树,最后在一片银杏林里停了下来。满地金黄的叶子,风一吹就打着旋儿落,李小雨忍不住蹲下来捡,刚捡起片完整的,就被张宇拉住了手:“别蹲太久,地上凉。”他说着,从背包里拿出块小垫子铺在地上,“坐这儿捡,我帮你一起找最完整的。” 两人坐在垫子上,捡了满满一捧银杏叶。陈瑶举着相机跑过来,对着他们连拍了好几张:“你俩坐这儿,跟画里一样!等回去我洗出来给你们。”李小雨看着相机镜头,下意识往张宇身边靠了靠,他的肩膀轻轻碰了碰她的,像带着点阳光的温度。晚上露营时,大家围在篝火旁玩游戏。轮到李小雨唱歌,她有点紧张,刚开口就忘词,耳边突然传来张宇的声音——他没大声唱,只是在她旁边轻轻跟着哼,旋律稳得像之前弹钢琴时一样。李小雨跟着他的节奏,慢慢找回了调子,唱完时,篝火旁的掌声里,她好像听到陈瑶在偷偷喊:“般配!” 夜深了,大家都回帐篷睡觉,李小雨却没困,悄悄拉开帐篷拉链往外看。刚探出头,就看到张宇站在不远处的树下,抬头望着天。她轻手轻脚走过去,顺着他的目光往上看——满天的星星,亮得像撒了把碎钻。 “你也没睡?”张宇转头看到她,往旁边挪了挪,让她站到树下躲风,“这里的星星比城里清楚多了。”李小雨点点头,突然想起背包里的暖手宝,刚想拿出来,就感觉张宇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披在了她肩上——外套上带着他身上的温度,还有点淡淡的皂角香。 “别冻着了。”他说着,从口袋里拿出片银杏叶书签,是新做的,上面画了颗小小的星星,“给你的,纪念今天的星星。”李小雨接过书签,指尖蹭过他的手指,心里像被星星照亮了似的。她抬头看着他,篝火的光落在他脸上,连睫毛的影子都软软的。那天晚上,他们站在树下看了很久的星星,没说太多话,却觉得比任何时候都亲近。回帐篷前,李小雨把暖手宝塞给张宇:“明天早上会冷,你拿着用。”他没推辞,只是笑着说:“明天我帮你拍银杏林的照片,早上的阳光照在叶子上,会很好看。” 第二天清晨,李小雨果然在银杏林里看到了张宇——他举着相机,正对着一片沾着露水的银杏叶拍照。阳光从他身后照过来,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满地金黄的叶子上。李小雨悄悄走过去,从背包里拿出素描本,飞快地画下了这个画面——画里的男生举着相机,阳光裹着他的肩膀,旁边还落着片带露水的银杏叶。秋游结束时,陈瑶把洗好的照片递给他们——有两人坐在银杏叶上捡叶子的,有篝火旁一起唱歌的,还有张宇帮李小雨拍的“银杏林晨光”。李小雨把照片和新做的书签一起放进相册,在最后一页写了行字:“秋天的星星和银杏叶,都不如你暖。” 回学校的路上,张宇坐在她旁边,手里拿着她画的“暖黄色教室”小卡片,轻声说:“下次美术课,我们一起画星星吧。”李小雨点点头,看着窗外掠过的银杏林,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这个秋天还没结束,他们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秋游回来后,校园里的银杏叶落得更密了,连教学楼前的小路都铺成了金色。李小雨每天早上都会绕路走这条道,弯腰捡两片完整的叶子,一片夹进课本,一片攒在透明罐子里——她想攒够一百片,送给张宇当纪念。这天早读课,语文老师让大家分享“最近最难忘的事”。轮到张宇时,他站起来,手里还攥着那片带星星的银杏书签,声音比平时稍响些:“上周去植物园,晚上在树下看星星,朋友给了我件外套,还分享了半块橘子糖。” 李小雨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低头盯着课本,耳尖却热得发烫。她偷偷抬眼,刚好撞见张宇望过来的目光,他的嘴角带着点浅淡的笑意,像把晨光揉进了眼里。等张宇坐下,她悄悄从笔袋里拿出颗橘子糖,剥了糖纸递过去,指尖碰到他的手心时,两人都飞快地收回了手,却在课桌下,悄悄把糖推来推去,最后还是一起分着吃了。十一月末的美术课,老师果然留了“星空”主题的作业。李小雨刚铺开画纸,张宇就把自己的调色盘推过来:“我调了钴蓝和银灰,画星星的时候加一点,会更亮。”他说着,拿起画笔,在她的画纸上轻轻点了几笔——细碎的银灰色点在深蓝色背景上,真的像缀在夜空里的星星。 “你怎么知道这么调?”李小雨好奇地问。张宇挠了挠头,声音轻了些:“我查了教程,想着……和你一起画,不能画得太丑。”这话让李小雨的脸颊又热了,她拿起画笔,在星星旁边添了片小小的银杏叶:“这样就像我们在植物园看到的星星了。” 两人并排坐着画画,阳光从窗户斜进来,落在画纸上。偶尔笔尖碰到一起,就相视一笑,继续低头调色。下课铃响时,他们的画刚好完成——两张画拼在一起,是同一片星空,左边画着带露水的银杏叶,右边画着举着相机的小人,像把秋游那晚的场景,完整地留在了纸上。转眼到了十二月,校园里开始筹备元旦晚会。陈瑶拉着他们俩,又想报合作节目:“这次我们排个小短剧吧!小雨写剧本,张宇演男主,我演女主的闺蜜,超有意思!” 李小雨有点犹豫,她从没写过剧本,怕写不好。张宇看出了她的顾虑,拍了拍她的肩膀:“没关系,我们一起想剧情,就写我们平时的事,肯定很真实。” 接下来的周末,三人约在图书馆写剧本。李小雨趴在桌子上,笔尖悬在纸上,半天没落下。张宇坐在她对面,递过来一杯热可可:“别紧张,就从你捡银杏叶开始写,比如……男主帮女主捡被风吹走的叶子,怎么样?” 这个提议让李小雨眼前一亮,她飞快地写起来:女主蹲在银杏树下捡叶子,一阵风把刚捡的叶子吹跑,男主追了两条街,把叶子捡回来,还帮她把叶子夹进透明罐子里。写着写着,她又想起运动会那天的场景,忍不住加了段男主举着加油牌,在跑道边陪女主跑步的剧情。张宇凑过来看剧本,手指轻轻点在“男主帮女主夹叶子”那段:“这里可以加个细节,男主在叶子上写句小字,比如‘一片叶子,一段时光’。”李小雨笑着点头,把这句话加了进去,心里却悄悄想:这哪里是剧本,明明就是他们的日常。元旦晚会前一天,他们在教室排练。李小雨坐在台下看,看着张宇穿着校服,念出剧本里“我帮你攒叶子”的台词时,突然觉得眼眶有点湿。陈瑶凑过来,戳了戳她的胳膊:“你看张宇,念台词的时候,眼睛都没离开过你,比演电影还认真!” 晚会当天,小短剧果然很受欢迎。当演到男主把攒够一百片的银杏叶罐递给女主,说“每片叶子,都记着和你一起的日子”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李小雨坐在后台,看着舞台上的张宇,手里紧紧攥着那个透明罐——那是张宇昨天真的帮她攒够的一百片银杏叶,每片叶子上,都写着一句小小的话,有“运动会加油”,有“美术课的暖黄色”,还有“植物园的星星”。晚会结束后,张宇找到她,手里拿着个包装好的小盒子:“元旦礼物,打开看看。”盒子里是个小小的音乐盒,上面画着片银杏叶,拧上发条,响起的旋律正是《小幸运》。“我找了很久,才找到这个带银杏叶的。”张宇的耳尖泛红,“以后听到这个旋律,就想起我们一起捡叶子、看星星、画星空的日子。” 李小雨抱着音乐盒,心里满是温暖。她从背包里拿出那两张拼在一起的星空画,递给张宇:“这是我的礼物,我们各拿一张,拼起来就是完整的星空。” 那天晚上,两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张宇帮李小雨提着装银杏叶的罐子,她抱着音乐盒,偶尔踢起脚边的小石子。走到李小雨家楼下时,张宇突然说:“明年秋天,我们还去植物园看银杏叶,好不好?我帮你拍更多照片,攒更多叶子。” 李小雨用力点头,看着张宇眼里的星光,忍不住说:“不止秋天,春天我们去看樱花,夏天去看荷花,冬天去看雪,好不好?” 张宇笑着答应,从口袋里拿出片新捡的银杏叶,递给她:“一言为定,这片叶子,就当我们的约定。” 李小雨接过叶子,小心翼翼地夹进音乐盒的盒子里。她知道,这个冬天,有音乐盒的旋律,有攒满一百片的银杏叶,还有和张宇的约定,往后的每一段时光,都会像这片银杏叶一样,温暖又珍贵。元旦过后,校园里的年味渐渐浓了起来。教室后墙的黑板报被重新画过,边角添了小小的红灯笼,李小雨还在角落补了片金色银杏叶——她说要把秋天的暖,留到冬天里。放寒假前最后一天,老师让大家把书桌收拾干净。李小雨翻出抽屉里的透明银杏叶罐,刚想放进书包,张宇突然递来个厚厚的信封:“给你的,寒假里再拆。”信封上贴着片干花银杏,边角用红绳系了个小蝴蝶结,摸起来软软的。 “是什么呀?”李小雨晃了晃信封,没听到声音。张宇却往后退了退,耳尖泛着红:“别晃,拆了就知道了,记得每天看一页。” 寒假第一天,李小雨拆开信封,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信纸,每张纸上都画着小画:第一张是运动会上的加油牌,第二张是植物园的星空,第三张是美术课上的星空画……画下面还写着小字,比如“今天记得喝热奶茶,别像上次一样忘带围巾”“如果下雪,别去楼下堆雪人太久,手会冻红”。原来张宇提前画了三十张,每天一张,刚好够她看整个寒假。李小雨把信纸按顺序夹进素描本,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翻到当天的页数,看着画里的场景,好像张宇就坐在对面,跟她讲着当天的小事。正月里真的下了雪。李小雨趴在窗边,看着雪花飘落在院子里的银杏树上,突然想起和张宇的约定。她拿出手机,拍了张雪景发给张宇,没过几秒就收到回复——是张宇家楼下的雪景,配着一行字:“明天要不要一起去公园?我带热可可,你带画具。” 第二天见面时,张宇果然提着个保温袋,里面装着两杯热可可,还裹着厚厚的围巾。公园里的雪没被踩过,白茫茫一片,李小雨蹲在雪地上,刚想画雪景里的长椅,张宇突然把自己的手套摘下来,套在她手上:“你的手套太薄了,我戴两双,不冷。” 他的手套带着温度,裹住她的手时,暖得像揣了个小暖炉。李小雨低头画着,笔尖在雪地上轻轻划,张宇就站在旁边,帮她挡着飘来的雪花,偶尔还会捡起根树枝,在雪地上画个小小的银杏叶:“你看,冬天也能有银杏叶。” 画到一半,李小雨的热可可喝完了,张宇立刻把自己的那杯递过来:“我喝了一半,不脏,你暖暖手。”她握着温热的杯子,看着张宇冻得发红的指尖,突然把画具收起来:“不画了,我们去堆雪人吧,我帮你暖手。” 两人在雪地里堆了个小小的雪人,李小雨还找了两颗黑纽扣当眼睛,张宇则摘了片干银杏叶,插在雪人头上当帽子。“这样它就有秋天的味道了。”张宇说着,掏出手机,对着雪人和李小雨拍了张照,“等春天洗出来,放进你的相册里。” 寒假快结束时,李小雨把那三十张画信纸整理好,在最后补了张新画——是雪地里的雪人,旁边站着两个戴围巾的小人,手里举着热可可。她把画纸放进信封,还给张宇时,在里面加了颗橘子糖,和运动会那天他给她的一样。开学那天,校园里的雪还没化完。张宇在教室门口等她,手里拿着个小小的相框,里面是寒假里拍的雪景照,旁边还贴了片新的银杏叶:“我把照片洗出来了,你挂在书桌前,下次下雪,我们还去公园。” 李小雨接过相框,放进书包里,刚好碰到里面的银杏叶罐。她突然想起什么,从罐子里拿出片叶子,递给张宇:“这是第一百零一片,寒假里捡的,雪地里的银杏叶,虽然干了,但也是我们的冬天。” 张宇接过叶子,小心地夹进课本里,抬头时,阳光刚好从窗户照进来,落在他们身上。李小雨看着他眼里的光,突然觉得,不管是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还是往后的每一个季节,只要身边有张宇,每一天都会像藏在信封里的画纸一样,满是温暖的小惊喜。开春后的校园,最先醒的是教学楼前的樱花树。花苞鼓得满枝都是时,李小雨总爱趴在窗边数,数到第三十朵时,张宇的声音就会从旁边传来:“今天风大,别开窗太久,小心吹感冒。” 他说这话时,手里总捏着颗薄荷糖——知道李小雨春天容易犯困,特意每天带一颗。李小雨接过糖,指尖碰到他的手心,还能感觉到糖纸的微凉,像还带着清晨的露水。三月中旬,学校组织春游,去城郊的樱花园。出发前一天,陈瑶拉着两人列清单,李小雨在本子上写“素描本、画笔、相机”,张宇就在旁边添“防晒、湿巾、薄荷糖”,最后还加了行“樱花味的饼干”——是李小雨上次在超市提过一句想吃的。到了樱花园,满树的樱花像堆了层雪。李小雨刚拿出素描本,就被一阵风吹得头发乱飘。张宇立刻走过来,帮她把碎发别到耳后,还从背包里拿出顶浅粉色的帽子:“我妈说春天太阳晃眼,让我给你带的。” 帽子上绣着朵小小的樱花,李小雨戴上,刚想道谢,就看到陈瑶举着相机跑过来:“别动!这个角度超好看!”快门声响起时,张宇正低头帮她调整画笔,阳光落在两人发梢,连樱花花瓣飘落在肩头,都像特意安排的背景。中午野餐时,张宇把樱花味的饼干递过来,李小雨咬了一口,甜得刚好。她突然想起寒假里张宇画的信纸,从背包里拿出素描本,翻到新的一页:“我也给你画张画吧,就画现在——樱花树下,你给我递饼干的样子。” 张宇坐在旁边,看着她笔尖移动,偶尔帮她递支铅笔。画到一半,李小雨抬头,发现他正盯着自己的手看,脸颊一热:“怎么了?画得不好看吗?” “不是,”他摇摇头,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画笔,“你的手很稳,画出来的樱花,比真的还软。” 春游结束前,大家要在樱花树下拍合照。李小雨站在第二排,刚想找个位置,就被张宇拉到身边:“站这里,镜头能拍到你帽子上的樱花。”拍照时,他悄悄往她那边靠了靠,肩膀轻轻挨着她的,像怕她被挤到。回学校的路上,李小雨把画好的樱花图递给张宇,背面写了行小字:“春天的第一口甜,是你给的饼干味。”张宇捏着画纸,看了一路,连嘴角的笑意都没放下来。四月初,美术老师布置了“四季”主题的画展,要求每人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李小雨想了很久,最后决定画樱花园的场景——樱花树下,两个身影并肩坐着,男生帮女生递画笔,女生手里拿着半块饼干,旁边还放着顶粉色帽子。画到细节时,她总爱问张宇:“你觉得这里的阳光,用浅黄还是浅橙?”张宇每次都会认真帮她调色,还会在她画累时,递上杯温温的蜂蜜水:“别着急,慢慢画,我等你一起交。” 画展那天,他们的画被挂在了一起——李小雨的《春樱》在左,张宇的《秋杏》在右。有人站在画前说:“这两幅画好像一对啊,一个春天的樱花,一个秋天的银杏,都暖暖的。” 李小雨站在旁边听着,悄悄拉了拉张宇的衣角。他转头看她,眼里带着笑:“以后我们再画夏天的荷花、冬天的雪,凑齐四季,下次画展一起挂。” 那天放学后,两人走在樱花树下,花瓣还在轻轻落。李小雨捡起片完整的樱花瓣,夹进张宇的课本里:“留个纪念,等秋天的时候,我们再把银杏叶夹进来,这样你的课本里,就有春天和秋天了。” 张宇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颗薄荷糖,剥开糖纸递给她:“那以后每个季节,我都给你带对应的糖——春天薄荷,夏天橘子,秋天桂花,冬天姜糖。” 李小雨含着糖,甜意从舌尖漫到心里。她抬头看着满树樱花,突然觉得,最好的时光,就是这样——有喜欢的人在身边,有四季的风景可画,还有藏在细节里的小温柔,一点点填满日子。入夏后的校园被蝉鸣裹得满是热气,教室窗外的梧桐叶长得密不透风,连阳光都要透过叶缝才能洒下细碎的光斑。李小雨把春游时拍的樱花照贴在课桌右上角,上课走神时,指尖总爱轻轻划过硬纸板——想起张宇帮她别碎发时的温度,脸颊就会悄悄发烫。六月初,学校要办期末义卖活动,陈瑶拉着两人组队,说要卖手工品筹款。李小雨灵机一动,想把四季的小画做成书签: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银杏、冬天的雪,每片书签背面都写句短句。张宇立刻点头:“我帮你裁卡纸,再用透明胶封边,这样不容易坏。” 接下来的周末,三人在图书馆的桌子上铺满了材料。李小雨握着彩笔,在卡纸上画荷花时,张宇就坐在对面,把裁好的卡纸按尺寸叠整齐。偶尔她的笔尖没墨了,刚想找笔,张宇就会递来支削好的彩铅:“你上次说这支粉色好用,我特意带了。” 有次画到冬天的雪景书签,李小雨不小心把白颜料蹭到了张宇的校服袖口。她慌忙拿湿巾去擦,他却笑着按住她的手:“别擦了,留着当记号,就像上次你蹭的颜料一样。”说着,他还在她的画纸上轻轻点了点:“这里的雪可以画得再厚点,像我们上次堆雪人时的样子。” 义卖当天,他们的四季书签很快就卖光了。最后剩下一张没来得及卖的荷花书签,李小雨想留给自己,张宇却拿过去,在背面写了行字:“夏天的风,和你一样甜”,又悄悄塞回她手里。她捏着书签,看着他被汗水打湿的额发,突然觉得,比蝉鸣更热闹的,是自己的心跳。期末考前的日子,教室里满是翻书的沙沙声。李小雨的数学不太好,每次遇到难题,就会用笔戳戳张宇的胳膊。他总会停下笔,把草稿纸推过来,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解题步骤,连最复杂的几何题,都讲得像画风景一样清楚。有天晚自习,李小雨做题到犯困,趴在桌子上打盹。迷迷糊糊间,感觉有人把件校服外套披在了她肩上——是张宇的,带着淡淡的皂角香。她悄悄睁开眼,看到他正低头帮她整理摊开的数学书,指尖轻轻把折角压平。期末考试结束那天,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张宇帮李小雨拎着书包,两人走在铺满梧桐叶的小路上。他突然从口袋里拿出颗橘子糖,剥了糖纸递给她:“夏天的糖,你上次说想吃的。” 李小雨含着糖,甜意漫到心里。她想起春游时的樱花、义卖时的书签,还有晚自习时的校服外套,忍不住说:“等暑假,我们去看荷花好不好?我想画荷花池的日落。” 张宇点点头,弯腰捡起片被风吹到脚边的梧桐叶,递给她:“好,到时候我帮你拿画具,再带个小风扇,免得你画画时出汗。”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梧桐叶在脚下发出轻轻的声响。李小雨握着手里的梧桐叶,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这个夏天,会有荷花池的日落,有橘子味的甜,还有身边的人,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变得像画里一样温暖。暑假的第一个周末,张宇果然如约带李小雨去了城郊的荷花池。清晨的风还带着凉意,池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粉白的荷花从荷叶间探出来,像刚睡醒的模样。李小雨蹲在池边,刚打开素描本,张宇就把折叠小风扇递到她手边:“先吹会儿风,等雾散了再画,不然纸会潮。” 他说着,从背包里拿出提前准备的坐垫,铺在草地上——怕她蹲久了腿麻。李小雨坐下时,指尖碰到坐垫上的小图案,是绣上去的银杏叶,和之前他送的书签纹样一样。“你特意绣的?”她抬头问,眼里满是惊喜。张宇挠挠头,耳尖泛红:“我妈教我的,绣得不好,别嫌弃。” 雾散后,阳光洒在荷叶上,水珠折射出细碎的光。李小雨握着画笔,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先勾出荷花的轮廓,再细细填色。张宇没打扰她,就坐在旁边,拿着相机拍荷叶上的水珠,偶尔镜头转向她,悄悄定格下她认真画画的样子——发梢被风吹起,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连握着画笔的手指都透着专注。画到一半,李小雨突然想起什么,从画袋里拿出张便签纸,飞快地画了朵小荷花,递给张宇:“给你,当拍照的纪念。”他接过便签,小心地夹进相机包,又从包里拿出保温杯:“我妈煮的绿豆汤,放凉了,你喝点解暑。” 两人坐在荷花池边,一边喝绿豆汤,一边看远处的蜻蜓落在荷叶上。李小雨指着一朵刚开的荷花:“你看那朵,花瓣粉得刚好,像不像春天的樱花?”张宇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点头说:“像,但我觉得没你画的好看。”这话让李小雨的脸颊热起来,她低头搅拌着杯里的绿豆,嘴角却忍不住上扬。下午太阳变烈时,张宇提议去附近的树荫下休息。他从背包里拿出本漫画,递给李小雨:“你上次说想看的,我借来了。”两人靠在树干上,李小雨看漫画,他就翻着相机里的照片,偶尔指给她看:“这张水珠的照片,下次可以洗出来,贴在你的相册里。” 快傍晚时,荷花池的日落开始变得好看——天空从橘红变成粉紫,把池水也染成了温柔的颜色。李小雨抓紧时间画完最后几笔,把画递给张宇看:“你看,日落时的荷花,比早上更暖。”画纸上,粉紫的天空下,荷花映着晚霞,池边还添了两个并肩的小人,手里拿着绿豆汤和相机。张宇看着画,突然拿起笔,在小人旁边加了只蜻蜓:“这样更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他的笔尖轻轻蹭过画纸,和李小雨的画痕叠在一起,像把两人的影子,悄悄留在了画里。回家的路上,李小雨把画小心地放进画袋,张宇帮她拎着背包,两人走在夕阳下的小路上。“下次我们还来好不好?”她突然说,“等荷花谢了,我们来看荷叶,冬天再来看看结冰的池子。” 张宇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颗橘子糖,剥开糖纸递给她:“好,每个季节都来。下次来,我带野餐垫,我们在池边吃午饭,再给你拍更多照片。” 李小雨含着糖,甜意混着夕阳的暖,漫到心里。她看着身边的张宇,突然觉得,暑假的意义,就是和喜欢的人一起,看遍喜欢的风景,把每个平凡的瞬间,都变成值得珍藏的回忆——就像画里的荷花,池边的日落,还有他递来的绿豆汤和橘子糖,都藏着说不尽的温柔。暑假过半时,荷花池的花瓣开始落了,水面漂着零星粉白,倒比满开时多了份软乎乎的诗意。李小雨按约定又拉着张宇去了,这次她特意带了新的素描本,想画“荷落”的场景。刚到池边,就见张宇从背包里掏出个竹编小篮:“我妈说落下来的荷花能晒干当书签,我们捡些完整的,回去我帮你压平。”他说着,蹲下身轻轻捡起草丛里的花瓣,指尖碰到沾着露水的花瓣时,还会小心地掸掉水珠,怕弄坏了纹路。李小雨坐在坐垫上画画,看着他认真捡花瓣的样子,忍不住把这一幕也画进了画里——男生蹲在池边,竹篮放在脚边,手里捏着片半开的荷花,背景是漂着花瓣的池水。画完后,她悄悄把画纸折起来,塞进张宇的背包侧袋,想给他个惊喜。中午在树荫下野餐,李小雨打开饭盒,里面是妈妈做的糖醋排骨。她夹了一块递给张宇:“你尝尝,我妈说这个酸甜口的,夏天吃不腻。”张宇咬了一口,眼睛亮了亮:“好吃!比我妈做的红烧排骨更开胃。”说着,他也把自己的饭盒推过来,里面是切成小块的西瓜:“冰了一早上,解解暑。” 两人分着吃西瓜时,李小雨突然发现张宇嘴角沾了点西瓜汁,忍不住掏出纸巾,轻轻帮他擦掉。他愣了一下,耳尖瞬间红了,慌忙低下头,却悄悄把最大块的西瓜推到她面前:“这个更甜,你吃。” 下午收拾东西准备走时,张宇才发现背包里的画纸。他展开一看,刚好看到画里自己捡荷花的样子,还有右下角写的小字:“捡荷花的你,比荷花还好看。”他捏着画纸,半天没说话,最后把画小心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这张画,我要好好收着,以后夹在相册最前面。” 暑假快结束时,张宇约李小雨去家里压荷花书签。他的书桌靠窗,阳光刚好落在桌面上,铺着一层厚厚的吸水纸,上面压着他们上次捡的荷花。“再等三天就能用了,”张宇指着吸水纸,“到时候我在背面写句诗,你可以夹在课本里。” 李小雨坐在旁边,看着他小心地翻动画瓣,突然想起春天的樱花、秋天的银杏、冬天的雪,忍不住说:“我们把四季的书签都凑齐吧,樱花、荷花、银杏、雪花,每种都做两张,我们一人一张。” 张宇笑着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之前画的星空画:“我早就想到了,你看,我把之前的画也复印了,到时候一起做成书签,这样每个季节的回忆,都能随时看到。” 离开时,张宇把刚压好的荷花书签递给她,背面写着“荷风送香气”。李小雨捏着书签,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个暑假,有荷花池的日落、酸甜的排骨、冰爽的西瓜,还有藏在细节里的心意,这些都将和四季的书签一起,变成最珍贵的回忆,陪着她走进新的学期。开学那天,校门口的银杏叶又开始泛黄。李小雨背着书包走进教室,刚放下东西,就看到桌角放着个熟悉的信封——和寒假时张宇送她的一样,边角贴着片新捡的银杏叶,还系着浅棕色的细绳。她悄悄拆开,里面是张手绘的日历,每一页都标着小记号:九月十日画了支粉笔,是教师节;十月一日画了面小国旗,是国庆;十一月中旬画了片银杏叶,旁边写着“去植物园捡叶子”。最底下还有行小字:“这个秋天,我们把去年没来得及做的事,都补上。” 李小雨把日历夹进课本,抬头时刚好对上张宇的目光。他手里拿着个透明小袋,里面装着两片压好的荷花书签,轻轻放在她桌上:“暑假压的,一片给你,一片我留着,这样我们的四季书签就齐了。” 九月的美术课,老师让大家画“最想留住的季节”。李小雨没多想,直接在画纸上落下笔尖——画面里,樱花树下的春游、荷花池边的暑假、雪地里的雪人,还有此刻教室窗外的银杏,都被她拼在了一起,中间还画了两个牵手的小人,手里拿着四季的书签。 “你这画,像把一整年都装进去了。”张宇凑过来看,指尖轻轻点在画里的银杏树上,“这里可以加只小鸟,就像上次我们在植物园看到的那样。”他说着,拿起画笔,在树枝上添了只小小的麻雀,笔尖偶尔碰到她的,两人都忍不住笑了。国庆假期,他们按日历上的约定去了植物园。去年的银杏林还是金黄一片,李小雨刚拿出素描本,张宇就从背包里拿出个小篮子:“今天我们捡够二十片叶子,回去做个银杏叶标本册。” 两人蹲在树下,捡叶子时总爱比谁的更完整。李小雨捡到片边缘带点浅红的,刚想炫耀,就被一阵风吹得叶子脱手。张宇立刻追上去,跑了两步才抓住,回来时把叶子递到她手里,还帮她拂掉上面的尘土:“小心点,这片颜色最特别,丢了可惜。” 中午坐在银杏林里吃午饭,李小雨打开饭盒,里面是妈妈做的银杏叶粥。她盛了一碗递给张宇:“我妈说秋天喝这个好,你尝尝。”张宇喝了一口,眼睛亮了亮:“比食堂的粥还香,下次我让我妈也煮,带来给你尝。” 下午准备走时,李小雨把画好的“四季拼贴画”递给张宇:“给你的,这样你就能随时看到每个季节的我们了。”张宇接过画,小心地卷起来,放进背包里:“我回去装个相框,挂在书桌前,每天都能看到。” 走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李小雨踢着脚边的银杏叶,突然说:“等冬天来了,我们再去堆雪人吧,这次我要给雪人戴你绣的帽子。”张宇点点头,弯腰捡起片被风吹到脚边的叶子,递给她:“好,到时候我帮你拿画具,再带热奶茶,我们还要在雪地里画星星。”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叶在脚下发出“沙沙”的声响。李小雨握着手里的银杏叶,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不管是已经过去的春夏秋冬,还是即将到来的每个季节,只要身边有张宇,每一段时光都会像藏在画里的风景一样,满是温暖的小惊喜,永远值得珍藏。秋末的一场雨过后,校园里的银杏叶落得更急了,连教学楼的台阶上都积了薄薄一层金黄。李小雨早上走进教室,刚擦完桌子,就看见张宇抱着个厚厚的本子走过来,轻轻放在她桌上:“给你的,昨天熬夜做的。” 本子是硬壳封面,上面贴着片压平的银杏叶,翻开第一页,是张手绘的银杏林——和他们国庆去的植物园一模一样,树下两个小人蹲在地上捡叶子,旁边还放着个装粥的保温桶。往后翻,每一页都贴着不同季节的小物件:春天的樱花瓣、夏天的荷叶片、冬天的雪花剪纸,旁边还写着简短的文字,比如“春游那天你戴的粉帽子,风一吹就歪”“暑假荷花池边,你把西瓜汁蹭到了我袖口”。 “这是……”李小雨指尖摸着贴在纸上的樱花瓣,眼眶有点发热。张宇挠挠头,耳尖泛红:“我想把我们一起过的日子都记下来,以后翻着看,就像重新过了一遍。” 那天课间,李小雨把自己画的“四季拼贴画”也装进了相框,偷偷放在张宇的书桌里。午休时,她看见张宇打开抽屉,拿起相框时,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还特意把相框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和他的全家福放在一起。十一月中旬,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节”,要求每个班级出一个节目。陈瑶又拉着两人报名,这次想排个“四季主题”的小合唱,李小雨负责画背景板,张宇负责弹吉他伴奏。排练的日子里,每天放学后的教室都很热闹。李小雨趴在地上画背景板,从春天的樱花枝画到冬天的雪花,张宇就坐在旁边弹吉他,旋律是他自己改编的,温柔得像秋天的风。偶尔李小雨找不到颜料,张宇就放下吉他,帮她在颜料盒里翻找,指尖沾了颜料也不在意,还会笑着在她的画纸上点个小点点:“这里加个太阳,会更暖。” 文化节演出那天,背景板被挂在舞台中央,灯光打上去时,四季的风景像活了一样。李小雨站在合唱队里,看着台下张宇抱着吉他的身影,突然不紧张了。当吉他旋律响起,她跟着大家一起唱歌,目光却一直落在张宇身上——他弹吉他时,指尖在弦上跳跃,偶尔抬头看她,眼里满是光。演出结束后,大家围在后台庆祝。陈瑶拿着相机,对着李小雨和张宇连拍了好几张:“你们俩站在背景板前,简直就是画里走出来的!”李小雨看着相机里的照片,照片里的她笑着,张宇站在她旁边,手里还抱着吉他,背景板上的四季风景刚好落在他们身后。那天晚上,张宇送李小雨回家。走到她家楼下时,他从背包里拿出片银杏叶,叶子上用细笔写着行字:“从春天的樱花到冬天的雪,我想和你一起,过很多很多个四季。” 李小雨接过叶子,小心地夹进张宇送她的纪念册里,抬头时,刚好看到天上的星星亮了起来。她笑着说:“不止四季,以后的每一天,我都想和你一起记录。” 张宇点点头,伸手帮她拂掉落在肩上的银杏叶,指尖轻轻碰到她的发梢:“好,以后每个季节,我们都去看不同的风景,画更多的画,写更多的故事。” 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叶在脚边打转。李小雨握着手里的纪念册,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他们的故事,就像这本纪念册里的四季风景一样,还在慢慢展开,往后的每一段时光,都会因为身边有彼此,而变得格外珍贵。冬雪落下时,校园里的银杏枝桠裹上了层薄白。李小雨早读课上翻着那本纪念册,指尖停在“暑假荷花池”那页,忽然听见窗外传来轻响——抬头就看见张宇站在楼下,手里举着个雪人模型,正朝她挥手。课间跑下楼,李小雨才发现那雪人是用棉花和卡纸做的,头顶还戴着顶迷你针织帽,和去年雪地里那个雪人一模一样。“怕你想堆雪人又怕冷,”张宇把雪人递过来,指尖沾着点白胶,“这个不用怕化,能放在你书桌前。” 她接过雪人,发现底座上贴着张便签:“等雪积厚了,我们去操场画星星,我带了荧光笔。”李小雨忍不住笑,把雪人抱在怀里,连手冻得发红都没在意——心里暖得像揣了团小火焰。十二月中旬的美术课,老师留了“冬日心愿”主题作业。李小雨趴在桌上,笔尖在纸上画了个暖炉,炉边放着两杯热奶茶,旁边还堆着本纪念册。刚画完暖炉的火焰,张宇就把自己的调色盘推过来:“我调了橘红色,加在火焰上,会更像真的暖炉。”他说着,拿起画笔轻轻点了几笔,橘红的颜料晕开,真的像跳动的火苗。 “你怎么知道我想画暖炉?”李小雨好奇地问。张宇低头盯着画纸,耳尖泛红:“上次你说冬天在家写作业,总爱把脚凑在暖炉边,我就想着……画出来会很温馨。” 作业交上去那天,美术老师特意把他们的画挂在了一起——李小雨的《暖炉旁的心愿》在左,张宇的《雪地星空》在右。老师笑着说:“这两幅画凑在一起,就是冬天最暖的样子。”李小雨站在画前,悄悄拉了拉张宇的衣角,他转头看她,眼里的笑意比暖炉的火焰还软。元旦前一天,班级要办联欢会。李小雨和张宇一起布置教室,他踩着凳子挂彩带,她就在下面递胶带。偶尔彩带缠成一团,两人凑在一起解,指尖不小心碰到,就会相视一笑,再飞快地移开目光。陈瑶举着相机路过,抓拍了这幕,还故意喊:“你们俩这默契,快赶上演小品了!” 联欢会当晚,大家围坐在一起玩游戏。轮到“你画我猜”时,李小雨抽到“四季”主题,她刚画了片银杏叶,张宇就立刻举手:“秋天!我们去植物园捡叶子那次!”答案对了,全班都在起哄,李小雨的脸颊热得发烫,却忍不住偷偷看张宇——他正朝她比了个“加油”的手势,眼里满是光。散场时,外面又下起了小雪。张宇撑着伞,送李小雨回家。伞面倾向她这边,他的肩膀落了层薄雪,却没在意,只是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元旦礼物,打开看看。” 盒子里是枚银杏叶形状的银饰,叶子边缘刻着细小的花纹,和他们第一次一起捡的银杏叶一模一样。“我找银匠定做的,”张宇的声音轻了些,“以后戴着它,就像我陪着你一样。” 李小雨接过银饰,小心地戴在脖子上,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却觉得格外暖。走到楼下时,她突然踮起脚,把自己织的围巾绕在张宇脖子上——是浅灰色的,边缘绣了片小小的银杏叶。“之前看你总用校服裹脖子,”她小声说,“这个更暖和。” 张宇摸着围巾上的银杏叶,愣了几秒,然后笑着把她往楼道口推了推:“快进去吧,雪下大了。明天见。” 李小雨站在楼道里,看着他撑着伞走远,围巾在雪地里晃出浅灰色的影子。她摸了摸脖子上的银饰,又想起纪念册里的四季风景,突然觉得,冬天的雪再冷,只要身边有他,每个日子都会像暖炉旁的热奶茶一样,满是甜意。回到家,她翻开纪念册,在最后一页添了幅新画——雪夜里,撑伞的男生脖子上围着浅灰围巾,女生站在楼道口挥手,头顶的路灯洒下暖黄的光。画下面写了行小字:“冬天的雪,因为有你,也变得温柔了。”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雪下得比往常大些,院子里的银杏枝桠都裹着厚厚的白。李小雨窝在窗边翻纪念册,刚看到“雪地星空”那页,手机就响了——是张宇发来的照片,照片里他家楼下的雪地上,用荧光笔画了颗大大的星星,旁边还写着“等你一起堆雪人”。她立刻裹上围巾跑下楼,刚出单元门就看见张宇站在雪地里,手里拎着个红色的小桶,桶里装着胡萝卜和黑纽扣。“我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么直的胡萝卜,”他把桶递过来,眼睛亮闪闪的,“今天我们堆个比上次更大的雪人,还要给它戴你织的围巾同款小围脖。” 两人蹲在雪地里,张宇滚雪人的身子,李小雨捏雪人的头,偶尔他把雪弄到她衣领里,她就抓把雪轻轻砸他胳膊,笑声混着雪花落在耳边。雪人堆好时,张宇从口袋里掏出片针织的小银杏叶,别在雪人胸前:“这样它就和我们的纪念册呼应了。”李小雨看着雪人胸前的银杏叶,突然觉得,连冰冷的雪都变得暖了。大年初三,张宇约李小雨去逛庙会。街上挂满了红灯笼,卖糖画的摊子前围满了人。李小雨盯着转盘上的荷花图案,张宇悄悄挤进去,非要给她转一个。糖画师傅手腕一动,琥珀色的糖液就流出了荷花的形状,还在旁边添了片小小的银杏叶。“师傅,麻烦多画片银杏叶!”张宇笑着说,眼里满是期待。拿着糖画往前走,李小雨咬了口,甜得刚好。她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素描本,飞快地画下庙会的场景——红灯笼下,两人手里举着糖画,旁边还有个卖糖葫芦的摊子。张宇凑过来看,在画里添了只正在啄食的小麻雀:“这样更有年味。” 元宵节那天,两人一起去看花灯。湖边的灯会上,各种形状的花灯映在水里,像撒了把星星。李小雨指着一盏荷花灯,张宇立刻拉着她跑过去,非要买下来。“我们把灯放进湖里,许个愿吧,”他把灯递给她,自己也拿了盏银杏形状的灯,“我希望明年,还能和你一起看樱花、捡银杏、堆雪人。” 李小雨捧着荷花灯,看着它慢慢漂向湖中心,轻声说:“我希望我们的纪念册,能记满好多好多的四季。”张宇转头看她,花灯的光落在她脸上,连睫毛的影子都软软的。他突然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里面是枚小小的银铃铛,挂在银杏叶银饰旁边正好:“以后你走在路上,铃铛响,我就能找到你了。” 寒假快结束时,李小雨把庙会的糖画、元宵节的花灯照片,都贴进了纪念册,还在最后添了张两人和雪人的合照。张宇翻到这页,突然拿起笔,在照片旁边写了行字:“第一个和你一起过的完整四季,往后还有很多个。” 开学那天,校园里的雪还没化尽,却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李小雨走进教室,看见张宇正把他们的纪念册放在窗台上晒太阳,阳光落在纸页上,贴满四季物件的页面闪闪发亮。他转头看见她,笑着递过来颗薄荷糖:“春天的糖,给你。新的学期,我们还要一起画更多的画,记更多的事。” 李小雨接过薄荷糖,含在嘴里,甜意混着阳光的暖漫到心里。她看着窗台上的纪念册,突然觉得,最好的时光,就是这样——和喜欢的人一起,把每个季节的风景都装进纪念册,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满是惊喜,然后一起期待,下一个春天的樱花,下一个秋天的银杏,还有无数个一起走过的四季。三月的风刚吹软枝头,教学楼前的樱花就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粉。李小雨早读时总爱往窗外望,数着花苞的数量,直到张宇把一颗薄荷糖放在她桌角:“别数了,等周末,我们去樱花园看开得最盛的那棵。” 他说这话时,手里捏着张泛黄的纸条,是去年春游时李小雨画的樱花小像,边缘被摸得发毛。“我翻纪念册时找着的,”张宇把纸条递过来,耳尖泛红,“今年要画张新的,贴在去年那页旁边。” 周末去樱花园,那棵老樱花树果然开得满枝烂漫。李小雨刚铺开素描本,张宇就从背包里拿出块格子布,铺在树下:“上次你说坐在草地上硌得慌,我特意带了野餐垫。”他还掏出个保温盒,里面是切成小块的草莓蛋糕:“你上次路过蛋糕店时多看了两眼,我妈昨天特意做的。” 李小雨咬着蛋糕,草莓的甜混着樱花的香,心里软得发颤。她拿起画笔,飞快地勾勒出樱花树的轮廓,又把张宇递蛋糕的模样画了进去——男生的指尖还沾着点奶油,嘴角带着浅笑,背景是漫天飘落的樱花瓣。画完后,她把画纸折成小方块,塞进张宇的口袋:“这次的画,你收着,下次翻纪念册时一起贴。” 四月中旬,学校组织“春日义卖”,李小雨和张宇决定卖手工做的樱花书签。前一晚,两人在张宇家的书桌前忙到很晚,他负责裁卡纸、封透明胶,她负责在上面画画、写短句。偶尔她的笔尖没墨了,张宇就会提前递来支新笔,连颜色都和她正在用的一模一样。“我记得你喜欢这支浅粉,”他说着,把裁好的卡纸叠得整整齐齐,“上次画荷花时,你用这支笔描了三遍花瓣。” 义卖当天,他们的樱花书签很快就卖空了。最后剩下一张没来得及卖的,李小雨想留给自己,张宇却拿过去,在背面写了行字:“樱花会落,但和你一起的春天不会”,又悄悄塞回她手里。她捏着书签,看着张宇被阳光晒红的脸颊,突然觉得,比樱花更暖的,是他藏在细节里的心意。五月初,美术老师布置了“春日印象”画展。李小雨把樱花园的画装裱好,张宇则画了幅“樱花树下的野餐”——画里的两人坐在格子布上,手里拿着蛋糕和素描本,旁边还放着个装薄荷糖的小罐子。开展那天,他们的画被挂在了一起,有同学笑着说:“这两幅画连在一起,就是完整的春天呀!” 李小雨站在画前,悄悄拉了拉张宇的衣角。他转头看她,眼里满是光:“等夏天来了,我们去荷花池画日落,秋天去植物园捡银杏,冬天去操场堆雪人,把每个季节的画都凑齐,下次画展就挂一整面墙。” 那天放学后,两人走在樱花树下,花瓣还在轻轻落。李小雨捡起片完整的樱花瓣,夹进张宇的课本里:“留个纪念,等秋天的时候,我们再把银杏叶夹进来,这样你的课本里,就有春天和秋天了。”张宇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颗薄荷糖,剥开糖纸递给她:“那以后每个季节,我都给你带对应的糖,春天薄荷,夏天橘子,秋天桂花,冬天姜糖,一直带到我们毕业,带到以后的每一年。” 李小雨含着糖,甜意从舌尖漫到心里。她抬头看着满树樱花,突然觉得,最好的时光,就是这样——有喜欢的人在身边,有四季的风景可画,有吃不完的糖,还有数不尽的小惊喜,一点点填满往后的日子。入夏的蝉鸣刚在梧桐树梢响起,李小雨就捧着素描本跑到张宇家楼下——她记着去年的约定,要去荷花池画夏天的日落。张宇早背着背包等在门口,里面装着折叠小风扇、冰毛巾,还有个保温袋,打开是冰镇的橘子汽水:“我妈说下午太阳毒,特意冻了两瓶,画画累了就喝。” 到了荷花池,夕阳已经把水面染成橘红。李小雨蹲在之前的老位置,笔尖刚触到画纸,就被风刮得头发乱飘。张宇立刻走过来,帮她把碎发别到耳后,还从背包里拿出顶宽檐草帽:“上次去庙会看到的,想着你画画时能遮太阳,特意买的。”草帽檐上绣着圈浅粉荷花,和池里的花刚好呼应。两人并肩待了一下午,李小雨画累了就喝口橘子汽水,张宇在旁边帮她整理画具,偶尔举起相机,抓拍她低头画画的模样——发梢沾着的碎光、握笔时微微蜷起的指尖,都被他小心存进相机相册。夕阳快沉到地平线时,李小雨终于画完最后一笔,把画纸递给他看:“你看,日落时的荷花,连影子都是暖的。” 画纸上,橘红的天空映着粉白的荷花,池边两个小人坐在草帽旁,手里举着橘子汽水瓶。张宇看着画,突然拿起笔,在小人脚边添了只蜻蜓:“上次我们来,这只蜻蜓停在你画笔上好久,你忘了?”李小雨愣了愣,才想起去年夏天的小事,原来他都记着。七月中旬,学校组织夏令营,去城郊的湖边露营。晚上大家围在篝火旁唱歌,李小雨有点怯场,刚站起来就忘词。张宇悄悄走到她身边,拿着吉他轻轻弹起伴奏,声音不高,却刚好能让她跟上节奏。唱到副歌时,他还侧过头,小声帮她提词,篝火的光落在他脸上,连睫毛的影子都带着温柔。露营的最后一天清晨,李小雨起得很早,想去湖边看日出。刚走出帐篷,就看见张宇站在湖边,手里拿着片刚捡的荷叶:“我猜你会来,特意帮你留了片完整的,回去压成书签,凑齐四季的叶子。”两人坐在湖边的石头上,看着太阳慢慢跳出湖面,把湖水染成金红。李小雨掏出素描本,飞快地画下这一幕,张宇就在旁边帮她举着本子,怕露水打湿纸页。夏令营结束回家的路上,李小雨把日出的画贴进纪念册,旁边还放了片晒干的荷叶。张宇翻到这页,笑着在旁边写:“夏天的日出,和你一样,都是惊喜。”他还从背包里拿出个小盒子,里面是枚银制的荷花吊坠:“和你脖子上的银杏叶凑一对,以后看到它,就想起荷花池的日落和湖边的日出。” 八月末的一个傍晚,两人又去了荷花池。这时的荷花已经谢了大半,水面漂着零星的荷叶,却别有一番韵味。李小雨坐在草帽上,看着张宇蹲在池边捡落叶,突然说:“等秋天来了,我们去植物园捡银杏,冬天去堆雪人,明年春天再来看樱花,好不好?” 张宇站起身,手里拿着片泛黄的荷叶,走到她身边:“不止明年,以后的每一个四季,我都想和你一起过。”他说着,从口袋里拿出颗橘子糖,剥开糖纸递给她:“夏天快结束了,最后一颗橘子糖,留着等秋天,我们就换桂花糖吃。” 李小雨含着糖,甜意混着傍晚的风,漫到心里。她看着身边的张宇,突然觉得,夏天最珍贵的不是荷花池的日落,也不是湖边的日出,而是有他陪着,把每个平凡的瞬间都变成了值得珍藏的回忆——就像纪念册里的画,口袋里的糖,还有他眼里永远不变的温柔。秋风吹黄第一片银杏叶时,李小雨特意把张宇约到植物园——去年他们在这里捡的叶子早已压进纪念册,今年她想攒够更厚的一叠。刚走进银杏林,就见张宇从背包里掏出个新的竹编篮,比去年那个大了一圈:“我妈说今年的银杏长得密,特意编了个大的,能装更多叶子。” 他蹲下身捡叶子时,李小雨悄悄拿出素描本,笔尖快速勾勒他的侧影——男生的发梢沾着阳光,竹篮放在脚边,指尖捏着片边缘金黄的银杏叶,背景是漫天飘落的“金雨”。画到一半,张宇突然抬头,刚好撞进她的镜头:“又偷偷画我?”李小雨慌忙把画纸藏到身后,却被他笑着抽了过去。“画得比去年好,”他指着画里的竹篮,“下次把这个也画进去,就像我们真的一起装了满篮叶子。” 十月中旬,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李小雨这次没报跑步,而是帮班级写加油稿,张宇则报了跳远。比赛那天,李小雨坐在观众席,手里攥着笔,目光却一直追着跑道旁的张宇。他热身时,偶尔会朝她这边望过来,比个“放心”的手势;轮到他起跳时,李小雨攥着加油稿的纸都皱了,直到看见他落地后比出的“第一”手势,才松了口气,飞快地写下“张宇,你像风一样快,也像银杏叶一样耀眼”。运动会结束后,张宇拿着奖牌走到她面前,把奖牌挂在她脖子上:“一半是你的,要不是你写的加油稿,我可能没这么大劲。”李小雨摸着冰凉的奖牌,突然想起去年他举着加油牌的样子,忍不住踮起脚,把自己准备的橘子味糖塞到他嘴里:“奖励你的,比去年的糖更甜。” 十一月初,美术课要办“秋日特展”,李小雨把银杏林的画装裱好,还在画框边缘贴了圈干银杏叶。张宇则画了幅“运动会的下午”——画里的女生坐在观众席写稿,男生在跑道旁朝她挥手,背景是飘着银杏叶的天空。开展那天,他们的画被挂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老师笑着说:“这两幅画连起来,就是秋天最生动的故事。” 周末,两人又去了植物园。这次张宇带了野餐垫,还从家里拿了妈妈烤的银杏叶饼干。他们坐在野餐垫上,分着吃饼干,看阳光透过银杏叶洒下的光斑。李小雨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拿出纪念册,翻到去年的银杏页:“你看,去年我们捡了32片叶子,今年已经攒了56片了。”张宇凑过来看,在新的叶子旁边写了行字:“每多一片叶子,就多一段和你一起的日子。” 傍晚准备走时,李小雨捡起片被风吹到脚边的银杏叶,递给张宇:“这片最完整,留着当今年的纪念。”他接过叶子,小心地夹进纪念册,又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给你的,秋天的礼物。”盒子里是条银杏叶形状的手链,和她脖子上的银饰刚好配套:“这样不管你抬手还是低头,都能看到银杏叶了。” 李小雨戴上手链,轻轻晃了晃,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她看着身边的张宇,突然觉得,秋天最珍贵的不是满林的银杏,也不是香甜的饼干,而是有他陪着,把每个平凡的瞬间都变成了值得珍藏的回忆——就像纪念册里的叶子,手链上的铃铛,还有他眼里永远不变的温柔,都在悄悄诉说着:往后的每个秋天,我们都要一起过。秋末的一场冷雨过后,银杏叶落得更急了,连教室窗外的枝桠都变得疏朗。李小雨早读时翻着纪念册,指尖刚触到那片新夹的银杏叶,就感觉有人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抬头看见张宇递来个保温袋,里面是杯温乎的桂花拿铁:“我妈昨天煮的,你说过想尝尝桂花味,刚好热着喝。” 杯壁上贴着张小小的便签,画着个举着咖啡杯的小人,旁边写着“暖手更暖心”。李小雨握着杯子,暖意从指尖漫到心里,低头时发现杯套是针织的,上面绣着片银杏叶,和她手链上的图案一模一样。“你织的?”她抬头问,眼里满是惊喜。张宇挠挠头,耳尖泛红:“学了好久,针脚有点歪,别嫌弃。” 十一月中旬,学校要办“冬日序曲”主题班会,需要有人负责布置黑板。李小雨自告奋勇,张宇立刻跟着举手:“我帮你画雪花,上次你说我画的雪花比模板还好看。”班会前一天的午休,两人留在教室忙到很晚。李小雨用粉笔勾出圣诞树的轮廓,张宇就在旁边添雪花,偶尔她的粉笔断了,他总能精准递上同色的粉笔——连她自己都没注意到常用的浅蓝和米白,他却记得清清楚楚。画到一半,李小雨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拿出片干银杏叶,贴在黑板角落:“把秋天的暖留一点在冬天里。”张宇看着那片叶子,突然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雪人,雪人手里举着片银杏叶:“这样冬天就不孤单了。”两人看着黑板上的圣诞树、雪花和雪人,忍不住笑了——好像把两个季节都揉在了一起。十二月初,第一场雪悄悄落下。李小雨早上走进教室,就看见张宇站在窗边,手里拿着个透明小瓶,里面装着几片沾着雪的银杏叶:“我早上在操场捡的,雪落在叶子上特别好看,我们一起压成标本吧。”他说着,把小瓶递给她,指尖还沾着点雪粒,凉丝丝的却很暖。午休时,两人趴在桌上压标本。李小雨小心地把叶子放在吸水纸里,张宇就帮她把纸压平,偶尔指尖碰到一起,就像触电似的飞快移开,却又忍不住偷偷笑。“等标本干了,我们贴在纪念册里,”李小雨轻声说,“旁边再画个雪人,就像黑板上的那样。”张宇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颗姜糖,剥开糖纸递给她:“冬天的糖,暖身子,你上次说怕冷,多吃两颗。” 平安夜那天,张宇约李小雨去学校附近的公园。雪还没化,公园里的长椅上积着层薄白。他从背包里拿出个包装好的苹果,上面系着浅棕色的绳子,还挂着片小小的银杏叶标本:“平安果,还有你喜欢的银杏叶,一起送给你。”李小雨接过苹果,发现包装纸是手绘的,上面画着他们一起堆雪人的场景,旁边写着“平安喜乐,岁岁年年”。两人坐在长椅上,分着吃苹果,看雪花慢慢飘下来。李小雨突然说:“等放寒假,我们再去荷花池看看吧,我想画雪景里的荷叶。”张宇点点头,伸手帮她拂掉落在肩上的雪花:“好,到时候我帮你拿画具,再带热奶茶,我们还可以在雪地里画星星,就像去年一样。” 离开公园时,张宇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绕在李小雨脖子上——是她去年织的那条浅灰色,边缘的银杏叶绣痕被磨得软软的。“你戴更暖和,”他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还有个圣诞礼物,打开看看。”盒子里是枚银制的雪花吊坠,和她脖子上的银杏叶、荷花吊坠刚好凑成一套:“这样四季的吊坠就齐了,不管哪个季节,都有我送你的小礼物。” 李小雨摸着吊坠,突然觉得,冬天的雪再冷,只要身边有张宇,每个日子都会像手里的热奶茶、口袋里的姜糖一样,满是甜意。她抬头看着漫天飞雪,心里满是期待——期待寒假的荷花池雪景,期待明年春天的樱花,期待往后每一个和他一起走过的四季,把纪念册填得满满当当,把日子过得暖融融的。寒假第一天,李小雨就揣着素描本拉着张宇去了荷花池。雪后的池子结着薄冰,枯荷枝桠裹着白霜,倒比夏天多了份清透的美。张宇早背着热奶茶和折叠凳,刚放下东西就把奶茶递过来:“先暖暖手,别冻着了,画具我帮你拿。” 李小雨捧着奶茶,看着他蹲在池边帮自己调整画纸角度,突然想起去年夏天他帮自己挡太阳的模样。她拿起画笔,笔尖在纸上轻轻划——先勾出枯荷的轮廓,再添上冰面反射的天光,最后在角落画了个缩着脖子喝奶茶的小人,眉眼像极了张宇。“你看像不像?”她把画纸递过去,嘴角藏着笑。张宇接过一看,耳尖瞬间红了,却忍不住在小人旁边添了个举着画笔的身影:“这样才完整,我们俩都在画里。” 两人在池边待了一上午,李小雨画累了就靠在张宇肩上喝奶茶,他则帮她整理画稿,偶尔捡起根冻硬的荷枝,在雪地上画小小的银杏叶:“你看,冬天也能有秋天的影子。”快中午时,雪又开始飘,张宇把自己的外套披在她身上,拉着她往附近的面馆走:“我妈说这家羊肉面暖身子,我们去尝尝。” 面馆里飘着热气,李小雨捧着面碗,看着张宇帮自己挑掉碗里的香菜——他记得她不爱吃。“寒假我们再去趟庙会吧,”她突然说,“去年的糖画还没吃够,今年想画个四季的图案。”张宇点点头,夹了块羊肉放进她碗里:“好,我提前查日子,赶在人少的时候去,还帮你转糖画,一定转到你喜欢的。” 正月里的庙会果然热闹,红灯笼挂满了整条街。李小雨盯着糖画转盘上的“四季图”,张宇立刻掏出钱,握着她的手一起转。指针慢慢停下,刚好落在“冬雪”图案上,糖画师傅笑着挥起勺子,琥珀色的糖液很快流出雪花的形状,还在旁边添了片小小的银杏叶。“知道你们喜欢银杏,特意加的!”师傅说着,把糖画递过来。李小雨举着糖画,和张宇凑在一起咬了一口,甜意混着暖意,从舌尖漫到心里。元宵节那天,两人约好去看花灯。湖边的灯会上,荷花灯、银杏灯、樱花灯挂满了岸边,李小雨指着一盏最大的“四季灯”,拉着张宇跑过去。“我们也放盏灯吧,”张宇说着,买了盏画着银杏叶的灯,递给她,“许个愿,写在灯上。”李小雨接过笔,在灯壁上写:“希望每年都能和张宇一起看四季的风景。”张宇看着她的字,也拿起笔添了句:“希望能和小雨一起,把纪念册装满每个春夏秋冬。” 花灯顺着湖水漂远时,李小雨靠在张宇肩上,看着漫天灯火,突然说:“明年我们就要升高三了,会不会没时间一起看风景了?”张宇握紧她的手,声音很轻却很坚定:“就算再忙,我也会陪你去看樱花,去捡银杏,周末还帮你补习数学,我们一起努力,考上同一所大学,以后就能有更多时间一起看四季了。” 寒假快结束时,李小雨把荷花池的雪景画、庙会的糖画照片、元宵节的花灯都贴进了纪念册,还在最后一页写了行小字:“第二个和你一起过的四季,比第一个更暖。”张宇翻到这页,拿起笔,在旁边画了颗小小的星星:“以后每个四季,我都会给你画一颗星星,等我们老了,就有满册的星星和风景了。” 开学那天,校园里的雪开始融化,露出底下泛绿的草芽。李小雨走进教室,看见张宇正把他们的纪念册放在窗台上晒太阳,阳光落在纸页上,那些贴着四季物件的页面闪闪发亮。他转头看见她,笑着递过来颗薄荷糖:“春天的糖,新的学期,我们一起加油,为了以后的四季,也为了现在的每一天。” 李小雨接过薄荷糖,含在嘴里,甜意混着阳光的暖漫到心里。她看着窗台上的纪念册,突然觉得,最好的时光,就是这样——和喜欢的人一起,把每个季节的风景都装进纪念册,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满是惊喜,然后一起朝着未来努力,期待着往后更多个一起走过的四季,把日子过得比糖还甜,比画还暖。春樱开得最盛的时候,李小雨在早读课上收到了张宇递来的纸条——是片压平的樱花瓣,背面用铅笔写着“周末去樱花园,带你看棵开了二十年的老樱花树”。她把花瓣夹进课本,低头时,刚好看见手腕上银杏叶手链的铃铛轻轻晃,像在应和心里的雀跃。周末到了樱花园,那棵老樱花树果然不负期待,满枝粉白压得枝桠弯弯,风一吹就落下“樱花雨”。张宇从背包里拿出块浅粉色的野餐垫,铺在树下:“我妈说这个颜色和樱花配,你坐这儿画,我帮你挡着点风。”他还掏出个透明罐子,里面装着去年晒干的樱花瓣:“留着做书签,和今年的新花瓣贴在一起,就是两年的春天了。” 李小雨握着画笔,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把老樱花树和树下的张宇都画了进去——他正举着相机,想拍下飘落的花瓣,侧脸沾着细碎的阳光。画到一半,张宇突然递来杯樱花味的汽水,冰凉的杯壁贴着她的手心:“刚买的,和你画里的颜色一样甜。”她咬着吸管,看着他蹲在旁边整理画具,突然觉得,春天的甜,一半在樱花里,一半在他眼里。四月中旬,学校组织“春日研学”,去城郊的湿地公园。路上,李小雨靠在车窗边看风景,张宇悄悄把耳机分了一只给她,里面放着他自己弹的吉他曲——是之前合唱时的旋律,改编得更轻柔。“专门练的,”他声音压得很低,怕打扰到别人,“你说过喜欢这个调子,我就录下来了。” 到了湿地公园,大家分组观察植物。李小雨蹲在湖边看荷花芽,张宇就站在旁边帮她撑着伞,还从口袋里拿出本小本子,记下她随口说的“荷花芽尖是浅绿的,带点粉”。后来李小雨翻他的本子,发现那页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荷花苞,旁边写着“等夏天开了,带小雨来看”。研学结束前,老师让大家写“春日感悟”。李小雨写的是“春天不止有樱花,还有身边人记得你说过的每句话”,写完后悄悄递给张宇看。他看完,在下面添了句“还有人想陪你看每个春天的樱花”,字里行间的温柔,像落在纸上的樱花瓣。五月初,美术课要交“春日主题”作业。李小雨把樱花园的画装裱好,还在画框边缘贴了圈今年的新樱花瓣。张宇则画了幅“湿地公园的下午”——画里的女生蹲在湖边看荷花芽,男生站在旁边撑着伞,背景是飘着白云的蓝天。开展那天,他们的画被挂在了一起,有同学笑着说:“这两幅画连起来,就是我们班最甜的春天故事吧!” 周末,两人又去了樱花园。这时的樱花已经开始落了,地上铺了层粉白的“花毯”。张宇拉着李小雨的手,在花毯上慢慢走:“明年升高三,可能没这么多时间来看花了,”他顿了顿,转头看着她,眼里满是认真,“但我会挤时间陪你,哪怕只是放学后一起走会儿,也想和你多待一会儿。” 李小雨点点头,把手里的樱花瓣标本递给他:“这个给你,夹在课本里,想我的时候就看看。”张宇接过标本,小心地放进贴身的口袋,又从背包里拿出个小盒子:“给你的,春天的礼物。”盒子里是条樱花瓣形状的银项链,和她脖子上的银杏叶、荷花吊坠凑成了“三季”:“等冬天再给你补个雪花的,这样四季就齐了。”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樱花还在轻轻落。李小雨摸着脖子上的新项链,突然觉得,春天最珍贵的不是满树的樱花,也不是香甜的汽水,而是有他陪着,把每个平凡的瞬间都变成了值得珍藏的回忆——就像纪念册里的花瓣,脖子上的吊坠,还有他眼里永远不变的温柔,都在悄悄诉说着:往后的每个春天,我们都要一起过。蝉鸣渐渐织密时,李小雨终于等到了荷花池的第一朵花苞。她特意提前把素描本塞进书包,早读课一结束就拉着张宇往校外跑——去年夏天的日落还藏在纪念册里,今年她想赶在花开最盛前,画下花苞初绽的模样。张宇早有准备,背包里装着折叠小风扇和冰毛巾,还多带了个浅青色的瓷盘:“我妈说刚摘的荷花放瓷盘里养得久,我们找朵快开的,回去插在你书桌的花瓶里。”他蹲在池边仔细挑选时,李小雨已经铺开了画纸,笔尖轻轻勾出花苞的曲线,又把他低头选花的侧影也画了进去——男生的指尖刚触到荷叶,水珠就滚落在池面,漾开一圈圈浅纹。 “画好了给我看看。”张宇抱着选好的荷花走过来,凑在她身后看画纸。李小雨故意把画往身后藏,却被他笑着抽了过去。“把我画得这么好看?”他指着画里的自己,耳尖泛红,“下次换我画你,就画你低头画画的样子,发梢沾着阳光的样子肯定更可爱。” 七月的周末,两人约好去图书馆复习。李小雨的数学错题本上,每道题旁边都有张宇用不同颜色笔标注的解题思路,连最难的几何题,都被他画成了“荷花池的形状”:“你看这个三角形,像不像荷花的花茎?这样记就好懂多了。”复习累了,张宇就从背包里掏出颗橘子糖,剥开糖纸递到她嘴边:“夏天的糖,提提神,等会儿带你去吃你上次说的冰淇淋。” 八月初,荷花池的花终于开得满池粉白。李小雨和张宇特意选了个傍晚去,想复刻去年的日落画。刚到池边,就看见张宇从背包里拿出个小小的相机支架:“上次你说手举相机拍久了会酸,我特意买的,这样就能好好拍日落了。”他调试支架时,李小雨悄悄在画纸上添了个举着支架的小人,旁边写着“今年的日落,有你更暖”。日落时分,橘红的光把池水染成蜜色。李小雨握着画笔,突然觉得眼眶有点热——去年的画还在纪念册里,今年身边的人还在,连吹过的风都带着熟悉的荷花香。张宇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明年夏天,我们还来这里,到时候我帮你画一整幅荷花池全景,把你也画进去,就像我们永远都在这幅画里一样。” 暑假快结束时,李小雨把荷花花苞的画、图书馆复习的照片、日落时的合影,都贴进了纪念册,还在最后一页放了片晒干的荷花瓣。张宇翻到这页,拿起笔在花瓣旁边写:“第三个夏天,和你一起的日子,比荷花还甜。”他还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里面是枚银制的荷花花苞吊坠:“和你脖子上的樱花瓣凑一对,等秋天再给你补银杏叶的,冬天补雪花的,这样四季就真的齐了。” 开学那天,校园里的梧桐叶已经开始泛黄。李小雨走进教室,看见张宇正把他们的纪念册放在窗台上,阳光落在纸页上,那些贴着花瓣、照片的页面闪闪发亮。他转头看见她,笑着递过来颗薄荷糖:“高三了,我们一起加油,等明年高考结束,我们就去看遍所有想看的风景,把纪念册填得更满。” 李小雨接过薄荷糖,含在嘴里,甜意混着阳光的暖漫到心里。她看着窗台上的纪念册,突然觉得,最好的时光从来不是某一个季节,而是有他陪着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是樱花树下的约定,是荷花池边的日落,是银杏林里的漫步,是雪地里的雪人,也是往后无数个一起努力、一起期待的日子,都藏在纪念册里,藏在彼此的眼里,慢慢酿成最甜的回忆。

写这章时满脑子都是青春里的秋日小事——课桌上的热粥、草稿纸上的涂鸦、踩落叶的脚步声,总觉得最暖的心意就藏在这些细碎里。所以特意加了“记着口味的冰糖”“杯底的桂圆”“把公式画成银杏叶”这些细节,想让大家想起:有人把你说的话放在心上,才是最甜的日常。 下一章会写植物园捡叶的约定,还会有新的小纪念登场~你们青春里有没有过这样“被记住”的小事呀?评论区聊聊吧![玫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琴音伴月,心动一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