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余热还没完全退去,傍晚的风裹着梧桐叶的清香吹进教室,刚放学的喧闹还没散尽,李小雨就抱着一沓画纸坐在座位上,指尖在空白画纸上轻轻划着——她在琢磨联欢会背景板的细节,想着要把陈瑶说的“有中秋氛围”和张宇提的“贴合歌曲温柔感”揉在一起。 “你看这样行不行?”她忽然想起什么,转头把画纸推到张宇面前,上面用铅笔勾了个轮廓:一轮圆月下,教室的窗户亮着暖灯,窗边摆着台电子琴,琴旁还站着两个模糊的身影,“到时候你弹琴,陈瑶唱歌,我就把这个画到背景板上,灯光打上去应该会很软。” 张宇的目光落在画纸上,指尖轻轻碰了碰那两个并肩的身影,耳尖悄悄泛了红:“挺好的,就是……要不要把月亮画得再圆一点?中秋嘛。”他说着,从笔袋里拿出支铅笔,小心翼翼地帮她把月亮的弧度修得更饱满,笔尖偶尔碰到她的指尖,两人都顿了一下,又飞快地移开目光。旁边的陈瑶抱着歌词本凑过来,刚好撞见这幕,故意打趣:“哟,你们俩讨论得挺认真啊,都快把我这个主唱忘了!”李小雨的脸颊瞬间热起来,慌忙把画纸收回来,张宇则清了清嗓子,拿起电子琴谱转移话题:“先练一遍旋律吧,看看哪里要调整。” 电子琴的声音很快在教室里响起,是《小幸运》的前奏,比原曲慢了半拍,温柔得像傍晚的风。陈瑶跟着旋律轻轻哼唱,李小雨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手里握着画笔,却没再动笔——她的目光落在张宇弹琴的手上,指尖在琴键上跳跃,手腕偶尔抬起,袖口露出一小截之前被颜料蹭到的痕迹,是上次她不小心弄的,他却没洗,说“像画里的颜色”。练到副歌部分,陈瑶突然停下来:“不对不对,这里的调子太高了,我得降个key。”张宇点点头,手指在琴键上重新找音,试了两次后,抬头问李小雨:“现在呢?会不会太沉?” 李小雨回过神,连忙点头:“不会!这样和背景板的感觉特别搭,就像……就像月亮慢慢升起来的样子。”她一边说,一边拿起笔,飞快地在画纸上添了几笔——给电子琴旁的身影加了件校服外套,和张宇身上的那件一模一样。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放学后的教室都亮着灯。陈瑶对着镜子练台风,偶尔忘词,就拉着李小雨一起背;张宇把琴谱改了又改,连呼吸的节奏都标在旁边;李小雨则一点点把背景板画完,从月亮的光影到窗户上的花纹,连窗边身影的发梢都画得格外细致。有天晚上练到很晚,外面下起了小雨,李小雨收拾画具时,发现自己没带伞。正发愁,张宇突然递过来一把黑伞,伞面上还贴着个小小的银杏叶贴纸——是之前她画给他的图案。“我家离得近,跑回去就行。”他说着,把伞塞到她手里,拿起自己的书包就往门口走。 “等等!”李小雨叫住他,从画袋里拿出张便签纸,飞快地画了个举着伞的小人,塞到他手里,“路上小心,明天见。”张宇捏着便签纸,脚步顿了顿,转身时,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明天见。” 联欢会当天,教室被灯笼和彩带裹得暖融融的。轮到他们三个上场时,李小雨抱着背景板站在舞台一侧,陈瑶握着话筒走到中间,张宇坐在电子琴前,指尖轻轻放在琴键上。音乐响起的瞬间,李小雨慢慢展开背景板——圆月下的教室亮着灯,电子琴旁的两个身影并肩站着,发梢还沾着细碎的月光,和舞台上的他们,刚好重合。琴声还没落下,台下就响起了细碎的掌声,陈瑶笑着鞠躬时,李小雨悄悄把背景板往舞台中间挪了挪,想让更多人看清画里的细节。转身时,刚好对上张宇望过来的目光,他的指尖还停在琴键上,眼神里带着点她没见过的亮,像是落了星星。下台时,陈瑶被几个同学围着夸歌声甜,李小雨趁机拉着张宇躲到教室后门的角落。“你看,他们好像很喜欢背景板。”她指着台下不时朝背景板张望的同学,语气里满是雀跃,指尖还沾着没洗干净的颜料,在路灯下泛着浅黄的光。张宇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又转回头盯着她的指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包湿巾,轻轻拉住她的手:“颜料蹭在手上会不舒服,我帮你擦。”他的动作很轻,指腹蹭过她的指节时,带着点温热的触感,李小雨僵了一下,却没躲开,任由他一点点把颜料擦干净。 “对了,”张宇擦完手,从书包里拿出个小盒子,递到她面前,“之前你说喜欢银杏叶,我找我妈学了折这个。”盒子里装着几片纸折的银杏叶,边缘还染了浅黄的颜料,和她画在伞上的图案几乎一样。李小雨拿起一片,指尖捏着薄薄的纸,心里软得像被温水浸过:“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 “上次你画背景板时,在旁边涂了好几片银杏叶。”他说着,耳尖又开始泛红,“我想着……以后秋天到了,我们可以一起去捡真的银杏叶,夹在你的素描本里。” 李小雨用力点头,把纸银杏叶小心地放进画袋里,刚想说话,就听到陈瑶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小雨!张宇!快来吃月饼呀!”两人对视一眼,忍不住笑了,并肩往教室走。教室里,同学们正围着月饼盒挑选口味,有人把灯笼的线调得更低,暖黄的光落在每个人脸上,连空气里都飘着甜香。陈瑶递过来两个月饼,一个豆沙馅,一个莲蓉馅:“我特意给你们留的!小雨爱吃豆沙,张宇上次说过喜欢莲蓉对吧?” 张宇接过月饼,又把自己的莲蓉馅换给了李小雨:“你吃这个,我记得你上次说想尝尝莲蓉的。”李小雨愣了一下,随即把豆沙馅塞回他手里:“我们一起分着吃,这样两种口味都能尝到。” 三人坐在教室的窗边,一边吃月饼,一边看窗外的月亮。月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李小雨的素描本上,她突然翻到新的一页,飞快地画了起来——画里的三人坐在窗边,手里举着月饼,窗外挂着圆月亮,旁边还添了几片小小的银杏叶。 “等开学了,我把这个画放进相册里。”李小雨把素描本递到张宇和陈瑶面前,“以后我们每次一起过节日,都画一张,好不好?”陈瑶立刻点头:“好呀好呀!下次元旦,我们还要一起表演节目!”张宇看着画纸上的身影,轻轻“嗯”了一声,在心里悄悄补了一句:不止节日,以后的每一天,都想和她一起记录。联欢会结束时,月亮已经升到了天空中央。张宇撑着那把贴了银杏叶的伞,送李小雨回家。路上,两人没怎么说话,只是并肩走着,脚步声和伞面偶尔滴落的雨声混在一起,格外安静。到李小雨家楼下时,她突然想起什么,从画袋里拿出片纸银杏叶,递给他:“这个给你,就当……就当谢谢你帮我擦手,还陪我练节目。” 张宇接过银杏叶,小心地夹进课本里,抬头看着她:“明天见。”“明天见。”李小雨挥挥手,转身跑进楼道,直到走到家门口,才偷偷趴在窗户上往下看——张宇还站在楼下,手里握着那本夹了银杏叶的课本,直到她朝他挥手,才转身慢慢走远。回到家,李小雨把今天的画放进相册里,又在旁边写了行小字:“中秋有月饼,有月亮,还有你们。”她摸着画袋里的纸银杏叶,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知道,这个秋天,会有比银杏叶更温暖的故事,在她和张宇之间,慢慢展开。中秋过后,校园里的梧桐叶落得越来越勤,每天清晨打扫卫生时,李小雨总爱捡几片形状完整的叶子,夹在素描本里。有天早读前,她正对着一片银杏叶描轮廓,张宇突然从抽屉里拿出个透明小盒子,轻轻放在她桌角:“我周末去公园捡的,比学校的更黄些。” 盒子里装着十几片银杏叶,边缘泛着暖金色,叶脉清晰得能看清每一根纹路。李小雨惊喜地拿起一片,刚想道谢,就发现叶子背面用铅笔写了行小字:“像不像你画里的颜色?”她抬头看张宇,他正假装翻课本,耳尖却红得明显,她忍不住笑出声,悄悄把这片叶子夹进了最常翻的那页笔记里。十月下旬,学校要办秋季运动会,李小雨报了女子800米,报完名就开始后悔——她平时很少跑步,一想到要在全校人面前跑,就忍不住紧张。午休时,她趴在桌子上对着报名表叹气,张宇看了她一眼,从书包里拿出张运动会赛程表,在800米那栏画了个小小的加油符号:“放学后我陪你去练,慢慢跑,不用急。” 接下来的两周,每天放学后的操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张宇拿着秒表站在跑道边,教她调整呼吸:“跑的时候别盯着脚尖,看前面,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李小雨刚开始跑两圈就喘得不行,每次想放弃,都能听到张宇的声音:“再坚持一百米,我带了橘子味的糖。” 有次练到一半,天空突然飘起细雨,李小雨想停下,张宇却从书包里翻出件一次性雨衣递给她:“雨不大,跑完这圈再走。”他自己没穿雨衣,就站在跑道边撑着伞,雨水打湿了他的校服袖口,却依旧认真地盯着她的脚步。那天跑完后,李小雨把自己的橘子糖塞给张宇,看着他剥开糖纸放进嘴里,心里比自己吃糖还甜。运动会当天,李小雨站在起跑线上,手心全是汗。她朝观众席望去,一眼就看到了张宇——他手里拿着矿泉水和毛巾,还举着个自制的小牌子,上面画着个跑步的小人,旁边写着“小雨加油”。发令枪响的瞬间,她跟着人群往前跑,跑到第二圈时,腿开始发酸,呼吸也乱了节奏,眼看就要被别人超过,耳边突然传来张宇的声音:“跟着我的节奏,吸——呼——” 她抬头看向跑道边的张宇,他正跟着她的脚步跑,手里还举着小牌子。不知怎么的,原本沉重的脚步突然轻快起来,她调整呼吸,一步步加快速度,最后冲过终点线时,张宇立刻跑过来,把矿泉水递到她手里,又用毛巾轻轻擦她额头上的汗:“跑得很好,比平时快了十秒。” 李小雨靠在他肩上,大口喘着气,看着他手里还没放下的小牌子,忍不住笑:“你这牌子画得也太可爱了。”张宇挠挠头,把牌子递给她:“给你,留着当纪念。”她接过牌子,发现背面还画了片小小的银杏叶,和之前他送的那些叶子一模一样。运动会结束后,李小雨把小牌子和捡来的银杏叶一起放进相册里,又画了幅她冲过终点线的画,旁边添了个举着牌子的小人。她把相册递给张宇看,他翻到最后一页,突然拿起笔,在画旁边写了行字:“下次运动会,我陪你跑。” 那天傍晚,两人走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脚下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李小雨踢着路边的银杏叶,突然说:“等冬天来了,我们一起去看雪好不好?我想画雪景里的操场。”张宇点点头,弯腰捡起片被风吹到脚边的银杏叶,递给她:“好,到时候我帮你拿画具,再给你带热奶茶。”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叶在他们脚边打转,李小雨握着手里的银杏叶,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不管是秋天的落叶,还是冬天的雪,只要身边有张宇,每一段时光都会变得格外珍贵。秋末的风带着凉意,吹得教室窗台上的绿萝叶子轻轻晃。李小雨把运动会那张“加油小牌子”夹在课本里,上课走神时,总爱偷偷翻开看——背面的银杏叶被她摸得边缘发软,像藏着一团温温的光。这天下午是美术课,老师让大家画“身边最温暖的场景”。李小雨握着画笔,脑海里先冒出来的,是张宇在跑道边举着牌子的样子,可转念一想,又想起他帮自己擦颜料时的指尖、递姜枣茶时的温度,笔尖顿了顿,最终在画纸上落下了新的轮廓:课间的教室,阳光从窗户斜进来,一个男生正帮女生整理画纸,女生手里握着半块橘子糖,桌角还放着个装银杏叶的小盒子。 “画什么呢?这么认真。”身后突然传来张宇的声音,李小雨手一抖,铅笔在画纸上蹭出道小印子。她慌忙用橡皮擦掉,转头时却撞进他的目光——他手里拿着调色盘,指尖沾着点浅黄颜料,像是刚调过银杏叶的颜色。 “没、没什么。”李小雨把画纸往怀里拢了拢,脸颊发烫。张宇却没追问,只是把调色盘递过来:“我调了点暖黄色,你画阳光的时候能用,比你之前用的颜色更软。”他说着,指了指她画纸上的窗户,“这里留块空白,等下我帮你画光斑,会更像真的阳光。” 那天美术课结束后,李小雨的画纸上多了圈圈软软的光斑,落在男生的校服袖口上,刚好和她偷偷画的“橘子糖”颜色呼应。她把画晾干后,没像往常一样放进相册,而是裁成了小卡片,背面写了行小字:“谢谢你的暖黄色”,趁放学人多,悄悄塞进了张宇的笔袋里。第二天早读,李小雨刚翻开课本,就发现抽屉里多了个东西——是个用银杏叶做的小书签,叶脉上用细笔写着“你的画,很暖”,边缘还裹了层透明胶带,防止叶子脆掉。她捏着书签,转头看张宇,他正低头读课文,可耳尖的红却藏不住,连握着课本的手指都轻轻蜷着。十一月中旬,学校组织去郊外的植物园秋游。出发前一天,陈瑶拉着李小雨收拾背包,一会儿塞包饼干,一会儿递瓶果汁,最后还神秘兮兮地塞给她个暖手宝:“晚上在植物园露营会冷,你和张宇可以一起用!”李小雨脸一红,把暖手宝塞回包里,却没真的想拿出来用——她更想试试,能不能和张宇一起在晚上看星星。到了植物园,导游带着大家逛了一整天:看了满架的紫藤花(虽然过了花期,只剩绿藤),认了几种叫不出名字的树,最后在一片银杏林里停了下来。满地金黄的叶子,风一吹就打着旋儿落,李小雨忍不住蹲下来捡,刚捡起片完整的,就被张宇拉住了手:“别蹲太久,地上凉。”他说着,从背包里拿出块小垫子铺在地上,“坐这儿捡,我帮你一起找最完整的。” 两人坐在垫子上,捡了满满一捧银杏叶。陈瑶举着相机跑过来,对着他们连拍了好几张:“你俩坐这儿,跟画里一样!等回去我洗出来给你们。”李小雨看着相机镜头,下意识往张宇身边靠了靠,他的肩膀轻轻碰了碰她的,像带着点阳光的温度。晚上露营时,大家围在篝火旁玩游戏。轮到李小雨唱歌,她有点紧张,刚开口就忘词,耳边突然传来张宇的声音——他没大声唱,只是在她旁边轻轻跟着哼,旋律稳得像之前弹钢琴时一样。李小雨跟着他的节奏,慢慢找回了调子,唱完时,篝火旁的掌声里,她好像听到陈瑶在偷偷喊:“般配!” 夜深了,大家都回帐篷睡觉,李小雨却没困,悄悄拉开帐篷拉链往外看。刚探出头,就看到张宇站在不远处的树下,抬头望着天。她轻手轻脚走过去,顺着他的目光往上看——满天的星星,亮得像撒了把碎钻。 “你也没睡?”张宇转头看到她,往旁边挪了挪,让她站到树下躲风,“这里的星星比城里清楚多了。”李小雨点点头,突然想起背包里的暖手宝,刚想拿出来,就感觉张宇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披在了她肩上——外套上带着他身上的温度,还有点淡淡的皂角香。 “别冻着了。”他说着,从口袋里拿出片银杏叶书签,是新做的,上面画了颗小小的星星,“给你的,纪念今天的星星。”李小雨接过书签,指尖蹭过他的手指,心里像被星星照亮了似的。她抬头看着他,篝火的光落在他脸上,连睫毛的影子都软软的。那天晚上,他们站在树下看了很久的星星,没说太多话,却觉得比任何时候都亲近。回帐篷前,李小雨把暖手宝塞给张宇:“明天早上会冷,你拿着用。”他没推辞,只是笑着说:“明天我帮你拍银杏林的照片,早上的阳光照在叶子上,会很好看。” 第二天清晨,李小雨果然在银杏林里看到了张宇——他举着相机,正对着一片沾着露水的银杏叶拍照。阳光从他身后照过来,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满地金黄的叶子上。李小雨悄悄走过去,从背包里拿出素描本,飞快地画下了这个画面——画里的男生举着相机,阳光裹着他的肩膀,旁边还落着片带露水的银杏叶。秋游结束时,陈瑶把洗好的照片递给他们——有两人坐在银杏叶上捡叶子的,有篝火旁一起唱歌的,还有张宇帮李小雨拍的“银杏林晨光”。李小雨把照片和新做的书签一起放进相册,在最后一页写了行字:“秋天的星星和银杏叶,都不如你暖。” 回学校的路上,张宇坐在她旁边,手里拿着她画的“暖黄色教室”小卡片,轻声说:“下次美术课,我们一起画星星吧。”李小雨点点头,看着窗外掠过的银杏林,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这个秋天还没结束,他们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秋游回来后,校园里的银杏叶落得更密了,连教学楼前的小路都铺成了金色。李小雨每天早上都会绕路走这条道,弯腰捡两片完整的叶子,一片夹进课本,一片攒在透明罐子里——她想攒够一百片,送给张宇当纪念。这天早读课,语文老师让大家分享“最近最难忘的事”。轮到张宇时,他站起来,手里还攥着那片带星星的银杏书签,声音比平时稍响些:“上周去植物园,晚上在树下看星星,朋友给了我件外套,还分享了半块橘子糖。” 李小雨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低头盯着课本,耳尖却热得发烫。她偷偷抬眼,刚好撞见张宇望过来的目光,他的嘴角带着点浅淡的笑意,像把晨光揉进了眼里。等张宇坐下,她悄悄从笔袋里拿出颗橘子糖,剥了糖纸递过去,指尖碰到他的手心时,两人都飞快地收回了手,却在课桌下,悄悄把糖推来推去,最后还是一起分着吃了。十一月末的美术课,老师果然留了“星空”主题的作业。李小雨刚铺开画纸,张宇就把自己的调色盘推过来:“我调了钴蓝和银灰,画星星的时候加一点,会更亮。”他说着,拿起画笔,在她的画纸上轻轻点了几笔——细碎的银灰色点在深蓝色背景上,真的像缀在夜空里的星星。 “你怎么知道这么调?”李小雨好奇地问。张宇挠了挠头,声音轻了些:“我查了教程,想着……和你一起画,不能画得太丑。”这话让李小雨的脸颊又热了,她拿起画笔,在星星旁边添了片小小的银杏叶:“这样就像我们在植物园看到的星星了。” 两人并排坐着画画,阳光从窗户斜进来,落在画纸上。偶尔笔尖碰到一起,就相视一笑,继续低头调色。下课铃响时,他们的画刚好完成——两张画拼在一起,是同一片星空,左边画着带露水的银杏叶,右边画着举着相机的小人,像把秋游那晚的场景,完整地留在了纸上。转眼到了十二月,校园里开始筹备元旦晚会。陈瑶拉着他们俩,又想报合作节目:“这次我们排个小短剧吧!小雨写剧本,张宇演男主,我演女主的闺蜜,超有意思!” 李小雨有点犹豫,她从没写过剧本,怕写不好。张宇看出了她的顾虑,拍了拍她的肩膀:“没关系,我们一起想剧情,就写我们平时的事,肯定很真实。” 接下来的周末,三人约在图书馆写剧本。李小雨趴在桌子上,笔尖悬在纸上,半天没落下。张宇坐在她对面,递过来一杯热可可:“别紧张,就从你捡银杏叶开始写,比如……男主帮女主捡被风吹走的叶子,怎么样?” 这个提议让李小雨眼前一亮,她飞快地写起来:女主蹲在银杏树下捡叶子,一阵风把刚捡的叶子吹跑,男主追了两条街,把叶子捡回来,还帮她把叶子夹进透明罐子里。写着写着,她又想起运动会那天的场景,忍不住加了段男主举着加油牌,在跑道边陪女主跑步的剧情。张宇凑过来看剧本,手指轻轻点在“男主帮女主夹叶子”那段:“这里可以加个细节,男主在叶子上写句小字,比如‘一片叶子,一段时光’。”李小雨笑着点头,把这句话加了进去,心里却悄悄想:这哪里是剧本,明明就是他们的日常。元旦晚会前一天,他们在教室排练。李小雨坐在台下看,看着张宇穿着校服,念出剧本里“我帮你攒叶子”的台词时,突然觉得眼眶有点湿。陈瑶凑过来,戳了戳她的胳膊:“你看张宇,念台词的时候,眼睛都没离开过你,比演电影还认真!” 晚会当天,小短剧果然很受欢迎。当演到男主把攒够一百片的银杏叶罐递给女主,说“每片叶子,都记着和你一起的日子”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李小雨坐在后台,看着舞台上的张宇,手里紧紧攥着那个透明罐——那是张宇昨天真的帮她攒够的一百片银杏叶,每片叶子上,都写着一句小小的话,有“运动会加油”,有“美术课的暖黄色”,还有“植物园的星星”。晚会结束后,张宇找到她,手里拿着个包装好的小盒子:“元旦礼物,打开看看。”盒子里是个小小的音乐盒,上面画着片银杏叶,拧上发条,响起的旋律正是《小幸运》。“我找了很久,才找到这个带银杏叶的。”张宇的耳尖泛红,“以后听到这个旋律,就想起我们一起捡叶子、看星星、画星空的日子。” 李小雨抱着音乐盒,心里满是温暖。她从背包里拿出那两张拼在一起的星空画,递给张宇:“这是我的礼物,我们各拿一张,拼起来就是完整的星空。” 那天晚上,两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张宇帮李小雨提着装银杏叶的罐子,她抱着音乐盒,偶尔踢起脚边的小石子。走到李小雨家楼下时,张宇突然说:“明年秋天,我们还去植物园看银杏叶,好不好?我帮你拍更多照片,攒更多叶子。” 李小雨用力点头,看着张宇眼里的星光,忍不住说:“不止秋天,春天我们去看樱花,夏天去看荷花,冬天去看雪,好不好?” 张宇笑着答应,从口袋里拿出片新捡的银杏叶,递给她:“一言为定,这片叶子,就当我们的约定。” 李小雨接过叶子,小心翼翼地夹进音乐盒的盒子里。她知道,这个冬天,有音乐盒的旋律,有攒满一百片的银杏叶,还有和张宇的约定,往后的每一段时光,都会像这片银杏叶一样,温暖又珍贵。元旦过后,校园里的年味渐渐浓了起来。教室后墙的黑板报被重新画过,边角添了小小的红灯笼,李小雨还在角落补了片金色银杏叶——她说要把秋天的暖,留到冬天里。放寒假前最后一天,老师让大家把书桌收拾干净。李小雨翻出抽屉里的透明银杏叶罐,刚想放进书包,张宇突然递来个厚厚的信封:“给你的,寒假里再拆。”信封上贴着片干花银杏,边角用红绳系了个小蝴蝶结,摸起来软软的。 “是什么呀?”李小雨晃了晃信封,没听到声音。张宇却往后退了退,耳尖泛着红:“别晃,拆了就知道了,记得每天看一页。” 寒假第一天,李小雨拆开信封,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信纸,每张纸上都画着小画:第一张是运动会上的加油牌,第二张是植物园的星空,第三张是美术课上的星空画……画下面还写着小字,比如“今天记得喝热奶茶,别像上次一样忘带围巾”“如果下雪,别去楼下堆雪人太久,手会冻红”。原来张宇提前画了三十张,每天一张,刚好够她看整个寒假。李小雨把信纸按顺序夹进素描本,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翻到当天的页数,看着画里的场景,好像张宇就坐在对面,跟她讲着当天的小事。正月里真的下了雪。李小雨趴在窗边,看着雪花飘落在院子里的银杏树上,突然想起和张宇的约定。她拿出手机,拍了张雪景发给张宇,没过几秒就收到回复——是张宇家楼下的雪景,配着一行字:“明天要不要一起去公园?我带热可可,你带画具。” 第二天见面时,张宇果然提着个保温袋,里面装着两杯热可可,还裹着厚厚的围巾。公园里的雪没被踩过,白茫茫一片,李小雨蹲在雪地上,刚想画雪景里的长椅,张宇突然把自己的手套摘下来,套在她手上:“你的手套太薄了,我戴两双,不冷。” 他的手套带着温度,裹住她的手时,暖得像揣了个小暖炉。李小雨低头画着,笔尖在雪地上轻轻划,张宇就站在旁边,帮她挡着飘来的雪花,偶尔还会捡起根树枝,在雪地上画个小小的银杏叶:“你看,冬天也能有银杏叶。” 画到一半,李小雨的热可可喝完了,张宇立刻把自己的那杯递过来:“我喝了一半,不脏,你暖暖手。”她握着温热的杯子,看着张宇冻得发红的指尖,突然把画具收起来:“不画了,我们去堆雪人吧,我帮你暖手。” 两人在雪地里堆了个小小的雪人,李小雨还找了两颗黑纽扣当眼睛,张宇则摘了片干银杏叶,插在雪人头上当帽子。“这样它就有秋天的味道了。”张宇说着,掏出手机,对着雪人和李小雨拍了张照,“等春天洗出来,放进你的相册里。” 寒假快结束时,李小雨把那三十张画信纸整理好,在最后补了张新画——是雪地里的雪人,旁边站着两个戴围巾的小人,手里举着热可可。她把画纸放进信封,还给张宇时,在里面加了颗橘子糖,和运动会那天他给她的一样。开学那天,校园里的雪还没化完。张宇在教室门口等她,手里拿着个小小的相框,里面是寒假里拍的雪景照,旁边还贴了片新的银杏叶:“我把照片洗出来了,你挂在书桌前,下次下雪,我们还去公园。” 李小雨接过相框,放进书包里,刚好碰到里面的银杏叶罐。她突然想起什么,从罐子里拿出片叶子,递给张宇:“这是第一百零一片,寒假里捡的,雪地里的银杏叶,虽然干了,但也是我们的冬天。” 张宇接过叶子,小心地夹进课本里,抬头时,阳光刚好从窗户照进来,落在他们身上。李小雨看着他眼里的光,突然觉得,不管是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还是往后的每一个季节,只要身边有张宇,每一天都会像藏在信封里的画纸一样,满是温暖的小惊喜。开春后的校园,最先醒的是教学楼前的樱花树。花苞鼓得满枝都是时,李小雨总爱趴在窗边数,数到第三十朵时,张宇的声音就会从旁边传来:“今天风大,别开窗太久,小心吹感冒。” 他说这话时,手里总捏着颗薄荷糖——知道李小雨春天容易犯困,特意每天带一颗。李小雨接过糖,指尖碰到他的手心,还能感觉到糖纸的微凉,像还带着清晨的露水。三月中旬,学校组织春游,去城郊的樱花园。出发前一天,陈瑶拉着两人列清单,李小雨在本子上写“素描本、画笔、相机”,张宇就在旁边添“防晒、湿巾、薄荷糖”,最后还加了行“樱花味的饼干”——是李小雨上次在超市提过一句想吃的。到了樱花园,满树的樱花像堆了层雪。李小雨刚拿出素描本,就被一阵风吹得头发乱飘。张宇立刻走过来,帮她把碎发别到耳后,还从背包里拿出顶浅粉色的帽子:“我妈说春天太阳晃眼,让我给你带的。” 帽子上绣着朵小小的樱花,李小雨戴上,刚想道谢,就看到陈瑶举着相机跑过来:“别动!这个角度超好看!”快门声响起时,张宇正低头帮她调整画笔,阳光落在两人发梢,连樱花花瓣飘落在肩头,都像特意安排的背景。中午野餐时,张宇把樱花味的饼干递过来,李小雨咬了一口,甜得刚好。她突然想起寒假里张宇画的信纸,从背包里拿出素描本,翻到新的一页:“我也给你画张画吧,就画现在——樱花树下,你给我递饼干的样子。” 张宇坐在旁边,看着她笔尖移动,偶尔帮她递支铅笔。画到一半,李小雨抬头,发现他正盯着自己的手看,脸颊一热:“怎么了?画得不好看吗?” “不是,”他摇摇头,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画笔,“你的手很稳,画出来的樱花,比真的还软。” 春游结束前,大家要在樱花树下拍合照。李小雨站在第二排,刚想找个位置,就被张宇拉到身边:“站这里,镜头能拍到你帽子上的樱花。”拍照时,他悄悄往她那边靠了靠,肩膀轻轻挨着她的,像怕她被挤到。回学校的路上,李小雨把画好的樱花图递给张宇,背面写了行小字:“春天的第一口甜,是你给的饼干味。”张宇捏着画纸,看了一路,连嘴角的笑意都没放下来。四月初,美术老师布置了“四季”主题的画展,要求每人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李小雨想了很久,最后决定画樱花园的场景——樱花树下,两个身影并肩坐着,男生帮女生递画笔,女生手里拿着半块饼干,旁边还放着顶粉色帽子。画到细节时,她总爱问张宇:“你觉得这里的阳光,用浅黄还是浅橙?”张宇每次都会认真帮她调色,还会在她画累时,递上杯温温的蜂蜜水:“别着急,慢慢画,我等你一起交。” 画展那天,他们的画被挂在了一起——李小雨的《春樱》在左,张宇的《秋杏》在右。有人站在画前说:“这两幅画好像一对啊,一个春天的樱花,一个秋天的银杏,都暖暖的。” 李小雨站在旁边听着,悄悄拉了拉张宇的衣角。他转头看她,眼里带着笑:“以后我们再画夏天的荷花、冬天的雪,凑齐四季,下次画展一起挂。” 那天放学后,两人走在樱花树下,花瓣还在轻轻落。李小雨捡起片完整的樱花瓣,夹进张宇的课本里:“留个纪念,等秋天的时候,我们再把银杏叶夹进来,这样你的课本里,就有春天和秋天了。” 张宇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颗薄荷糖,剥开糖纸递给她:“那以后每个季节,我都给你带对应的糖——春天薄荷,夏天橘子,秋天桂花,冬天姜糖。” 李小雨含着糖,甜意从舌尖漫到心里。她抬头看着满树樱花,突然觉得,最好的时光,就是这样——有喜欢的人在身边,有四季的风景可画,还有藏在细节里的小温柔,一点点填满日子。入夏后的校园被蝉鸣裹得满是热气,教室窗外的梧桐叶长得密不透风,连阳光都要透过叶缝才能洒下细碎的光斑。李小雨把春游时拍的樱花照贴在课桌右上角,上课走神时,指尖总爱轻轻划过硬纸板——想起张宇帮她别碎发时的温度,脸颊就会悄悄发烫。六月初,学校要办期末义卖活动,陈瑶拉着两人组队,说要卖手工品筹款。李小雨灵机一动,想把四季的小画做成书签: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银杏、冬天的雪,每片书签背面都写句短句。张宇立刻点头:“我帮你裁卡纸,再用透明胶封边,这样不容易坏。” 接下来的周末,三人在图书馆的桌子上铺满了材料。李小雨握着彩笔,在卡纸上画荷花时,张宇就坐在对面,把裁好的卡纸按尺寸叠整齐。偶尔她的笔尖没墨了,刚想找笔,张宇就会递来支削好的彩铅:“你上次说这支粉色好用,我特意带了。” 有次画到冬天的雪景书签,李小雨不小心把白颜料蹭到了张宇的校服袖口。她慌忙拿湿巾去擦,他却笑着按住她的手:“别擦了,留着当记号,就像上次你蹭的颜料一样。”说着,他还在她的画纸上轻轻点了点:“这里的雪可以画得再厚点,像我们上次堆雪人时的样子。” 义卖当天,他们的四季书签很快就卖光了。最后剩下一张没来得及卖的荷花书签,李小雨想留给自己,张宇却拿过去,在背面写了行字:“夏天的风,和你一样甜”,又悄悄塞回她手里。她捏着书签,看着他被汗水打湿的额发,突然觉得,比蝉鸣更热闹的,是自己的心跳。期末考前的日子,教室里满是翻书的沙沙声。李小雨的数学不太好,每次遇到难题,就会用笔戳戳张宇的胳膊。他总会停下笔,把草稿纸推过来,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解题步骤,连最复杂的几何题,都讲得像画风景一样清楚。有天晚自习,李小雨做题到犯困,趴在桌子上打盹。迷迷糊糊间,感觉有人把件校服外套披在了她肩上——是张宇的,带着淡淡的皂角香。她悄悄睁开眼,看到他正低头帮她整理摊开的数学书,指尖轻轻把折角压平。期末考试结束那天,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张宇帮李小雨拎着书包,两人走在铺满梧桐叶的小路上。他突然从口袋里拿出颗橘子糖,剥了糖纸递给她:“夏天的糖,你上次说想吃的。” 李小雨含着糖,甜意漫到心里。她想起春游时的樱花、义卖时的书签,还有晚自习时的校服外套,忍不住说:“等暑假,我们去看荷花好不好?我想画荷花池的日落。” 张宇点点头,弯腰捡起片被风吹到脚边的梧桐叶,递给她:“好,到时候我帮你拿画具,再带个小风扇,免得你画画时出汗。”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梧桐叶在脚下发出轻轻的声响。李小雨握着手里的梧桐叶,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这个夏天,会有荷花池的日落,有橘子味的甜,还有身边的人,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变得像画里一样温暖。暑假的第一个周末,张宇果然如约带李小雨去了城郊的荷花池。清晨的风还带着凉意,池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粉白的荷花从荷叶间探出来,像刚睡醒的模样。李小雨蹲在池边,刚打开素描本,张宇就把折叠小风扇递到她手边:“先吹会儿风,等雾散了再画,不然纸会潮。” 他说着,从背包里拿出提前准备的坐垫,铺在草地上——怕她蹲久了腿麻。李小雨坐下时,指尖碰到坐垫上的小图案,是绣上去的银杏叶,和之前他送的书签纹样一样。“你特意绣的?”她抬头问,眼里满是惊喜。张宇挠挠头,耳尖泛红:“我妈教我的,绣得不好,别嫌弃。” 雾散后,阳光洒在荷叶上,水珠折射出细碎的光。李小雨握着画笔,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先勾出荷花的轮廓,再细细填色。张宇没打扰她,就坐在旁边,拿着相机拍荷叶上的水珠,偶尔镜头转向她,悄悄定格下她认真画画的样子——发梢被风吹起,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连握着画笔的手指都透着专注。画到一半,李小雨突然想起什么,从画袋里拿出张便签纸,飞快地画了朵小荷花,递给张宇:“给你,当拍照的纪念。”他接过便签,小心地夹进相机包,又从包里拿出保温杯:“我妈煮的绿豆汤,放凉了,你喝点解暑。” 两人坐在荷花池边,一边喝绿豆汤,一边看远处的蜻蜓落在荷叶上。李小雨指着一朵刚开的荷花:“你看那朵,花瓣粉得刚好,像不像春天的樱花?”张宇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点头说:“像,但我觉得没你画的好看。”这话让李小雨的脸颊热起来,她低头搅拌着杯里的绿豆,嘴角却忍不住上扬。下午太阳变烈时,张宇提议去附近的树荫下休息。他从背包里拿出本漫画,递给李小雨:“你上次说想看的,我借来了。”两人靠在树干上,李小雨看漫画,他就翻着相机里的照片,偶尔指给她看:“这张水珠的照片,下次可以洗出来,贴在你的相册里。” 快傍晚时,荷花池的日落开始变得好看——天空从橘红变成粉紫,把池水也染成了温柔的颜色。李小雨抓紧时间画完最后几笔,把画递给张宇看:“你看,日落时的荷花,比早上更暖。”画纸上,粉紫的天空下,荷花映着晚霞,池边还添了两个并肩的小人,手里拿着绿豆汤和相机。张宇看着画,突然拿起笔,在小人旁边加了只蜻蜓:“这样更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他的笔尖轻轻蹭过画纸,和李小雨的画痕叠在一起,像把两人的影子,悄悄留在了画里。回家的路上,李小雨把画小心地放进画袋,张宇帮她拎着背包,两人走在夕阳下的小路上。“下次我们还来好不好?”她突然说,“等荷花谢了,我们来看荷叶,冬天再来看看结冰的池子。” 张宇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颗橘子糖,剥开糖纸递给她:“好,每个季节都来。下次来,我带野餐垫,我们在池边吃午饭,再给你拍更多照片。” 李小雨含着糖,甜意混着夕阳的暖,漫到心里。她看着身边的张宇,突然觉得,暑假的意义,就是和喜欢的人一起,看遍喜欢的风景,把每个平凡的瞬间,都变成值得珍藏的回忆——就像画里的荷花,池边的日落,还有他递来的绿豆汤和橘子糖,都藏着说不尽的温柔。暑假过半时,荷花池的花瓣开始落了,水面漂着零星粉白,倒比满开时多了份软乎乎的诗意。李小雨按约定又拉着张宇去了,这次她特意带了新的素描本,想画“荷落”的场景。刚到池边,就见张宇从背包里掏出个竹编小篮:“我妈说落下来的荷花能晒干当书签,我们捡些完整的,回去我帮你压平。”他说着,蹲下身轻轻捡起草丛里的花瓣,指尖碰到沾着露水的花瓣时,还会小心地掸掉水珠,怕弄坏了纹路。李小雨坐在坐垫上画画,看着他认真捡花瓣的样子,忍不住把这一幕也画进了画里——男生蹲在池边,竹篮放在脚边,手里捏着片半开的荷花,背景是漂着花瓣的池水。画完后,她悄悄把画纸折起来,塞进张宇的背包侧袋,想给他个惊喜。中午在树荫下野餐,李小雨打开饭盒,里面是妈妈做的糖醋排骨。她夹了一块递给张宇:“你尝尝,我妈说这个酸甜口的,夏天吃不腻。”张宇咬了一口,眼睛亮了亮:“好吃!比我妈做的红烧排骨更开胃。”说着,他也把自己的饭盒推过来,里面是切成小块的西瓜:“冰了一早上,解解暑。” 两人分着吃西瓜时,李小雨突然发现张宇嘴角沾了点西瓜汁,忍不住掏出纸巾,轻轻帮他擦掉。他愣了一下,耳尖瞬间红了,慌忙低下头,却悄悄把最大块的西瓜推到她面前:“这个更甜,你吃。” 下午收拾东西准备走时,张宇才发现背包里的画纸。他展开一看,刚好看到画里自己捡荷花的样子,还有右下角写的小字:“捡荷花的你,比荷花还好看。”他捏着画纸,半天没说话,最后把画小心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这张画,我要好好收着,以后夹在相册最前面。” 暑假快结束时,张宇约李小雨去家里压荷花书签。他的书桌靠窗,阳光刚好落在桌面上,铺着一层厚厚的吸水纸,上面压着他们上次捡的荷花。“再等三天就能用了,”张宇指着吸水纸,“到时候我在背面写句诗,你可以夹在课本里。” 李小雨坐在旁边,看着他小心地翻动画瓣,突然想起春天的樱花、秋天的银杏、冬天的雪,忍不住说:“我们把四季的书签都凑齐吧,樱花、荷花、银杏、雪花,每种都做两张,我们一人一张。” 张宇笑着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之前画的星空画:“我早就想到了,你看,我把之前的画也复印了,到时候一起做成书签,这样每个季节的回忆,都能随时看到。” 离开时,张宇把刚压好的荷花书签递给她,背面写着“荷风送香气”。李小雨捏着书签,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个暑假,有荷花池的日落、酸甜的排骨、冰爽的西瓜,还有藏在细节里的心意,这些都将和四季的书签一起,变成最珍贵的回忆,陪着她走进新的学期。开学那天,校门口的银杏叶又开始泛黄。李小雨背着书包走进教室,刚放下东西,就看到桌角放着个熟悉的信封——和寒假时张宇送她的一样,边角贴着片新捡的银杏叶,还系着浅棕色的细绳。她悄悄拆开,里面是张手绘的日历,每一页都标着小记号:九月十日画了支粉笔,是教师节;十月一日画了面小国旗,是国庆;十一月中旬画了片银杏叶,旁边写着“去植物园捡叶子”。最底下还有行小字:“这个秋天,我们把去年没来得及做的事,都补上。” 李小雨把日历夹进课本,抬头时刚好对上张宇的目光。他手里拿着个透明小袋,里面装着两片压好的荷花书签,轻轻放在她桌上:“暑假压的,一片给你,一片我留着,这样我们的四季书签就齐了。” 九月的美术课,老师让大家画“最想留住的季节”。李小雨没多想,直接在画纸上落下笔尖——画面里,樱花树下的春游、荷花池边的暑假、雪地里的雪人,还有此刻教室窗外的银杏,都被她拼在了一起,中间还画了两个牵手的小人,手里拿着四季的书签。 “你这画,像把一整年都装进去了。”张宇凑过来看,指尖轻轻点在画里的银杏树上,“这里可以加只小鸟,就像上次我们在植物园看到的那样。”他说着,拿起画笔,在树枝上添了只小小的麻雀,笔尖偶尔碰到她的,两人都忍不住笑了。国庆假期,他们按日历上的约定去了植物园。去年的银杏林还是金黄一片,李小雨刚拿出素描本,张宇就从背包里拿出个小篮子:“今天我们捡够二十片叶子,回去做个银杏叶标本册。” 两人蹲在树下,捡叶子时总爱比谁的更完整。李小雨捡到片边缘带点浅红的,刚想炫耀,就被一阵风吹得叶子脱手。张宇立刻追上去,跑了两步才抓住,回来时把叶子递到她手里,还帮她拂掉上面的尘土:“小心点,这片颜色最特别,丢了可惜。” 中午坐在银杏林里吃午饭,李小雨打开饭盒,里面是妈妈做的银杏叶粥。她盛了一碗递给张宇:“我妈说秋天喝这个好,你尝尝。”张宇喝了一口,眼睛亮了亮:“比食堂的粥还香,下次我让我妈也煮,带来给你尝。” 下午准备走时,李小雨把画好的“四季拼贴画”递给张宇:“给你的,这样你就能随时看到每个季节的我们了。”张宇接过画,小心地卷起来,放进背包里:“我回去装个相框,挂在书桌前,每天都能看到。” 走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李小雨踢着脚边的银杏叶,突然说:“等冬天来了,我们再去堆雪人吧,这次我要给雪人戴你绣的帽子。”张宇点点头,弯腰捡起片被风吹到脚边的叶子,递给她:“好,到时候我帮你拿画具,再带热奶茶,我们还要在雪地里画星星。”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叶在脚下发出“沙沙”的声响。李小雨握着手里的银杏叶,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不管是已经过去的春夏秋冬,还是即将到来的每个季节,只要身边有张宇,每一段时光都会像藏在画里的风景一样,满是温暖的小惊喜,永远值得珍藏。秋末的一场雨过后,校园里的银杏叶落得更急了,连教学楼的台阶上都积了薄薄一层金黄。李小雨早上走进教室,刚擦完桌子,就看见张宇抱着个厚厚的本子走过来,轻轻放在她桌上:“给你的,昨天熬夜做的。” 本子是硬壳封面,上面贴着片压平的银杏叶,翻开第一页,是张手绘的银杏林——和他们国庆去的植物园一模一样,树下两个小人蹲在地上捡叶子,旁边还放着个装粥的保温桶。往后翻,每一页都贴着不同季节的小物件:春天的樱花瓣、夏天的荷叶片、冬天的雪花剪纸,旁边还写着简短的文字,比如“春游那天你戴的粉帽子,风一吹就歪”“暑假荷花池边,你把西瓜汁蹭到了我袖口”。 “这是……”李小雨指尖摸着贴在纸上的樱花瓣,眼眶有点发热。张宇挠挠头,耳尖泛红:“我想把我们一起过的日子都记下来,以后翻着看,就像重新过了一遍。” 那天课间,李小雨把自己画的“四季拼贴画”也装进了相框,偷偷放在张宇的书桌里。午休时,她看见张宇打开抽屉,拿起相框时,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还特意把相框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和他的全家福放在一起。十一月中旬,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节”,要求每个班级出一个节目。陈瑶又拉着两人报名,这次想排个“四季主题”的小合唱,李小雨负责画背景板,张宇负责弹吉他伴奏。排练的日子里,每天放学后的教室都很热闹。李小雨趴在地上画背景板,从春天的樱花枝画到冬天的雪花,张宇就坐在旁边弹吉他,旋律是他自己改编的,温柔得像秋天的风。偶尔李小雨找不到颜料,张宇就放下吉他,帮她在颜料盒里翻找,指尖沾了颜料也不在意,还会笑着在她的画纸上点个小点点:“这里加个太阳,会更暖。” 文化节演出那天,背景板被挂在舞台中央,灯光打上去时,四季的风景像活了一样。李小雨站在合唱队里,看着台下张宇抱着吉他的身影,突然不紧张了。当吉他旋律响起,她跟着大家一起唱歌,目光却一直落在张宇身上——他弹吉他时,指尖在弦上跳跃,偶尔抬头看她,眼里满是光。演出结束后,大家围在后台庆祝。陈瑶拿着相机,对着李小雨和张宇连拍了好几张:“你们俩站在背景板前,简直就是画里走出来的!”李小雨看着相机里的照片,照片里的她笑着,张宇站在她旁边,手里还抱着吉他,背景板上的四季风景刚好落在他们身后。那天晚上,张宇送李小雨回家。走到她家楼下时,他从背包里拿出片银杏叶,叶子上用细笔写着行字:“从春天的樱花到冬天的雪,我想和你一起,过很多很多个四季。” 李小雨接过叶子,小心地夹进张宇送她的纪念册里,抬头时,刚好看到天上的星星亮了起来。她笑着说:“不止四季,以后的每一天,我都想和你一起记录。” 张宇点点头,伸手帮她拂掉落在肩上的银杏叶,指尖轻轻碰到她的发梢:“好,以后每个季节,我们都去看不同的风景,画更多的画,写更多的故事。” 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叶在脚边打转。李小雨握着手里的纪念册,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他们的故事,就像这本纪念册里的四季风景一样,还在慢慢展开,往后的每一段时光,都会因为身边有彼此,而变得格外珍贵。冬雪落下时,校园里的银杏枝桠裹上了层薄白。李小雨早读课上翻着那本纪念册,指尖停在“暑假荷花池”那页,忽然听见窗外传来轻响——抬头就看见张宇站在楼下,手里举着个雪人模型,正朝她挥手。课间跑下楼,李小雨才发现那雪人是用棉花和卡纸做的,头顶还戴着顶迷你针织帽,和去年雪地里那个雪人一模一样。“怕你想堆雪人又怕冷,”张宇把雪人递过来,指尖沾着点白胶,“这个不用怕化,能放在你书桌前。” 她接过雪人,发现底座上贴着张便签:“等雪积厚了,我们去操场画星星,我带了荧光笔。”李小雨忍不住笑,把雪人抱在怀里,连手冻得发红都没在意——心里暖得像揣了团小火焰。十二月中旬的美术课,老师留了“冬日心愿”主题作业。李小雨趴在桌上,笔尖在纸上画了个暖炉,炉边放着两杯热奶茶,旁边还堆着本纪念册。刚画完暖炉的火焰,张宇就把自己的调色盘推过来:“我调了橘红色,加在火焰上,会更像真的暖炉。”他说着,拿起画笔轻轻点了几笔,橘红的颜料晕开,真的像跳动的火苗。 “你怎么知道我想画暖炉?”李小雨好奇地问。张宇低头盯着画纸,耳尖泛红:“上次你说冬天在家写作业,总爱把脚凑在暖炉边,我就想着……画出来会很温馨。” 作业交上去那天,美术老师特意把他们的画挂在了一起——李小雨的《暖炉旁的心愿》在左,张宇的《雪地星空》在右。老师笑着说:“这两幅画凑在一起,就是冬天最暖的样子。”李小雨站在画前,悄悄拉了拉张宇的衣角,他转头看她,眼里的笑意比暖炉的火焰还软。元旦前一天,班级要办联欢会。李小雨和张宇一起布置教室,他踩着凳子挂彩带,她就在下面递胶带。偶尔彩带缠成一团,两人凑在一起解,指尖不小心碰到,就会相视一笑,再飞快地移开目光。陈瑶举着相机路过,抓拍了这幕,还故意喊:“你们俩这默契,快赶上演小品了!” 联欢会当晚,大家围坐在一起玩游戏。轮到“你画我猜”时,李小雨抽到“四季”主题,她刚画了片银杏叶,张宇就立刻举手:“秋天!我们去植物园捡叶子那次!”答案对了,全班都在起哄,李小雨的脸颊热得发烫,却忍不住偷偷看张宇——他正朝她比了个“加油”的手势,眼里满是光。散场时,外面又下起了小雪。张宇撑着伞,送李小雨回家。伞面倾向她这边,他的肩膀落了层薄雪,却没在意,只是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元旦礼物,打开看看。” 盒子里是枚银杏叶形状的银饰,叶子边缘刻着细小的花纹,和他们第一次一起捡的银杏叶一模一样。“我找银匠定做的,”张宇的声音轻了些,“以后戴着它,就像我陪着你一样。” 李小雨接过银饰,小心地戴在脖子上,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却觉得格外暖。走到楼下时,她突然踮起脚,把自己织的围巾绕在张宇脖子上——是浅灰色的,边缘绣了片小小的银杏叶。“之前看你总用校服裹脖子,”她小声说,“这个更暖和。” 张宇摸着围巾上的银杏叶,愣了几秒,然后笑着把她往楼道口推了推:“快进去吧,雪下大了。明天见。” 李小雨站在楼道里,看着他撑着伞走远,围巾在雪地里晃出浅灰色的影子。她摸了摸脖子上的银饰,又想起纪念册里的四季风景,突然觉得,冬天的雪再冷,只要身边有他,每个日子都会像暖炉旁的热奶茶一样,满是甜意。回到家,她翻开纪念册,在最后一页添了幅新画——雪夜里,撑伞的男生脖子上围着浅灰围巾,女生站在楼道口挥手,头顶的路灯洒下暖黄的光。画下面写了行小字:“冬天的雪,因为有你,也变得温柔了。”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雪下得比往常大些,院子里的银杏枝桠都裹着厚厚的白。李小雨窝在窗边翻纪念册,刚看到“雪地星空”那页,手机就响了——是张宇发来的照片,照片里他家楼下的雪地上,用荧光笔画了颗大大的星星,旁边还写着“等你一起堆雪人”。她立刻裹上围巾跑下楼,刚出单元门就看见张宇站在雪地里,手里拎着个红色的小桶,桶里装着胡萝卜和黑纽扣。“我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么直的胡萝卜,”他把桶递过来,眼睛亮闪闪的,“今天我们堆个比上次更大的雪人,还要给它戴你织的围巾同款小围脖。” 两人蹲在雪地里,张宇滚雪人的身子,李小雨捏雪人的头,偶尔他把雪弄到她衣领里,她就抓把雪轻轻砸他胳膊,笑声混着雪花落在耳边。雪人堆好时,张宇从口袋里掏出片针织的小银杏叶,别在雪人胸前:“这样它就和我们的纪念册呼应了。”李小雨看着雪人胸前的银杏叶,突然觉得,连冰冷的雪都变得暖了。大年初三,张宇约李小雨去逛庙会。街上挂满了红灯笼,卖糖画的摊子前围满了人。李小雨盯着转盘上的荷花图案,张宇悄悄挤进去,非要给她转一个。糖画师傅手腕一动,琥珀色的糖液就流出了荷花的形状,还在旁边添了片小小的银杏叶。“师傅,麻烦多画片银杏叶!”张宇笑着说,眼里满是期待。拿着糖画往前走,李小雨咬了口,甜得刚好。她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素描本,飞快地画下庙会的场景——红灯笼下,两人手里举着糖画,旁边还有个卖糖葫芦的摊子。张宇凑过来看,在画里添了只正在啄食的小麻雀:“这样更有年味。” 元宵节那天,两人一起去看花灯。湖边的灯会上,各种形状的花灯映在水里,像撒了把星星。李小雨指着一盏荷花灯,张宇立刻拉着她跑过去,非要买下来。“我们把灯放进湖里,许个愿吧,”他把灯递给她,自己也拿了盏银杏形状的灯,“我希望明年,还能和你一起看樱花、捡银杏、堆雪人。” 李小雨捧着荷花灯,看着它慢慢漂向湖中心,轻声说:“我希望我们的纪念册,能记满好多好多的四季。”张宇转头看她,花灯的光落在她脸上,连睫毛的影子都软软的。他突然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里面是枚小小的银铃铛,挂在银杏叶银饰旁边正好:“以后你走在路上,铃铛响,我就能找到你了。” 寒假快结束时,李小雨把庙会的糖画、元宵节的花灯照片,都贴进了纪念册,还在最后添了张两人和雪人的合照。张宇翻到这页,突然拿起笔,在照片旁边写了行字:“第一个和你一起过的完整四季,往后还有很多个。” 开学那天,校园里的雪还没化尽,却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李小雨走进教室,看见张宇正把他们的纪念册放在窗台上晒太阳,阳光落在纸页上,贴满四季物件的页面闪闪发亮。他转头看见她,笑着递过来颗薄荷糖:“春天的糖,给你。新的学期,我们还要一起画更多的画,记更多的事。” 李小雨接过薄荷糖,含在嘴里,甜意混着阳光的暖漫到心里。她看着窗台上的纪念册,突然觉得,最好的时光,就是这样——和喜欢的人一起,把每个季节的风景都装进纪念册,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满是惊喜,然后一起期待,下一个春天的樱花,下一个秋天的银杏,还有无数个一起走过的四季。三月的风刚吹软枝头,教学楼前的樱花就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粉。李小雨早读时总爱往窗外望,数着花苞的数量,直到张宇把一颗薄荷糖放在她桌角:“别数了,等周末,我们去樱花园看开得最盛的那棵。” 他说这话时,手里捏着张泛黄的纸条,是去年春游时李小雨画的樱花小像,边缘被摸得发毛。“我翻纪念册时找着的,”张宇把纸条递过来,耳尖泛红,“今年要画张新的,贴在去年那页旁边。” 周末去樱花园,那棵老樱花树果然开得满枝烂漫。李小雨刚铺开素描本,张宇就从背包里拿出块格子布,铺在树下:“上次你说坐在草地上硌得慌,我特意带了野餐垫。”他还掏出个保温盒,里面是切成小块的草莓蛋糕:“你上次路过蛋糕店时多看了两眼,我妈昨天特意做的。” 李小雨咬着蛋糕,草莓的甜混着樱花的香,心里软得发颤。她拿起画笔,飞快地勾勒出樱花树的轮廓,又把张宇递蛋糕的模样画了进去——男生的指尖还沾着点奶油,嘴角带着浅笑,背景是漫天飘落的樱花瓣。画完后,她把画纸折成小方块,塞进张宇的口袋:“这次的画,你收着,下次翻纪念册时一起贴。” 四月中旬,学校组织“春日义卖”,李小雨和张宇决定卖手工做的樱花书签。前一晚,两人在张宇家的书桌前忙到很晚,他负责裁卡纸、封透明胶,她负责在上面画画、写短句。偶尔她的笔尖没墨了,张宇就会提前递来支新笔,连颜色都和她正在用的一模一样。“我记得你喜欢这支浅粉,”他说着,把裁好的卡纸叠得整整齐齐,“上次画荷花时,你用这支笔描了三遍花瓣。” 义卖当天,他们的樱花书签很快就卖空了。最后剩下一张没来得及卖的,李小雨想留给自己,张宇却拿过去,在背面写了行字:“樱花会落,但和你一起的春天不会”,又悄悄塞回她手里。她捏着书签,看着张宇被阳光晒红的脸颊,突然觉得,比樱花更暖的,是他藏在细节里的心意。五月初,美术老师布置了“春日印象”画展。李小雨把樱花园的画装裱好,张宇则画了幅“樱花树下的野餐”——画里的两人坐在格子布上,手里拿着蛋糕和素描本,旁边还放着个装薄荷糖的小罐子。开展那天,他们的画被挂在了一起,有同学笑着说:“这两幅画连在一起,就是完整的春天呀!” 李小雨站在画前,悄悄拉了拉张宇的衣角。他转头看她,眼里满是光:“等夏天来了,我们去荷花池画日落,秋天去植物园捡银杏,冬天去操场堆雪人,把每个季节的画都凑齐,下次画展就挂一整面墙。” 那天放学后,两人走在樱花树下,花瓣还在轻轻落。李小雨捡起片完整的樱花瓣,夹进张宇的课本里:“留个纪念,等秋天的时候,我们再把银杏叶夹进来,这样你的课本里,就有春天和秋天了。”张宇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颗薄荷糖,剥开糖纸递给她:“那以后每个季节,我都给你带对应的糖,春天薄荷,夏天橘子,秋天桂花,冬天姜糖,一直带到我们毕业,带到以后的每一年。” 李小雨含着糖,甜意从舌尖漫到心里。她抬头看着满树樱花,突然觉得,最好的时光,就是这样——有喜欢的人在身边,有四季的风景可画,有吃不完的糖,还有数不尽的小惊喜,一点点填满往后的日子。入夏的蝉鸣刚在梧桐树梢响起,李小雨就捧着素描本跑到张宇家楼下——她记着去年的约定,要去荷花池画夏天的日落。张宇早背着背包等在门口,里面装着折叠小风扇、冰毛巾,还有个保温袋,打开是冰镇的橘子汽水:“我妈说下午太阳毒,特意冻了两瓶,画画累了就喝。” 到了荷花池,夕阳已经把水面染成橘红。李小雨蹲在之前的老位置,笔尖刚触到画纸,就被风刮得头发乱飘。张宇立刻走过来,帮她把碎发别到耳后,还从背包里拿出顶宽檐草帽:“上次去庙会看到的,想着你画画时能遮太阳,特意买的。”草帽檐上绣着圈浅粉荷花,和池里的花刚好呼应。两人并肩待了一下午,李小雨画累了就喝口橘子汽水,张宇在旁边帮她整理画具,偶尔举起相机,抓拍她低头画画的模样——发梢沾着的碎光、握笔时微微蜷起的指尖,都被他小心存进相机相册。夕阳快沉到地平线时,李小雨终于画完最后一笔,把画纸递给他看:“你看,日落时的荷花,连影子都是暖的。” 画纸上,橘红的天空映着粉白的荷花,池边两个小人坐在草帽旁,手里举着橘子汽水瓶。张宇看着画,突然拿起笔,在小人脚边添了只蜻蜓:“上次我们来,这只蜻蜓停在你画笔上好久,你忘了?”李小雨愣了愣,才想起去年夏天的小事,原来他都记着。七月中旬,学校组织夏令营,去城郊的湖边露营。晚上大家围在篝火旁唱歌,李小雨有点怯场,刚站起来就忘词。张宇悄悄走到她身边,拿着吉他轻轻弹起伴奏,声音不高,却刚好能让她跟上节奏。唱到副歌时,他还侧过头,小声帮她提词,篝火的光落在他脸上,连睫毛的影子都带着温柔。露营的最后一天清晨,李小雨起得很早,想去湖边看日出。刚走出帐篷,就看见张宇站在湖边,手里拿着片刚捡的荷叶:“我猜你会来,特意帮你留了片完整的,回去压成书签,凑齐四季的叶子。”两人坐在湖边的石头上,看着太阳慢慢跳出湖面,把湖水染成金红。李小雨掏出素描本,飞快地画下这一幕,张宇就在旁边帮她举着本子,怕露水打湿纸页。夏令营结束回家的路上,李小雨把日出的画贴进纪念册,旁边还放了片晒干的荷叶。张宇翻到这页,笑着在旁边写:“夏天的日出,和你一样,都是惊喜。”他还从背包里拿出个小盒子,里面是枚银制的荷花吊坠:“和你脖子上的银杏叶凑一对,以后看到它,就想起荷花池的日落和湖边的日出。” 八月末的一个傍晚,两人又去了荷花池。这时的荷花已经谢了大半,水面漂着零星的荷叶,却别有一番韵味。李小雨坐在草帽上,看着张宇蹲在池边捡落叶,突然说:“等秋天来了,我们去植物园捡银杏,冬天去堆雪人,明年春天再来看樱花,好不好?” 张宇站起身,手里拿着片泛黄的荷叶,走到她身边:“不止明年,以后的每一个四季,我都想和你一起过。”他说着,从口袋里拿出颗橘子糖,剥开糖纸递给她:“夏天快结束了,最后一颗橘子糖,留着等秋天,我们就换桂花糖吃。” 李小雨含着糖,甜意混着傍晚的风,漫到心里。她看着身边的张宇,突然觉得,夏天最珍贵的不是荷花池的日落,也不是湖边的日出,而是有他陪着,把每个平凡的瞬间都变成了值得珍藏的回忆——就像纪念册里的画,口袋里的糖,还有他眼里永远不变的温柔。秋风吹黄第一片银杏叶时,李小雨特意把张宇约到植物园——去年他们在这里捡的叶子早已压进纪念册,今年她想攒够更厚的一叠。刚走进银杏林,就见张宇从背包里掏出个新的竹编篮,比去年那个大了一圈:“我妈说今年的银杏长得密,特意编了个大的,能装更多叶子。” 他蹲下身捡叶子时,李小雨悄悄拿出素描本,笔尖快速勾勒他的侧影——男生的发梢沾着阳光,竹篮放在脚边,指尖捏着片边缘金黄的银杏叶,背景是漫天飘落的“金雨”。画到一半,张宇突然抬头,刚好撞进她的镜头:“又偷偷画我?”李小雨慌忙把画纸藏到身后,却被他笑着抽了过去。“画得比去年好,”他指着画里的竹篮,“下次把这个也画进去,就像我们真的一起装了满篮叶子。” 十月中旬,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李小雨这次没报跑步,而是帮班级写加油稿,张宇则报了跳远。比赛那天,李小雨坐在观众席,手里攥着笔,目光却一直追着跑道旁的张宇。他热身时,偶尔会朝她这边望过来,比个“放心”的手势;轮到他起跳时,李小雨攥着加油稿的纸都皱了,直到看见他落地后比出的“第一”手势,才松了口气,飞快地写下“张宇,你像风一样快,也像银杏叶一样耀眼”。运动会结束后,张宇拿着奖牌走到她面前,把奖牌挂在她脖子上:“一半是你的,要不是你写的加油稿,我可能没这么大劲。”李小雨摸着冰凉的奖牌,突然想起去年他举着加油牌的样子,忍不住踮起脚,把自己准备的橘子味糖塞到他嘴里:“奖励你的,比去年的糖更甜。” 十一月初,美术课要办“秋日特展”,李小雨把银杏林的画装裱好,还在画框边缘贴了圈干银杏叶。张宇则画了幅“运动会的下午”——画里的女生坐在观众席写稿,男生在跑道旁朝她挥手,背景是飘着银杏叶的天空。开展那天,他们的画被挂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老师笑着说:“这两幅画连起来,就是秋天最生动的故事。” 周末,两人又去了植物园。这次张宇带了野餐垫,还从家里拿了妈妈烤的银杏叶饼干。他们坐在野餐垫上,分着吃饼干,看阳光透过银杏叶洒下的光斑。李小雨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拿出纪念册,翻到去年的银杏页:“你看,去年我们捡了32片叶子,今年已经攒了56片了。”张宇凑过来看,在新的叶子旁边写了行字:“每多一片叶子,就多一段和你一起的日子。” 傍晚准备走时,李小雨捡起片被风吹到脚边的银杏叶,递给张宇:“这片最完整,留着当今年的纪念。”他接过叶子,小心地夹进纪念册,又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给你的,秋天的礼物。”盒子里是条银杏叶形状的手链,和她脖子上的银饰刚好配套:“这样不管你抬手还是低头,都能看到银杏叶了。” 李小雨戴上手链,轻轻晃了晃,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她看着身边的张宇,突然觉得,秋天最珍贵的不是满林的银杏,也不是香甜的饼干,而是有他陪着,把每个平凡的瞬间都变成了值得珍藏的回忆——就像纪念册里的叶子,手链上的铃铛,还有他眼里永远不变的温柔,都在悄悄诉说着:往后的每个秋天,我们都要一起过。秋末的一场冷雨过后,银杏叶落得更急了,连教室窗外的枝桠都变得疏朗。李小雨早读时翻着纪念册,指尖刚触到那片新夹的银杏叶,就感觉有人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抬头看见张宇递来个保温袋,里面是杯温乎的桂花拿铁:“我妈昨天煮的,你说过想尝尝桂花味,刚好热着喝。” 杯壁上贴着张小小的便签,画着个举着咖啡杯的小人,旁边写着“暖手更暖心”。李小雨握着杯子,暖意从指尖漫到心里,低头时发现杯套是针织的,上面绣着片银杏叶,和她手链上的图案一模一样。“你织的?”她抬头问,眼里满是惊喜。张宇挠挠头,耳尖泛红:“学了好久,针脚有点歪,别嫌弃。” 十一月中旬,学校要办“冬日序曲”主题班会,需要有人负责布置黑板。李小雨自告奋勇,张宇立刻跟着举手:“我帮你画雪花,上次你说我画的雪花比模板还好看。”班会前一天的午休,两人留在教室忙到很晚。李小雨用粉笔勾出圣诞树的轮廓,张宇就在旁边添雪花,偶尔她的粉笔断了,他总能精准递上同色的粉笔——连她自己都没注意到常用的浅蓝和米白,他却记得清清楚楚。画到一半,李小雨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拿出片干银杏叶,贴在黑板角落:“把秋天的暖留一点在冬天里。”张宇看着那片叶子,突然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雪人,雪人手里举着片银杏叶:“这样冬天就不孤单了。”两人看着黑板上的圣诞树、雪花和雪人,忍不住笑了——好像把两个季节都揉在了一起。十二月初,第一场雪悄悄落下。李小雨早上走进教室,就看见张宇站在窗边,手里拿着个透明小瓶,里面装着几片沾着雪的银杏叶:“我早上在操场捡的,雪落在叶子上特别好看,我们一起压成标本吧。”他说着,把小瓶递给她,指尖还沾着点雪粒,凉丝丝的却很暖。午休时,两人趴在桌上压标本。李小雨小心地把叶子放在吸水纸里,张宇就帮她把纸压平,偶尔指尖碰到一起,就像触电似的飞快移开,却又忍不住偷偷笑。“等标本干了,我们贴在纪念册里,”李小雨轻声说,“旁边再画个雪人,就像黑板上的那样。”张宇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颗姜糖,剥开糖纸递给她:“冬天的糖,暖身子,你上次说怕冷,多吃两颗。” 平安夜那天,张宇约李小雨去学校附近的公园。雪还没化,公园里的长椅上积着层薄白。他从背包里拿出个包装好的苹果,上面系着浅棕色的绳子,还挂着片小小的银杏叶标本:“平安果,还有你喜欢的银杏叶,一起送给你。”李小雨接过苹果,发现包装纸是手绘的,上面画着他们一起堆雪人的场景,旁边写着“平安喜乐,岁岁年年”。两人坐在长椅上,分着吃苹果,看雪花慢慢飘下来。李小雨突然说:“等放寒假,我们再去荷花池看看吧,我想画雪景里的荷叶。”张宇点点头,伸手帮她拂掉落在肩上的雪花:“好,到时候我帮你拿画具,再带热奶茶,我们还可以在雪地里画星星,就像去年一样。” 离开公园时,张宇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绕在李小雨脖子上——是她去年织的那条浅灰色,边缘的银杏叶绣痕被磨得软软的。“你戴更暖和,”他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还有个圣诞礼物,打开看看。”盒子里是枚银制的雪花吊坠,和她脖子上的银杏叶、荷花吊坠刚好凑成一套:“这样四季的吊坠就齐了,不管哪个季节,都有我送你的小礼物。” 李小雨摸着吊坠,突然觉得,冬天的雪再冷,只要身边有张宇,每个日子都会像手里的热奶茶、口袋里的姜糖一样,满是甜意。她抬头看着漫天飞雪,心里满是期待——期待寒假的荷花池雪景,期待明年春天的樱花,期待往后每一个和他一起走过的四季,把纪念册填得满满当当,把日子过得暖融融的。寒假第一天,李小雨就揣着素描本拉着张宇去了荷花池。雪后的池子结着薄冰,枯荷枝桠裹着白霜,倒比夏天多了份清透的美。张宇早背着热奶茶和折叠凳,刚放下东西就把奶茶递过来:“先暖暖手,别冻着了,画具我帮你拿。” 李小雨捧着奶茶,看着他蹲在池边帮自己调整画纸角度,突然想起去年夏天他帮自己挡太阳的模样。她拿起画笔,笔尖在纸上轻轻划——先勾出枯荷的轮廓,再添上冰面反射的天光,最后在角落画了个缩着脖子喝奶茶的小人,眉眼像极了张宇。“你看像不像?”她把画纸递过去,嘴角藏着笑。张宇接过一看,耳尖瞬间红了,却忍不住在小人旁边添了个举着画笔的身影:“这样才完整,我们俩都在画里。” 两人在池边待了一上午,李小雨画累了就靠在张宇肩上喝奶茶,他则帮她整理画稿,偶尔捡起根冻硬的荷枝,在雪地上画小小的银杏叶:“你看,冬天也能有秋天的影子。”快中午时,雪又开始飘,张宇把自己的外套披在她身上,拉着她往附近的面馆走:“我妈说这家羊肉面暖身子,我们去尝尝。” 面馆里飘着热气,李小雨捧着面碗,看着张宇帮自己挑掉碗里的香菜——他记得她不爱吃。“寒假我们再去趟庙会吧,”她突然说,“去年的糖画还没吃够,今年想画个四季的图案。”张宇点点头,夹了块羊肉放进她碗里:“好,我提前查日子,赶在人少的时候去,还帮你转糖画,一定转到你喜欢的。” 正月里的庙会果然热闹,红灯笼挂满了整条街。李小雨盯着糖画转盘上的“四季图”,张宇立刻掏出钱,握着她的手一起转。指针慢慢停下,刚好落在“冬雪”图案上,糖画师傅笑着挥起勺子,琥珀色的糖液很快流出雪花的形状,还在旁边添了片小小的银杏叶。“知道你们喜欢银杏,特意加的!”师傅说着,把糖画递过来。李小雨举着糖画,和张宇凑在一起咬了一口,甜意混着暖意,从舌尖漫到心里。元宵节那天,两人约好去看花灯。湖边的灯会上,荷花灯、银杏灯、樱花灯挂满了岸边,李小雨指着一盏最大的“四季灯”,拉着张宇跑过去。“我们也放盏灯吧,”张宇说着,买了盏画着银杏叶的灯,递给她,“许个愿,写在灯上。”李小雨接过笔,在灯壁上写:“希望每年都能和张宇一起看四季的风景。”张宇看着她的字,也拿起笔添了句:“希望能和小雨一起,把纪念册装满每个春夏秋冬。” 花灯顺着湖水漂远时,李小雨靠在张宇肩上,看着漫天灯火,突然说:“明年我们就要升高三了,会不会没时间一起看风景了?”张宇握紧她的手,声音很轻却很坚定:“就算再忙,我也会陪你去看樱花,去捡银杏,周末还帮你补习数学,我们一起努力,考上同一所大学,以后就能有更多时间一起看四季了。” 寒假快结束时,李小雨把荷花池的雪景画、庙会的糖画照片、元宵节的花灯都贴进了纪念册,还在最后一页写了行小字:“第二个和你一起过的四季,比第一个更暖。”张宇翻到这页,拿起笔,在旁边画了颗小小的星星:“以后每个四季,我都会给你画一颗星星,等我们老了,就有满册的星星和风景了。” 开学那天,校园里的雪开始融化,露出底下泛绿的草芽。李小雨走进教室,看见张宇正把他们的纪念册放在窗台上晒太阳,阳光落在纸页上,那些贴着四季物件的页面闪闪发亮。他转头看见她,笑着递过来颗薄荷糖:“春天的糖,新的学期,我们一起加油,为了以后的四季,也为了现在的每一天。” 李小雨接过薄荷糖,含在嘴里,甜意混着阳光的暖漫到心里。她看着窗台上的纪念册,突然觉得,最好的时光,就是这样——和喜欢的人一起,把每个季节的风景都装进纪念册,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满是惊喜,然后一起朝着未来努力,期待着往后更多个一起走过的四季,把日子过得比糖还甜,比画还暖。春樱开得最盛的时候,李小雨在早读课上收到了张宇递来的纸条——是片压平的樱花瓣,背面用铅笔写着“周末去樱花园,带你看棵开了二十年的老樱花树”。她把花瓣夹进课本,低头时,刚好看见手腕上银杏叶手链的铃铛轻轻晃,像在应和心里的雀跃。周末到了樱花园,那棵老樱花树果然不负期待,满枝粉白压得枝桠弯弯,风一吹就落下“樱花雨”。张宇从背包里拿出块浅粉色的野餐垫,铺在树下:“我妈说这个颜色和樱花配,你坐这儿画,我帮你挡着点风。”他还掏出个透明罐子,里面装着去年晒干的樱花瓣:“留着做书签,和今年的新花瓣贴在一起,就是两年的春天了。” 李小雨握着画笔,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把老樱花树和树下的张宇都画了进去——他正举着相机,想拍下飘落的花瓣,侧脸沾着细碎的阳光。画到一半,张宇突然递来杯樱花味的汽水,冰凉的杯壁贴着她的手心:“刚买的,和你画里的颜色一样甜。”她咬着吸管,看着他蹲在旁边整理画具,突然觉得,春天的甜,一半在樱花里,一半在他眼里。四月中旬,学校组织“春日研学”,去城郊的湿地公园。路上,李小雨靠在车窗边看风景,张宇悄悄把耳机分了一只给她,里面放着他自己弹的吉他曲——是之前合唱时的旋律,改编得更轻柔。“专门练的,”他声音压得很低,怕打扰到别人,“你说过喜欢这个调子,我就录下来了。” 到了湿地公园,大家分组观察植物。李小雨蹲在湖边看荷花芽,张宇就站在旁边帮她撑着伞,还从口袋里拿出本小本子,记下她随口说的“荷花芽尖是浅绿的,带点粉”。后来李小雨翻他的本子,发现那页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荷花苞,旁边写着“等夏天开了,带小雨来看”。研学结束前,老师让大家写“春日感悟”。李小雨写的是“春天不止有樱花,还有身边人记得你说过的每句话”,写完后悄悄递给张宇看。他看完,在下面添了句“还有人想陪你看每个春天的樱花”,字里行间的温柔,像落在纸上的樱花瓣。五月初,美术课要交“春日主题”作业。李小雨把樱花园的画装裱好,还在画框边缘贴了圈今年的新樱花瓣。张宇则画了幅“湿地公园的下午”——画里的女生蹲在湖边看荷花芽,男生站在旁边撑着伞,背景是飘着白云的蓝天。开展那天,他们的画被挂在了一起,有同学笑着说:“这两幅画连起来,就是我们班最甜的春天故事吧!” 周末,两人又去了樱花园。这时的樱花已经开始落了,地上铺了层粉白的“花毯”。张宇拉着李小雨的手,在花毯上慢慢走:“明年升高三,可能没这么多时间来看花了,”他顿了顿,转头看着她,眼里满是认真,“但我会挤时间陪你,哪怕只是放学后一起走会儿,也想和你多待一会儿。” 李小雨点点头,把手里的樱花瓣标本递给他:“这个给你,夹在课本里,想我的时候就看看。”张宇接过标本,小心地放进贴身的口袋,又从背包里拿出个小盒子:“给你的,春天的礼物。”盒子里是条樱花瓣形状的银项链,和她脖子上的银杏叶、荷花吊坠凑成了“三季”:“等冬天再给你补个雪花的,这样四季就齐了。”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樱花还在轻轻落。李小雨摸着脖子上的新项链,突然觉得,春天最珍贵的不是满树的樱花,也不是香甜的汽水,而是有他陪着,把每个平凡的瞬间都变成了值得珍藏的回忆——就像纪念册里的花瓣,脖子上的吊坠,还有他眼里永远不变的温柔,都在悄悄诉说着:往后的每个春天,我们都要一起过。蝉鸣渐渐织密时,李小雨终于等到了荷花池的第一朵花苞。她特意提前把素描本塞进书包,早读课一结束就拉着张宇往校外跑——去年夏天的日落还藏在纪念册里,今年她想赶在花开最盛前,画下花苞初绽的模样。张宇早有准备,背包里装着折叠小风扇和冰毛巾,还多带了个浅青色的瓷盘:“我妈说刚摘的荷花放瓷盘里养得久,我们找朵快开的,回去插在你书桌的花瓶里。”他蹲在池边仔细挑选时,李小雨已经铺开了画纸,笔尖轻轻勾出花苞的曲线,又把他低头选花的侧影也画了进去——男生的指尖刚触到荷叶,水珠就滚落在池面,漾开一圈圈浅纹。 “画好了给我看看。”张宇抱着选好的荷花走过来,凑在她身后看画纸。李小雨故意把画往身后藏,却被他笑着抽了过去。“把我画得这么好看?”他指着画里的自己,耳尖泛红,“下次换我画你,就画你低头画画的样子,发梢沾着阳光的样子肯定更可爱。” 七月的周末,两人约好去图书馆复习。李小雨的数学错题本上,每道题旁边都有张宇用不同颜色笔标注的解题思路,连最难的几何题,都被他画成了“荷花池的形状”:“你看这个三角形,像不像荷花的花茎?这样记就好懂多了。”复习累了,张宇就从背包里掏出颗橘子糖,剥开糖纸递到她嘴边:“夏天的糖,提提神,等会儿带你去吃你上次说的冰淇淋。” 八月初,荷花池的花终于开得满池粉白。李小雨和张宇特意选了个傍晚去,想复刻去年的日落画。刚到池边,就看见张宇从背包里拿出个小小的相机支架:“上次你说手举相机拍久了会酸,我特意买的,这样就能好好拍日落了。”他调试支架时,李小雨悄悄在画纸上添了个举着支架的小人,旁边写着“今年的日落,有你更暖”。日落时分,橘红的光把池水染成蜜色。李小雨握着画笔,突然觉得眼眶有点热——去年的画还在纪念册里,今年身边的人还在,连吹过的风都带着熟悉的荷花香。张宇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明年夏天,我们还来这里,到时候我帮你画一整幅荷花池全景,把你也画进去,就像我们永远都在这幅画里一样。” 暑假快结束时,李小雨把荷花花苞的画、图书馆复习的照片、日落时的合影,都贴进了纪念册,还在最后一页放了片晒干的荷花瓣。张宇翻到这页,拿起笔在花瓣旁边写:“第三个夏天,和你一起的日子,比荷花还甜。”他还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里面是枚银制的荷花花苞吊坠:“和你脖子上的樱花瓣凑一对,等秋天再给你补银杏叶的,冬天补雪花的,这样四季就真的齐了。” 开学那天,校园里的梧桐叶已经开始泛黄。李小雨走进教室,看见张宇正把他们的纪念册放在窗台上,阳光落在纸页上,那些贴着花瓣、照片的页面闪闪发亮。他转头看见她,笑着递过来颗薄荷糖:“高三了,我们一起加油,等明年高考结束,我们就去看遍所有想看的风景,把纪念册填得更满。” 李小雨接过薄荷糖,含在嘴里,甜意混着阳光的暖漫到心里。她看着窗台上的纪念册,突然觉得,最好的时光从来不是某一个季节,而是有他陪着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是樱花树下的约定,是荷花池边的日落,是银杏林里的漫步,是雪地里的雪人,也是往后无数个一起努力、一起期待的日子,都藏在纪念册里,藏在彼此的眼里,慢慢酿成最甜的回忆。
写这章时满脑子都是青春里的秋日小事——课桌上的热粥、草稿纸上的涂鸦、踩落叶的脚步声,总觉得最暖的心意就藏在这些细碎里。所以特意加了“记着口味的冰糖”“杯底的桂圆”“把公式画成银杏叶”这些细节,想让大家想起:有人把你说的话放在心上,才是最甜的日常。 下一章会写植物园捡叶的约定,还会有新的小纪念登场~你们青春里有没有过这样“被记住”的小事呀?评论区聊聊吧![玫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琴音伴月,心动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