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系统说我是非标准人类 > 第9章 语言清算

系统说我是非标准人类 第9章 语言清算

作者:兮兮明希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02 01:14:14 来源:文学城

清晨,广播的语调比前几天更低沉,像是某种金属表面被反复敲打过,失去了原本的光泽但变得更加冷硬。

“今日提示:会务司语言复核组,将执行季度文档清算任务。请相关见习人员准时到岗。”

岚舟推开共居舱的门,走廊里的风有点冷。风声里混着微弱的电流,像是有人在暗处拉动一根又一根看不见的线。

********* *********

会务司的大厅比往常更忙。成堆的文档像潮水一样堆在透明台面上,不是纸,而是数以千计的光屏。值守员们的眼睛在光影间来回扫过,动作快得像被编进了某种程序。

“今天的任务重点是敏感词清算。”直属组长林洵的声音稳而冷,像是在读一段无情绪的台本,“你们要做的,就是把不同区提交的发言稿逐句过一遍,标记出风险语句。”

墙面嵌着一条细窄的状态带,滚动显示三行黑字:A级禁用、B级慎用、C级替表。下方的说明小得可怜:

A 级:直接屏蔽;

B 级:必须替换为“等值稳态词”;

C 级:建议弱化、淡化或挪位。

右上角一枚灰点偶尔闪一下,像是提醒所有人:每一次键入都在被记录,连犹豫的时长也有度量。

岚舟领到的工位在最靠近墙角的一排。桌上放着一副耳机和一块笔记板。终端屏幕刚亮起,第一份文档就自动跳了出来。

《Gamma 区季度发言稿·草案》

第一行,赫然写着:

“创新不是偏离,而是结构得以延续的另一种方式。”

屏幕边缘闪起黄色提示:“需复核”。

岚舟盯着那句话,手心有些发凉。她知道如果换成 Alpha 区的发言,根本不会允许创新这个词在开头。她深吸一口气,把光标移到旁边,输入:“创新需谨慎且遵循已有结构。”

系统提示:“有效。”

可那一瞬间,她的脑海里却清晰闪过七个字:“创新是一种必要。”

那是她没说出口的。她甚至怀疑,若真把这几个字打上去,系统会不会立刻闪出“失败”的红色,或者让这行字又变成转瞬即逝的深灰色。

左侧隔位的见习叫晏砚,侧脸清瘦,修正时几乎不眨眼。她的屏幕忽然响起一声极轻的“嘀”,像针尖触玻璃。晏砚抬手,迅速把一行字拖进“隔离箱”。那行字只露出一个词根:自*,随即被系统打成雪花点。

岚舟假装没看见,目光回到自己工位。状态带灰点亮了两下,又暗下去,像一只看不见的眼在做短促的点名。

********* *********

文档一份份刷下来。

Beta 区的稿子里出现过:“怀疑是通向真理的工具”;

Epsilon 区的稿子写:“空白也是语言的一种价值”。

每一次,她都要在三秒内给出“等值替换”。替换不是凭空想,而是必须从标准库里挑选。标准库很厚,厚到足以覆盖一切差异;但它同时也薄,薄到每一次替换,都像在同一张白纸上反复写同一个字。

清单里偶尔出现语调规整测试。屏幕弹出一句看似无害的话,让她以稳定频率朗读。岚舟照做,读完的一瞬,右上角出现一枚细小的蓝色波形,标注:情绪起伏 0.27。她下意识屏住气,波形慢慢缩回到一条近乎笔直的线。

她这才明白:不仅词要对齐,连气息也要被整平。

午间休息时,她的终端忽然弹出一条提示:

“注意:你在第 23 条复核中出现‘延迟输入’,请保持专注。”

她心口一紧。第 23 条?她努力回想,才想起那句:“怀疑是通向真理的工具。”她的指尖停顿了一下,脑海里浮现过“怀疑是自由的起点”。那句没被打出来,却被系统捕捉到了停顿。

原来,连犹豫也会被记录。空白在系统里,不是沉默的自由,而是偏离的警报。

茶水间很窄,热水机外壳有一道细裂。两个稽核官从她身边经过,胸牌上写着纪溯(稽核)与隋黛(稽核)。纪溯低声说:“延迟多一次,转心理测评。”隋黛点头,“先看她的‘词链路径’。”她们抬眼时看也不看岚舟,像谈论一份与谁都无关的表格。

岚舟把水杯换到另一只手,掌心被烫出一圈浅红,热度却帮她把一小段恐惧压回去。

********* *********

下午的任务更沉重:跨区发言稿整合。

这意味着,把不同区提交的稿子,整合成一份统一的跨区对齐稿。

“你的审核效率不错。”林洵把一叠发言稿推到她工位,“今天你试着做一份初稿。”

岚舟抬头,下意识想说自己还只是见习。可林洵的目光沉沉地从瞳孔缓缓流向了岚舟的心头,像是在说:这是命令。

她戴上耳机,屏幕上出现五个区的段落。每个段落都带着原始的色彩:

Alpha 的段落,每句话都像石头砸在地面:硬、直、不容置疑。

Beta 的段落则充满修饰,句子长而谨慎,像小心翼翼的脚印。

Gamma 的段落语气轻快,带着稀薄的比喻。

Delta 的段落更偏执行,几乎全是动词和命令式。

Epsilon 的段落稀疏,句子短小,却常常留出一大片空白。

她必须把它们拼接成一份统一稿件。

屏幕上闪烁着系统的提示:“整合目标:稳定、谨慎、有效。”

她开始打字。

第一句话,她写成:“稳定的表达带来结构的延续。”

第二句话,她写成:“谨慎的怀疑是对稳定的补充。”

第三句话,她犹豫了一瞬,还是写下:“创新可以在稳定的框架内被允许。”

屏幕亮起绿光,判定:有效。

可她心里明白,这份稿子是假的。它不是整合,而是剪掉了所有彼此对立的部分,只剩下一个被打磨得无比圆滑的外壳,像一颗光滑的鹅卵石被嵌入了水泥地里。

系统要求她为整合稿生成“差异说明”。她点开对照视图,红线与绿线在屏上交错,像两股互不相让的潮汐。某几处修改被自动标注“出于安全考虑”。她试图点开注释,界面跳出一个灰色的小窗:权限不足:W-Archive。

她盯着“W-Archive”这行灰字,忽然想起例会上的灰色句子:差异必须被看见。她没有继续点,只把这个词悄悄写在笔记板的边角,没有拼全,只写了“W—A”。

********* *********

下班前,林洵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文档。

“这是你整理的今天的整合稿?”他问。

“是的,系统判定了有效。”岚舟点头。

林洵盯着屏幕,目光停在第三句话上。

“创新可以在稳定的框架内被允许。”

她读了一遍,唇角像是压抑着某种笑意。

“你知道,这句话很危险。”林洵说。

岚舟屏住呼吸,声音发紧:“系统判定通过了。”

“系统判定通过,不代表它会永远保留。”林洵低声道,“有些话,今天能说;明天,就会被删。”

她看着她,想开口,却什么也没说。

林洵把文档收好,转身离开。只留下一句话“你记得住就够了。”

她刚起身准备关机,屏幕右下角弹出“抽查复核”。一位年长的审校官祁栖(复核)坐到她工位旁,不紧不慢地翻看每一页。翻到第九页时,祁栖的手指在“创新可以……”上停住,没抬眼,只问:“这是你写的?”

“是。”

祁栖“嗯”了一声,把页面合上:“记忆力怎样?”

“正常。”

“正常的意思是记得住,还是记得住该忘的?”祁栖笑了一下,那笑意淡得像没有

她把抽查单递过来,签字就走。

抽查单的底部有一枚极浅的浮水印,只有在斜光里看得见:桥木—3。岚舟没抬头,把手按在那枚水印上片刻,又松开。

********* *********

回到共居舱,母亲正坐在桌旁,手里摊着一张课程表。

“第三阶段的课程要开始了。”她说。

岚舟把水杯放下,低声道:“今天我整合了一份跨区稿件。”

母亲抬头,眼神平静:“你整合,还是你在缝里缝合?”

岚舟愣了一下。母亲没有继续追问,只是把课程表合上,语气和缓:“吃饭吧。”

她忽然感觉到一种奇怪的重量:那不是来自任务,也不是来自上级,而是来自母亲那句看似平静的话,好似深不见底的湖水里蛰伏着见不得人的巨兽。

饭后,母亲把碗轻轻叠在一起,像把两片薄薄的语言叠成一块更厚的沉默。“明天我去第三阶段。”她顿了一下,“你如果晚一点回,就把门设成单次临时权限。”

“好。”

“还有,”母亲抬起眼,“别把所有东西都放在屏幕上。”

岚舟没问为什么。她把那句话放进心口,像一片暗暗的铁叶,防着系统在下一个瞬间对她开火。

********* *********

夜里,她躺在床上,终端忽然震动。

一条匿名信息闪过:“第九页到底第三行,看见就够。”

她迅速翻开今天的整合稿,翻到第九页,第三行。

那句她写下的“创新可以在稳定的框架内被允许。”

只是,这次句子下面多了一行极浅的灰字:

“允许,只是另一种推迟。”

她屏住呼吸,指尖在屏幕上停了很久,才轻轻合上终端。

她清楚,裂缝正缓慢扩张,而自己正被卡在两边之间。一只脚已跨出太远,另一只脚却退不回来。她只能这样撑着,直到有一天,整个人彻底坠下去。

她坐起来,打开无声笔记板,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写下三行几乎看不见的字:

桥木—1:延迟

桥木—2:看见

桥木—3:存证

笔尖在“存证”上停了一秒,随后被她用指腹轻轻抹浅,留下像光影一样薄的一层痕迹。

窗外有白鸟掠过,速度恒定。它在天线边停了一瞬,又起飞。那一刹那,岚舟忽然明白:有些飞行不是为了抵达,而是为了不断经过。

她把笔记板合上,回到枕边,把手按在心口,像确认某样看不见的东西确实在那儿,不是勇敢,也不是结论,只是一枚小小的、不会被系统索引到的“证”。

她合上眼睛。空气过滤器在黑暗里稳稳地响着,像一条极细的线,从这边,牵向另一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