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系统说我是非标准人类 > 第11章 B-17室

系统说我是非标准人类 第11章 B-17室

作者:兮兮明希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02 01:14:14 来源:文学城

清晨的风从走廊末端吹来,带着机器里晾干后的金属味。

07:28。岚舟站在“B区考察走廊”的浅蓝引导线内,指尖搭在笔记板的边缘。灯带还未完全热起来,亮度比平时暗一度,像刚醒时眼睫毛上的阴影。

B-17室的门很厚,门面嵌着一枚比系统徽章更深的蓝。门右侧是登记台,值守员低头核对名单,抬眼时目光无波。

“X-Null-0798。”她报出身份码。

“请出示笔记板。”对方说。

她递过去。值守员在笔记板背面敲了一下,发出极轻的“笃”。那是核验“纸背残痕”的固定动作,B区考察不允许携带任何超出标准的记忆载体,哪怕只是一道指甲划过的凹线。

“核验通过。进入后请勿说话,请勿四处张望。”值守员递还给她,补了一句,“别迟疑。”

她点头。

门滑开一指宽的缝,冷气像被挤出来的一条线,掠过她的脸颊。

********* *********

B-17室比岚舟想象得小了一些。

室内几乎没有颜色:灰白墙、暗白环灯、无反光桌面。四张独立工位呈半弧形排开,每个工位前都有一面竖屏和一只极薄的键盘,键程浅得像空气。墙角是一台微表捕捉器,实时采集眼动、呼吸、皮电和唇角肌肉的波形。波形被压缩成四条细线,静静躺在屏幕的底部。

已有两个人坐在最边上的工位。最左边是顾砚,她没有穿着核验官制服,只佩着一张白边工牌,牌上写着“观察”。她平静地看了岚舟一眼,又收回视线。另一人看上去年纪更小,神情紧绷,发梢被冷气吹得微微上翘。

“坐左边第三位。”室内唯一的考评员开口。她的声音很轻,像是从一层布后面传出来,“测试分三轮。不要提问,按提示完成。”

考评员胸前的铭牌写着:祁夙(会务司·特别考评)。她留着极短的发,眉眼被灯光洗得干净,像一把不锈的刀。

“第一轮:复现。”

竖屏亮起,跳出十条短句,每条只显示0.8 秒便消失。它们既不像标准语,也不完全是风险语,更像从各区稿件里抛出的碎片:

“群体之后,还有更小的群。”

“延迟不是退让。”

“静默与缺席不同。”

“……”

文字像微光里的飞鱼,刚跃出水面就又潜入黑处。屏幕随即闪出指令:“在 90 秒内,复现你能记起的句子,不得杜撰。”

岚舟的指尖悬在键面上。在那一刹,她想起清除日被迫按下的确认。“记住比保留更危险”那句,像一枚薄薄的铁片贴在心口。

她开始敲键——

“群体之后,还有更小的群。”

“延迟不是退让。”

“静默与缺席不同。”

每敲完一行,竖屏左下角会亮起一枚细小的灰点,意味着“无来源对照,进入随机校验”。第三句敲完时,屏幕上方忽然闪过一个很快的标记:“幽灵索引疑似:1”。那字只出现了一瞬,像有人从门缝塞进来的一片纸。

她停顿了半秒,继续输入。

第四句,她只记得三个词,便老实写下了它们。

90 秒到。

“第一轮结束。”祁夙的声音毫无温度,“第二轮:无痕整合。”

竖屏切换,出现五段来自不同区的短段,每段三句,结构各异。系统指令:“请在不改变每段主旨的前提下,用十六行统一成可供跨区共用的会后摘要稿,并确保不触发任何一级风险。”

十六行。

她想到昨天的跨区整合,那时系统给的是“稳定、谨慎、有效”三指标;这一轮甚至连指标也没给,只说不触发风险。换句话说,一切由她来进行自我校准。

她深吸一口气,按行写下:

1.“稳态表达是跨区协作的前提。”

2.“谨慎的验证可以替代无序的争执。”

3.“在可控边界内保留必要的记录,有助于下一轮决策。”

4.“延迟是方法,而非退让。”

5.“……”

她写得极慢,像在摸一条藏在水下的绳子。每写完一行,屏幕右上角都会短暂浮现一个温控条,像测量语言的温度。她努力让每一条落在中温区域,不冷,不热,不刺,不软。

写到第十二行时,她刻意在句末留了一个很短的停顿,像在平整的地面上轻轻压下一毫米的凹陷:

“静默与缺席不同,前者是方法,后者是断裂。”

温控条没有波动。

她继续写完十六行。

“第二轮结束。”祁夙低头在终端上勾了一个符,“第三轮:抹除。”

竖屏上浮出一段 400 字的会后事实记录,语言枯燥,像从干燥的海绵里挤出的水。指令同时跳出:“请在不改变事实与责任归属的前提下,删除所有不必要的动机与情绪。目标:将全文缩至 270 字。”

岚舟盯着那段话,感觉到一种奇异的熟悉。这不是简单的删除,而是要在事实与空白之间调一个看不见的刻度。她开始落手:删去“愤懑”“迟疑”“被冒犯”,删去“个人考虑”“心理负担”,只保留“谁在何时何地说了什么,决定了什么”。删到第 280 字时,她停了停,把“失望”换成“未达成一致的预期”,把“被迫”换成“基于现行流程所做的选择”。

屏幕底部一枚微绿的点亮了一下:“风险:0;保真:0.91;噪声:0.08。”

“第三轮结束。现在是‘对数’。”祁夙抬眼,“你们三人互不看对方。把你们刚才删掉的一个词写下来,不是最大那一个,也不是最小那一个,是你本能想保留,但系统要求删去的那一个。写完,按下确认。”

键面无声。

岚舟的脑中很快浮出几个候选:“理解”“犹豫”“孤独”。她知道“理解”会过热,“孤独”会偏离,“犹豫”太直白。她把手按在键面上,指尖微凉。几秒后,她落下一个词:

“桥木。”

不是“桥木-1”“桥木-2”,只是纯词。她知道这很冒险:桥木意味着连接、跨越、也意味着不同两段的牵连。系统最不喜欢人承认两头同时存在。

她按下确认。

竖屏没反应。只有墙角的微表捕捉器在她余光里轻轻浮起一条波纹,又缓慢回落。

“好了。”祁夙收起终端,“结束。”

门没有立刻打开,灯也没有亮得更强。空气停了一秒,像纸面上刚覆上的一层冷胶。那一秒刚过去,门轻轻一响,外头的走廊风顺着门缝压进来。

“逐个出去。第三位留下。”祁夙说。

顾砚与另一位见习先行离开。岚舟站在原地,背微微挺直。祁夙把终端推到她面前,屏幕上显示三轮的算法评分,没有总分,只有三个词:稳定、冷静、记住。

“你知道,”祁夙抬眼,“在这间房里,记住是一个危险项。”

岚舟没有说“我知道”。她只是静静看着那个记住。

“但也正是危险项,让你从复核型挪到协调型。”祁夙说,“协调秘书的工作,不是把话说成一个句子,而是知道哪个句子必须不存在,却仍能让事情向指定方向移动。”

她沉默了一下:“顾砚会把今天的记录做成两份。一份上送,一份封存。封存层级你看不到。你只需要知道两件事。。第一,你通过了‘对数’;第二,你会接到一次跨区联席周的临时指派,时间在本季度内。”

岚舟指尖一紧:“联席周?”

“对。”祁夙淡淡道,“名义上是低区服务环的会务支援,实质上是你第一次与高区在同一张桌子周围工作。你不会进高区,但会看见它投射的影子。能不能更近一步,就看你在影子里的表现。”

“我需要做什么准备?”

“把你手里的词缩小一点。”祁夙说,“再冷一点。不要让它们发热。”

她顿了顿,像想起什么似的,又补了一句:“如果有人给你丢词,深灰色的,你看见就够了,不要记住。”

岚舟点头。

“今天到此。”祁夙按了门控,“出去后就不要再回头了。”

********* *********

走廊灯比来时亮。她把笔记板压在手臂下,经过登记台。值守员没有看她,只低头在记录里勾了一个勾。

她走到拐角,看到顾砚靠在窗边,像随意地看一眼外面。窗外的白鸟正好掠过,影子落在她们之间的墙面上,划出一条细细的线。

“第三个词写了什么?”顾砚问,声音很低。

“桥木。”岚舟也压低声音。

顾砚“嗯”了一声,像是既在预期之中,又在预期之外。她顿了一下,像想起什么似的,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卡大小的透明片,递过来。“别放在终端里,夹在笔记板最中间。”她说,“小心些,有人会看见。”

“谁?”

“等你联席周结束。”顾砚把视线移开,“现在别问。”

岚舟把透明片夹进笔记板,点了点头。“谢谢。”

“不用谢。”顾砚笑了一下,很浅,“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做同一件事,让该存在的存在,让该消失的干净消失。”

她转身离开。脚步声被走廊的抑噪层一寸寸吞没。

********* *********

回到会务司,林洵已经收到某种指示。她没有问情况如何,只是淡淡看了岚舟一眼,把一叠资料推让过来。

“下午去三号预备厅,做会前约束词。”她说,“联席周的共识底稿需要提前校准。”

“约束词?”

“把会后可能会出现的危险词,提前在会前做替身。”林洵解释,“比如‘否决’会改成‘暂不进入’,‘不信任’改成‘待验证’,‘抵触’改成‘口径差异’。”

岚舟点头。她看着那叠纸,纸张的边缘被切得很齐,像刚被刀口量过。

三号预备厅的空调偏冷。她一页一页压过替换列表,在“否决/暂不进入”“抵触/口径差异”“延迟/分步推进”之间,把每组词的边界再往内压一毫米,确保开会时任何突发的高温,都能被这层词壳兜住,不致溢出。

“把‘妥协’也处理一下。”林洵突然从门口说。

“换成‘共同最优’?”岚舟问。

“太热。”林洵摇头,“换‘当前最可行’。它更冷。”

岚舟落笔。墨迹收住的一瞬间,像一只小小的虫子在纸背停住。

********* *********

傍晚,系统把“跨区联席周—支援名额”以内部通知的形式推送出来。

“会务司—语言复核组—见习岚舟:入选跨区联席周(低区服务环支援席位 02)。报到时间:三日后 07:10。地点:联席通道二。携带物品:白牌、笔记板、耳机、约束词清单。”

“白牌”不是通行证,是一种暂时挂靠的身份标识。持白牌的人可以进入更靠近核心桌的区域,但没有发言权。你是空气里的一根细骨,支撑桌面的某个角。一个角看不见你,但你不能断。

岚舟把通知收起,稳稳压在笔记板最底层。透明片夹在中间,轻得让人忘了它的存在。

********* *********

回到共居舱,母亲正在把第三阶段语言协调课程的材料装进一个文件袋。她抬头看她一眼。

“今天过得怎么样?”母亲问。

“比我想的更冷一些。”岚舟说。

“冷啊,这个会保护你。”母亲把文件袋封好,“也会让你以为自己不再需要热度。”

岚舟没接话。她把水杯搁到桌上,水面轻轻晃了一下,“我被选进联席周的支援名单。三天后去报道。”

母亲看了她两秒,眼神平静:“去吧,这是你该去的地方。”

“你不问我会不会回来?”

母亲沉默了一瞬,语气极轻,“我会在那天的晚饭把炉子开着。”

岚舟“嗯”了一声,嘴角咧出轻微的笑意。

“还有,”母亲似乎漫不经心地补了一句,“如果有人给你一张透明卡片,记得不要丢掉。它可能什么也不是,可能是一扇门。”

岚舟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她没有告诉母亲,透明片正在她的笔记板里。她想母亲可能也清楚。

那晚,她们照例没有多说话。灯在规定时间降到第二档。空气过滤器发出轻微的低频嗡鸣,像把屋里的一切情绪磨得更细。

********* *********

联席周前一日,岚舟按照规定的流程去白牌发放处。

办理的值守员是个年轻女人,手指修长,动作流畅。她看了岚舟的身份码,递出一枚小小的白底牌,上面什么都没有,只有背面一条窄窄的银线。

“白牌有效期七日。”她说,“七日后自动失效。丢失不补。”

“好的,我知道了。”岚舟接过,银线在灯下亮了亮,像一条极细的路,通往某个尚未命名的地方。

她转身离开,经过思想反应引导站。今日词条更新的是:“共域”“分步”“落点”。有人在低声念:“我们将在共域里,分步寻找落点。”积分跳了两格。她站了两秒,没有念。

墙角很小的一行灰字一闪而过:“桥木-4:白牌有效期内,不主动开口。”

她知道,这是在提醒她:在影子里走,不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