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林晚日记)
「x月x日,多云。
物理课,老师讲到共振。
当频率相同时,微小的力也能引发巨大的轰鸣。
我想,我大概找到了我的固有频率——
是他走过时带起的风,
是他回答问题时清晰的声线,
是他存在本身,
在我生命里引发的,
无人听见却震彻心扉的回响。」
南方的雨季如期而至,淅淅沥沥的雨水敲打着教室的窗玻璃,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高三的节奏并没有因为天气而放缓,反而像这连绵的雨,带着一种沉闷而持续的压力。
周一上午的物理课,讲的是机械振动与共振。
头发花白的物理老师站在讲台上,用粉笔画出简洁的示意图:“当外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即使是很小的周期性力,也能导致振幅急剧增大,这种现象,就是共振……”
林晚坐在座位上,笔记本上工整地记录着知识点。窗外的雨声成了白噪音,让老师的讲解听起来有些遥远。她的笔尖在“固有频率”四个字下轻轻划了一道线。
频率……相同?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飘向右前方。江辰坐姿依旧挺拔,正专注地看着黑板。雨水模糊了窗户,将他侧脸的轮廓晕染得有些柔和。
“……比如军队过桥时要用便步,避免整齐划一的步调与桥梁的固有频率相同,引发危险。”老师举着例子,台下有同学发出恍然的小声议论。
就在这时,教室前门被轻轻推开。年级主任探进头来,对着物理老师打了个手势:“王老师,打扰一下,让江辰同学现在去一趟教务处,有个市级优秀学生的表格需要他马上填写确认。”
“江辰,你去吧。”物理老师点头。
江辰闻声站起身,椅子腿与地面摩擦发出轻微的声响。他快步从过道走向前门,身影利落。
经过林晚这一排时,因为靠窗的座位布局,他需要从她前排同学的身后,和她自己的课桌之间那道狭窄的缝隙侧身挤过去。
距离很近。
近到林晚能清晰地闻到他校服上带着的、被雨水浸润过的清新皂角气味,混合着一点淡淡的、属于墨水的味道。近到她能看见他微湿的发梢,和颈后因为低头而微微凸起的、清晰的颈椎骨节。
他的手臂为了保持平衡,轻轻擦过了她摊开在桌角的物理书封面。
只是一个瞬间。
他就已经走了过去,消失在教室门口。
教室里,物理老师还在继续讲课:“……所以,共振的本质,是能量的高效传递。在生活中,我们……”
林晚却一个字也听不见了。
所有的声音,窗外的雨声,老师的讲课声,同学的翻书声,都在那一刻褪去,变得模糊而遥远。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身体内部升腾而起的、巨大的嗡鸣。不是来自耳朵,而是源于胸腔里那颗疯狂擂动的心脏,以及血液奔流冲刷血管的声音。那声音如此巨大,如此澎湃,仿佛整个教室都在随之震动。
她下意识地用手按住胸口,仿佛这样就能按住那几乎要破膛而出的悸动。
频率相同……
微小的力……
巨大的轰鸣……
物理课本上那些抽象的概念,在此刻突然拥有了具体而灼热的注脚。
她存在的这个世界,她的“系统”,其“固有频率”,不知从何时起,早已被那个叫江辰的男生所定义。他无需刻意,只是寻常地走过,带起的微风,残留的气息,短暂的触碰……这些微不足道的“周期性力”,就足以在她整个世界引发山呼海啸般的共振。
这共振无声无形,却震耳欲聋。
这共振毁天灭地,却只有她一人知晓。
她低下头,看着刚才被他手臂擦过的物理书封面,那里似乎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温度。她伸出指尖,极其轻柔地触碰了一下那个地方。
然后,她翻开了那本文言文笔记。在《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句的旁边,那片描绘音乐引发共鸣的千古绝唱之侧,她拿起笔。
她没有画栀子花,也没有写名字。
她用最细的笔尖,勾勒出两道抽象的、微微波动的线条。起初,这两条线各自平行,振幅微弱。但当它们在某一点交汇时,振幅骤然变得剧烈,如同汹涌的浪潮,澎湃而起,占据了纸张不小的角落。
在这“共振峰”的最高点,她用几乎看不见的力度,写下了一个小小的“辰”字,墨迹淡得如同一声叹息。
完成这一切,教室门口再次传来响动。江辰办完事回来了。
他依旧沿着原路返回,再次经过她的身边。那股清新的皂角气味再次掠过她的鼻尖。
林晚没有抬头。
她只是在那幅刚刚完成的、抽象的共振图下方,用同样细微的笔迹,写下了一行字:
「我的世界,震源是你。」
刚合上笔记,前排的女生周晓薇忽然回过头,小声问她:“林晚,刚才老师讲的那个共振的例子,军队过桥那个,我有点没听懂,笔记借我看看呗?”
林晚心里猛地一紧,下意识地将手臂压在那本文言文笔记上。里面藏着太多不能见光的秘密,尤其是刚刚画下的、情绪如此直白的“共振图”。
“哦,好……”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另一只手将摊开的物理课本和对应的课堂笔记推了过去,“给,我记在这里了。”
周晓薇接过物理笔记,道了谢,转回身去。
林晚暗暗松了口气,手心却沁出了一层薄汗。她再次抱紧了怀里的文言文笔记,像守护着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危险的共鸣箱。
窗外的雨还在下,敲打声密集而执着。
讲台上,物理老师正在总结:“……找到那个相同的频率,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巨大效果。”
林晚望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世界,心想:
她早已找到了。
只是她的共振,注定是一场孤独的、盛大的、无人知晓的物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