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武媚天下 > 第23章 储位之争机关尽 下

武媚天下 第23章 储位之争机关尽 下

作者:花痴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4 12:36:03 来源:文学城

宣政殿前,一群宫人正围成一团七嘴八舌议论着什么,听到圣上驾到连忙撤到两旁迎驾。圣上走上前,在刚才宫人们聚集的地方停住,他低头一看,只见地面上黑压压聚集着成群的蚂蚁,还有些正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

这些蚂蚁凑在一起竟然清清楚楚排出了两行字:“帝业永昌,千秋万代。”

他看着那八个字没有说话,但是眉头却漫漫地聚拢了起来,片刻他才抬起头,冲着众人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宣政殿的领班太监连忙出来禀报道:“回圣上,今儿个一早,打扫的宫人刚走到这里就发现地上的蚂蚁都在往这边聚拢,不多时就在地上写出了这几个字。奴才不敢耽搁,就赶紧到甘露殿禀报了此事。”

说罢,他还不忘阿谀两句,“圣上,依奴才看这是天降祥瑞啊,说明老天都在庇佑我大唐社稷千秋万代,永世不衰!”

他听了这句话脸上并没有露出喜悦,反而眉头锁得更紧了。

“朕问你的看法了吗?”一句话吓得那个太监脑袋一缩,连声说着“奴才该死”退到了一旁。他用犀利的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眼光从我身上划过的一瞬让我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是谁做的?”他低沉着声音问道,“是谁想要阿谀讨巧,在这里故弄玄虚?”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十二分的威严。

这个反应和我预料的有些出入,他此刻到底是怎样的心情呢?这个人再次让我猜不透了。可是,无论他的反应如何,我都要按照我预设的步骤进行下去,我必须进行下去。

我于是从一旁走了出来,刚要开口,只见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再次走到那八个字前,低着头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直起身子吩咐道:“传晋王!”

话音刚落,只听外面通传的宫人高声道:“晋王殿下觐见!”

“呵,说曹操,这曹操就到了。宣!”说罢,太宗袖子一甩转身走进了殿内,我连忙跟了进去,心脏依旧扑通扑通跳得厉害。

晋王来到殿上,像往常一样向父皇问安。他每天总是一早前来请安,今天必定是去了甘露殿知道圣上来了这边才专程赶来的。

晋王行完礼之后,太宗并没有如往日那样也嘘寒问暖一番,而是开门见山地问道:“殿外那八个字是你的杰作吧?”

坏了,圣上以为那是晋王做的。如果晋王被冤枉,不,如果圣上知道自己错怪了儿子会不会动怒呢?那么,我要不要现在站出来承认是我干的呢?

我还没来得及纠结,晋王已经回话了。只听他镇定地答道:“是儿臣做的。儿臣就知道,这点雕虫小技是瞒不过父皇的慧眼的。”

天哪,晋王居然承认是他做的,我简直无法相信。可是,看样子圣上好像并不生气,难道说是爱子所为他就不在乎了?

“你也知道是雕虫小技啊?这宫中喜欢临右军碑帖的能有几人?朕一看那字体就知道是你做的。”

“父皇真是明察秋毫,只是儿臣这就不解了。当日观星台前群蚁书字,父皇对此十分重视,可是今日事仿佛原景重现,父皇为何就立刻断定是人为的呢?”

“帝业永昌,千秋万代,这八个字说得好啊。历朝历代的开国君王哪个不想自己开创的天下能传至千秋万代,可是又有哪个做到了?莫说万代,能够百代相传已是空前。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哪!所以,如此祥瑞在朕看来就是可疑。”

“父皇英明。这八个字的确是儿臣用花蜜所写,那些蚂蚁只不过是闻到了蜜香才簇拥而来的。可是,父皇既然对所谓的天降祥瑞尚且不信,为何上次的那八字箴言倒令父皇耿耿于怀?”

“你这还是揪着那件事不依不饶呢?你始终对李淳风心存怀疑,所以才布了这个局引朕入套?”

晋王一听连忙跪倒,“父皇,儿臣不敢。”

“雉奴啊,”圣上突然语重心长地说道,“朕说过,朕最珍视的就是你的善良和单纯,如此地工于心计就不像你了。不过,朕相信你会这么做依旧是原自你的善良和正直,就冲着你对真相的执着,朕回答你。朕不是对那八个字深信不疑,只是预言、星象以及太多的巧合凑在一起,关键是事关李唐兴亡,所以朕宁可信其有。”

“父皇心怀江山社稷的一片良苦用心儿臣明白了。儿臣也知道今日所为实在是罪无可赦,可是儿臣还是要斗胆说一句,父皇也说了这是雕虫小技,这种伎俩儿臣尚可随心所用,难保不会有人利用它来扰乱视听啊。”

圣上轻轻瞪了晋王一眼,“朕已经说得如此清楚了,你这个孩子怎么还这么死心眼。不过,”说着他想了想,“这样,传李淳风即刻进宫。你有什么问题就当面与他对质,今天朕一定要为你解开这个心结。”

晋王可能不知道圣上是相信李淳风的,以圣上对李淳风的了解,他的为人和秉性不敢也不会做出有损朝纲的事情。即便所谓的八字箴言确实是人造的,李淳风也最多是被利用了,况且在圣上看来星象都是纪录在册的,很难造假。所以,晋王如果想借这个题发挥,未必能取得想要的效果。

而且,我的目的可不是跟李淳风争个孰是孰非,我是要救人啊。我知道晋王今天是为帮我,可他并不知道我的计划啊。时间紧迫,我不能等到李淳风进宫,谁能预料那又是怎样的就扯不清?

想到这里,我深吸口气,然后从后面走了出来。

那一刻,我清楚地看到晋王惊讶的眼神,那里面分明在说:“你在干什么?不要出来!”但我还是坚定地跪在了太宗面前。

“圣上,臣妾斗胆有话要说。”

他侧目瞄了我一眼,然后说:“讲!”

“圣上,武媚虽然不明情由,可是自观星台现八字箴言开始,整件事武媚都身不由己却又深陷其中,今日晋王殿下再次提及此事,武媚实在是忍不住了,有些话必须当面奏于圣上。”

就在这时,门外的宫人高声奏报道:“中书令杨师道,谏议大夫褚遂良觐见。”

“宣!”圣上一句话,二位大臣依次走进了殿内。待施礼完毕,圣上令他们一旁候着,然后对我说:“你继续。”

我当时真害怕因为二位大人的觐见他就不听我说了,还好,他依旧给了我这个机会。于是,我直起了腰身,尽力用镇定的声音说道:“圣上曾经说过,社稷为舟,而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江山社稷是天子的,却更是百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社稷得失实则民心向背。既然如此,又为何要将社稷兴亡依托在天命、星象之上呢?即便真的有所谓的天机,不是还有说人定胜天吗?只要民心所向,何愁江山社稷不能传至万代?所以,武媚冒死进言,与其追究天象的究竟,不如花心思在大唐继承人的培养上。”说罢,我一个头重重地叩在了地上。

他没有说话,那片刻的沉寂让我忐忑不安,终于他开口问我道:“你说完了?”

我叩在地上,回道:“回圣上,臣妾说完了。”

只听他说:“二位爱卿,你们刚才也都听到了。武才人的这番话,你们怎么看啊?”

只听杨师道先说道:“臣刚到,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甚了解。但是,方才武才人所说的道理也正是圣上时常教导臣下们的。”

“那么说,你是赞成她了?”

杨师道愣了一下,他大概是没有听出圣上这话中的意思,到底圣上是想要他们赞成还是不想呢?

太宗见他没说话,随补充道:“你替她说话也是自然,毕竟自家人还是要向着自家人的嘛?”

杨师道又是一证,连忙叩地道:“臣万死,请圣上明示。”

“怎么,论起来武才人可是你的外甥女,舅舅帮着外甥说话人之常情。”

杨师道这才恍然大悟道:“这武才人就是臣表妹的女儿啊。看臣这记性,许是多年不见,竟然一时没认出来。”

原来是他,我在心里暗自盘算着,这个杨师道出身前朝贵族,也算是当朝重臣,而且他还是圣上的姐夫,却原来还是杨夫人的表哥。

我入宫前,杨夫人该是跟我交待过的,只不过我那时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也就没听进去。看来我的“出身”在朝中还是有些背景的嘛!只不过,这个杨师道也有够扯了,什么多年不见,我这天上掉下来的外甥女他早先上哪里见过?

况且,我在御前侍奉也有些年头了,我尚且记得在宣政殿与他打过照面,他却毫无印象,想必也不是个精干的家伙。而且,承乾也曾提起过,他好像是拥护魏王的。这么一琢磨,我对此人已经是好感全无。

这个工夫,太宗已经转向了褚遂良,问道:“褚爱卿,说说你的看法。”

只听褚遂良答道:“圣上,臣倒是大概听出了个所以然。武才人方才的奏言可是为‘唐三代后,女主武王’的八字预言?”

“哦,爱卿听出来了?”

“方才臣进殿前,看到殿前的石台上簇拥着蚁群,图案好像八个字。臣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帝业永昌,千秋万代’。”

“爱卿真是心细,那都是晋王做的好事。”

我偷偷拿眼角向下瞟去,晋王也还俯首跪在下面呢。

只听褚遂良又说:“圣上,臣斗胆推测,晋王殿下这么做恐怕是想借此向圣上进谏吧!”

“你说的没错。晋王对八字箴言一直心存怀疑,今天一早就生出了这件事。朕已命人去传李淳风,稍后,晋王还要与他当殿对质。”

“原来是这样。”褚遂良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片刻,他突然说道:“圣上,”

我正想听他怎么说,突然一个宫人从外面跑了进来,跪奏道:“启奏圣上,李淳风不见了。太史局、观星台都找遍了,说是今早就没看到李大人,也没有告假。”

这可真是一个爆炸式的消息。圣上连忙欠身问道:“家里呢?家里可找了。”

宫人回道:“已经派人去了。”这时,又一个宫人急匆匆地跑了进来,禀报道:“启奏圣上,李淳风的府宅大门紧锁,空无一人。”

圣上猛地一拍条案,“找!立刻去找!命令各门守卫严加盘查,发现李淳风的行迹就地扣押!”

圣上这回才是生气了。他一向信任的李淳风在这个时候突然不告而别,恐怕已经不仅仅是关系圣上面子的问题了。不过,李淳风这一失踪反倒给了我们一个大好的说辞,看他的天象、预言还怎么站得住脚。

两名宫人领了圣旨一溜烟地退了出去。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褚遂良突然开口了。

“圣上,李大人在这个时候突然失踪,实在蹊跷,所谓八字箴言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啊。”

此话一出,我不由心中窃喜。褚遂良素与长孙无忌交好,看他如此迫不及待地踹上李淳风一脚,说不定就是长孙无忌托他来帮忙为李君羡说话的,看来今天我和晋王又多了个帮手。

圣上听褚遂良如此说,稍稍思虑了一下,然后问他:“爱卿的意思是,晋王的怀疑有可能是正确的了?”

“是极有可能。”褚遂良的回答十分肯定,他接着又说:“启奏圣上,臣今日前来,也正要就此事向圣上进言。”

“哦?爱卿请讲。”

褚遂良随即一撩衣襟跪倒在地,“圣上,切莫说李淳风所说的星象、预言是否属实尚待查证,即便眼下朝中也正是用人之际。高句丽屡犯边陲,西部突厥也是蠢蠢欲动,此时若因所谓的箴言、巧合而降罪武官,传将出去不仅容易令众武将不安,更有损圣上的圣明。所以,左武卫将军李君羡一案,臣请圣上三思。”

不愧是褚遂良,话不多,却句句切中要害。此人行事一向谨慎,且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圣上对他的话向来是能听进去的,希望这次也能奏效。

“自长孙无忌之后,你是第二个敢直言为李君羡求情的官员。”圣上的语气很平稳,至少他没有因此而生气。

李君羡的事情表面上是怀疑他里通外国,这实际的原因也只有朝中少数几个重臣知道,所以能够打动圣上的关键还在于朝中正是用人之际,而李君羡又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可是,即便如此,要让圣上改变决定还得再加些料。

我刚想到这里,褚遂良已经又说话了,“圣上,臣闻李君羡将军被关押在大理寺,此案却是由游骑将军赵襄负责审讯。且不说与法不符,臣闻那赵襄在大理寺滥用私刑,企图屈打成招。如若平白折损了我大唐的一员上将岂不令人痛惜?”

连褚遂良都听说赵襄滥用私刑,看来君羡在狱中一定吃了不少苦。我的心不由一揪,急切地想听到圣上的反应。可是,他却没有说话。

就在圣上沉默的这个当隙,一旁许久没有说话的杨师道突然开口了,“启奏圣上,褚大人所言极是。臣也听闻赵襄在大理寺对李君羡动用酷刑。据传,赵襄与李君羡素来不和,此次大有公报私仇的嫌疑。只怕,虽是他的个人行为,伤的却是我大唐武将们的心。臣请圣上尽快彻查此事,晚了,恐那赵襄铸成大错啊!”

杨师道居然开口为李君羡说话,他不是魏王的人吗?难道他不知道帮李君羡就是帮太子吗?不过,不管他到底站在哪一边,此时此刻,只要是能说动圣上,帮到君羡,那就是我们该拉拢的力量。

圣上听了杨师道的话,仍旧没有说话。也是,就算那赵襄跟君羡平素不合,没有圣上的授意,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在大理寺造次。想必褚遂良和杨师道心里也有数,只不过得把这个台阶给圣上预备足了。

现在,两员朝廷重臣同时为李君羡说话,加上一早晋王和我从不同角度的进言,还有李淳风那时机正好的失踪,圣上不可能没有动摇。

果然,在沉默了片刻之后,太宗突然发话了,“二位爱卿,现在就随朕前往大理寺,朕要亲自审问李君羡。如若真如二位爱卿所奏,朕一定秉公处置。”

此言一出,褚遂良、杨师道异口同声道:“吾皇圣明!”

这一刻,我的心却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什么?圣上这个时候要去大理寺?承乾,他不是今天要——还好,我提前让小全去安抚住他,他今天应该不会有所举动了吧?还有,长孙无忌那边小全也通知到了吧?

如果褚遂良今天所为是受了长孙无忌之托,那小全就应该把信送到了。可是,小全呢?想来,今儿个一早就没看到他,也是,不该他当差,可他办完事情也该跟我打声招呼的,如此不吭不响可不是他的作风。

我胡思乱想着,“武才人!”是圣上的声音,我这才连忙回过神来。

只听太宗说:“朕让你平身。”

我连忙谢了圣恩,从地上缓缓站起。这时,太宗已经离开座位朝殿外走去。

待太宗走出大殿,杨师道也随后走了出去,我看准时机,抢先一步拦住了正要出门的褚遂良。

我小声说道:“大人启奏赵襄滥用私刑之事可是受长孙大人所托?”

褚遂良一愣,似乎没打算跟我交流。

我紧跟着说道:“事关生死,请大人务必告知。”

也许是我紧张的眼神和急迫的语气起了作用,褚遂良低声说道:“是太子托人告知在下的。”说罢便轻施一礼,匆匆走出了殿外。

是承乾通知的褚遂良?我心里正在打鼓,身旁突然有人说话,“现在,没咱们的事了!”

是晋王,他侧着头,得意洋洋地看着我。是啊,今天的事情我还要谢谢他呢。

想到这儿,我笑了笑,说:“今天的事,多谢了!”

“跟我就不必客气了。”他那语气,那腔调,有好多次我都在想,承乾跟他这么大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个样子,毕竟是亲兄弟,还真是像极了。

“唉,你就不问问李淳风为什么失踪了?”

“是你?”我惊讶地看着他,不知道该接什么话。

“干嘛这样看着我?我可没把他怎么样,只不过略施小计,让他暂时离开长安一段时间。”

“略施小计?还暂时离开?”他说得竟然如此轻松,这个稚气未脱的少年,他竟然会有如此谋划?

“你是什么时候知道我的计划的?”

晋王狡猾地一笑,“你昨天晚上去菊舍借花蜜了吧?有什么事大晚上的要用花蜜又不到御膳房去要?”

“薛先生告诉你的?”

他神秘地摇了摇头。看他那副得意的样子我就想笑,小样的还跟我卖关子,真以为我不知道啊,“行了,不就是那个大全——”说

到这儿,我突然脑子一转,顿时感觉不妙,脱口而出:“坏了!”然后急忙冲出殿外,飞奔着去找小全。

大全是晋王的人,任何事情都会第一时间禀报晋王,晋王有任何私密的事情也会交给他去办。而小全对承乾来说也是这样的角色。

承乾有事不是去找长孙无忌,而是托人告诉褚遂良,这本来就蹊跷。况且,小全昨日明明说承乾有意瞒着长孙无忌行事,他怎么会又派人将君羡在大理寺的境况告诉褚遂良呢?除非褚遂良是被人利用了。难怪,杨师道身为魏王的拥护者,今天却会和褚遂良口径一致。

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我不敢想下去了,脑海里只剩下了一个念头,小全,小全你在哪里?

我一口气跑遍了脑子里想到的所有地方,问了所有遇到的人,却没有小全的半点消息。我的心里简直急得要冒火了,如果小全出了什么事,那承乾,君羡,天哪,我不敢再往下想了。就在我的神经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的时候,一阵轻微的啜泣声从幽静的林子里传了出来。我循声找去,池塘边的林子里,小全正靠在一棵树上呜咽着。

看到小全安然无事,我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连忙跑上前去。可是,小全看到我,却像看到了鬼一样惊恐地瞪着眼睛,身体不住地往后缩。

“小全,你怎么了?是我啊?”我边说边朝他走去。他却依旧往后缩着,手指抠着泥土,指尖已经陷进了土里。

我机警地看了看周围,“小全,这里没有外人。你到底怎么了?”

我这一问让小全后缩的身体停住了,他双眼直勾勾、空洞洞地望着我,突然“哇”地哭出声来。

他这一哭,让我的心在刹那间碎成了无数片,眼泪不自觉地就流了下来。

我尽力平复着已经再难控制的心情,用颤抖的声音问道:“你这是在做什么?”

小全没有回答,依旧只是痛哭流涕。

“你究竟做了什么?”我再难控制,声嘶力竭地喉道。

小全被我这一吼吓到了,他猛地止住哭泣,用惊恐而充满羞愧地眼神盯着我,整个人一动不动。

“你没有给长孙大人通报消息。你没有阻止太子。不——你出卖了他!那些扰乱他的消息也是你传递的?”我真希望我的声音能够变成一把利刃,一刀一刀捅在脚下这个贱人身上,“为什么,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太子他哪点对不住你了?”

“是我对不起太子,我是畜牲,我该死!”小全一边说一边爬到我脚边,蜷缩成一团,仰视着我,“可我没办法,我弟弟是我家唯一的根脉了,双亲靠他养老,家门靠他延续。我已经是个废人了,不能再不孝了!”

我低头看着他趴在我的脚边一边哭一边不住地磕着头,额头已经磕出了血,突然觉得这个可恨的奴才原也是这般可怜。

“是魏王?”我冷冷地问道。

他蜷缩的身体颤抖得无法控制,哭泣已经让他呼吸艰难,一个字也答不出来了。

“你早就受他胁迫,出卖太子的消息,帮他一起对付承乾……”我不再看他,继续说着,“那你为何还要告诉我?是你良心不安,希望我能帮你逃脱良心的谴责?可我居然笨得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你……”

我突然开始恨自己了,原来我也成了帮凶,是我的愚钝和大意帮了他。李泰,你好狠啊,你要的不仅仅是储君的位置,你还要承乾的性命……

我不想再看小全,那每一眼都是在鞭笞我自己。“你弟弟没事了吧?”我幽幽地说着从他身边走了过去,脚底似乎踩着他的衣边,“该怎么做,你知道。”

我径直朝前面走去,听到身后传来重重的叩头声,接着是一声闷响和水花四溅的声音。我没有停步,依旧朝前面走着,脚下却早已没了知觉,就像我此刻的心脏一样。

过了掌灯时间的太极宫,空气里都是闷热、骄躁的气味。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感觉自己的渺小,那巍峨的玄武门竟然是我一生最不该跨越的雷池。

太宗一回宫就直奔宣正殿,紧随的正是奉诏赶来的阁老们。我知道,今晚将会是一个不眠夜,宣正殿里免不了一番唇枪舌剑,保太子的和支持魏王的就在今晚要在御驾前来一个正面厮杀了。

虽然没有眼见白天的情形,可是不用猜也知道,承乾是按照预先的计划落入了李泰给他设好的圈套。尽管我相信圣上的爱子之心堪为天下人父的表率,可是面对谋反之罪的时候,他的慈父之爱还会战胜帝王的心吗?那些大臣们能保住承乾吗?

“武才人,”福禄在殿门外挡住了我,“圣上在里面和众位大人商议要事,没有圣上的传召任何人不得入内。”

我止住步子,明知故问道:“出什么事了,为何这么晚了还要召各位大人入宫?”

福禄机警地看了我一眼,低声道:“咱们跟在圣上身边只要伺候好龙体,旁的还是少看少问的好。武才人还是回甘露殿候着吧。”说着他又看了我一眼,那眼神饶有意味,却分明流漏着一丝不悦。

我见他如此,也知道自己即便在这里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于是掉头离开。我在心里一遍遍盘算着此时宣正殿里的那些人,计算着承乾和李泰的势力对比,可是算来算去承乾都是凶多吉少。既然是李泰布好的局,那么他的那些拥护者们怎么会不抓紧这个机会逼圣上废太子,甚至杀掉他。

还有君羡,他的境况应该一点不比承乾好,甚至更糟。如果承乾的谋反罪落实,于法于情,圣上都不会放过他这个“罪魁祸首”的。所以,今晚的对决至关重要,只要圣上的想法有一丝的摇摆,都可能被外界的力量所左右。

我必须做点什么,我必须在今晚的天平上为承乾加一个砝码。可是,我该怎么做呢?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已经在殿内了,我还能找谁来帮忙呢?

我正想着,只见迎面一衫白衣匆匆来到近前。是晋王,只见他神色紧张,见到我毫无避讳地就问:“听说太子出事了?”

他倒是消息灵通,不过……我看到晋王的一刹那仿佛看到了救星,他是承乾一母所生的亲弟弟,又对皇位没有任何觊觎,这个时候他该是会帮自己的哥哥一把吧。想到这里,我一把拉住晋王,“你先别问了,现在事情紧急,太子危在旦夕。你能出宫吧?”

他看着我,点了点头。

“快去请魏徵,求他无论如何要救太子。”

晋王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他什么都明白了,只见他点点头,一转身飞奔而去,我知道那个背影是我可以信任的。

果然,我在宣政殿外终于等到了魏徵的身影。他被人抬着走了过来,灯火下那张脸已经凹陷了下去,完全不成人形了,身上也只剩下了一把骨头,如果不是知道是他我是无论如何也认不出来的。自从他病重在家休养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问朝政了,这一次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会想到去搬他啊。

看着魏徵被抬进宣政殿,我在外面开始了焦急的等待,一边想要尽快知道里面的情况,但同时又害怕听到里面传出的消息。就在我忐忑难耐的时候,突然大殿里一阵骚动。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冲了出来,边跑边呼喊着:“传御医,快传御医!”

外面的宫人们领到口谕也连忙动了起来,不多时两名御医便小跑着被领进了殿内。紧接着,殿门敞开,阁老们陆续走了出来。几名太监迎了上去,引着各位大人前往偏殿暂作歇息。

最后走出来的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长孙无忌看到了我,他下意识地朝身旁的褚遂良瞟了一眼,然后微微摇了摇头,将眼神从我的目光上移开,随着引路的太监朝偏殿走去。我朝宣政殿又看了一眼,殿门已经紧闭,连福禄都不见了,大概也已进到了殿内。

我无法再在这里逗留,于是一侧身闪到了暗处,顺着墙根朝外面走去。

僻静昏暗的角落里,突然有人从后面轻轻咳了一声。

“长孙大人?”我差点脱口而出。长孙无忌将食指在嘴唇上比了一下,然后抬腿朝前面走去。我连忙悄无声息地跟了上去。他将我带到一处更为幽静的角落,然后站住。

他知道我想问什么,不等我开口就说道:“太子今天到大理寺要求转押李君羡,赵襄以没有接到圣上的圣旨为由拒不交人。太子杀了赵襄,强行冲进监牢,意图劫狱。”

虽然早已猜到白天的情形,但从长孙无忌的口中听到还是不免为之震惊。

长孙无忌几乎没有看我,他继续说道:“假传圣旨、私闯大理寺、滥杀朝臣、劫狱,放在旁人身上,每一桩都是杀无赦的重罪。褚遂良说,太子正提着刀往里冲的时候被圣上撞个正着。旁的不说,仅这御前持刀相向就等同谋反。”

谋反?这恐怕是王权宝座之下最可怕的字眼了。因为它,亲情可以泯灭,骨肉可以相残,留下的只有胜者王侯败者寇的结局。如果承乾真的被定了谋反的罪名,那他还能有活路吗?

“圣上不会的。他知道太子只是为救君羡免遭赵襄的折磨。”我脱口而出。

“可是朝臣们却不这样认为。”长孙无忌冷冷地答道,“圣上也要顾及国法、朝纲。何况——”

“何况这是魏王布好的局。”我有点自言自语道。

长孙无忌的眼神突然聚焦在我脸上,眼角轻轻地抖动了一下。

我紧接着问道:“魏徵呢?他说什么?”

“是你通知魏徵的?”

“是晋王去请的魏大人。”

“你们搬了一个好救兵。”长孙无忌继续道,“魏大人只说了两点,第一,汉武帝晚年因误会太子谋反杀了自己的儿子,之后追悔莫及,关键就在于父子缺乏沟通,才会让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第二,太子是圣上的儿子,知子莫若父,何况太子是由圣上一手培养的,品格秉性圣上也最了解,当能作出最正确的判断。”

好一个魏徵,我心里暗想,他这是在说这是圣上和自己儿子的事情,如果外臣枉加干预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正以此来堵众朝臣之口,意在将主动权交到圣上手中。那么,他就是有把握圣上能饶了太子?

我正想着,长孙无忌又说了:“你刚才也看到了,圣上急传御医。魏大人就是因为和众臣辩论,才会昏厥的。”

听着长孙无忌的叹息,我不由觉得一阵难受,为了替承乾翻盘,我不顾魏徵正病重,让他拖着病体前来和魏王的党羽抗衡,若是他真因此有个什么,我怕是日后都要自责下去了。

可是,这份自责并没有持续下去,在这非常时刻,我和长孙无忌都清楚我们要面对的是什么。

“你认为圣上会怎样处置太子?”我迅速将问题丢给了长孙无忌。

他没有思索,直接答道:“圣上应该不会想要太子性命的。”没错,我在心里其实也是这样想的。圣上恐怕是自古以来君王中少有的慈父了,他对子女的爱甚至有一点纵容的程度,尤其承乾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又是长孙皇后所生,也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和希望,他怎么可能狠得下心来?可是,爱之深也就会责之切啊!

长孙无忌紧接着说道:“圣上其实是希望为太子开脱的,而朝臣中却不乏有人咄咄相逼,魏徵的出现压制了那些人的气势,而他的病情恰恰也帮了圣上。”

这么说虽然冷酷却是事实,可是我心里也清楚,事情不会这么简单,这一次承乾必定要付出前所未有的代价。

“这么说,太子是不会有性命之忧了?”

我不明白,我的问题为何会让长孙无忌不悦,可那不满的心情分明从他的眼神中表露无疑。

“你就这么关心太子?”他的语气有些诡异,“就一点也不想问问李君羡会怎样?”

君羡,我怎么会不关心他呢?可是,眼下的局势,保住太子是首要啊!等等,我似乎突然明白了,紧张地看着长孙无忌,他的眉头始终都紧锁着,脸上布满了阴云。

“圣上不杀太子是出于父爱。可是,这件事因李君羡而起,依你对圣上的了解,他会怎样发落君羡呢?”

我顿时浑身一阵冰冷,事发以后我整个人都混乱了,竟然从未梳理过整件事情。

“会杀了他。”我的声音小到连我自己都快要听不清楚。整个案子要了结,总要有一个说法。说简单点是丢卒保帅,彻底一点,圣上根本就会因此恼极了君羡,之前的八字预言还未了结,现在又出了这件天大的事情,圣上就算再心怀仁慈,再赏识君羡,怕也难放过他吧。

“作为圣上他会这么做一点都不奇怪。”长孙无忌的声音是冰冷的,透过夜晚的寂静,深深刺痛着我的耳膜,“可是,作为一个父亲就未必了。”

我突然瞪大了眼睛,整个神经绷成了一条线,长孙无忌的话清清楚楚,平静的语气却带着震撼一切的力量。

就在我等着他将震撼继续下去的时候,他却突然话锋一转道:“虽然此次太子性命暂时无忧,但太子之位却实难保住。圣上本就对太子的性情能否继承大统心存疑虑,同时对魏王赞赏有加,是我们几个老臣极力维护才暂时放弃异储的想法。而今,这件事一出,怕是让圣上有了决断。”

“你是说圣上会废太子改立魏王?”这会比要了性命更让承乾不能接受,他死都不会甘心的。

“不然呢?诸皇子中还有谁能跟魏王抗衡呢?除非,圣上再多出一个儿子。”

我突然意识到,这才是长孙无忌今夜找我的真正原因,他终于要说到重点了。

我屏住呼吸,听到他说道:“你曾经从薛婕妤那里听到过关于玉芙蓉的故事吧?”

他怎么知道薛婕妤跟我讲了这些?我是在他面前试探过,却没有告诉过他我知道他们过去的事情啊?他俨然从我的眼中读到了疑惑,接着说道:“还记得那天你问我相不相信前世今生,还提到了玉儿和芙蓉。你说是从薛婕妤那里听了些故事,我当时就觉得你反常,所以后来就找机会问了薛婕妤。”

原来如此,他和薛婕妤是青梅竹马的故交,之间又经历了那么多事,他们之间应该没有秘密的。不过,我竟然没有察觉长孙无忌已经知道了,他到底是深沉啊。

“薛婕妤应该告诉过你,玉芙蓉当年生过一个孩子。”

“是的。她说那个孩子一出生就夭折了。玉芙蓉也……”

我话没说完,长孙无忌已经打断道:“那个孩子没死!是我带走了他。”

我承认这是我听到的最震撼的消息,我已经猜到了他接下来要告诉我的事情,“他就是——君羡?没错,六月十七,君羡的生辰不就是……我当初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信息忽略了?”

“嗯!”长孙无忌点头道,“这件事情除了我没有人知道,长孙皇后和薛婕妤也只知道那个孩子被我抱去送人了,但是不知道他就是李君羡。”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长孙无忌待李君羡如此不同,如此提拔他,以致有传言说李君羡其实是他的私生子,还有,李君羡这个名字也该是长孙无忌取的。长孙无忌设法让他姓李,又取名君羡,原来其中是有深意的。长孙无忌,你在羡慕谁?或者谁又该羡慕你?还有,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守了二十几年的秘密告诉我?突然间,我恍然大悟。

“圣上从来都不知道他的玉儿给他生过一个孩子,而那个孩子不仅已经长大,还在为他镇守着玄武门。”我的语气中隐藏不住愤怒和委屈,我知道长孙无忌他明白的。

“我答应过音儿。逝者已矣,总要为活着的人考虑。”

这就是他的回答?我曾那么相信芙蓉在他心底的分量,甚至以为他才是真正爱着芙蓉的男人。却原来,他的心里放不下的还有他的妹妹,还有他长孙家族的利益和荣耀。他和圣上都一样,或许都曾真心爱过,但是那份情对他们来说也只是占据了心底的一个角落罢了。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像芙蓉那样简单、纯净地去爱呢?

“那你现在为什么要告诉我?”

“因为,你是我选中可以信任的人。”

“你选择,信任我?”我冷笑道,“我凭什么让你选择,被你信任?”

“除非,你对君羡的感情都是虚情假意。”他冷冷地说道。

我知道,他胸有成竹,我也只能跟随他的脚步,可是我仍然心有不甘,我一定要在他的心窝上捅上一刀才解恨。

于是,我轻蔑地笑了一下,“如果真到了圣上要取君羡性命的时候,你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那是你的良心,也是你手里最后的底牌。可是,还没到那一步,你却选择告诉我。是因为,你原本想要守护自己的妹妹,维护长孙家的地位,又不想有负芙蓉,违背自己的良心。可是,你知道承乾的太子之位保不住,原本设计的自认为对承乾对君羡都是最好选择的格局有变,你开始矛盾了,开始挣扎了。你没办说服自己做出选择,所以你把这张牌交给我,让我来替你掀牌。如果这样会让你比较好受,我乐意效劳!”

只见长孙无忌微微一笑,眼神里流露出一个长者对待孩子的温柔,他说道:“好吧,就当作我把这个包袱丢给了你。如你所说,现在这张牌在你手中了。要不要打,要怎么打,全凭你决定。”

他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说他认为我未必会出这张牌?就在此时,突然我们身后的树丛中传来沙沙的响动,我们都一惊。却见一只黑猫从树丛中窜了出来,对我们熟视无睹地信步走了过去,跳上墙头消失不见了。

我长出一口气,这才看着长孙无忌,坚定地说道:“我要去大理寺!”

从此,她再没称他一句:“陛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储位之争机关尽 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