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围龙深处:梅州客家三百年 > 第10章 《梅江潮韵:藏在骑楼里的烟火人间》

梅江区的晨雾像被谁抖散的棉絮,轻轻覆在骑楼的黛瓦上。青石板路还带着夜露的潮气,倒映着檐角翘起的剪影,偶有几片早落的叶子飘过,在路面上打着旋儿,留下浅淡的水痕。路面积水的洼窝里,还沉着昨夜的星子——其实是路灯的碎光,被雾一泡,倒真像揉碎的银河,脚边稍一动,就晃得人眼晕。

骑楼的木窗大多还关着,只有几家老字号的铺面透出微光。绸缎庄的幌子在风里轻轻晃,“锦绣”二字的金线被晨雾浸得有些模糊,倒像是蒙了层细纱;隔壁银铺的铜环门把上挂着细链,链端的小铜铃偶尔叮当作响,声音轻得像怕吵醒了整条街。斜对门的茶寮已支起炭炉,黑砂壶蹲在炭火上,壶盖被水汽顶得“咔嗒”轻响,壶嘴吐着白汽,在门框上绕了圈,又钻过骑楼的廊柱,漫到青石板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水渍。

江边的石阶被水浸得发亮,潮起时漫过的水渍在石面上画出不规则的弧线,像谁用毛笔蘸着清水随意涂画——有处弧线弯得极巧,像月牙,旁边还拖了道细长的尾巴,倒像是谁画了只正在游水的小鱼。几只白鹭站在浅滩,细长的腿没在水里,羽毛白得发晃,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突然偏头一啄,衔起条银光闪闪的小鱼,扑棱棱掠过江面时,翅膀带起的水珠落在水面,漾开一圈圈细浪。浪头打在石阶上,溅起的水花沾在石缝里的青苔上,把那点绿洗得更鲜润,连附在青苔上的小海螺壳都亮得能照见人影。

日头慢慢爬高,雾霭渐散,骑楼的轮廓清晰起来。墙面上斑驳的砖石显露出岁月的痕迹,有的地方爬着青苔,绿得发沉,像是从砖缝里长出来的;有的地方留着雨水冲刷的浅沟,横一道竖一道,像老人脸上的皱纹。二楼的雕花栏杆大多褪了色,红漆剥落处露出木头的原色,却仍能看出当年精巧的纹样——卷草纹缠着祥云,蝙蝠衔着铜钱,莲花座托着宝瓶,每一笔都藏着对日子的期盼。有处栏杆的雕花缺了一角,据说是早年被调皮的孩童掰下来当玩物,后来再找匠人补,却总也配不上原来的神韵,那缺口就一直敞着,像个笑着的豁牙。

街角的老槐树把影子投在路面上,枝桠歪歪扭扭地伸向天空,像只苍老的手。树干上缠着几圈干枯的藤蔓,是去年秋天没来得及收的牵牛花藤,褐色的藤条在树皮上勒出浅浅的印子。树下的石凳还带着凉意,凳面被磨得光滑,边缘处有几个浅浅的凹痕,是多年来人们坐靠留下的印记——有的圆乎乎,像孩童的屁股印;有的边缘带点尖,大概是老人拄着拐杖蹭出来的。树洞里塞着几张揉皱的糖纸,透明的玻璃纸裹着残存的糖渣,被露水浸得发黏,大概是哪个孩子藏的秘密。偶尔有风吹过,槐树叶簌簌作响,落下几片黄绿相间的叶子,打着旋儿落在石凳上,又被风卷着滚到骑楼柱脚,停在半露的砖缝前——那砖缝里还卡着半块民国年间的瓷片,青花缠枝纹,边缘已经磨圆了。

正午时分,阳光穿过骑楼的廊柱,在地面投下长短不一的影子。廊柱上贴着几张褪色的旧海报,边角卷曲得像虾须,上面的字迹模糊难辨,只隐约能看出是早年的商品广告——“老牌胭脂,买二赠一”的字样还能辨认大半,旁边画着个梳双髻的女子,眉眼被雨水泡得发虚,却依然能看出几分娇俏。有的柱身被刻了字,笔画歪歪扭扭,“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被风雨磨得浅淡,却依然倔强地留在那里,成了时光的注脚。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靠在柱边吃冰棍,包装袋随手塞进柱底的缝隙,草莓味的冰水汽混着柱缝里飘出的老木头味,倒与当年的刻字形成了奇妙的呼应。不远处的修表摊支着遮阳伞,老师傅戴着放大镜,镊子捏着细小的齿轮,阳光照在他的银丝眼镜上,反射出亮闪闪的光,与骑楼栏板上的铜钉光泽混在一起。

江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游船驶过的轨迹慢慢散开,最后融进满河的碎金里。岸边的芦苇丛随风摇曳,毛茸茸的穗子在风中点头,偶尔有芦花飘落,像白色的羽毛飘向水面,被波纹推着慢慢远去。有渔民撑着竹筏从芦苇丛中穿出,竹篙点水的声音“笃笃”响,惊起几只水鸟,翅膀划破水面的声音脆得像玻璃相碰。竹筏上摆着个铁皮桶,里面养着刚捕的河虾,青灰色的虾身映着阳光,透明得能看见里面的虾黄。渔民戴着斗笠,帽檐压得很低,竹篙一撑,筏子就贴着水面滑开,留下道浅浅的水痕,与游船的浪迹交错着,像谁在水上画了幅乱真的草书。

傍晚的骑楼亮起灯笼,暖黄的光从窗棂里漏出来,在青石板上拼出细碎的图案——有的是窗格的菱形,有的是雕花的云纹,还有的被栏杆切成一段段,像串起来的铜钱。有的窗缝里飘出饭菜香,酱油的咸鲜混着米饭的清甜,是隔壁李家在焖红烧肉;有的传来搓麻将的轻响,夹杂着几句说笑,“二饼”“碰”的喊声透过木窗渗出来,是张家的牌局开了场。风从江面吹来,带着水汽的凉,吹得灯笼轻轻摇晃,影子也跟着在墙上晃啊晃——卖糖画的老人收了摊子,糖锅的余温还能焐热半块没卖完的凤凰糖,糖翅上的纹路在灯光下亮晶晶的;修鞋匠把工具装进帆布包,铁砧上还沾着点鞋油,在灯光下闪着暗光,他蹲下来敲了敲铁砧,“当”的一声,惊飞了檐下栖息的麻雀。

夜色渐浓,江对岸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先是码头的航标灯,红的绿的闪了几下,接着是岸边的民居,一盏盏黄澄澄的,最后连远处的灯塔都亮了,光柱在江面上扫来扫去。骑楼的灯笼一盏盏灭了,只有几家晚归的铺面还亮着灯,昏黄的光晕里,能看见店主收拾东西的模糊身影——绸缎庄的掌柜正把最后一匹云锦卷进木盒,手指轻轻抚过上面的金线,像在摸自家孩子的脸蛋;银铺的伙计用软布擦着柜台,把散落的银饰归进锦盒,叮当声在空荡的骑楼里荡出回音;茶寮的老板娘端起最后一碗没卖完的凉茶,倒给蹲在门口的老黄狗,狗舌头“啪嗒啪嗒”舔着碗沿,尾巴扫得地面的碎叶沙沙响。

最后一盏灯熄灭时,整条街只剩下江水拍岸的声音,和偶尔从远处传来的犬吠,轻得像梦呓。

梅江区的日子,就藏在这些无声的细节里,不疾不徐,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夜雾又轻轻漫上来,裹住了骑楼的砖瓦与廊柱。青石板上的灯影淡了,只剩下江水拍岸的节奏,均匀得像谁在低声哼唱。那些斑驳的墙、雕花的栏、摇晃的灯笼影,都浸在这雾里,成了梅江区最安静的模样——不说话,却把所有光阴的故事,都藏进了每一道砖缝、每一缕江风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