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同频痛觉 > 第3章 各自的囚锁

同频痛觉 第3章 各自的囚锁

作者:十四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16:17:01 来源:文学城

下课的铃声,如同一把生锈却依旧锋利的钥匙,猛地拧开了密封已久的躁动罐子。原本沉寂的教室瞬间嗡嗡作响,像一锅被迅速加热、即将抵达沸点的水,气泡翻滚,人声鼎沸。桌椅摩擦地面的刺耳声响、书包拉链开合的清脆声音、少年少女们迫不及待的欢呼与相约去吃饭的笑语,交织成一股汹涌的、充满生命力的声浪,几乎要将屋顶掀翻。

这突如其来的喧嚣,像一记重锤敲在阮笙紧绷了一天的神经上。她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加快了收拾书包的动作。她的东西不多,书本摆放得有一种近乎刻板的整齐,这让她能在混乱初起的瞬间,就迅速地将一切收纳完毕。她的情况特殊,经由医生证明和家长的反复沟通,被学校特批允许免上晚自习。这本该是一项令人羡慕的特权,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这“自由”的代价是什么——必须有家人准时来接,她的行踪必须被牢牢掌控在家庭的视野之内,如同风筝,飞得再高,线头也始终攥在别人手里。她低着头,纤细而苍白的手指用力捏着书包带子,在一片“真羡慕你能走读”、“回家真舒服”的低语所织成的、无形却令人窒息的网中,加快了脚步,几乎是逃离般地冲出了教室,将那片喧嚣,连同后排那个刚刚引发了一场微小涟漪的转校生,彻底甩在身后。她甚至没有勇气回头看一眼,生怕对上那双过于平静、仿佛能看穿一切的眼睛。

在她身后,那片逐渐空荡下来的教室里,郁纾依旧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仿佛外界的喧嚣与她之间隔着一层绝对隔音的玻璃罩。她面前摊开的不再是课本,而是一本看起来就难度颇高的数学竞赛习题集,纸页洁白,字迹清晰工整。对她而言,真正的功课,才刚刚开始。转学第一天的波澜,无论是老刘的提醒,还是与前座那短暂的纸条往来,都像是被纳入评估体系的数据,初步归档,并未在她平静的心湖留下持久的扰动。她的夜晚,不属于放松与休憩,而是另一场在既定轨道上运行的、沉默而高效的跋涉。

校门口,永远是一天中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各种小吃摊贩的吆喝声、家长汽车的鸣笛声、学生们的笑闹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一幅热闹而拥挤的图景。阮曦像一只不知疲倦、永远充满活力的小麻雀,早已等在老地方那棵歪脖子梧桐树下,踮着脚,伸长了脖子朝教学楼的方向张望,脸上洋溢着纯粹的期待。她的存在,像一束过于明亮的追光,让阮笙无所遁形。

“姐姐!”她一见到阮笙那熟悉而单薄的身影从人群中浮现,立刻欢快地扑了上来,熟稔地、却又带着一种与她年龄不符的小心翼翼,挽住阮笙的手臂,力道放得轻轻的,仿佛怕碰碎了一件珍贵的瓷器。“我们今天音乐课学了新歌,可好听了!我唱给你听呀!”她的声音像一把抛洒在阳光下的彩色玻璃珠,清脆、欢快,试图用自身的活力驱散姐姐周身的沉寂与疲惫。

“嗯。”阮笙低低地应了一声,像一声疲惫到极致的叹息。她任由妹妹牵着,像一艘失去动力的小船,被一股温暖而活泼的水流推动着前行。目光有些空茫地落在前方行人们模糊的背影上,灵魂仿佛还滞留在那片刚刚逃离的、令人窒息的教室里,未能完全同步。后背被笔尾轻点过的触感,和那些探究的目光,似乎还残留着微弱的烙印。夕阳慷慨地把姐妹俩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仿佛密不可分,然而只有阮笙自己知道,那影子之下的两颗心,隔着一片多么广阔的、名为“理解”的荒漠。

“姐姐,你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好玩的事吗?”阮曦仰着头,大眼睛里盛满了毫无杂质的期待,像两颗被山间最清澈的泉水洗过的黑葡萄,闪烁着纯粹的光芒,“有没有认识新朋友呀?”

阮笙几乎是本能地、没有任何犹豫地摇了摇头。对她而言,这一天依旧像是用旧的复写纸,印着熟悉的、模糊的灰色痕迹,乏善可陈。那场纸条风波,与其说是“事”,不如说是一场需要尽快遗忘的微型事故。交朋友?那太耗费心神了,她连维持自身的存在都已筋疲力尽,哪有余力去经营一段需要不断输出能量、暴露自我的关系。

“那……有什么不一样的事吗?”阮曦不放弃,锲而不舍地追问,换了一种方式,试图从那片灰色的复写纸上,找出一点点不同的印记,“什么都行!一点点不一样也可以!比如……老师穿了新衣服?或者……有谁摔了一跤?”她努力挖掘着可能的有趣细节,小手紧紧攥着阮笙的衣袖,仿佛那是通往姐姐内心世界的唯一绳索。

不一样的事?阮笙麻木的大脑像生锈多年、卡死的齿轮,被妹妹这股不容回避的外力强行推动,发出艰涩的“嘎吱”声,极其缓慢地转动了一下。教室,黑板,黏稠得让人昏昏欲睡的空气,嘈杂的人声……然后,一个与周遭一切格格不入的、线条清晰利落的侧脸轮廓,和一阵稳定而枯燥、仿佛永无止境的“咔哒”声,像信号不良的旧电视画面,骤然闪烁了一下,带着刺眼的雪花点。紧接着,是那张被折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和那只骨节分明、递过纸条的手……这些碎片因为妹妹不容回避的、带着热切关怀的追问,被动地、不受控制地浮现在意识的浅滩上,留下转瞬即逝的湿痕。

“姐姐?”阮曦察觉到她的走神,轻轻晃了晃她的手臂,那力道带着依赖,也带着不容忽视的坚持,“是不是有什么事?你告诉我嘛!我保证不告诉妈妈!”她举起三根手指,做出发誓的样子,小脸上写满了“可靠”二字。

在妹妹一连串的、带着关切和好奇的、密不透风的追问下,阮笙感到一种熟悉的、深入骨髓的疲惫如同涨潮般席卷而来,几乎要将她淹没。她只想让这追问停止,让耳根恢复清净,让大脑重新回到那片安全的空白。她需要尽快结束这个话题,堵住这源源不断的好奇心。

“……班里来了个转校生。”她终于开口,声音平直,没有任何起伏,像是在朗读一条与己无关的、枯燥的新闻摘要,听不出丝毫个人情绪。她选择了一个最表浅、最不易引发联想的事实。

“转校生?”阮曦的眼睛瞬间被点亮,好奇心达到了顶峰,像被点燃的小烟花,“是男生还是女生?好看吗?她叫什么名字?她凶不凶?”问题像连珠炮一样砸过来。

阮笙的思维又出现了短暂的凝滞,像是在一个庞大而混乱的数据库里,缓慢地调取一个无关紧要的条目。“……女生。”她顿了顿,基于最表层的视觉信息,给出了一个同样客观的、甚至有些干巴巴的评价,“……挺好看的。”至于名字和性格,在她看来,与己无关,无需赘述,也懒得赘述。

这句简单到近乎贫乏的陈述,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阮曦小小的心湖里荡开了层层叠叠、充满想象力的涟漪。她立刻把这个当成了天大的新闻,一路上叽叽喳喳,凭借自己有限的词汇量和丰富的想象力,开始构想着这位“漂亮转校生”的模样,是像童话书里的公主,还是像动画片里的魔法少女?直到家门口那扇熟悉的、漆着暗红色油漆的门出现在眼前,她的兴奋才稍稍平息。

家的气息温暖而熟悉,带着晚餐饭菜的诱人香气,却同时也混合着一种无形的、令人下意识屏息的压力。父亲系着那条略显陈旧、印着卡通图案的格子围裙正在厨房里忙碌,锅铲与铁锅碰撞出富有生活气息的、哐当作响的声响。母亲则在摆放碗筷,动作轻巧,几乎没有声音。晚餐时,氛围看似温馨和睦,像一幅被精心构图的全家福。

“笙笙,今天感觉怎么样?”母亲照例用那种经过精心调试的、无可挑剔的温和语气问道,目光像柔软的羽毛,轻轻扫过她的脸颊,带着不易察觉的审视。

阮笙还没来得及组织语言,或者说,她根本无力组织任何关于“感受”的语言——感受对她而言是奢侈品,也是危险的沼泽——阮曦就迫不及待地、用一种宣布重大消息的口吻抢答,声音里充满了分享秘密的兴奋:“爸爸妈妈!姐姐班里来了个特别漂亮的转校生!姐姐亲口说她好看!”

一瞬间,父母的目光如同两盏功率骤然增大的探照灯,齐齐聚焦在阮笙身上,那光芒里带着探寻,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以及一种阮笙极其熟悉的、名为“评估”的审慎。仿佛她那个狭小、灰暗、只想紧紧关闭的世界里,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风吹草动,都必须被拿出来,放在家庭的显微镜下被反复检视、分析、解读,直到失去它原本的形状,被赋予各种她无法承受的“意义”。

“是么?”母亲的声音依旧柔和,尾音却微微上扬,带着不易察觉的探究意味,“新同学怎么样?性格好不好相处?”她试图用闲聊的语气,却掩盖不住那份想要掌控信息的急切,仿佛在评估一个即将进入女儿生活、可能产生影响的新变量。

父亲也放下筷子,看了过来,语气带着一种刻意的、鼓励式的轻松:“坐得近吗?有机会的话,可以多交流一下。同学之间,就是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嘛。”话语是标准的、正确的,却像隔着一层毛玻璃,传递不到阮笙冰封的内心。她感到本就稀薄得像高原空气的能量,正从每一个张开的毛孔里加速流失。

“……她坐我后面。”她垂下眼睫,浓密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在过于苍白的脸颊上投下沉重的阴影,试图隔绝所有令人不适的视线。她盯着碗里粒粒分明、却食不知味的米饭,声音轻得像即将散去的、没有温度的薄雾,“……还没说过话。”这是事实,也是最有效的终止符。她刻意忽略了那张纸条,那短暂的、冰冷的指尖接触。

“没关系,慢慢来,不着急。”母亲给她夹了一筷子她平日还算能接受的、清淡的青菜,语气充满引导,像在教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能交到新朋友总是好的,多个人说话,心情也能开朗些。”她将“交朋友”与“心情开朗”画上了等号,仿佛这是一剂无需处方的良药,简单,直接,却完全忽略了阮笙内心那片复杂而崎岖的地形。

父亲也点点头,附和道:“是啊,你妈妈说得对。多个朋友多条路,学习上也能互相促进。”

她不再回应,只是更深地低下头,几乎要将脸埋进碗里,用沉默筑起最后一道坚不可摧的、拒绝一切入侵的堡垒。桌下,无人看见的地方,指甲早已无声地、狠狠地陷进掌心的软肉,那清晰而熟悉的锐痛,是她此刻确认自我尚且存在于这副皮囊之中的、唯一确凿的、带着自毁意味的回响。家庭的温暖,对她而言,常常是这样一种甜蜜的负担,一种以爱为名的、缓慢的窒息。

饭后,她几乎是逃也似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房门锁舌扣入锁孔发出的“咔哒”轻响,如同一道微弱却至关重要的结界,终于将外面那个需要不断消耗她、审视她的世界暂时隔绝。她背靠着冰凉的门板,并没有太多的情绪起伏,只是感到一种深不见底的、几乎要将她整个人都吞噬掉的疲惫和空洞。那个叫郁纾的转校生,对她而言,更像是一个运行程序中意外的干扰项,短暂地打破了固有的、死循环的代码,激起了一点无关紧要的涟漪,仅此而已。她不会,也不敢期待,这涟漪能带来任何改变。她只希望,明天一切都能恢复原状,让她继续在沉默中,安全地腐朽。

晚上九点半,晚自习结束的铃声精准地划破了校园夜的寂静,如同一声赦令。郁纾将最后一本笔记收进书包,拉链合上的声音利落干脆,带着一种任务完成的终结感。她随着沉默或低声说笑的人流走出教学楼,夜晚的空气带着凉意,让她下意识地拉紧了外套的领口。黑色的轿车已经无声地停在老位置,像一头蛰伏的、忠诚的野兽。穿着制服的司机站在车旁,沉默地为她拉开车门,动作标准得像礼仪教科书。

回到那个宽敞、整洁、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规整与考究,却唯独缺乏生活痕迹与温度的“家”,保姆轻声告知宵夜已经温在厨房。她独自在空旷得可以听见回声的餐厅吃完,那只取名“领导”的小白狗才仿佛被允许般跑过来,亲昵地蹭着她的脚踝,发出呜呜的、带着委屈的撒娇声。她弯腰,将它柔软温暖的小身子抱进怀里,脸颊轻轻贴了贴它毛茸茸的头顶,那一身冰冷的、仿佛与外界隔绝的、用于自我防护的气息,才稍稍融化了一丝。只有在这种时候,她眼底的冰层才会裂开一道细微的缝隙。

这是她雷打不动的自省时间。她走进书房,打开电脑,点开那个需要密码才能进入的加密日志文档。冷白的光映在她没什么表情的脸上。

「日期记录。」

「环境评估:新环境秩序初步建立,噪音水平高于预期,但处于可控范围。个体适应中。」

「事件记录:课堂小插曲(按笔声引发前座反应)已按标准流程处理(询问-道歉-终止行为)。与前座阮笙的首次非必要接触完成,对方反应符合‘高回避型’初步判断,情绪波动剧烈,原因待分析。后续影响待观察。」

写到“阮笙”这个名字时,她的指尖在冰凉的键盘上微不可查地停顿了一下。那个过于安静、单薄得几乎要化进桌椅阴影里的背影,和那双始终低垂、不肯与任何人对视、仿佛盛满了整个雨季都无法排解的潮湿的眼睛,清晰地浮现出来。这个“异常”样本,比她预想的更复杂一些。她关掉文档,像是冷静地关闭了一个暂时无法得出明确结论、需要更多数据支持和观察周期的案例分析。

随后,她拿起手机,点开了一款图标华丽的5V5竞技手游。通过快速的指纹验证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法师角色——一个能在绽开的莲花法阵中翩翩起舞、于瞬息万变的战局间收割生命的灵动身影。进入对局,她利落地关闭了己方麦克风,只保留听筒功能。队友的抱怨、指挥和毫无意义的争吵声嘈杂地传来,她置若罔闻,全部的注意力都凝聚在指尖的操作与瞬息万变的战局地图上,仿佛那是一个可以暂时逃离现实的、绝对理性的沙盘。

局势陷入逆风,队友开始互相指责,文字频道充满了火药味。郁纾依旧沉默,只是眼神更冷,操作更快,更精准地计算着每一个技能的冷却时间与敌方的可能位置,利用角色的高机动性在混乱的团战中穿梭,一次次如同最精准的手术刀般切入,打出关键伤害,带领团队一点点扳回濒临崩溃的劣势。她的冷静,像暴风眼中唯一稳定的点,一种无形却强大的力量,最终撕裂困局,引领团队走向逆风的胜利。

当金色的“胜利”标志在屏幕上轰然弹出时,她的脸上依旧没什么明显的表情,只是眼底深处那一丝因环境变迁而产生的、连自己都未曾清晰察觉的微澜,悄然平复了。屏幕的光映在她漆黑的瞳仁里,明灭不定,像遥远的星辰。游戏是她为数不多的、可以完全掌控节奏、用绝对理性和技巧赢得结果的领域。

她放下手机,抱起蜷在她脚边打盹的、暖烘烘的“领导”,走到宽阔的落地窗前。窗外,是流光溢彩、秩序井然的城市脉络,灯火如星河般流转,勾勒出冰冷而繁华的轮廓。

今天,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吗?表面上,一切如常,按计划推进。但那个名叫阮笙的同学,像她精密系统持续运行中,一个无法被立刻归类、定义、处理的微小异常。它目前不影响主程序的运转,却持续存在于后台进程之中,占用着极小的,却无法彻底忽略的运算资源。这种感觉,对她而言,很陌生。她不清楚这“异常”会导向何种结果,是系统崩溃的预警,还是……程序升级的契机?她暂时无法判断。

城市的另一端,阮笙也正抱着膝盖,坐在房间狭小的飘窗上,望着窗外。夜色深沉,远处楼宇的灯火如同悬浮的、没有温度的星辰。家庭的晚餐、妹妹的追问、白日的风波……所有这些,都像沉重的泥沙,沉淀在她心底,让那片本就滞涩的水域更加浑浊。她感到一种无处不在的、缓慢的消耗。

两扇不同的窗,朝向不同的方向,却映着同一片沉寂的、被城市光晕染得有些失真、星光稀疏的夜空。无形的丝线,仿佛跨越了冰冷钢筋水泥的阻隔,将两份形态各异、却频率相近的孤独,悄然系在了一起。一个在喧嚣中固守寂静,一个在寂静中对抗喧嚣。今夜无风,万籁俱寂,却又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深深的寂静之下,悄然萌动,等待着破土而出的时机。暗流,已在各自的心底,无声地涌动。

阮曦偷偷把姐姐的药换成维生素,被发现后哭得很惨。那晚,阮笙第一次主动抱住妹妹:“没关系,姐姐知道曦曦最疼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暗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