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幕:朕是一个正经人 > 第9章 第 9 章

天幕:朕是一个正经人 第9章 第 9 章

作者:万年分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1 20:25:29 来源:文学城

天幕黑下去的时候,殿外已是金乌西坠。

周晏先行拂袖离去,大臣们紧随其后,出宫归家。

此次天幕历时过长,众人皆未顾上用晚膳,但周晏回到两仪殿后,却只是草草吃了几口——御案上亟需处理的政务堆积如山。

是的,皇帝也得干活,皇帝活没干完也得挑灯夜战。

不久前还在欢喜下期天幕自己不会社死的周晏此刻眉头紧锁。他正坐在御案前,咬着笔杆(划掉)仔细斟酌明日的发言。

其他皇帝如何行事周晏不得而知,反正他自己许多重要发言都是预制品,还是不能假手他人的那种。

身为口含天宪的君王,周晏深谙自己一言关系重大,故而话出口前,他必先深思熟虑,理由和参考文献提前备齐,安抚谁敲打谁能做到心中有数。

对了,根据他的血泪经验,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哪天会翻车。

你猜不中朝中是否会突然冒出一个愣头青,他会直言不讳,怼得你欲哭无泪。你也料不准朝中是否会有人明晃晃使坏,敢顶着压力将你心水的人才排挤出去。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有备无患。

……

没过多久,殿内燃起了蜡烛,周晏虽已做好预案,但等待他的并不是沐浴安寝。

天幕的出现透露出不少事,引得奏章数目激增,望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待批折子,周晏悲痛欲绝。

周晏突然觉得,上辈子开学前狂补假期作业的日子无比幸福。首先它有参考答案可抄,其次作业数量固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即使他做不完亦或是敷衍了事也不会连累他人。

——批阅奏折与之截然相反。

尽管“想偷懒”三个字已在周晏内心刷屏,但他的身体仍诚实地坐在龙椅上加班,只是嘴上免不了嘟囔几句:

“大意了,当初与父皇拟定官制时便该设立内阁,玩外包模式。”

“朕好累……为什么当初要用三省六部制制约相权,朕是脑子进水了吗?”

“怪不得明君没几个长寿的,长此以往,朕早晚会积劳成疾。”

“放弃啦,不批啦,当个皇帝累死啦!”

但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周晏的勤勉会有人看见。

不久就是比部司*季度查账日,单看两仪殿的烛火开支,周晏可以轻松得到“陛下真是勤政”的夸赞。

虽然周晏本人可能更愿意多睡片刻。

……

翌日,天幕准时出现,熬夜批奏折的周晏眼下挂着浓重的青黑,天幕开始前将将踏进宣室殿。

为君者,自然要压轴出场。

周晏坐的位置高,人也年轻眼神好,一眼就看到于兆安脸上画着和他同款但更浓的熊猫妆。

奇怪,朕记得你昨日分明镇定自若,就差将“生死看淡”写在脸上,今日这般……莫非睡觉认床,失眠了?

于兆安确实彻夜未眠,但并非因为认床,而是在脑中反复回想过往种种,尤其是尴尬事。天幕素爱挖人黑历史,讲起陛下的尴尬事都毫不避讳,对他更不会手下留情,他不如先在心里回想——脱敏。

“今日于卿是重点,来人,将于卿的位置挪到朕附近。”周晏忽出此言,令人摸不着头脑。

君上有令,臣子自当听从。顶着同僚好奇的目光,于兆安顺从地坐到那个无比显眼的位置,但心中却疑窦丛生:陛下为何让我坐于此处?莫非……陛下认为我会令他龙颜大怒,坐在这里方便他提剑刺死?

很遗憾,他猜错了,皇帝确是一片好心。

虽然自己只睡了不到两个半时辰,但见于兆安似乎睡得更少,周晏心中生出一丝莫名的优越感。他怕于兆安过会儿打瞌睡被纠仪官发现,秉着关照难兄难弟的原则,这才让人挪了座位。

朕这人少空气好,能提神醒脑。

而且他早就被天幕蛐蛐过,有经验的咧,稍后若是于兆安窘迫,他还可以传授些心得,简直完美!

又是温厚宽和,努力当明君的一天,加油!

抛开于兆安的真实想法不谈,周晏确实在关心臣子,还不快谢谢陛下。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又来啦!话不多说我们直接正文,本期主题是《当科研文主角照进现实》】

周晏略懂小说套路,听后的第一想法:科研文?古代应该是科举文吧?

不一会儿,脑子转过弯来的周晏又明白了原因:科举文主角勾心斗角纵横朝堂,而于兆安得上司庇护方能前行,无论阴谋阳谋于兆安都玩不转科举文。

【于兆安的人生经历堪称点家科研爽文男主模板。一句话总结:理工学得好,待遇没得少,皇帝会帮忙,本人升官早。】

周晏·会帮忙的皇帝·晏:“……”一分钱没给,麻烦少cue朕,再见。

于·升官早·兆安:“???”他满头雾水,未来究竟发生何事?

【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下于大人的基本信息。

于兆安,山东临沂人。(虽然朝堂上有过一些智熄操作,但他确实是山东的)

很不幸,他一出生就赶上家道中落。(逆袭打脸流男主标配)

比较幸运的是他父母健在吃穿不愁,童年生活也算快乐,没事还喜欢设计武器观察自然。(隐约窥见未来于工的影子)

长大后也顺利进学。(那必须的,男主不能是个文盲)

平心而论于兆安书读得不错,虽然考不上状元,但混个同进士出身妥妥的。(才考中三甲,确认不是科举文主角,不然高低得来个三元及第)】

天幕介绍基本信息时用了两种口吻,前面正经,后面戏谑。

秒懂某些梗的周晏不由得假咳两声,而后迅速侧过身去以袖掩面,发出一阵奇怪的似咳非咳的声音。

他憋不住了!果然,只要被吐槽的不是自己,便可以沉浸式体会天幕到底有多好笑。

哈哈咳咳哈咳……

“陛下,陛下千万要保重龙体!”丛铭,也就是先前那位不懂看眼色的大聪明抑扬顿挫地进言,“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但龙体乃国之根本,陛下圣躬安康方为苍生之福!”

此话一出,周晏咳(笑)得愈发大声,根本停不下来,只得挥手示意自己知道了。大聪明让他保重龙体不好笑,但配上他跌宕起伏的音调,喜剧效果瞬间拉满。

可惜,他的这些笑点无人理解,笑起来也无人相陪。

【别小瞧燕朝前期科举的含金量。

无论什么时候,正规的国家级大考都可以用群英荟萃来形容,于兆安能考上已经很厉害了。

那时和现在的受教育情况大有不同。

我们推行义务教育,你不读书都不行。但在古代,知识是是一种资源,珍贵且稀有,燕朝以前这种资源基本被世家垄断。

就算现在,顶尖的信息和知识也不是一般人能接触到的。】

天幕的形容让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员心中不悦。

什么垄断资源,你这个后生不懂不要乱说。

那些典籍是我们家族世代积累来的,是立家之基,岂可无偿分享给外人?想要借书,当然得入我门下成为“自家人”才行。

先帝和陛下也是,效仿前朝不好吗?咱们才是一个阶层的,你们在国策上利好世家,我们在史书上为你们歌功颂德,大家互相行方便,何乐而不为?

不好。若周晏知道这个问题只会给出刚刚的答案,原因很简单: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虽然高祖太宗年间,造纸和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朝廷得以大规模印书传播知识,但有一个问题避无可避——

知识流通和人才成长需要时间。

这也导致科举前期,及第者基本都是世家子弟。】

提起这个,世家官员又想生气。

最开始他们都以为科举选官是先帝和今上向他们示好,毕竟察举标准飘忽不定,但科举成绩明明白白,家中子弟绝对可以碾压寒门名正言顺地出仕。

十年后回首,他们方知自己中计:嚯,先哄骗我们大力支持科举,而后就推出廉价纸和雕版印刷,最后还设立皇家书院平价售书,你们周氏父子可真是老母猪带胸罩,一套又一套!

悄悄说一个秘密,上述组合拳皆出自周晏之手,先帝仅在大义上提供支持。

【话题有点跑偏了,马上正过来。

前面我们说过,于兆安出生后家道中落。他属于那种家里有书看,但教他读书的老师水平一般般的学生。科举则是他和一大群名师课堂的人竞争。

虽然没进二甲,但能考上进士已经证明这个娃天资高的咧。换成现代就是小镇做题家裸分进清北,励志!

我们还要注意一点,虽然于兆安是工科天才,但他科举考的是经义科,也就是现代的文科范畴,妥妥的文理全才啊!

拜大佬,保佑我考试全过。】

诶,这样吗?从前未曾注意,天幕特意点出来后,周晏发现事实确是如此。

不过这也不怪能他,天下英才如过江之鲫,能走到皇帝面前的更是人尖中的人尖。比起仿若黑夜明灯的工科天赋,于兆安的经义才华略显暗淡。

再说,就算于兆安的文章写出花也没有神仙帮他画图纸,实验报告也得老老实实按格式写,不要深究这些细节啦。

【本期第一个问题出现,于兆安是工科天才,他为什么要浪费天赋考经义呢?

请大家注意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于兆安生活在封建王朝,那里阶级分明。

士农工商,工排第三,所以虽然最开始科举开设了匠艺科,但报名的多为匠人,读书人是不报的,他们看不上这个。于兆安不选匠艺科的行为非常符合当时价值观。

可能要有人问:“他不是家道中落吗?都成了寒门子弟,怎么还穷讲究?”

家人们,“落”意味着起来过。寒门再寒也得有门,也是有点身份的人,没房没地的你我在古代被称为流氓。

以上便是于兆安平平无奇毫无波澜的前半生。】

此言差矣,倘若人生也叫平平无奇,那些考不中的人又算什么?

【元和二年殿试,于兆安列三甲二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后被任命为工部主事,从此开启顺风顺水的高升之路。

下面是我整理的于兆安晋升路线:

工部主事-工部郎中-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

可以看到,于兆安的晋升路线并非更普遍的之字形,而是走的直线形,他在工部就没挪过窝。】

工部郎中就这么变工部右侍郎了*,连升数级啊!无论他中间熬了多少年,这都是超拔的荣耀啊!

众人忍不住打量于兆安:没看出这人有何特别之处,为何能一路高升呢?

谁酸了谁知道,不少臣子酸得好似吞了柠檬,还有些心思活泛之人,他们已经开始琢磨如何复刻升迁路线。

既然天幕说那个什么工科人才极为重要,看陛下提拔于兆安的势头想必升官迅捷,他们是否该去学学匠艺?

你问他们为何不觉有失颜面?反正他们已经入仕,钻研此道只能算兴趣爱好,不算低贱的匠人。

退一万步讲,升官的事,不丢人!

写了一半发现时间线搞错,最后又推翻重来,捂脸。

*比部司隶属刑部负责审计监督工作。

*明史没找到,但从百科上看,项文曜兵部郎中土木之变后就升兵部右侍郎。

招聘启事

大燕集团董事长诚聘首席秘书一位,主要负责撰写发言稿,制作应急预案,回复日常短信等。

要求:文学素养高,擅长引经据典。道德水平高,能让老板站在道德制高点。

备注:年龄不限但越老越好,汉语言文学专业优先,有从事保镖经历者优先。

小道消息:大燕领导发言稿也是预制重灾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